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猪血清治疗猪康复猪血清治疗猪“高热病高热病” 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 摘摘 要要 猪“高热病”从 2001 年以来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 2006 年 5 月份,本地开 始大面积流行。该病以发病急、发病率高、高热稽留、病程长、病情来势凶猛、治 疗费用高为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时很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 想,即使治疗康复,常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本人为有效防止猪“高热病”的发生及 治疗,多次请教相关专家,于 2006 年开始采集发病康复猪的血液制作猪“高热病” 康复猪血清,首先在睢宁县魏集镇夏同国猪场进行临床应用治疗。2006、2007 年度 共治疗病猪 258 例,治愈 242 头,治愈率达 93.8%。 关键词:关键词:猪 “高热病” 康复猪血清 临床应用 ii 目目 录录 1 前 言 .1 2 流行特点 .1 3 临床症状 .2 4 病理变化 .2 5 病因分析3 5.1 对猪群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3 5.2 猪群饲料霉变情况严重.3 5.3 对猪群免疫力下降没有给予充分重视.4 5.4 对猪群的饲养不科学.4 6 防制原则 .4 iii 6.1 “高热病”的预防 4 6.1.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4 6.1.2 强化基础免疫,确保免疫效果.5 6.1.3 药物预防措施 .5 6.2 “高热病”的治疗 5 6.2.1 合理用药,控制继发感染 5 6.2.2 坚持对症支持疗法 5 7 康复猪血清的临床应用 .6 7.1 猪“高热病”康复猪血清的制备、保管、应用 6 7.1.1 康复猪血清的制备.6 7.1.2 康复猪血清的保管.6 7.1.3 康复猪血清的应用.6 7.2 典型病例 6 7.2.1 病例 1.6 7.2.2 病例 2.7 7.2.3 病例 3.7 7.2.4 病例 4.7 7.2.5 病例 5.7 8 分析与讨论7 8.1“高热病”的病原比较复杂,必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7 8.2 康复猪血清应用的注意事项 8 后 记 .8 参考文献: .9 iv 1 1 前前 言言 “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 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 从 2006 年 5 月份开始,我国华南地区的不少猪场,暴发了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 死性的“猪高热病”。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 愈率低等特点,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并逐渐扩散和蔓延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给养猪业带来巨 大的经济损失。1该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 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 点。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 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 2 型(pcv-ii) 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 2 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 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2养 猪界谈“热”色变,许多地区的猪场业主和技术人员处于极度恐慌状态,国内外畜牧兽医界对 疫情给予高度关注。国务院和农业部高度重视猪高热病,农业部先后两次向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通报了有关情况,并于 2007 年 3 月 28 日 发出农医发200710 号关于做好 2007 年猪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疫情主要是 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该病临床上较难控制,猪群发病后,大部分病猪治疗效果不理 想,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倒闭。 2 2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疫情流行区域广,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等多个省市均有猪场发病。 2 (2)疫情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在同一个猪场中通常中大猪或母猪先发病,25 天波及全群,10 天左右扩散至整个猪场。 (3)疫情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不仅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而且在春、秋、冬季均可发生。 (4)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 1080 千克,主要为保育仔猪、生长 育肥猪,很多猪场的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十分严重。 (5)发病猪场猪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病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 在 50%以上,死亡率高达 20%80%,甚至接近 100%。患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 仔猪死亡率甚至高达 10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死亡率可达 10%左右,有 些新建猪场母猪死亡率达到 30%,甚至 70%;流产率在 10%40%左右。 (6)本病病因比较复杂,生猪高热病的病原可能为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乙型 脑炎、猪伪狂犬病毒、非典型性猪瘟、猪链球菌、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弓形虫病和 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多种病原体,有时 23 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致病。3 (7)没有严格封闭猪场、不重视消毒、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但在许 多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很好的大中型猪场同样发病严重。 (8)饲养管理不善、从场外购进猪苗饲养、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效果差、饲养密度高、栏 舍低矮、饲料质量较差、不重视霉菌毒素危害的猪场发病率及死亡率更高。 (9)抗病毒和抗菌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乱用药物和疫苗的猪场患猪死亡率更高。 3 3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不同地区的患猪临床症状有所差异,发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至 4142.5,呈稽留热,精 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 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少数患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 血点;部分发病严重的患猪全身呈现紫色;部分患猪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出现 严重的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大部分患猪眼分泌物增 多、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患猪流清鼻涕、少数流浓性鼻涕,打喷嚏、 咳嗽;部分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部分患猪下痢或呕吐;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 病程稍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症状;部分患猪出现甩头、震颤、四肢划水样 等神经症状,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病猪后肢无力,濒死前不能站立。发病猪死亡率高,死 亡过程快,病程多为 410 天,长者可达 20 日,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部分患猪经治疗或耐 过而逐渐康复。 相当一部分高热病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体温升高、便秘、厌食,产出较高比例的死胎、弱 仔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严重;产后母猪子宫炎、阴道炎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哺乳母猪 乳房萎缩,泌乳性能下降;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公猪包皮 积有乳白色混浊液。 3 4 4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 不同地区的病死猪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主要可见以下症 状: (1)病死猪肺水肿,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大叶性或出血性肺炎,肿胀、变硬,呈不能萎 缩的橡皮状肺;肺间质增宽,肺部表面颜色不一,呈花斑样肺,严重的则呈实变、肝变;部分 患猪肺表面有出血点;支原体感染严重的病死猪肺部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的前缘呈肉 样或虾肉样实变。部分病死猪肺部充血淤血,呈紫红色、斑驳状褐色大理石样病变;部分患猪 切面鲜红如鲜牛肉状,流出大量带泡沫样液体;部分病死猪肺部有化脓灶。4 (2)大部分患猪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气管、支气管充满白色、 淡黄色甚至带血的泡沫。 (3)淋巴结肿大、充血甚至出血,尤其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处淋巴结,部分淋巴结 切面湿润外翻,中间肉质呈坏死样渗出性浸润,部分表现为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病死猪扁桃 体充血、出血,甚至有化脓性溃疡灶。 (4)部分病死猪胃底粘膜出血、溃疡、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盲肠、结肠粘膜出血, 部分猪回盲肠有溃疡灶。 (5)部分病死猪脑呈非化脓性脑炎,脑膜充血、出血。 (6)部分病死猪脾脏肿大,颜色变黑,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质脆,触摸易破。 (7)大部分病死猪膀胱、肾脏、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心耳有出血点。 (8)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或变软,有淤血现象,表面密布针 尖至小米粒大小的出血点;部分患猪切面皮质、髓质以及肾盂、肾乳头严重出血;部分病死猪 肾脏苍白并有淤血现象。部分病死猪肾变形,表面凸凹不平。 (9)部分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的肝则变硬,呈黄土色,质脆;部分肝脏表面有 坏死灶或白斑,个别肝脏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胆囊肿胀,胆汁浓稠呈渣样。 (10)部分病死猪呈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腹腔内有黄色积液或纤 维性渗出物,部分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个别心脏肿大变形,质地柔软,心室、 心房内膜出血,心包增厚,心包腔内含有污浊液体,并混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5 5 病因分析病因分析 “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的混合 感染和继发感染。猪只机体在病毒或霉菌毒素、不良饲养条件等多个免疫抑制因素共同作用下, 导致猪群免疫失败,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 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 和霉菌毒素、不良的饲养管理引起的应激反应等主要的免疫抑制因素导致猪只机体的免疫功能 和抵抗力降低,猪只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较低,诱发猪瘟、猪伪狂犬、牛病毒性腹泻粘膜 病病毒、猪流感、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链球菌-型、猪胸膜肺炎放线性杆菌、 大肠杆菌、霍乱沙门氏菌、支原体属(包括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多种病原混 4 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大部分发病猪场损失惨重。许多猪场病死猪同时存在多种病原,也有个 别猪场以 23 种病原为主。猪场存在这些病原的主要原因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5.15.1 对猪群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猪群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中、小型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了猪群药物保健、驱虫和疫苗接种的内容,并使用 质量较差的原料,猪群营养不良,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5.25.2 猪群饲料霉变情况严重猪群饲料霉变情况严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玉米收购和加工和饲料贸易方式的改变,饲料 储存和运输的时间延长,为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猪只摄入 霉菌毒素后,产生免疫抑制,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猪群抗体偏低;而目前猪场使用的霉菌毒 素吸附剂大部分只能吸附黄曲霉素,对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t-2 毒素)、呕吐毒素、赭 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酸)的吸附效果差,导致一些猪场虽然已用了霉菌毒素吸附剂, 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5 5.35.3 对猪群免疫力下降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对猪群免疫力下降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许多猪场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能力低,猪群容易发生应激而引起抵抗力下降,加上秋、 夏季天气较为炎热,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氧化而失效,部分饲料铜含量严重超标,高 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5.45.4 对猪群的饲养不科学对猪群的饲养不科学 部分猪场在饲料中长时间超量添加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抗病毒西药或磺胺类等毒副作用较 大的药物,导致猪群中毒或抵抗力下降。6 6 6 防制原则防制原则 由于猪高热病病因比较复杂,应当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从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基础免疫、严格隔离消毒、坚持对症支持疗法、控制继发感染等方面开展 工作。7当猪场暴发“猪高热病”时,现场控制的重点是尽量避免健康的猪只少发病,尽量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不是集中精力治疗病猪。 5 6.16.1 “高热病高热病”的预防的预防 6.1.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全方位封闭猪场,禁止猪场以外人员进入猪场; 高度重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猪高热病”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寄生虫 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通过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 轻外界病原对猪群的压力;消毒时应选择对病毒效果较好且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 消毒剂,每天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加强引进猪的隔离,发病猪与健康猪群严格隔离。 加强猪舍通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为猪群提供必需的营养,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猪场存在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猪群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必须相应增 加;特别是夏季、秋季饲料中的维生素极易被氧化,加上炎热天气猪群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 需求量增加,猪场应额外在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 a、d、e、c 等成份的多种维生素的制 剂,也可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猪群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8 6.1.2 强化基础免疫,确保免疫效果 首先要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高致病性猪蓝 耳病免疫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猪瘟推荐使用 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通过有效免疫,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 效免疫屏障。尤其要做好猪瘟的免疫,临床上有不少病例后期常并发猪瘟病。 另外,可以通过 人工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或康复猪血清的方式而产生的免疫。9 6.1.3 药物预防措施 在以下各阶段猪群饲料中添加抗菌素组合,可使用微囊化氟甲砜霉素与泰妙菌素、洛美沙 星或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兽药制剂联合用药进行预防。10 (1)哺乳母猪:从产前 7 天开始使用至产后 14 天。 (2)断奶仔猪:从断奶前 57 天开始使用至断奶后 15 天。 (3)生长育肥期:每次转栏同时饲料中开始添加,连用 15 天。 (4)如果猪场存在弓形虫病的危害,则应定期在大中猪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进行净化。 (5)在炎热高温的天气或猪群转栏、注射疫苗时,应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种维生素或电 解质等抗应激药物,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 (6)蛔虫、鞭虫等内寄生虫能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使猪群抵抗力下降,应在断奶仔猪转入 保育舍 2 周后,选择对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好的复方驱虫剂进行驱虫。 6 6.26.2 “高热病高热病”的治疗的治疗 6.2.1 合理用药,控制继发感染 治疗猪“高热病”的原则应以解热、消炎、抗病毒、控制继发感染为主。控制继发感染宜 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宜选用黄芪多糖或利巴韦林等,也可以使用干扰素、生猪转 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并注意药物的联合应用。 6.2.2 坚持对症支持疗法 注意增加营养、补液、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多喂青绿饲料,供给清洁饮水,补充多种 维生素,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11 7 7 康复猪血清的临床应用康复猪血清的临床应用 本人为有效防止猪“高热病”的发生及治疗,多次请教相关专家,于 2006 年开始采集发 病康复猪的血液制作猪“高热病”康复猪血清,首先在睢宁县魏集镇夏同国猪场进行临床应用 治疗。2006、2007 年度共治疗病猪 258 例,治愈 242 头,治愈率达 93.8%。 7.17.1 猪猪“高热病高热病”康复猪血清的制备、保管、应用康复猪血清的制备、保管、应用 7.1.1 康复猪血清的制备 收集康复猪屠宰后的血液,凝固后将其划成小豆腐块状,让血清自然析出,无菌采集上清 液,离心沉定后备用。12(每头猪可采集血清约 10002000 毫升)。 7.1.2 康复猪血清的保管 将离心沉定后的血清,按每毫升血清分别加入青霉素 1000 单位、链霉素 1000 单位,用 100 毫升塑料瓶分装,可在 4存放一周,长期保存置-20或以下。13 7.1.3 康复猪血清的应用 猪群发病时,要及早应用康复猪血清,以发挥早期疗效。血清解冻后,将其温度升高到 2030,以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根据体重大小,按每头猪肌肉注射 1520 毫升,严重的 病猪第二天再注射一次,同时用头孢类、磺胺类、氟苯尼考、林可霉素、丁胺卡那、地塞米松、 vc、vb1 等配合治疗。 7 同群猪按每头 1015 毫升注射康复猪血清,也能起到被动免疫作用。规模场使用本场康复 猪血清治疗效果更好。 7.27.2 典型病例典型病例 7.2.1 病例 1 被采集康复猪血清的猪场于 2006 年 10 月上旬有一圈 10 头、体重约 60 公斤猪发生“高热 病”,采用药物治疗 5 天左右未见明显好转,其中有一头猪病情较重已卧地不起,随即用本场 采集的康复猪血清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血清 20 毫升,一头病情较重猪第二天又注射血清 20 毫升。第二天猪群大部分恢复采食,3 天后猪群有明显好转、5 天后基本痊愈,病情较重的一头 猪也于 1 周后康复。 7.2.2 病例 2 七卜村沈统庆养猪场, 2006 年 9 月下旬有一圈 12 头、体重 50 公斤猪发生高热病,体温 40.542、高热稽留、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皮肤发红。药物治疗 3 天未见好转,随即用高 热病康复猪血清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血清 20 毫升,2 天即恢复食欲、5 天后痊愈。 7.2.3 病例 3 徐场村养殖户夏某某,饲养的 9 头体重 50 公斤猪于 2006 年 10 月下旬发病,体温 40.541.5、粪便干燥、尿黄而少、高热稽留、皮肤发红,药物治疗 5 天未见明显好转,随 后用高热病康复猪血清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血清 15 毫升,除一头严重的病猪死亡其于全部康 复。 7.2.4 病例 4 采集康复猪血清的猪场于 2007 年 4 月上旬有 40 公斤猪 16 头生病,体温升高至 4042.5、 皮肤发红、鼻流清涕、食欲减退,药物治疗 1 天后即用血清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血清 20 毫升, 注射 2 天后猪体温恢复正常,4 天后猪群痊愈。 7.2.5 病例 5 养殖户魏某某,2007 年 9 月中旬饲养的 15 头约 55 公斤猪发生高热病,高热稽留 4042.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皮肤发红、鼻流清涕、粪便干燥呈球状,药物治疗 3 天后 改用康复猪血清治疗,每头猪肌肉注射血清 20 毫升,2 天后猪逐渐恢复采食,5 天后痊愈。 8 8 8 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 8.1“8.1“高热病高热病”的病原比较复杂,必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的病原比较复杂,必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2)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配合饲料,注意防暑降温、防蚊灭蝇。 (3) 强化基础免疫:按程序做好猪瘟、蓝耳病、链球菌、伪狂犬等病免疫,每年进行不 少于 2 次的免疫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初中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化工自动化仪表作业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及其动态(原卷版)
- 蒸汽包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陕西省中考生物试题及解析
- 2025混凝土承包的合同范本
- 2025科技创新贷款合同
- 葡萄酒知识培训教程
- 消毒管理办法题目及答案
- JCT799-2016 装饰石膏板标准
-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精麻药品培训试题
- 我多年总结的健身功法(图示)
- 太阴病篇概述
- DSCQ安装操作培训
- 污水处理厂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国际投资学(investment)讲义课件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