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第3期 0引言 1990年以来,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工业化 进程的推进和高耗能生活方式的不断蔓延, 大气 层中的co2浓度不断升高并带来了全球性的气候 变化。 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相应恶劣天气现象的增 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 也对各 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了 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灾面积3.18亿亩,直接经济 损失达1 666亿元。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特大雪 灾造成了1 11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10年夏 季全国性爆发的洪水、泥石流、极端高温天气等自 然灾害更是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由于co2排 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如 何限制和降低co2的排放,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已 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最大的挑战和共同 责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并业已取 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碳排放国(自2000年以 来, 全球co2增加量的2/3来自于中国),2010年 上半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而处于世界第二 的位置, 在节能减排放方面就背负了更大的道义 责任和国际压力。 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 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 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出于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竞争力提升的要求而做出的 战略决策,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建 设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低碳发展、生态发展就是 寻求实现一种全球范围的、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 展道路。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 的首要载体。 如今我国的城市聚集了全国经济总 量的90%以上,集聚了全国人口的50%左右,城市 中大量的建筑更是高耗能的对象。 所以,建设低碳 生态城市就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低碳经 济”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以“低碳社 会”为城市社会发展样本和发展蓝图,以“低碳生 活”为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导向的城市。 实质上, “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社会理念、低碳 生活理念在城市发展中的实际运用。 生态城市的 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 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类谋 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类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正如美国著 简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策略 杨蔚清 1, 张京祥2 (1.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江苏 南京210008; 2.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210093) 摘要:在全球低碳时代,中国面对国际压力和国内资源环境紧缺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走低碳生态型 的道路。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重点论述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和关键策略。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in the global low-carbon era, china faces international pressure and the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en- vironmental resource at home.c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must take the low-carbon road. based on the in- 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condi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s and key policies of low-carbon 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building 综合论述 杨蔚清,张京祥:简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策略 64 2010年第3期 名生态城市研究者r.white(2009)所指出的那样: 生态城市是一种不耗竭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系统和 不破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人类居住者提供可接 受的生活标准的城市。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任 何一座生态城市必然首先是低碳的,但是生态城市 涵盖的范围要大于低碳城市,它是更为综合、更高、 更长远的目标。 当然在当前的低碳时代,“低碳”毫 无疑问地成为了生态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一个 重要抓手和需要优先突破的领域。 2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国际行动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 出了“低碳经济”概念,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 清晰的目标: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 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从根本上将英国 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政府推动了一系列低 碳城市项目(lccp),首批3个示范城市(布里斯 托、利兹、曼彻斯特)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 划(2008 )。 日本政府于2007年颁布了日本低碳 社会模式及其可行性研究, 以2050年co2排放 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70%为目标,提出了可供选 择的低碳社会模式。 内阁会议通过了“低碳社会行 动计划”,提出了数字目标、具体措施以及行动日 程, 若干城市被选择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试 点。 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正在沙漠中建设世界上第 一个零碳城市,这将是一个没有汽车和摩天大楼、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城市。 虽然目前世界 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建成的生态城市,但国外有许 多城市正在按生态城市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 如 美国的克利夫兰和伯克利市、德国的弗莱堡、印度 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澳大利亚的怀阿拉 市和阿德莱德、新西兰的怀塔克尔市、丹麦的哥本 哈根、日本的大阪和千叶新城等(马交国等,2006)。 随着低碳理念的蓬勃兴起,我国一些省份和城 市纷纷结合节能减排政策展开了低碳城市发展实 践探索。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共同确定上海和保定市作为中国低碳城市 发展项目(lcci)的两个试点城市,2010年国家又 决定首先在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5省和天 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8市开 展低碳试点工作。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国际合作 首先从上海东滩生态城的建设开始,2008中英两 国将合作把崇明东滩开发为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在理念、体系、内容和方 法上全面按照国际生态城市的最新规划理论进行 实践。此后,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 城、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南京江心洲中新生态科 技岛等,都是与国际进行合作建设的生态城市。 这 些行动使得中国成为当今世界进行 “生态城市”规 划建设的热土和“试验田”,但是如何使得生态城市 探索性实践从这些“试验田”走向更为广大的国土, 转变为可普及、可运营的现实生态城市,我们还需 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3中国规划建设生态城市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如今全国各地正在兴起一股建设低碳城市、生 态城市的热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相比于 西方国家,我国推进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还面临着 一系列严峻的限制,诸如: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 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的城 市还将面对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增大而带来的碳排 放总量大幅度增加的现实压力。我国城市中长期 形成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产 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必须 与国家的经济安全、 社会安全等问题统筹考虑,难 以一蹴而就。我国在低碳方面的科技水平滞后, 城市规划建设采用低碳技术必须要考虑成本的因 素。我国传统民众生态意识的薄弱,以及当前日 益盛行的“未富先奢”风气,使得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的社会成本较高。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需 要相关立法和制度的系统性创新,而这方面我国基 本还处于空白状态。 总之,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要摒弃简 单冒进、急功近利的思想。 相比于传统低成本环境 中建设的“高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城市、生态城 市注重的是长远的、综合的效益,而不是单一的经 济效益,更不能演变为“形象工程”。 4中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策略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的国家。一方面, 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 发展依然将对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压 力;另一方面,我们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区域之 间、城乡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相关的技术水 平及所能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是有限 的。 基于对中国低碳、生态发展所处实际环境的深 综合论述 杨蔚清,张京祥:简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策略 65 2010年第3期 刻认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在借鉴国际经 验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关注一些基本的策略: 4.1生态主导的政策集成 所谓“生态主导”是指切实改变中国当前的城 市规划建设模式,首先保证城市的生态目标,并通 过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配套政策来保证生 态目标的全面实现(杨保军等,2008)。 这里包括需 要通过产业政策、公共财税政策、环保政策、交通政 策、住房政策、资源与能源使用政策、公众参与政策 等一系列政策构成的有机集成体系,实现发展目标 的统一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协同推进,来确保生态主 导的原则不仅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而且在城市 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4.2“反规划”的理念 所谓“反规划”就是改变传统规划先确定建设 空间而将生态空间作为陪衬的理念,而是首先根据 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用地适宜性的标准划定禁建、限 建、适建、已建的区域,明确生态保护区域的边界,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建设用地布局 (杨保军等, 2008)。要以环境和土地承载力等生态分析为基础, 辅以基于紧凑城市理念、宜居城市理念、就业居住 平衡理念的容量分析,最终确定生态城市的合理人 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等。 4.3可评价管理的目标控制体系 可评价管理的目标控制体系是生态城市规划 的成果得以应用于实践的重要保障。 传统城市规 划往往更注重规划的目标、愿景等,而对于规划实 施过程中的评价和管理则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 要使生态城市规划的成果得以顺利实施,在进行生 态城市规划的同时,也应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机制和 管理机制,如建立评价和管理的原则、指标体系等, 以及设立一系列的调控、奖励或惩罚措施等。 4.4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可操作体系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既要有长远的 瞻望的发展目标,又要立足该地经济环境、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 规划与建设方案,分步骤地去实现建立生态城市的 目标。 因此,要特别关注建立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 可操作体系,即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规划方法、规 划方案、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都要符合 该地的发展现状,切实有效地指导其向生态城市的 目标发展。 4.5促进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运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土辽阔,人口和城 市众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因此规划建 设低碳生态城市不能好高骛远,过于追求“高新”、 “前沿”等非适用技术,而是必须尊重我国的基本国 情,注重发展现实可行、经济节约的技术,注重应用 那些适用技术、成熟技术。 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建 设方案必须是可以推广、可复制的,而不能作为“昂 贵的装饰品”或仅仅是实验室阶段的“示范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经 济成本、时间成本、技术成本等,适合我国这个发展 中的大国国情。 4.6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 生态城市不应该变成政府纯粹的单向、公益性 投入,而是要注意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节约资源与 成本、发展新兴环保科技产业、引导社会新兴消费 需求、 引领新的生活理念与方式等方面的积极作 用。 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有市场化眼光,从规划 过程到规划实施都必须激发和借助“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清基.新城市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分析j.城 市规划,2001(11):33-38. 2刘洁,吴仁海.城市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 生态学杂志,2003(5):118-122. 3皇甫玥,张京祥,陆枭麟.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增 长管理体系及其重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天际租赁合同范本
- 细菌性食物中毒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烹饪营养与安全-中餐烹饪-旅游大类
- 3.3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和实验证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 快递加盟经营合同
- 1.13 近似数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 6.2 多彩的职业(说课稿)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 关于国庆节周记范文锦集7篇
- 中医学试题及答案
- 商业街区商铺产权交易及社区配套服务合同
- 智能家居体验店租赁及产品销售合同
- 肇庆端州正西社区评估报告
- 朝天椒栽培技术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首次执行衔接问题-行政
- 斯蒂芬金英语介绍
- 秋天的雨 省赛获奖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GB/T 8332-2008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燃烧法
- GB/T 38597-2020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
- GB/T 21073-2007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 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课件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