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电力系统静态无功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教学单位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姓 名 薛宝星 学 号 201031001136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 邵仕泉 职 称 副教授 2014 年 3 月20日摘 要文章介绍了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与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各种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原理及功能。其中主要包括两大类,电容器、电抗器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及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基本原理,分析其代表性的并联电容补偿方式。并简要介绍了晶闸管相控电抗器型(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tsc),tcr+tsc混合型以及可控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用matlab对tcr型无功补偿进行仿真实验。对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tcr,tsc,matlab-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power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is to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and function of all kinds of sta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ses which are widely applied in power system and which mainly include two categori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capacitor, reactor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ta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or,analyzes the typical parallel capacitor compensation mode.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tcr), 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 the hybrid of tcr and tsc and controllable transducer.gives a simulation of tcr type reactor power compensation by matlab and the future of power system is mainly focus on the reactor power compensation technique.key word: static var compensator ,tcr, tsc, matlab-目录第一章 引言1 1.1 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作用1 1.2 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3 1.2.1 无功功率对有功功率的影响. 3 1.2.2 无功功率对电压的影响. 3 1.2.3 无功功率对线损的影响. 41.3 无功系统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4 1.3.1 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 4 1.3.2 电力系统的无功负荷. 51.4 无功功率补偿.6 1.4.1 无功补偿的作用. 6 1.4.2 无功补偿装置.7第二章 静态无功补偿.82.1 并联电容器.8 2.1.1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原理.9 2.1.2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方式.11 2.1.3 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确定13 2.2 并联电抗器 15 2.2.1 并联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15 2.2.2 并联电抗器装置容量的计算16第三章 静止无功补偿器.18 3.1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概念.18 3.2 svc的类型.19 3.3 晶闸管可控电抗器(tcr).19 3.4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20 3.4.1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基本原理.20 3.4.2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时间.21 3.5 可控饱和电抗器.23 3.5.1 可控饱和电抗器的工作状态.23 3.5.2 可控饱和电抗器的补偿原理.24 3.5.3 可控饱和电抗器的优点与缺点.25第四章 无功补偿装置的仿真.264.1 仿真的原理.264.2 仿真图概述.264.3 仿真结果及分析.34结束语.36参考文献.37致谢 .38- -第一章 引言1.1 无功功率在电网中作用无功功率补偿是保持电力系统高质量运行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同时是电力系统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受到相关人员越来越多的的关注。无功功率补偿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主要是无功功率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1决定的。无功功率的主要作用体现在:(1) 由于电压时衡量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功功率平衡可以稳定电网的电压,防止因无功不足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可以有如下解释:如图1.1所示图1.1无功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在环网中串入一附加电势,以表示环网各线路阻抗和,表示纵向附加电势,相位与电压一致,表示横向附加电势,其相位与电压差由上式及图1.2的相量图可见,改变无功功率主要是改变电压的大小。图1.2 无功功率与电压相量(2) 减少电网中无功功率的流动可以减少因其而引起的电能损耗。以一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如图1. 3为例:图1.3 等值电路由电力系统知识,电能在阻抗r+jx的损耗,近似为 (1-1) 所以在输送有功功率一定时,减少输送的无功功率q可以减少电能损耗。(3) 无功功率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不仅有上述节能的作用,还可避免增大设备的容量。 无功功率还有很多作用,如保持电网的稳定问题等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无功功率补偿进一步的探索。以下就以无功功率为研究出发点,再较为详细介绍静态无功补偿技术,其中包括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串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等等,其中串联电抗器由于原理上的缺陷即导致静态稳定极限减小,对电网不利,没有广泛采用,而串联电容器只是在高压输电系统中为提高稳定性,或在中压配电系统中位改善电压质量,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原因在于,为控制潮流而改变串联电容的容抗投切电容器组,而频繁地投切相应的开关电器必然伴随机械磨损,即使不引发事故,也将要求开关电器经常维修,这就限制了串联电容的推广。因此本文仅介绍了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补偿。至于动态无功补偿技术,作为较为先进的补偿手段目前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具有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r,另一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这两种装置统称为静止无功补偿器svc,这是由于它们均使用电力电子开关代替传统的开关接入系统。可使补偿时无损,快速,平滑的优点,从而成为了无功补偿的主流。1.2 无功功率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主要用于电路内电场和磁场,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完成电磁能量的相互转换,不对外做功,为系统提供电压支撑,在电源和负荷之间提供电压降落所需的势能。无功功率不直接作为实际消耗之功,但无功功率的交换将引起发电和输电设备上的电压降和电能损失。1.2.1 无功功率对有功功率的影响输电线路的主要任务是输送有功功率,而为了实现有功功率的传输和电网无功功率的平衡,一般也需要输送一定量的无功功率。输送无功功率时需要消耗有功功率。当有功功率一定时,无功功率越大,则网络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就越大。当电力线路的传输能力一定时,传输无功功率越小,则传输有功功率的能力越大。1.2.2 无功功率对电压的影响 (1) 无功功率平衡水平对电压水平的影响。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平衡水平对电压水平有较大影响。如果发电机有足够的无功功率备用,系统的无功电源比较充足,就能满足较高电压质量下无功功率平衡的需要,系统就有较高质量的运行电压水平。反之,如果无功功率不足,系统只能在较低质量的电压水平下运行。另外,电能在电力网中传输时,要损失掉部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当无功功率损耗较大时,将引起系统电压大幅度下降,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2) 无功功率对电压质量的影响。电力系统是向用户提供电能的网络,因而电能质量是供电部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电压时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降低线路损耗和保证工农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用电设备都是按照额定电压来设计制造的。这些设备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才能取得最佳的运行状态。电压超出所规定的范围时,对用电设备将产生不良的后果。一般电压的允许变化范围为(+5%-10%)un。电力部门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够提供优质的电压,确保优质的供电服务,必须确保各输配电线路的母线电压稳定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应有充足的无功电源。无功电源的总容量要能满足系统的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电压就会偏离额定值。当电力网有能力向负荷供给足够的无功功率时,负荷的电压就能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上。如果无功电源容量不足,负荷的端电压就会降低。所以,我们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电压质量,就必须先保证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平衡。1.2.3 无功功率对线损的影响 无功电源的分布、无功功率的传输以及无功功率的管理,直接影响线路的损耗和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当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通过网络电阻时,会造成有功功率损耗。当网络结构已定,输送有功功率一定时,总的功率损耗完全决定于无功功率的大小。1.3 电力系统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1.3.1 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在电力系统中,无功电源主要是同步发电机、同步调相机以及同步电动机。(1) 同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是唯一的有功电源,同时又是最基本的无功电源装置。从系统观点来看,它的容量最大,调节也最方便。电力系统中大部分无功功率需求都是由同步发电机提供的。同步发电机在过励磁和欠励磁时可以分别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即当同步发电机在低功率因数情况下,可以发出无功功率。但是,发电机应严格地按照有功功率无功功率(p-q)极限曲线运行,不得越出曲线范围。同步发电机供给无功功率的能力,不仅与短路比之值有关,还与同时担负的有功负载大小有关,其最大无功功率出力将受转子温升的条件限制。同步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为主,即向系统提供无功功率。但必要时,也可以减小励磁电流,使功率因数超前,即所谓“进相运行”,以吸收系统多余的无功功率。(2) 同步调相机。同步调相机是一种特制的同步电动机,轴上不带机械负载,专门用于补偿无功功率。它能在过励磁运行时,向系统供给感性无功功率,起无功电源的作用;在欠励磁运行时,从系统吸取感性无功功率,起无功负荷的作用。装有自动励磁装置的同步调相机能根据电压平滑地调节输入或输出的无功功率。同步调相机的定子与转子间的空隙比一般同步电动机小很多,轴的结构较简单,强度要求也比较低。同步调相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无级调节无功功率的数值,但由于它是一种旋转机械,有功功率损耗较大,运行维护复杂,响应速度慢,近来已逐渐退出电网运行,通常只在需要大容量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时才装设同步调相机。(3) 同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时一种除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外,还能调节其励磁电流产生无功功率的旋转机械,因而也是一种无功电源补偿装置。同步电动机的优点是:可在功率因数超前的方式下运行,输出无功功率;当电网频率不变时,电动机的转速恒定,且转速与负载情况无功;如果采用强行励磁,可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但这种电动机的价格较贵,控制设备较复杂,维护也比较麻烦。1.3.2 电力系统的无功负荷 (1) 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在电力系统运行负荷重占的比重非常大,是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消耗大户。所以系统中无功负荷的电压特性主要是由异步电动机来确定的。特别是经辐射性网络供电的工业负荷,如果这些负荷主要是大型感应电动机负荷时,甚至可能引起负荷端的电压连续下降,最后可能扩展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压崩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负荷端无功功率供应不足,系统为满足负荷的无功功率需求而造成电压不稳定。据有关的统计,在工矿企业所消耗的全部无功功率中,异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消耗占了60%70%;而在异步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又占到电动机总无功功率消耗的60%70%。(2) 变压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又一无功功率消耗大户。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消耗包括励磁消耗和漏抗中的消耗两部分:励磁消耗基本上等于空载损耗电流的百分值,约为1%2%;绕组漏抗消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的百分值,约为10%。因此,在从电源到用户需要经过好几级变压的情形,其无功功率消耗的数值时相当可观的。无论是双绕组还是三绕组变压器,绕组均有两组参数。电阻和电抗为绕组纵分量,电导与电纳为绕组横分量,而消耗系统无功功率的参数是电抗和电纳。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消耗是感性无功功率,与负荷有关,随负荷随机变化,变化范围很大。电纳中的无功功率损耗称为励磁损耗,消耗容性无功功率,它与空载电流有关,变动范围很小,对于给定的变压器,励磁损耗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变压器无功功率损耗的变化大小主要由负荷的变化来决定。(3) 电力线路。电力线路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电力线路存在分布电容,能产生无功功率作为无功功率源,又由于自身串联阻抗的作用,消耗无功功率作为无功功率负荷。无功功率损耗是由电力线路的电抗和电纳造成的。电力网中对于一定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电力线路越长,电力线路参数值越大,无功功率损耗也就越大,电力线路上电压降也就越大。一般来说,对于电压等级为35kv及以下的电力线路,其充电功率甚小,电力线路主要消耗无功功率。但是对于电压等级为110kv及以上的电力线路,其情况就较为复杂。当电力线路的传输功率较大时,电力线路中电抗消耗的无功功率将大于电纳中产生的无功功率,则电力线路为无功负荷,消耗无功功率;当电力线路的传输功率较小时,电力线路中电纳产生的无功功率,除了抵消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以外,还有剩余,电力线路为无功电源,发出无功功率。(4) 整流装置。近些年来,国民经济各部门大力推广使用各种新型的电力电子整流装置,他们在减少能量损耗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功率因数下降、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以及谐波干扰等问题,严重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5) 其它用电设备。各种用电设备中,除相对很小的白炽灯照明负载只消耗有功功率外,大多数都要消耗无功功率。因此,无论工业或农业用户都以滞后功率因数运行,其值约为.0.60.9,其中较大的数值对应于使用大容量同步电动机的场合。1.4 无功功率补偿1.4.1 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电力系统网络中不仅大多数负荷要消耗无功功率,而且大多数网络组件也要消耗无功功率。电力系统中网络组件和负荷需要的无功功率必须从网络中某个地方获得。如果这些所需要的无功功率由发电机提供并经过长距离输送,显然是不合理的,通常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些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不能及时得到补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用电设备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无功功率补偿对电力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概括起来有:(1) 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提高供电质量。(2) 提高供用电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小功率损耗。(3) 改善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能力,并提供一定的系统阻尼。(4) 提高发电机有功输出能力。(5) 减少线路损失,提高电网的有功传输能力。(6) 降低电网的功率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及运行经济效益。(7) 降低设备发热,延长设备寿命,改善设备的利用率。(8) 高水平平衡三相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9) 避免系统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事故,提高运行安全性。1.4.2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根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输出是否跟踪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变化来分类,分为静态无功功率补偿和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根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是否拥有运动部件分类,分为运动无功功率补偿和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根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开始使用的时间,可以分为传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现代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分为,可以分为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高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根据装置本身有无自带电源分类,可以分为无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有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运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主要有电力电容器、电力电抗器、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统一长流控制器、有源电力滤波器,其中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抗器为传统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其他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属于现代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传统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最大特征是补偿容量不能随负荷无功功率容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称静态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简称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现代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最大的特征是补偿容量能随负荷无功功率容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称动态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同步调相机是一种旋转机械,由于其有功功率损耗较大,运行维护复杂、响应速度慢,已逐渐退出电网运行,正在被高性能的静止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所取代。第二章 静态无功功率补偿静态无功补偿指阻抗固定,其补偿容量不能实时跟踪负荷无功功率的变化,主要是用于提供固定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一种无功功率补偿方式。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接入系统的方式有两种:并联和串联。以并联方式接入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称为并联无功功率补偿,以串联方式接入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称为串联无功功率补偿9。并联补偿方式因为接线简单、。操作方便、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小而广泛使用,串联补偿方式因为接线复杂、操作部方便、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大而使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一般在并联补偿方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才使用。用于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的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有并联电容器、并联电抗器、串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及其组合。并联电容器用于补偿感性无功功率,并联电抗器用于补偿容性无功功率。串联电容器和串联电抗器也常用于电力系统。单独使用时,串联电容器用于补偿线路等效感抗、降低线路感性无功功率流动和提高受电端的电压,串联电抗器用于限制系统短路电流、补偿线路等效容抗和降低线路容性无功功率流动。混合使用时,一般是串联电抗器在并联电容器支路中,然后与并联电容器一起接入系统,补偿高频无功功率,起到抑制谐波以及保护并联电容器的作用。由于串联电容器和传联电抗器不如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方便,无功功率补偿效果也不及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因此,静态无功补偿主要采用并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2.1 并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是指并联在系统的电容器。电容器是电子工业与电工设备中的基本元件之一。电容器就是储藏电荷的容器。电容器通常由两块中间隔以绝缘介质的导电板组成。两块绝缘板中间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者混合体。电容器的命名方法很多,如按接入系统的方式的不同进行命名,分为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按电压级别的不同,分为高压电容器、低压电容器。不过通常对于具体的电容器来说,一般以绝缘介质的名称来命名电容器,如空气电容器,云母电容器、纸质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等。在电路以符号“c”来表示电容器。并联电容器通过吸收容性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无功功率和增大局部电压。并联电容器以价格低廉、安装灵活、操作简单、运行稳定、维护方便而受到欢迎,已被用在电力系统中的各点上,为提高输电和配电的效率,保持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发挥了很大作用。并联电容器的一个缺点是其无功功率输出与电压平方成正比,结果是在低压时无功功率输出减小,而这时的系统却需要更多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的另一个缺点是电容器提供的无功功率在电压稳定时是不变的,不能随系统无功功率的需求的改变而改变,是一种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适用于无功功率需求稳定的场所,但即使这样,也容易造成欠补偿或过补偿。2.1.1 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原理电力系统中的大部分负荷是电感性的,这些感性负荷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例如,感应电动机消耗的无功功率约占其总功率的60%-70%,变压器约占其总功率的20%-25%,而空载运行时,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只有0.01左右,感应电动机只有0.1-0.2左右。如果感性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得不到就地补偿的话,势必由发电机供给,即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存在大量的功率交换。大量的无功电流在电源与负荷之间流动,造成电网电能的消耗,降低电源的功率因数。因此,一般需要增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系统电源的功率因数。首先分析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假设负荷时电阻r和电感l组成的并联电路,对r、l电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就需要对电路并接电容c,等值电路与向量图如图2.1所示。(a)r、l、c并联等值电路; (b)r、l串联后与c并联的等值电路(c)欠补偿的向量图; (d)过补偿的向量图图2.1 等值电路与向量图1补偿前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2补偿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在(a)图所示电路中,电流方程为=c+rl=c+r+l (2-1)电容提供的无功功率为q=uic=2fcu2 (2-2)由(2-1)式可知,当并联电容器不投入时,c=0,即不对符合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那么电源即要向负荷提供有功电流r,还要提供无功电流l,电源向负荷提供的总电流=rl=r+l;当并联电容器投入时,c0,即对负荷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那么电源在向负荷提供有功电流r的同时,提供无功电流l+c,电源向负荷提供的总电流=r+l+c,特别是当l= -c, l+c=0,电源不需要向负荷提供无功电流,功率因数等于1,一般情况下lc,这时可能的情况有两种:当并联电容器的电容c较小,|c|l|时,负荷中的感性无功电流没有被完全补偿,这时电源的滞后,如图(c)所示,这种补偿称为欠补偿;当并联电容器的电容c较大,会出现|c|l|的情况,这时负荷中的感性无功电流被完全补偿滞后还有剩余容性电流,电源的超前,如图(d)所示,这种补偿称为过补偿。通常不希望出现过补偿情况,因为这样会引起变压器二次侧电压的升高,且容性无功功率在线路上传输同样会增加电能的损耗,还会增加电容器自身的损耗,影响电容器的寿命。因此,实际电路是可以通过改变并联电容c的大小来控制无功功率的大小,从而调节补偿后功率因数的大小。虽然并联电容器补偿方式比较简单,而且成本也比较低,但这种方式只能补偿固定的无功功率,因为一旦电容值选定后,就确定了其相应的无功功率,而目前电容器的电容无法实现带电连续改变,通常是采用分组投切的方法来改变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此外,在系统中有谐波时,还有可能发生并联谐振,并使谐波放大,可能会使电容器损坏。然后,再看负荷由电阻r和电感l组成的串联电路。对r、l串联的负荷进行无功补偿电路如图(b)所示。当并联电容器没有投入时,rl支路的电流有效值为:irl= (2-3)rl支路的电抗为: zrl=r+jxl (2-4)这时,电源输出的电流等于rl支路吸收的电流rl,电源的功率因数为: cos= (2-5)当并联电容器投入时,rl支路的电流保持不变,电容器支路的电流有效值为:ic= (2-6)电容器支路的电抗为:zc=-jxl (2-7)这时,电源输出的电流等于rl支路吸收的电流rl+c,电源的功率因数为:cos= (2-8)由上式可知,投入并联电容器后,电源的功率因数将增大,特别是当xl=xc时,电源的功率因数为1。显然,当xcxl时,欠补偿;当xcxl时,过补偿。其相量图关系如图(c)、(d)所示。2.1.2 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的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企业通常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并联电容器可以安装在全系统的各个点上,根据安装的位置不同,通常分为三种方式。(1) 集中补偿集中补偿是指将并联电容器接在汇流母线上,根据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电容器的投切。集中补偿一般把补偿装置装于地区变电所或高压供电电力用户降压变电站的一次或二次母线上,也包括集中装于电力用户总配电高低压母线上。其优点是安装方便,有利于控制电压水平,且易与实现自动投切,运行可靠,利用率高,维护方便,能减少配电网、用户变压器及专供线路的无功负荷和电能损耗。缺点是:当电气设备不连续运转或轻负荷,又无自动控制装置时,会造成过补偿,使运行电压抬高,电压质量变坏,因此,补偿装置需要较频繁投切;不能减少电力用户内部各条配电线路的无功负荷和电能损耗。集中补偿分为低压集中补偿和高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是指将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通过低压开关接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侧,以无功功率补偿投切装置作为控制保护装置,根据低压母线上的无功负荷而直接控制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投切。电容器的投切是整组进行,做不到平滑的调节。负荷较集中的小型企业用此补偿方式较经济。低压集中补偿的优点是:接线简单、运行维护工作量小,使无功功率就地平衡,从而提高配电变利用率,降低网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是目前无功功率补偿中常用的手段之一。高压集中补偿一般将并联电容器组集中直接装在变电所610kv高压母线上。高压集中补偿的主要优点是:不仅可以减少高压母线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而且能够提高本变电所的供电电压质量:可以根据负荷的大小自动投切,从而合理地提高了用户的功率因数,避免功率因数降低导致电费的增加;提高供电能力、减少线损和电能损耗,稳定电压,便于运行维护,补偿效益高。缺点是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高压母线前面所有线路上的无功功率,而高压母线后面的无功功率得不到补偿。(2) 个别补偿个别补偿又称为“就地补偿”,它就是根据个别用电设备对无功功率的需要量将单台或多台电容器组分散地与用电设备并接。它与用电设备共用一套断路器,也可以独立使用一套断路器,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切,所以个别补偿也称随机补偿。它通过控制、保护装置与电机同时投切,既能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又能改善用电设备的电压质量。个别补偿的特点是:用电设备运行时,无功功率投入,用电设备停运时,补偿设备也退出,因此不会造成无功功率倒送;同时还具有投资少、占位小、安装容易、配置方便灵活、维护简单、事故率低等优点。个别补偿分为低压个别补偿和高压个别补偿。低压个别补偿适用于补偿个别大容量且连续运行(如大中型低压异步电动机)的无功功率消耗。这种方式用在负荷比较分散、补偿容量小的企业比较适宜。一般说来,高压设备单台容量大,消耗的无功功率也很大,更适合采用个别补偿方式。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是:补偿效益大,不仅能减少高压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同时也减少了低压线路中的无功功率,减少电气设备的容量和导线的截面,降低电能的损耗。但存在的不足是:对不经常使用的设备,所安装的无功功率补偿电容器的利用率很低;大量低压设备因没有安装或不适宜安装补偿器而引起的电能损耗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控制和执行元件的响应时间较慢而影响补偿效果;自动控制的分组补偿往往因投切失灵,容易损坏电气设备。采用高压个别 ,除了具有低压个别补偿的优点外,而且更能有效地降低设备启动时的冲击性,减少变压器裕度。(3) 分组补偿分组补偿又称分散补偿,它是根据各用户的各个负荷中心,把补偿装置分成几组安装在功率因数较低的村镇终端变、配电所高压或低压母线上或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分路出线上。分组补偿常见的安装方式有:高压补偿装置分组安装于城乡电网10、6kv配电线路的杆架上;低压补偿装置安装于公用配电变器的低压侧或电力用户各车间的配电母线上。分组补偿方式基本集中安装在变电器低压侧的母线或输电线路中,减少了电力系统到用户线路上的高压线损和变损,克服了集中固定补偿容量较大时的涌流过大等问题,提高了用户内部的供电能力,并能有效的增大配电线路的供电能力,节电效果好。此外,在低负荷时,可以相应停运数组,以防过补偿、投资较为经济。但是需要人工频繁投、切。在投、切不及时或投、切容量不合适时,也易造成过补偿或欠补偿现象。另外,这种补偿方式具有与集中补偿相同的优点,但无功功率补偿容量和范围相对小些,效果明显,因此采用比较普遍。2.1.3 并联电容器补偿容量的确定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时,电容器安装容量的选择,可根据不同目的来确定。 (1) 集中补偿和分组补偿电容器容量qc(kvar)的确定采用集中补偿方式和分组补偿方式时,总的补偿容量按功率因数可由下式决定: qc=avpmax(tan1-tan2) (2-9)或 qc=avpmaxqc (2-10)式中 pmax 由变电所供电的月最大有功功率计算负载,kw av 月平均负载率,一般可取0.70.8 1 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cos1可取最大负载时的值 2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参照电力部门要求,一般可取0.90.95 qc 电容器补偿率,kvar/kw,即每千瓦有功负载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显然qc= tan1-tan2电容器接法不同时,每相电容器所需容量也是不一样的。1. 电容器为星形接线时qc =uic10-3=10-3=10-3 (2-11)式中 u 装设地点电网线电压,v ic 电容组的线电流,a ; c 电容组电容,考虑到电网线电压的单位常用kv,qc 的单位为kvar,则星形连接时每相电容器组的容量为 cy=c= (2-12)2. 电容器为三角形连接时qc =uic10-3=3u10-3=310-3 (2-13)每相电容器的容量为: c= (2-14)(2)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qc(kvar)的确定。单台异步电动机装有个别补偿电容器时,若电动机突然与电源断开,电容器将对电动机放电而产生自励现象。如果补偿电容器容量过大,可能因电动机惯性转动而产生过电压,导致电动机损坏。为防止这种情况,不宜使电容器补偿容量过大,应以电容器在此时的放电电流不大于电动机空载电流i0为限,即qc =uni010-3 (2-15)式中 un 供电系统额定线电压,kv ; i0 电动机额定空载电流,a若实际运行电压与电容器额定电压不一致,则电容器的实际补偿容量为: qc1 =qn.c (2-16)式中 un.c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qn.c 电容器的额定补偿容量; uw 电容器的实际工作电压2.2 并联电抗器并联电抗器也是一种较早应用的重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超高压电网中,线路空载或轻载时大量充电功率过剩,采用并联电抗器补偿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以通过采用高压或低压并联电抗器适当配合的补偿方式来实现。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高压电抗器具有限制过电压、分层平衡无功功率,有利于使用单相重合闸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综合功能。低压电抗器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投切,主要用于运行方式变化中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当我国一些电网低谷时电压过高,如果采用发电机进相运行和切除并联电容器等措施效果不大或者这些措施难以实现时,多考虑装设可投切并联电抗器,并且依然是目前补偿容性无功功率(吸收感性无功功率)的主导装置。并联电抗器的数目及位置的选择一般是按照在空载、轻载以及接通空载线路等运行方式下保证设备得到容许电压,以及考虑与输电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等条件来确定的。当线路输送功率加大时,必须适当切除电抗器以保证系统的电压和稳定性;在轻载时由于它对线路充电功率的补偿,从而降低了线损。此外,随着沿线及受端电压的改善,也就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2.2.1 并联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并联电抗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常用于补偿系统电容。它通过向超高压、大容量的电网提供可阶梯调节的感性无功功率,补偿电网的剩余容性充电无功功率,控制无功功率潮流,保证电网电压稳定在允许范围内。实践证明,对于一些电压偏高的电网,安装一定数量的并联电抗器是解决系统无功功率过剩,降低电压的有效措施。特别是限制由于线路开路或轻载负荷所引起电压升高。由于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其输电线路对地以及相与相之间的电容特别大,输电线路电容会产生大量的无功功率,各级电压输电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数值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在超高压和一些中低压电网中,其容性充电功率的数值相当可观,决不可忽视。这样,负荷在空载或轻载会引起输电线路末端电压过分升高,发电机产生自励。为了使输电线路电压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发电机电势必然需要降低,这样将会使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减小,运行功角增大,使静态稳定水平下降。表2-1各级电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的数值电压等级(kv)导线截面分裂导线数充电功率(mvar/100km)11095400单导线3.23.6220240700单导线双分裂12.714.817.519330240700双分裂36.941500300700三分裂95105750400400四分裂215240为了改善上述情况,在一定的运行工况下,在超高压输电线路受端装设并联电抗器以吸收输电线路电容所产生的无功功率,称为并联电抗器补偿。这样,输电线路首端发电机就可以在较低或滞后功率因数下运行,发电机电势可以得到提高,因而电力系统的功率极限也会增大,运行功角减小,从而使静态稳定性得到提高。归纳起来,安装并联电抗器好处:(1) 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性。由于投切电抗器可对线路的无功功率潮流进行调控,故减少了无功功率流动所造成的有功损耗,有利于减低线路损失。(2) 改善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由于运行电压趋于正常,相应地降低了操作过电压和工频暂态过电压的幅值,因为减少了过电压事故的几率。(3) 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和线路的送电能力,有利于网络的并列运行。由于减少线路的无功功率输送量,从而可以输送更多的有功功率。(4) 有利于消除同步发电机带空载长线路时可能出现的自励磁谐振。(5) 有利于潜供电弧的消灭和装设单相快速自动重合闸。随着无功功率补偿技术的发展,在一些比较低的电压等级也安装了并联电抗器。2.2.2 并联电抗器装置的容量计算当并联电抗器主要用以补偿输电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时,其容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qbl=qsc (2-17)式中 qbl 并联电抗器容量,mvar qsc 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mvar 补偿度,我国一般取0.40.8,国外一般取0.650.75 值不宜过大,以防止一相或两相开断时发生谐振。并联电抗器主要以调控变电站母线的运行电压,其最大装置容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qbl.m=sdlu% (2-18)式中 qbl.m 并联电抗器的最大装置容量,mvar sdl 安装处的三相短路容量,mva u% 预计母线电压下降的百分值第三章 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3.1 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概念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 svc)是指其输出随电力系统特定的控制参数而变化的并联连接的静止无功功率发生装置或无功功率吸收装置。这里的“静止”是专指svc没有运动或旋转部件。与同步调相机相比较,svc是完全静止的设备。但它的补偿过程是动态的,即可根据系统无功功率的需求或电压的变化自动跟踪补偿。svc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要依靠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完成调节或投切功能,它可以频繁地调节和投切,其动作速度是毫秒级的,远比机械设备的动作速度要快。svc的基本作用是连续而迅速地控制无功功率,并通过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来控制它所连接的输电系统的节点电压。因此svc的显著特点是能快速、平滑调节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实现动态补偿。静止无功功率补偿系统中的各种无功功率补偿器都是用无功功率器件(电容器和电抗器)产生无功功率,并且根据需要调节容性或感性电流,这种调节可以采用连续调节或投切的方法进行。目前,由于它的两大特点:一是静止型,其主要部件是无转动部分;二是动态补偿,其反应速度很快,能及时跟踪无功功率快速变化作出变化,达到所设计的各种控制目标。svc和传统的电容器及同步调相机相比,它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性能好、运行损耗和维护费用低,并且可作为多方面应用等优点。所以,svc被广泛使用,而且颇具发展潜力。与传统的电容器及同步调相机相比,它的唯一缺点是设计制造相对较复杂。目前,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已广泛用于输电线路、工业网系统。在输电系统,控制长距离输电线甩负荷、空载效应等引起的过电压;改善系统的暂态稳定抑制系统的无功功率及电压振荡;维持输电线的电压,提高线路输送有功的能力,特别是由于它的快速反应,使其能对故障引起的系统扰动提供较好的阻尼。在工业网系统中,能使电压闪变削弱到规定值范围内;调节负荷功率因数,限制无功功率向系统倒流,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损耗,提高输电网的输送有功功率的能力,稳定和平衡系统的电压;限制流向系统的谐波电流;平衡三相负荷,减少工业网对通信系统的干扰,提高用电质量。3.2 svc的类型由于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具有优良的性能,因而,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