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师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 曹植诗歌艺术影响擦论 虞德惫 处在 由两汉到魏晋六朝转披关口诗歌的 黄金时代 , 享有不世之际遇 的曹植 , 可说是 时代造就了他的诗而其天才夏异 , 艺术独 臻超越 , 奠定五言诗基石 , 拓宽后代诗歌道 路 , 则又可说是他开出了诗的新 时代 。 人谓 “ 六代之前莫大乎陈王 ” , “ 备诸体于建安 者 , 陈思也 ” 。 或称 “ 他在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内是中国的诗 神 ” , 这些都不算过 分 。 建安诗人曹植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 首先 可见于其对五言诗体裁的匡择与题 材之拓 展 。 就诗体而言 , 文人写五言远非始自曹 植 , 直 至建安时代方 “ 大备于时 ” 。 其时七 言尚在蛰伏期 , 四言偏 于典滞 , 乐府又过于 质但 , 曹植顺 应 时代需要 , 鬼斧 神工 , 取精 用宏 , 使 “ 古 寺自两汉以来 , 子建出 , 始为 宏肆 , 多生情态 , 此一变 也 。 ” 它独树一 帜 , 呈现出一种明快 、 蕴藉的 语言特征和 艺 术风格 , 雄踞 诗坛 , 取 “ 奇文郁起 ” 的风雅 屈骚而代之 , 历魏晋以至初唐风靡数百年而 不衰 。 魏 晋之时 , 五言古体鼎盛造极 , 六朝 及初唐新体诗蓬勃卓荤 , 盛唐则承继魏晋古 诗及六朝以来的 新兴格式 , 总萃其成 , 和建 安 一样 , 成为我国诗歌史上无 独有偶的黄金 时代 。 魏 晋继 往开来 , 曹植承先启后 , 可 与 仕甫齐名 , “ 论诗者但祖述 子 建 , 宪 章少 陵 , 古今之 变于斯尽矣 。 ” 曹子建五言 诗和乐府都写得很好 , 而乐 府诗中更擅作五言 。 据统计 , 建安诗人现存 五言篇什一百五十篇以上 , 三曹占了一半 , 其中曹植又占去五十余篇 , 乐府诗就在三十 篇以上 , 且又多 “ 异采 陆离 ” 之作 。 诗人对 五言诗的改造正从乐府 入手 , 由于环境地位 的竭撅掣肘 , 一也出 于运筹整体毁建废兴 , 诗 人紧扣旧题古辞 或本事 , 以大手笔做文章 可依托古题言外见意者 , “ 拟 ” 可直抒胸 臆者 , “ 改 ” 古题无可依托 者 , 不复依 榜 , 另辟蹊径 。 用此 三法 , 灵活运用乐府形 式抒写感情 , 由叙事为主转向抒情为主 , 诗 路大宽 。 乐府诗既是曹植艺术 实践 之独到 处 , 也是后人师承汉魏五言 及 乐 府 的得力 处 。 历代乐府高手无不与之 血魄相通 。 鲍明 远砒 柱 中流 , 跌宕悲歌 , “ 上挽曹 刘 之逸 步 , 下开李杜之先鞭 ” , 太白 乐府 灵 运巧 铸 , , 由尽拟古之妙 , , , 杜甫乐府 “ 因事命 题 , 无 听依榜 , 。 即 整个盛唐诗坛亦 与曹植 乐府作略全同 “ 盛唐关键 在乐府歌辞 , 第 一 步是诗人仿 作乐育第二步是诗人沿用乐 府古题 , 但不拘声调第三步是 诗人用古乐 府民歌来 创作新乐府 。 ” 直 至清末黄遵宪 仍摄其精神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台湾行 、 哀旅顺 、 哭威海 。 曹植诗歌对后世 影响不仅在于扩大五言体 裁 , 而且在于乐府 诗休 的解放 , 表现真性情和崭 新 的 寺歌 意 境 。 杜甫丽人行 “ 三吏 ”“ 三别 ” 等诗 不复再 是乐府歌辞 , 已发展为一种新的独立 形式 , 由摹仿 乐府 到不摹仿 , 由做乐府到不 做乐府 , 另创新题以咏时事 。 元镇 、 白居易 等 “ 因事立题 ” 为 “ 新乐府 ” , 均与汉魏乐 府 同一轨辙 。 曹植 其他不属 乐府 的五言诗也 充分吸 收锤炼乐府的功力相得益彰 , 更臻完 美 。 在曹植手里五言诗和乐府界限逐 步 淡化 以至消失 , 彼此合流为一 , 在新 的质点上浑 融之后转 向更新的发展方 向 , 活跃着五言诗 歌的文学主潮 。 曹诗渊源以风骚为本 , 所谓 “ 本 国风 之变 , 发乐府之奇 , 驱屈宋之辞 , 析 扬马之赋而为诗 ” 。 这种 源自风 雅 、 撷取 乐 府民歌 等蓄华 、 有着全新的艺术 素质和茁 壮生 命力的五言诗 , 就成为后代 诗歌演衍 流 变的发煌新起点 。 魏晋六朝就走 出 了稽康 、阮 籍 、 左思 、 陶 潜 、 鲍照 、大 小谢以及庚信这样一 大批优秀诗 人来 , 在唐则有李白 、 杜甫等辈 。 从题材来说 , 凭着诗人 的博采旁通 与扬 弃创 新 , 拓展诗域 , 影响及 于咏史 、 游仙 、 山水 、 田园及边塞诸 方面 。 诗的范围一 经扩 大 , 内容也就丰富多了 。 收入文选 “ 咏史 , , 类的曹植三良 诗以历史史实寄咏忧 愤 , 实 为左 思咏 史之滥筋 。 左思咏 史风神 卓逸 , 叙 事 、 结语均与植豫章行同 。 自曹 、 左以 来 , 历代均有人以咏史为特定题材作诗 。 阮 嗣宗咏怀之六 十九写高才不得其用之 愤 , 颇有建安遗韵 , 陶 渊明承 曹植宗 风作 山海经 , 借古讽今 , 咏荆柯则 “ 金 刚怒目 ” 式 , 以示反抗陈 子 昂 咏史型 的 感遇 诗 “ 自是魏人气格 ” 杜子美武 侯词 、 八 阵图步趋子建又有新 的发 展龚定庵咏史抨击清王朝 之作亦发韧 于曹子建 、 左太 冲 。 游仙之作是植诗中一个 童婪题材 , 以企慕神 仙的比兴 手法抒怀 , 给 后人提供一 种 “ 坎桌咏怀 ” 的抒情方式 , 其 五 游 、 远游 、 升天行等均是 。 郭景纯游仙诗起于曹植 “ 仙 人揽 六 著 ” 等 篇 , 李太 白之仙趣表现得更为充 分 , 曹 植 “ 携玉手源出屈原 , 流 则李 白 ” 。 晋 宋之际山水诗 的兴起 , 即可视汉魏游仙诗为 其先源之一 , 比玄言诗大大推进了一步 。 曹 植一 些精审工致 的描写刻划 , 为二谢所师承 、 吸收 , 谢康乐 “ 泽兰渐被径 , 芙蓉始发池 ”、 谢 宣城 “ 金波丽鹤鹊 , 玉绳低建章 ” 诸句均 从曹植诗所衍化 , 进而扩大了 山水诗的题 材 。 曹植诗歌主观抒情氛围浓厚 , 注重真性 情 , 显然也给陶潜田园诗以很大的艺术启迪 , 影响着诗人感受方式的更替和转换 。 后人从 军 之作则多米自植之自 马篇 “ 自 马此篇奇警 , 后来杜公出塞分诸什 , 实 脱胎于此 , 鲍照引弋出蓟北门行 、 结客 少年场 、 幽并重骑射皆抚此 。 ” 岑 参边塞诗深得曹植独到之处 , “ 多激壮 之 音 , , 王昌龄等亦如是 。 李贺之 “ 将军驰 白 马 , 豪彦骋雄才 , 亦 “ 步趋汉魏古乐府 ” , 严羽亦仿作白马篇写下从军行 , 足 见曹植才气纵横 , 显示出戛戛独造的艺术功 力 , 流泽甚远 , 影响至拒 。 诗人某些诗题材 蕴藉多层 , 如藻露行 “ 天地无穷极 , 阴阳转相因 , 人居一世间 夕忽若风吹尘” , 旨 在突出人生之短暂 , 既有吁暖之啃 , 又有列 仙 之趣 , 且兼玄哲之思 夕其涵蕴似涉其后弥漫与 绵亘 魏晋的忧患 、 迁逝之感 , 影响极为复杂 。 由上听述 , 可见曹植作为五言诗 的开山 一 代宗匠 , 上无 一占人 , 下开百代 , 纳诸体于 方寸之间 , 显示出诗人开拓者 的气魄宏伟博 大 , 拓 展力强 , 丽茹面广 , 后世诗歌流派纷 呈 , 各异其貌 , 但均受其溉译 。 有人说 , “ 这是建安文学一般的成绩 , 并不是他一个 人 的特长 ” 。 这岂止是 “ 一般 的成绩 妙 , 这只能是 “ 他一个人的特长 , 。 当然 , 如 与 魏晋 诗人比较 , 陶潜 诗成就在曹植之上 , 但 其诗显示不出五言诗的演进 轨迹 一与唐人 比 较 , 诗高莫过于杜甫 “ 自唐以降 , 诗家之 途辙总萃于杜氏 , 大历后 , 以诗 名家者靡不 由此而出一二 然求其所为杜 者 , 以沸乘譬 之 , 杜则 果位 也 , 诸家 则 分身 也 。 ” 然老无曹诗 “ 气休 高峻雄深 ” , “ 遂开杜公 乏宗 ” , 则亦无杜诗之老健疏放 , 腾掷跳 跃 , 曹子建 、 杜 丫户冷若 在, 亦 当 “ 相视 而笑 ”。 从我理诗歌发展的总造 向市视 , 曹植 诗 歌气骨和辞采对后 一世承 传演衍轨辙 , 亦灼然 可见 。 了二 钟嵘 曾以 “ 丹气奇 高 , 辞采华 茂 ” 概 括曹植诗歌总的风格特 征 。 在建安诗人中 , 曹 、 刘骨气最著 , 钟嵘称刘祯 “ 贞骨凌霜 , 高风跨俗 ” , 后人亦云 “ 曹 、 刘坐 啸虎生 风 , 四海跨俗角两雄 ” 。 词采以曹 、 王尤 显 特 色 , ,七 子之冠冕 ” 王粟 , 曹植在王仲 宣诛中就说他 “ 文若春华 ” 。 曹诗显示着 慷慨悲凉的气骨和雕工绘丽的辞采 , 这两个 不同侧面统一在建安时代这个特定的艺术范 畴之币 , 具有慷慨 、 清 新 、 刚健的 ,汀美特 征 , 后人精之 “ 建安风骨 ” 。 “ 建安风骨 ” 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优良传统 , 而 “ 建安之 杰 ” 的曹祖企是这种传统的杰出体现者 , 其 影响之涤选概莫能及 。 透 过 阮 籍 “ 尚恍芡 测 ” 之诗风 ,仍可见 曹植对他的深刻影响 , “ 贫初之后 , 惟阮籍长咏怀之作极为高 古 , 有建安风骨万囱 。 初唐陈子昂面 对 “ 采 丽竟繁 , 而兴寄都绝 , , 的齐梁颓 势 , 打出 “ 复古 ” 旗号力挽狂澜 , 呼 唤 “ 汉魏风骨 ”, 成为唐代诗歌的前驱大意 , 犹如韩柳古文运 动 的兴 起 , 又如十五世纪起于意大利的文艺 复兴运 动而产生出崭新的人文主义文化 , 影 响是 积 汲的 。 李 、 杜亦有 “ 蓬 莱文章 建安 骨 ” 、 “ 汉魏近 风 骚 ” 、 “ 子建文章壮 ” 的 赞誉 , 力赞内容充实 、 刚健豪 壮的建 安诗 歌 , 已不 工诗 经 、 楚辞一样 , 常常是 后 代诗歌 变革的一面旗帜 。 陈寿三国志美鹭曹植 , 谓之 “ 文才 官 艳 , 自通后叶 ” 。 整个来说 , 汉魏诗歌气 象浑成 , 以工拙渗透为上乘 , 曹植诗亦纯以 意取胜 。 但 曹植之五言诗也已开始注重形式 美 , 注重对语 言及音韵美的追求探索 , “ 虽 体所因 , 而词贵新创 。 声 不变古 , 而采自己 舒 ” , 表现出大转折时期挟有飞 动势态 , 非 同凡响 的诗风 。 张戒岁寒堂诗话中 “ 自 汉魏以来 , 妙于子建 , 成于李社 ” 一 句极为 独到 , 其中着一 “ 妙 ” 字 , 准确勾划出曹植 诗歌趋于魏晋六朝及初唐的走 向与定势 , 抓 准了涛人雍裕不凡的文学才能及精神意脉 , 自然也包括对形 式美的独特创造在内 。 曹植诗歌 用字精审 , 音节谐协 , 句甚工 整 , 对偶讲究 , 善为警句 , 同时大量使用比 兴手法 , 给后世以极大的艺术借鉴 。 其诗语 言雅致富赡 , 有色泽 亮度 , 有贯穿动作和音 响 , 富有表现力 。 其公宴诗 “ 秋 兰被长 坂 , 朱华冒绿池 ” 中的 “ 昌 ” 字 , 惹得魏晋 六朝诗人 从陆机到谢灵运群起效尤 , 冒冒不 迭 。 曹植前期这种锻炼用字的痕迹 , 到了后 期就没有了 , “ 不再是表面上的浮艳 , 而是 骨子里的充实 , 他 的精光 愈是内敛 , 他的文 采愈是迫 人 ” 。 曹诗不仅遣词精切 , 同时 注意音节调协 , 具有音乐 美感 。 “ 游鱼潜绿 水 , 翔鸟薄天气 ” 、 “ 孤魂翔故域 , 灵枢寄 京师 , 诸句竟 与后代律句相合 。 诗人尤善用 音韵平仄高低表达情绪起伏 , 如鱼及鲤篇 “ 燕雀戏藩柴 , 安识鸿鸽游 ” , “ 驾言登五 矫 , 然 后小陵丘 ” 皆有动势 , 沂玉在飘逸不 羁之气度 , 对鲍照 、 李 自诸人诗歌风格关系 甚大 。 如鲍照拟行路难之六 “ 何况我辈 孤且直 ” 句中 “ 直 ” 字即仿此 , 陡改前韵作 平声 , 艰涩难咽 , 突出作者不甘蹂馒 、 傲岸 秋介的性格 。 五游咏二句一意 , 平联 而 下 , 开五言排律之体 精微篇三易 其 韵 , 启唐宋转韵之风 。 唐宋人刻摹景物 或描 画器物之诗司发韧于 “ 明月澄清景 , 列宿正 台 先河 ” 是 而他的过 ” , 这 完全站不住 脚 。 曹 植诗歌语言风格刚健清新 , 辞意 井茂 ,“ 五彩 缤纷而不离间里之质 ”, 始终保持浑厚气象 。 华丽工致辞 藻的背后是诗人 “ 雅好康慨 ” 的 俊逸个性和 “ 啸虎生风 ” 的豪迈气 骨 , 正如 刘鳃所说的 “ 兼善则子建 ” , 有着今天 常讲 的人的觉醒 与文的自觉 的 统 一 。 建安 、 正始之后 , “ 体变曹王 ”, “ 潘 陆特秀 ” , 太康 、 永嘉及 整个南北朝诗歌沿 着 “ 文休三 变 ” 的趋势走上了一个更高层 次的形似阶 段 。“ 潘陆特 秀 ” 一匕 “ 秀 妙 , 问题不在 “ 辞 采 华茂 ” , 在于 “ 气 少 ” 。 齐梁之时 “ 俪采百 家之偶 , 争 价一 句之奇 ” 之风与曹植没有必 然联系 。 宋 书 乐 志载 “ 当是时 , 如 司马相如 、 曹植之徒所 好文章 , 深厚文 雅 , 犹古之遗风 。 ”齐梁时既 已成 “ 古之遗风 ”, 何来 “ 先河 , 之有 。 时代不 同 , 对象不同 , 即有某种联系 , , , 丈纳承 其本 , 或 本同末异 , 或舍本取末 , 甚或本末倒置 , 一也完 全符 合南 北朝诗歌总的发展演进轨迹 , 说不 上曹植的 什么 “ 过 ” 。 倒是很难设想 , 没有曹植 到谢 灵运以及南朝新体诗人 的不断努 力 , 能 会有 唐代律诗的产生和整个唐代 诗歌高 潮 的 出 现 , 反 之 , 则不难从唐人 一诗歌 的渊 源衍 变中 看出魏晋六朝诗人特 别是曹植 诗歌艺术的深 远而巨大的影响 。 朱光潜诗论曾对六 朝 诗 与唐诗作过历史的 比较 “ 平心而论 , 如 果我们把六朝诗和唐诗摆在一个平面 上去横 看 , 六朝自较唐稍逊 。 六朝诗人才打新方向 走 , 还在努力于新风格的尝试 , 自然不免有 许多缺点 。 但是如果把六朝诗和唐诗摆在一 条历史线上去纵看 , 唐人却是六朝人的承继 者 , 六朝人创业 , 唐人只是守成 。 说者常谓诗 的格调自唐而始备 , 其实唐诗 的格调都是从 六朝诗的格调演化出来的 。”论述极为 切 , 于曹植亦当作如是观 , 渊源所在 , 瓣香自明 。 曹子建诗 中听蕴涵的人格光辉与诗境魅 力 , 亦然是其 诗歌 艺术嗣响的渊茂沉郁处 。 展读其 诗 , 常常感 到诗 人笔下流注出来 的一种淳朴的真性情 , 一 颗忠厚仁爱的赤子 之心 , 纯是诗人美好人格在 艺术上的体现 。 吁磋篇写白己甘愿 化为秋林野 一草焚烧 陨 灭 , “ 糜灭 岂不痛 , 愿与株黄连 ” , 淳厚哀 怨 。 据载 , 诗人 后期常抱持乐器吟唱此篇 , 甚可信 , 亦可亲 。 赠白马王彪中哀伤怨 愤至极 , 忽又强作旷达之语 ,“ 仓卒骨 肉情 , 能不怀苦 辛 ” , 实同长号 。 赠丁仪 “ 子 其宁尔心 , 亲交义不薄 ” , 并不戒备甚至竟 未 觉察曹王早心存杀机 , 连不久即与丁仪一 起被杀的丁厘 , 也曾在与临淄侯笺中说 曹植 “ 仁孝之性 , 出乎自然 ” 。 儒 家道德规 范 、 风雅文章根低 , 显然赋予他传统文 化特 有的价值观念及思维取向 。 他在与杨德祖 书中说 “ 伙几戮 力上国 , 流惠下民 , 建 永世之业 , 流金石之功 , 岂徒以翰墨为勋 绩 , 辞赋 为君子吉 妇 ” 和他 一 贯的诗作联 系 , 积 极 慷慨的 恋气是 素 积 于 胸 的 , “ 闲居非吾愿 , 甘 心赴国 忧 ” , 至 少也 要 “ 聘我径寸翰 , 流藻垂华芬 ” 。 而他遭遇的 是人生悲剧 , “ 一十一 年中而 三徙都 , , “ 块 然独处 ” , 成为,翻牢之养 物 ” , 屡作求 试 “ 巍巍大瑰立无慷溉死难之臣乎 ” 至 死犹渴望见用 于进 。 他憧 憬 、 追求 , 哀诉 、 呻吟 , 复又呼号 、 长啸 , 奔袭到 诗人心 夫的 是无 一可阻 遏 “ 戮力上国 ” 的热情 壮怀 , 无可 排遗 的 “ 怅然绝望 ” 的悲剧人生 , 慷慨 悲凉 的精神贯穿 他一生创作的始终 。 这些怨 排激 昂的诗篇 , 正是钟嵘所谓 “ 情兼推怨 ” , 触 着风 骚本源之情韵 。 故人谓 “ 陈思 之怨独得 其正 , , “ 欢 怨非 贞则 , 中和诚可经 , 此意足推风雅正宗 。 ” 杜甫一生屡 遭坎 坷 , 世俗冷眼 , “ 长歌激越捎林莽 ” , 化悲 戚为旷达 , 却又 “ 诗成吟咏转凄凉 ” , “ 拭 泪沾襟血 ” , “ 诗看子建亲 ” 。 明王命州吟 诵赠白马王彪 , 往复数 十 , 犹扼腕不能 自休 。 曹植道德文章为后 一世所 法 , “ 任天 下 于一身 , 视 万 物如一体 , 耿 耿自失 , 百折不 回 , 千载之下 , 仰其风者 , 犹将奋起 , 。 其诗集中亦可见一些平庸的 诗赋 , 多为奉 诏 、 游戏或乞用之作 , 但 “ 灵魂力量提升到 了那样一种高度 , 远远超出庸俗的平凡 ” 。 “ 文变乎世情 , 兴 废系乎时序 ” , 正是 那个空前的大转折时代赋予曹植更多对人生 的严峻思考和人性的积极追求 。 曹魏之时 , 儒家一尊的思想骤然改观 , 时代主体精神开 始 苏生 , 个体意识昂然崛起 , ,日礼教的总 崩溃 , 思想和信仰的自由 , 艺术创造精神的 勃 发 , 使我们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 文艺复 兴 ” 曹植自诩其 诗 “ 雅 好慷慨 ” , 又在 牟卑舞歌序主张 “ 异代之文未必 相袭 ” , 从一个角度透 出继先秦之后 的第二度哲学 时 代 的早春消息 。 诗人承受着时 代 大 潮 的鼓 撮 , 写 出了 “ 滔荡固大节 , 时俗多所拘 ” 这 样 的旷世名句 , 颇有点 “ 不仅 是中世 纪最后 一位诗人 , 而且 是新时代第一位诗人 ” 的格 局 。 “ 燕雀戏藩 柴 , 安知鸿鸽游 ” , 全然 不 是篱问小雀模样 。 这突破既定 伦理传统 与艺 术准则 的神来之笔与惊人 之语 , 与 “ 中和诚 可经 ” 判然不同 。 吴淇曰 “ 滔荡固大节 晋室放诞之风已肇于此矣 ” 。 格守传统 , “ 中和诚可经 ” 别肇异端 , “ 滔荡固大 节 ” , 彼此对立互补 , 盘根错节 , 实为大时 代思辨 意绪 之折光 , 其时 名 、 道 、 法 、 神仙 各种思想均已抬头 , 但曹植思想仍以儒家为 主 , 兼以释 、 道 、 名诸家 , 显得单纯而又复 杂 , 矛盾然而真实 , 他高尚而 卑微 , 忠厚而 自负 , 以 “ 中和 ” 为正 , 却又滔荡不拘 , 他 是新时代中旧道德的典范 , 旧传统中新风格 的前驱 。 若纯以儒家 “ 温柔敦厚 ” 的诗教要 求曹植 , 便无 法理解 “ 思 王野田黄 雀 行譬如锥 出囊中 , 太索露矣 ” , 殊不知 此是曹植 “ 肝肠气骨 , 时有块磊处 ” , 有 此 “ 块磊 , , , “ 二 分梁甫一分骚 ” 的五柳先 生遂有 “ 惜 战剑术疏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职数学课件第七版
- 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 专题04 读后续写精彩结尾及主题升华仿写(讲义)原卷版-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 数字化教育技术推动商业创新的驱动力
- 重庆七中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改革研究报告
- 教育机器人助力远程办公和在线教学
- 商业培训的在线教育平台界面人性化设计
- 智能教室技术点亮教育未来的明灯
- 教育机器人的发展对未来办公的启示
- 小猪佩奇中译英练习打印版
-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 20120309-奇瑞KD索赔培训材料(new)
- 社区获得性肺炎ppt
- 直流屏检修作业指导书(word文档)
- GB/T 19404-2003微波铁氧体器件主要性能测量方法
- GB/T 18418-2017家用卫生杀虫用品电热蚊香液
- GB/T 17456.2-2010球墨铸铁管外表面锌涂层第2部分:带终饰层的富锌涂料涂层
- 政府用地项目用地报批流程
- 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课件
- 徐健顺吟诵文集(.12.1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