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炼厂放射防护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石化炼厂放射防护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石化炼厂放射防护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石化炼厂放射防护管理规定.doc_第4页
石化炼厂放射防护管理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g/shcz 16.201-2008 (a/0)沧州分公司企业标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qg/shcz 16.201-2008 (a/0)1 范围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本标准规定了沧州分公司有关部门对放射线源的管理责任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沧州分公司所属各单位、及在沧州分公司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外来施工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颁布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9号令)射线装置分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62号公告)放射源分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62号公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2004) 3 职责和权限3.1 安环部是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并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3.2 放射(线)源使用、管理单位及射线作业涉及到的单位是本标准的执行单位。3.3 组织机构3.3.1 成立企业放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厂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任担任,成员由安环部、机动部、生产部、保卫处、放射线源使用及相关单位等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组成。3.3.2 放射线(源)使用单位成立放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小组。单位主任(经理)为工作小组组长,分管放射安全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班组长为工作小组成员。3.4 职责3.4.1 放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制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有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领导和协调放射防护工作。3.4.2 放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对放射线源的使用管理、检修维护等进行监督管理。3.4.3 安环部:对放射线源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进行监督检查;建立放射线(源)管理制度和检查台帐,审核签发射线作业许可证;每月对放射源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组织制定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每年组织两次对放射线源作业岗位放射防护安全监测;每年组织一次对放射线源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放射防护安全知识培训,对全员进行放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每年组织放射作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3.4.4 机动部:负责和生产厂家签定放射线(源)购置、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的协议,并组织实施,将协议复印件和每次检查情况的书面报告复印件交安环部备存;在装置停工检维修时,负责联系生产厂家将放射源安全放置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地点;在放射线(源)保管使用出现异常状态时,联系厂家进行紧急处置,并参与应急处置。3.4.5 保卫处:负责对放射线源装置和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3.4.6 放射线(源)使用管理单位:提出放射线(源)使用、变更、报废申请;负责对放射线(源)、装置和设施的日常安全检查和监控;制定放射线(源)管理制度和事故预案,并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3.4.7 生产部:负责审核签发放射线(源)作业许可证,通知相关单位作好防护工作,放射线(源)管理使用出现异常时,进行紧急处置的协调组织。4 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4.1 许可管理4.1.1 使用放射线(源)单位,应当依法取得放射安全许可证。禁止无证或者超范围进行放射活动;禁止伪造、变造、转让许可证。4.1.2 根据射线装置和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类、类、类、类、类,将射线装置分为类、类、类。4.1.3 使用类放射源、类射线装置的许可证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颁发。前款规定之外的放射单位的许可证,由省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4.1.4 放射线(源)工作单位在申领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或者填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对其环境影响情况进行评价后编制。4.1.5 使用类、类、类放射源和类射线装置的单位在申领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4.1.6 放射工作许可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30日前,持证单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1)许可证延续申请报告;(2)监测报告;(3)许可证有效期内的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4)许可证正副本。4.1.7 持证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登记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并提供许可变更申请报告、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原发证机关审核同意后,换发许可证。4.1.8 放射工作单位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活动的,向原发证机关提出部分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申请,有原发证机关核查合格后,予以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4.1.9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新申领许可证:改变许可证规定的活动种类或者范围;新、改、扩建使用设施或者场所。4.1.10 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的,转入单位应当在每次转让前报所在地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放射性同位素只能在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之间转让,禁止向超出规定的范围转让;转让活动的双方,在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分别将一份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表报送各自所在地省级环保主管部门。4.1.11 放射工作许可证因故丢失,应及时到当地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并与公告30日后的一个月内持公告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4.1.12 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使用时,应当于活动实施前10日内持许可证复印件向使用地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备案,书面报告移出地省级环保主管部门,并接受使用地环保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书面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该放射性同位素的核素、活度、转移时间和地点、放射安全负责人和联系电话等内容;转移放射源的还应提供放射源标号和编码。使用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20日内到使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注销手续,并书面告知移出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4.2 使用审批管理4.2.1 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建设、使用与废止,放射源的购置与拆装处理,均需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安环部及保卫处审查,经主管厂领导审核同意后,依照审批权限报请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办理申请、登记或注销手续。4.2.2 购置和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设备时,应制定方案,报请厂主管部门和厂主管领导审批后,到当地省级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购置、运输。运输时应使用运源专车,派专人押运,途中不应在人员密集处停留,不应在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过夜。4.2.3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购置、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由机动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生产厂家签定协议;生产厂家进行安装调试完毕后,对设施的安全性进行监测,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后方可交付使用方。4.2.4 固定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设计需经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竣工后,须经当地省级主管部门验收,获得许可登记证后方可投入运行或者使用。4.2.5 机动部对含放射源的容器安装牢固、可靠、安全性负责;对安全屏蔽设施的安全无泄漏性负责,防止出现放射污染事件。4.2.6 放射线源使用单位在使用、储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报警装置和工作信号,进行放射水平检测;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固定使用场所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4.2.7 安环部和使用放射线源的单位应建立放射性同位素泄露、丢失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有效的联系方式,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器材、检测仪器。每年开展一次预案演练,作好记录和效果评价,确保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实施应急处理。4.2.8 放射线源使用单位在进行放射作业时,必须填写射线作业许可证,作业现场要设置警示标志及警绳(夜间设警灯),设专人警戒,并穿着防护服装,携带计量检测仪和佩带个人计量仪。射线作业许可证所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审核签发,禁止无射线工作证人员或无射线作业许证进行作业。4.2.9 装置检修时,放射线(源)拆卸后要进行放射性监测,确认放射源安全放入指定的源库;放射源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装连动连锁报警装置;建立领取、使用、归还台帐,登记签名,作到帐物相符。4.2.10 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活动时,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部分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申请,按照要求进行处置;使用类、类、类放射源的场所和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类、类放射源废弃不用时,应将旧源进行安全包装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理,或由厂家回收。4.2.11 放射性同位素废弃不用时,应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安环部审核,主管厂领导审批后,由机动部报市主管部门备案,按照规定交放射性同位素废物管理机构或原供货单位回收处理;安环部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备案。4.3 安全防护管理4.3.1 使用放射线(源)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依法对其造成的危害承担责任。4.3.2 安环部和使用放射线(源)单位,对直接从事放射工作活动人员要进行上岗前放射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经省级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4.3.3 安环部委托具有放射监测资质的技术服务部门,每年对放射线(源)的放射活度影响范围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两次监测,保证其在人员活动范围内的放射活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4.3.4 使用放射线(源)的单位对本单位的放射线(源)安全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原发证机关。评估报告应当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台帐、放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放射安全和防护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落实、事故和应急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评估发现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进行整改。4.3.5 放射线源管理及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台帐,定期对放射线(源)的使用、管理及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检查,制定检查表;班组每天检查一次,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4.3.6 放射源使用单位不得将放射性同位素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同库存放。储存场所必须符合放射防护的要求,并不得超过该储存场所防护设计的最大储量。储存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储存室必须实行双人双锁制,有完善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制度,做到帐物相符。4.3.7 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英文警示说明;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4.3.8 在开放型工作场所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不得在现场过夜。特殊情况需设临时储存的场所时,要经过安全、保卫处的检查确认,设置放射性标志,指定专人负责保护。4.3.9 放射防护器材及放射防护用品、监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和卫生要求,使用单位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性能检测,发现不符合要求或存有隐患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4.4 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管理4.4.1 从事放射活动人员必须经过职业性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严禁职业禁忌症人员从事放射活动。4.4.2 安环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关于健康监护管理的规定,由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根据健康检查结果决定放射工作人员是否继续从事放射工作。4.4.3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个人计量监测的规定,为直接从事放射活动的员工配备剂量检测计,并进行检查,按时将剂量计送市主管部门进行剂量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安全环保部;安环部将监测情况及时记入个人计量档案。对计量超标人员,暂停放射活动,并进行医学检查和观察。4.4.4 对可能受到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医学救治等措施。4.5 安全培训管理4.5.1 安环部每年组织一次全员放射线(源)法律法规和放射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培训;放射线(源)使用单位经常组织班组员工进行放射防护知识的学习。4.5.2 放射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参加由省级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取得放射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上岗。4.5.3 安环部按照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放射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放射作业人员放射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培训班,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水平,防止出现误操作和放射事故的发生。4.5.4 安环部编制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学习,每年组织一次演练。4.5.5 使用放射线(源)单位编制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演练。4.6 事故管理4.6.1 放射事故的具体分级见表1、表2:表1: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分级受照人员及部位受照剂量(gy)一般事故严重事故重大事故放射工作人员全身0.050. 55局部或单个器官0. 550.05公众成员全身0.0050.051局部或单个器官0.050. 5101、 表中值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以及正常情况下的职业照射,公众照射和医疗照射剂量;对于放射工作人员,表中值包括处理放射事故的计划照射量。2、表中所列各种剂量均指一次事故,从发生、处理到恢复正常的全过程所导致内外照射剂量之和。3、多种人员多部位受超剂量照射事故,级别按最高一级事故判定。表2: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