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_第1页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_第2页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_第3页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_第4页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以“Linguistics+and+Translation”汉译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4 届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届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 以以 “linguisticslinguistics andand translationtranslation” 汉译为例汉译为例 作者姓名胡金爱 指导教师荆素蓉 副教授 霍春赛 副译审 学科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培养单位外国语学院 学习年限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6 月 二一四年六月 万方数据 山西大学 2014 届硕士学位论文 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论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及其翻译对策 以以 “linguisticslinguistics andand translationtranslation” 汉译为例汉译为例 作者姓名胡金爱 指导教师荆素蓉 副教授 霍春赛 副译审 学科专业英语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培养单位外国语学院 学习年限2012 年 9 月至 2014 年 6 月 二一四年六月 万方数据 thesis for masters degree, shanxi university, 2013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nslators understanding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as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ent namehu jinai supervisorjing surong huo chunsai majorenglish specialtyenglish translation department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durationsept.,2012 june,2014 june, 2014 万方数据 56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 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 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 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年月日 万方数据 57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 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年月日 万方数据 目目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ii 第一章第一章 任务概述任务概述1 1.1 任务背景1 1.2 任务目标1 1.3 任务意义2 1.4 论文结构2 第二章第二章 任务过程任务过程3 2.1 译前准备.3 2.2 翻译过程3 2.3 校改阶段4 第三章第三章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5 3.1 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内因素5 3.1.1 指称意义5 3.1.2 言内意义6 3.1.3 语用意义8 3.2 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外因素8 3.2.1 文化因素8 3.2.2 非文化因素10 3.3 解决译者理解困难的对策.12 3.3.1 利用平行文本12 3.3.2 了解相关语境13 3.3.3 提高译者素质14 第四章第四章 结语结语16 附录附录 原文和译文原文和译文1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53 致致谢谢54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5 承承诺诺书书56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57 万方数据 contents abstract in chinese.i abstract in english. chapter 1 introduction1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1 1.2 the goal of the project1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2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2 chapter 2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3 2.1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oject3 2.2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3 2.3 the checking of the project.4 chapter 3 the case analysis5 3.1 lingual factors influencing understanding 5 3.1.1 referential meaning.5 3.1.2 linguistic meaning .6 3.1.3 pragmatic meaning .8 3.2 non-lingual factors8 3.2.1 cultural factors.8 3.2.2 non-cultural factors10 3.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understanding difficulties12 3.3.1 making good use of parallel texts 12 3.3.2 understanding the relevant context 13 3.3.3 improving the translators competence. 14 chapter 4 conclusion.16 appendix .17 references53 acknowledgement54 personal profile 55 letter of commitment.56 authorization statement57 万方数据 i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项目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为翻译研究指南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一书的第三章 语言学与翻译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文章叙述了语言学与翻译的发展及相互影响。原文语言表达凝练, 风格严谨正式,是典型的学术性语篇。本篇翻译报告本着对原语文本及译入语读 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两个大方面认真对比研究,旨在 探讨文本汉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影响理解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 从而避免 因理解问题而造成的乱译、错译,尽量减少信息的缺失,保证忠实准确地传达原 文内容。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概述,包括任务背景、任务目标、任务意 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翻译阶段和校验阶段。第三 章为案例分析,剖析翻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语言内和语言外因素,并提出翻译对 策。第四章为结语,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关键词:翻译理解;影响因素;翻译对策 万方数据 ii abstract this is a project report on a translating task, which is to translate the book,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into chinese, of which chapter 3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is the source text. this book is discreetly academic which describe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its language is precise and condensed and its style is formal and rigorous. in order to be loyal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readers, the report analyzes factors that affect understanding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 lingual and non-lingual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so that the mistakes caused by misunderstanding could be reduced and even be avoided. this repor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ing task,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the goal,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involving the preparatory phase, the translating phase and the revising phase. chapter three is the case analysis, which includes the - lingual and non-lingual factors affecting understan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chapter four is a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summarizes som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drawn from the practice. key words: understanding in translation; factors influencing understanding; strategies 万方数据 1 第一章第一章 任务概述任务概述 1.1 任务背景任务背景 本次翻译任务是将翻译研究指南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一 书中的第三章语言学与翻译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进行汉译,本章由 古尼拉安德曼(gunillaanderman)所著,概述了语言学及翻译研究的发展历史 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 本次翻译任务由笔者导师荆素蓉老师布置并指 导完成。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与李书文同学合理分工,认真完成翻译任务:2013 年9月份为翻译阶段,形成初稿;10月1日至15日为校对阶段,笔者与李书文同学 互相校对译文,统一文风,形成一校稿;之后5天,笔者再进行第二次校对,检 查句子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是否清晰 合理,以及语言是否易于读者理解等,形成二校稿;自10月20日开始,荆老师每 周抽出两个小时具体讲解原文,并对译文做出点评,指出译文中的不当之处并提 出修改意见, 课下笔者综合导师意见对译文进行再次修改, 直到12月底得以定稿, 完成了此次翻译任务。 在翻译过程中, 笔者总结自己遇到的最大问题即理解问题, 经过导师悉心指导和大量翻查相关资料,笔者最终确定了报告主题。 1.2 任务目标任务目标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需要笔者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夯实和提高 自己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及技巧,为今后的翻译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践 过程中,笔者需要接触不同题材的文章,掌握各种文体的语言特点,了解汉英两 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在实践中巩固翻译的基本理论并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本次翻译实践的任务文本学术性较强,需要笔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 更好地理解原文,从而准确地表达原文。此次翻译实践的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翻译的实质,掌握翻译技巧,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 面,总结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学以致用,为今后 的工作打好基础。 万方数据 2 1.3 任务意义任务意义 翻译活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于笔者个 人而言,此次翻译任务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首先,此次翻译任务提高了笔者 自身的理论修养。众所周知,翻译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 是 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的结果。此次翻译任务的完成,让笔者进一步明确 了翻译的实质,熟悉了翻译的技巧,并能从翻译过程中总结自己的理论心得。 其 次, 此次翻译任务也扩大了笔者的知识储备量。不仅使笔者了解了翻译的发展过 程, 还让笔者明白翻译与语言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笔者的 思维,拓宽了笔者的视野。最后,此次翻译任务提高了笔者的翻译水平。在一次 次斟酌和修改中,笔者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汉语的使用技巧 也得到了巩固,翻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1.4 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对翻译任务的概述,其中介绍了任务背景、 任务目标、任务意义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为任务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翻译阶段 和校验阶段。第三章为案例分析,剖析翻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语言内因素(言内 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及语言外因素(文化因素和非文化因素) ,并提出 翻译策略,如利用平行文本等。第四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 中的经验和教训。 万方数据 3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译前准备 翻译是以理解原文内容和风格为前提, 把原语文本尽可能接近等值地转向目 标语文本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翻译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和 “表达” , 还包括很多需要事先加以考虑的因素,如原语文本的性质和语言特点、翻译的方 向(汉译英或英译汉等) 、译者能力、译文针对的读者类型等等。 本次翻译任务为翻译研究指南 (a compan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 中的第三章语言学与翻译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原语为英语,需笔者 将原文译为流利通顺的中文。其次,原语文本学术性较强,语言严谨正式,长句 较多,句式复杂,且原语文本涉及的知识较为专业。鉴于以上特征,在着手进行 翻译之前, 笔者阅读了大量学术性较强的文章以掌握英语中同类语篇的语言风格 和措辞习惯。此外,笔者还借助网络资源(如:谷歌、百度文库等)和图书补充 与语言学相关的背景及知识。由于原语文本知识性较强,旨在介绍说明语言学与 翻译的发展和相互关系,目标读者是意图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的人群,所以笔者 的翻译手法和策略应考虑读者的需要,既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也要注意 措辞用句,以便读者可以正确地理解原文,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2.2 翻译过程翻译过程 准备阶段结束后就正式进入翻译阶段。 这里的翻译阶段, 指的就是正确地 “理 解”和准确地“表达” 。 理解大致又分为两步。第一步,通读全文,笔者提取了 56 个词汇制作成词 汇表,其中包括语言学专业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翻译关键词的时候借助了专 业词典(如:英汉大词典、辞海等)或上网查询(百度百科等) 。第二步,再次 通读文章进行初步理解,遇到较不熟悉的知识点和语言点时,寻求相关专业同学 的帮助,并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询问,同时笔者自己也大量查阅资料、及时上网 搜索,直至能够大体理解原文。 表达则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转换,以忠实于原文为前提,综合 使用直译、意译、省译、增译、加注等翻译的方法,灵活再现原文所传达的信息。 万方数据 4 2.3 校改阶段校改阶段 校改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使译文符合翻译标准所必不可 少的一步。校改译文时,不仅要对译文作进一步的推敲,使之合乎汉语规范, 而 且要特别注意译文的准确性,要对照原文内容作进一步的核实。 本次翻译任务是由两名译者分工合作完成, 校改便成为统一文风和写作手法 的重要环节。通过译者的沟通和交流,不仅能核对译文的准确性,还能使出自不 同译者的译文读起来连贯、统一。本次翻译任务共进行了四次校改,初稿翻译完 成后, 两位译者互相对对方的译文进行了第一次校改,形成一校稿后笔者就译文 是否通顺进行二次修改。之后,在导师的参与指导下进行了第三次校改,笔者重 新理解原文的内容,并核对译文的表达,在确保信息传达准确后进一步推敲词语 及句式的使用。修改完毕后,两位译者对译文进行了最后一次校改,并将译文递 交导师,确定终稿。 万方数据 5 第三章第三章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翻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信息,用通顺的译语忠实地表达原作, 而 “忠实” 、 “准确”的前提和关键就在于译者是否正确地理解原文。译者在理解原 文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语法理解不透彻或缺乏背景知识等等。 古 今中外有许多学者(如:柯平,1993)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笔者在总结 前人观点、结合本次翻译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影响译者理解因素大体上可分为语 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两大类。 3.1 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内因素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内因素 3.1.1 指称意义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 是指语言符号与它所描述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 事件之间的关系,即语言符号和其所指物的关系 (许钧,2009:88) 。只有正确 理解指称意义,才能明白原语在“说什么” 。否则,我们就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 的信息,甚至会造成荒唐的错译。 例 1:tourys concept of norms has been viewed as representing an interlevel between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in noam chomskys terms or langue and parole in ferdinand de saussures terms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according to mona baker to investigate what is typical rather than simply what is or what can be . 原译:图里提出的“准则”概念介于诺姆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 行为”以及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语言和言语”之间。蒙娜贝克认为, 这一概念有可能帮助我们探究典型翻译, 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翻译是什么或者翻译 可能是什么。 改译:诺姆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提出“语言和言语” ,而图里提出的“翻译规范”概念被认为是介于以上两组术 语之间的概念。蒙娜贝克认为,这一概念有可能帮助我们探究典型翻译,而不 是简单地了解翻译是什么或者翻译可能是什么。 在具体语境中,一个词往往会有特定的指称意义,例如例 1 中的“norm” , 原指“准则、基准、规范”的意思,而在本句中,由于指称的是语言学家图里提 出的 “规范” , 因此, 应将其理解为图里所提出的 “翻译规范” 。 此外, 本句中 “what” 万方数据 6 的指称意义又是什么呢?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确定“what” 指代的是“翻译” ,那么该句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理解:1.了解翻译是什么或者翻 译可能是什么;2.了解什么是事实的翻译或什么是可能的翻译。以上就是指称意 义所带来的理解障碍。 同时,在确定指称意义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点,一个词的指称意义 往往不止一个。当面对多个不同的指称意义,译者就需要正确理解原语的含义。 例 2:the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arising from the ground-breaking work of philologists of the 19th century in grouping together into families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s we know them today were aptly illustrated a century later by the observation made by translation theorists vinay and darbelnet that literal translation is a unique solution. 原译:19 世纪语言学家把语言进行系统地分组,正如人们今天所熟知的印 欧语系,这是极具创造性的工作,翻译的含义也从中产生。一个世纪后通过翻译 理论家维纳和达贝尔内的观察研究,翻译被恰当地阐释出来,即直译是一种独特 的方法。 改译:19 世纪语文学家把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印欧语言进行分组,形成不同 的语系,这是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而直到一个世纪后,通过翻译理论家维纳和达 贝尔内的观察研究,这项工作对于翻译的启示才被恰当地阐释出来,即直译是一 种独特的方法。 在该句中,单词“implications”的指称意义主要有两个:a.含意,暗示; b.卷 入,牵连。在原译中,笔者将“implications”理解为“含义” ,根据句义译出了原 译文。 但是, 在导师指导过程中, 笔者发现该词并不能单纯地按字面意思去理解, 将其意义引申理解为“启示”更加贴切。所以,在翻译实践中一定要认真理解原 文的指称意义,否则就会传达与原文不符的信息。 3.1.2 言内意义言内意义 言内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传统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就是指词 在特定语言词汇结构系统中的相对位置。通常来说,就是作者利用语言自身的特 点, 通过创造特殊的表达效果而获得的意义, 它体现在符号的音韵、 词汇、 语法、 句子等各个层面。理解言内意义也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 (许钧,2009:89) 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语法层面理解不透彻。 万方数据 7 例3: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a reaction was beginning to be felt to the preoccupation with the past and the rigorous analytical methods employed in linguistic analysis, which at times were less than rigorous. 原译: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人们开始感觉到一种反对,即人们对于过去的 研究逐渐变得深入,并在语言的分析中采用了严格的分析方法(当然,这种方法 有时也并非如此严格) 。 改译:以至于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人们专注于对过去的研究,使用语言分 析中所采用的严格的分析方法(有时也并非如此严格),这些做法遭到质疑。 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是理解全句意思的前提。遇到一个复杂的句子,首先要 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其次就要分析语法结构,把握句子的主干部分,理清句子的 脉络。例 3 句较长,乍一看似乎很难理解,所以在原译中,由于笔者没有理清句 子的结构,所以翻译得比较混乱,原文的意思也没有准确传达出来。导师指出句 子理解错误后,笔者再次认真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到句子的主语为 “a reaction” ,谓语为“be felt” ,之后跟着两个并列的宾语,这样一来就突破了 理解大关。 例 4:his early 1986 study as well as later ones (gellerstam, 1996, 2005) point squarely to the influence in translation of the source on the target text and also revealedpreviously-unobservedcross-linguisticdifferencesbetweenthetwo language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原译:他在 1986 年初期的研究以及之后的一些研究(格勒斯塔姆, 1996, 2005)都直指源语文本的翻译对目标文本的影响,并揭示了翻译过程中之前被人 们忽视的两种特定语言间的差异。 改译:他在 1986 年的早期研究以及之后的一些研究(格勒斯塔姆, 1996, 2005)都直指在翻译中源语文本对目标文本的影响,并且揭示了翻译过程中之前 未被人们注意的两种特定语言间的语际差异。 在例 4 中,影响译者理解的是“the influence in translation of the source on the target text”的言内意义。到底“translation”该怎么理解?是说“原文的翻译” 还是指“翻译过程中” ?经过语法结构的分析,笔译认为后者的理解更为恰当, 因为“in translation”是一个修饰状语。所以,如果语法层面的理解产生偏差, 那么翻译出来的句子肯定会有谬误。 万方数据 8 3.1.3. 语用意义语用意义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包括表征意义、表达意义、 社交意义、祈使意义和联想意义。 (许钧,2009:89) 例 5:another early corpus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on lexical selection in danish confirmed gellerstams findings, showing that modality, typically expressed in many germanic languages through the use of modal particles (such as jo and vel in danish), was greatly underrepresented in texts in translation. 原译:另一个早期语料库研究了英语对相对应的丹麦语在选词上的影响, 其 证实了格勒斯塔姆的研究成果,并表明了在很多日耳曼语中以语气词(比如丹麦 语中“jo”和 “vel” )表现的情态,在目标文本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改译: 另一个早期语料库研究了英语对相对应的丹麦语在词汇选择方面的影 响, 证实了格勒斯塔姆的研究成果, 并表明了在很多日耳曼语中以情态小品词 (比 如丹麦语中“jo”和 “vel” )表现的情态,在翻译文本中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 充分体现。 例 5 说明了语用意义中的社交意义对译者的影响。对于句子“was greatly underrepresented in texts in translation” , 译者最初理解得比较肤浅, 只是按字面意 思将其翻译成“在目标文本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但是这样的表达却完全没 有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语气, 因而出现了表达不当, 在校改之后, 将其修改为 “在 翻译文本中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了语气,更加符合原文所传 递的意义。此外,由于未能体会原文作者的学术性,译者在译文语言的选择有时 略显口语化,例如“lexical selection” ,笔者直接译为“选词”就未能体现原文偏 正式的书面语特征,所以在改译文中将其改为了更加正式的词“词汇选择” 。 总之,在理解原文的时候,译者要谨慎理解原文的语用意义,把握好原文作者的 语气。 3.2 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外因素影响译者理解的语言外因素 3.2.1文化因素文化因素 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每个民族的文化经 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积淀,都会在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等方面产生自己 万方数据 9 独有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对译者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 6:the need for practicing translators is acknowledged as early as the old testament where, in the book of daniel 1:4,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need for mastery of the tongue of the chaldeans for use in the kings palace. 译文:培训译者的必要性早在旧约中就得到了认可, 但以理书的 1.4 章中提到,在“国王的宫殿”中需要有掌握“迦勒底语的人” 。 在此次翻译任务的原文中,译者发现了很多与宗教相关的词汇。如例句中 “the old testament” ( 旧约 ) 、 “the book of daniel” ( 但以理书 ) 。由于宗教 信仰的差异,最初这些外来词在汉语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语。然而,随着社会的 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文化的密切交流, 学者们逐步接受并理解了一些外来词语的意 思, 并在汉语中发明了与之相对应的表达。虽然这些词在汉语中都可以找到对应 的表达,但是作为笔者来说,如果对西方的宗教和文化的了解不够透彻,就无法 真正地理解原文含义。 例 7:in english, animals like humans have “legs”, “backs” and “necks”. in spanish, on the other hand, human legs are known as piernas, their backs as espaldas and their necks as cuellos while animal legs are referred to as patas, their backs as lomos and their necks as pescuezos. these observations tell a different story of the place of animals in hispanic culture from that of the dog as beloved pet and mans best friend in english-speaking parts of the world. 译文: 在英语中, 动物像人类一样有 “legs” (腿) , “backs” (背) 和 “necks” (颈) 。而在西班牙语中,人类的脚叫做“piernas” ,背叫做“espaldas” ,颈叫 做“cuellos” ,但动物的腿是“patas” ,背是“lomos” ,颈是“pescuezos” 。 这 些观察结果表明: 在讲英语的国家, 人们把狗当做心爱的宠物或人类最好的朋友, 而在西班牙文化中动物的地位却并非如此。 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从此例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中 “狗”的 社会心理意义是不同的。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地位低微的动物,并且汉语中与狗 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 “狐朋狗友” 、 “猪狗不如” 、 “ 狗仗人势”等。 而 在西方国家,狗却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大部分都是褒义, 并且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 运儿。 ) 、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时。 )所以明白了这一文化 差异,译者在读例 7 的时候,就能更加正确地理解其含义了。 万方数据 10 除了文化的差异外,文化的缺失和空白也影响着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例 8: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turkey is the subject or object of eat, the sentence the turkey is ready to eat may be interpreted either as the turkey is ready to eat something or someone is ready to eat the turkey. 译文:鉴于“火鸡”既可以是“吃”的主语也可以是“吃”的宾语,那么句 子“the turkey is ready to eat”可以解释为 “火鸡准备去吃一些东西”或 者“某人准备好去吃火鸡了” 。 例如原句中的“turkey” (火鸡) ,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体型比一般 鸡大,可达 10 公斤以上。根据传统,美国人会在感恩节及圣诞节烹调火鸡。现 代的家庭所食的火鸡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驯化当地的野生火鸡而得来的 (互动百 科) 。该句中的“turkey” (火鸡)就是中国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是通过中西文化 的不断交流而进入我们生活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笔者不了解西方的文化, 不 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那么理解这些外来词汇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 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译者一定要勤于查询考证,真正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表达。 3.2.2非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 除了文化因素外,非文化因素也会影响译者的理解。在非文化因素中,背景 知识对于译者的影响最大,缺乏背景知识则无法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例 9:in particular, criticism was voiced by the junggrammatiker, a group of german linguists centred round the university of leipzig in the 1870s. the legacy left by these scholars, known in english as the neo-grammarians, remains in currency today: a concern with the spoken language as an object of examination coupled with an insistence on statable principles and a theory capable of formulation as a prerequisite to empirically-based 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原译:尤其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聚集在莱比锡大学的一批德国语言学家, 即 “新语法学家”对此提出了批评。这些学者在英语中被称为“新语法学家” ,他 们留下的遗产一直沿用至今:以口语考试为目标,坚持可陈述原则,以可形成的 理论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语言调查的前提。 改译:尤其是“新语法学家” (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聚集在莱比锡大学的一 批德国语言学家)对此提出了批评。这些学者在英语中被称为“新语法学家” , 他们留下的遗产一直沿用至今:关注口语,以口语作为研究目标,坚持可述性原 万方数据 11 则;将能进行系统阐述的理论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语言调查的前提。 原译文是笔者在不了解新语法学派及其成就和主张的时候, 根据原文语法结 构进行的翻译。由于缺乏背景知识,因此翻译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翻译出 来的译句的意思和原文意思有很大出入。比如: “a concern with the spoken language as an object of examination coupled with an insistence on statable principles”的理解,从语法和字面层次分析之后,笔者译出原译: “以口语考试 为目标,坚持可陈述原则” 。但是经过查阅得知:新语法学派是语言学的一个学 派,该学派强调两点:一是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二是语音变化中的类推作用。 明白该学派的简单知识后,笔者认为新语法学派并没有强调“口语考试” ,而是 对“口语”进行了研究,因此将译文改为: “关注口语,以口语作为研究目标, 坚持可述性原则” 。这样就更加贴近原文的意思。 背景知识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同时,语境也会影响译者的理解。同样 的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千差万别,在具体的句子中,经常会发生词语本 意失灵的现象,造成译者的理解困难。 例 10:the observations of sapir, and in turn benjamin whorf (1897-1944), found an expression in what has become known a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which, with its emphasis on disparity in world view between speakers of vastly different languages (whorf, 1956), makes translation a near impossibility in its more extreme, stronger interpretation. 原译:萨丕尔及其弟子本杰明沃尔夫(1897-1944)的说法,后来演变成 众所周知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设。该假设的强式之说(极端的一面)强调,不同 语种说话者的世界观不同(沃尔夫,1956)使得翻译活动几乎成为不可能。 改译: 萨丕尔及其后的本杰明沃尔夫的论述在如今已经广为人知的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中得以表现。该假设的强式之说(极端的一面)强调,不同语种说话 者的世界观不同(沃尔夫,1956)使得翻译活动几乎成为不可能。 在该例句中, “expression”一词有许多意思,如“表现,表示,表达;表情, 脸色,态度,腔调,声调;式,符号;词句,语句,措辞,说法”等等。这几个 意思的区别较大, 如果脱离语句及语境, 译者将很难理解该词的含义。 在原译中, 笔者将“expression”简单地理解为“说法” ,并没有结合整句的语境去探究其含 义,所以出现了理解偏差。导师指出问题后,笔者又再次结合语境斟酌该词的意 思,最终将其理解并翻译为“体现、表现” 。因此在理解原文的时候,译者必须 万方数据 12 紧密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挖掘词汇或语句在该语境下的特定涵义。 3.3解决译者理解困难的对策解决译者理解困难的对策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影响译者理解的因素确实存在, 而且不容小觑, 面对如此繁复的困难,我们该如何提高理解力呢? 3.3.1 利用平行文本利用平行文本 首先,从广义上说,平行文本就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包括词 典、百科全书、网络、专家等资源。如果译者遇到理解难题,就可以借助这些资 源来克服理解障碍。 例 11 :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 now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attention of philologists, and, by the possession of distinctive, shared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s were successively grouped together genealogically into families. 笔者对于句中的“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linguistics”不太熟悉,于是就 上网查询了其定义: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就是把有关各种语言放 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 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历史语言 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 ,亦称越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 语言变化的学科(百度百科) 。通过上网查询或查找词典,我们就可以获得相关 知识的解释说明,有了这些解释和背景知识,就更加利于译者理解词、句的真正 含义。 其次,从狭义上说,平行文本是具有相似内容或相近内容的文本,例如同题 材作品、该作者的其他著作等。在翻译之前,笔者翻看了由彼得纽马克所著的 论翻译 (about translation) ,了解了翻译的实质以及近代对于翻译的观点, 为笔者完成此次翻译任务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例 12:in a review of chomskys (2000)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 the lack of advancement in the search for the innate set of the rules of universal grammar (ug) was ascribed to the fact that the sheer complexity of the different rule systems for the different languages was hard to square with the idea that they are really all variations on a single underlying set of rules of ug (searle, 2002). 万方数据 13 译文:在对 2000 年出版的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新视野一书的评论 中提到,普遍语法规则只有一套内在规则,所有语言都是这套规则下的变体, 但 是不同语言又有不同的规则体系,极其复杂,两者难以协调一致,这导致对普遍 语法内在规则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希尔勒,2002) 。 在翻译该句时,笔者阅读了名为读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中的进展 (n.chomskys (2000)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的文章, 其中叙述了从 50 年代初到现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所经历的发展变化。这篇文 章对于笔者理解例 12 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利用平行 文本, 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复杂的文本,还可以帮助译者获取相关领域 的专业知识、获取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专业领域的表达方式,以及协助译者学习 相关领域的写作风格。 3.3.2 了解相关语境了解相关语境 语境就是言语的环境, 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往往千差万别, 所以, 译者在理解原文时,不能脱离上下文,而应该把词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斟 酌其含义。 例 13:another key concept introduced by de saussure was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