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doc_第1页
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doc_第2页
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doc_第3页
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doc_第4页
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 论如何限制国家公务员权力的滥用 姓 名 xx 学 号 xxx 院 系 xx 专 业 文法系 指导教师 xx 职 称 中国xx二xx年x月目 录一 案情分析4(一) 案件发生的背景4(二)案件发展情况4二 案件发生原因 5(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5(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利弊5(三)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特殊性6(四)个人贪腐行为和上级部门监管不力的共同效果6三 防止公务员权利滥用7(一)合理选任公务人员7(二)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7(三)限制权力与约束权力8(四)依法行政作为原则9(五)利用规范限制行为9摘要本毕业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调查,发现处于案件深处的一系列问题,为依法维护公民、企业的合法权益,限制公务员非法滥用权力找到可以遵循的理论依据,并希望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本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对一个公务人员的违法卖房行为的记录,分析出现这样事件的具体原因,并且找出相应可能的解决办法。abstract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purpose 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l case, from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depths of the cas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enterprises, civil service to illegal abuse of power to fi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follow, and hope that similar incidents do not occur. this paper is through illegal purchases behavior on an official record of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reasons of such events, and to find out possible solutions.关键词:公务员 改制企业 权力监控 限制公权力滥用key words:civil service the restructuring of enterprises power monitoring limiting the abuse of public power.一 案情分析(一) 案件发生的背景1983年,安徽省外经贸厅下属三产企业(集体所有制),顺应改革的浪潮,由集体企业改制成私有企业。该企业改制前的原始资本积累是从代销开始的,主要经营外贸转内销商品,其职工全部来自于外经贸厅旗下的各进出口公司的家属。而平日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代销各进出口公司提供的外转内商品,随后,还本存利,积累资本。该企业从组建到发展壮大至今,从未收受来自任何国有资金的投入,全凭借国家的惠民政策和职工的埋头苦干,经过多年的辛勤打拼,集体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象滚雪球一样,迅速的壮大了。1985年12月,一个位于市中心商业街的200多平方米的商铺,成为了见证企业经济实力的象征。(二) 案件发展情况1994年该企业更名为“安徽s贸易公司”,并于1996年11月20日对其购买的商铺办理了产权登记,明确了该商铺的产权归属。2004年,省外经贸厅下文着该公司进行企业改制,证明了安徽s贸易公司注册资金为集体自筹,同意公司改制前后企业的债权债务及资产由改制后企业承担与分配。这就确定了公司资产的性质,而公司的资本是属于公司每一位员工,不会和国家有一丝一缕的联系。然而在这之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2004年,也就是安徽s公司改制后的第二年,省外经贸厅对改制后的公司重新下文,认定s公司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态度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而之所以发生这样的转变,一是因为一个人,姑且我们称之为j先生;二是因为主管该改制工作的原副厅长于此年离休,其意见被全盘否定。j先生原是省外经贸厅下属二级机构“外商投资中心”的法定代表人,2004年9月底10月初,他瞒着s公司全体职工,在明知得不到产权证及合法过户手续的情况下,拿着商务厅的授权文以主管领导的身份将s公司集体财产也是全体员工数十年来的血汗200平方米的商铺以91万元的低价贱卖给了本市某工商分局。具了解,该商铺当时的市面价值至少是400万元!是什么,让j先生愿意如此委屈,愿意只用不到四分之一市面价格的低价,将房产非法出售?而s公司,直到3个月后去收取房租时,才发现自己用数十年的血汗换来的房产早已易主,职工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j先生呢,既没有将所得卖房款上交省外经贸厅,也没有将房款返还s公司。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j先生愿意如此委屈的低价卖房了。他卖的不是属于自己的房产!那自然是不会心疼的。而那笔购房款的去向,或许只有j先生自己才能够说的清楚了。2008年上半年,国资委对“外商投资中心”进行财务审计,j先生也没有申报该笔购房款。自那以后,j先生的生活就一日千里般的好了起来。这宗荒唐的买卖交易,造成了s公司倒闭,不仅如此,其集体企业资产完全流失,留守单位,苦苦期盼的职工们8年来无法上岗,也无法下岗。至今为止,拿不到生活费,社保医疗多年欠缴,他们,已然走投无路了原以为这样的公然抢劫,只可能发生在落后的旧中国,想不到。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也会出现这样的强盗行径!自那之后,公司便开始了维权之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多年二 案件发生的原因 (一) 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所谓改革开放,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转变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作为调节生产与分配之间关系的杠杆,在我国改革后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结构。这就意味着,部分原先由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的企业需要新的生存方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市场中。因此,轰动全国的改制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也逐步改制,成为了私营企业,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由此,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也为这个案件的发生打下了伏笔。(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利弊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大政方针,这个大政方针的出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全市场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不过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企业再也无法享受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待遇了。原先的公有制企业现在大部分由国家供给变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就意味着,以前的“大锅饭”制度不复存在,所有企业都必须自生自灭。若是赚取了利润,企业就发展的好些;若是亏损了,那企业就面临着破产与被兼并的风险。以往,所有企业不论工作强度多大,所得的待遇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国家统一分配社会资源,劳动者不论创造财富多少,劳动所得都几乎一致。这使得劳动者的积极性大幅下降,试想:若是不论劳动与否,都能拿到同样的钱,吃到同样的东西,那还有谁会拼命地主动工作?但在现在,所有企业都必须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若是不创造财富,那就没有收益,企业就难以为继。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改革应运而生。20世纪末,我国各方面建设都比较匮乏,这使得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共十二大之后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地商品经济。决定的作出与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我国所有制结构突破了单一公有制形式,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发展的局面,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市场的出现,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与日俱增。国家不再提供资金支持,同种商品市场份额难以均分,竞争激烈。外来商品,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的冲击以及假冒伪劣产品,不正当倾销手段的屡禁不止,使本土企业在改制之后的发展状况每况愈下,也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充斥着硝烟和战火。“同行是冤家”就从那个时候变得明显起来,恶性竞争,垄断市场,窃取商业机密的现象不胜枚举。企业生存难,劳动者的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劳动者积极性下降,企业产值下降,国际竞争力降低。不可否认,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有许多,但也有更多在夹缝中生长的企业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恶性循环的怪圈,使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被迫联合外资,改进技术,转变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导向型经济向技术性,服务性导向型经济发展。这在一方面,客观的为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动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企业承受着山一般的压力。(三) 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特殊性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部分企业,存在着一种特殊性。在当时,绝大多数企业改变所有制结构的时候,都是由国家拨款作为企业资本,盈利了,国家收取一定的税,亏损了,国家会将亏损的资金在合理的范围内补齐。而这些国家保护的企业,在改制的时候,会由国家出面,将企业资本全数收回,对于企业员工,则按当时政策一人给付一定的费用,其余的,仍旧收归国家;还有部分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属于大集体性质,其资本并未从国家拨款中取得,他们利用当时的惠民政策,发展“三产”,将一些商品以有偿却不付现的方式代售,所得价款将本金归还后,剩余的就成为了该企业所得的利润,也是企业的第一份资本。数年循环往复之后,利润高了,再以成本价进货,提价卖出,最终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s公司就属于这样一个情况。他们完全是利用国家的惠民政策,完成了财富积累,但其所得与国家却并没有任何经济关系,国家既没有拨款也没有参与任何形式的投资。这样的企业在改制时,资产是由员工自己分配,国家并不参与到资产分配的过程中去。这种性质的企业,便是s公司的前身,与公司有着相类似的组成和经营模式。在国家改制的过程中,两种企业的状况容易混淆,导致部分企业产权不明,性质不明,许多别有用心之人便会乘此机会钻政策的空子,导致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流失。(四) 个人贪腐和监管不力的共同效果s公司的事情,表面上看是j先生的个人行为,但是j先生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私自决定,完全是因为有了省外经贸厅下的“红头文件”。有了它,j先生的腰杆挺的倍直,以实行公职,协助改制为名,以上级主管单位的身份作为掩护,以将房产收归国有为借口,实施了这一荒谬的买卖行为。而作为其所在的省外经贸厅,作为政府机关,不知为民做主,反而视而不见,渎职枉法,包庇其公职人员的个人错误,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于不顾。我并不是说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一丘之貉,而是部分中层领导干部,为掩盖其前期所做的错误决定,由行政不作为,发展到利用职权强行掩盖j先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成了腐败政府官员的保护伞!这种利用职权,明目张胆的抢夺他人财产的行为,堪称政府机关干部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典范,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以上种种,都是出现这荒唐案件的原因。三 防止公务员权力滥用(一) 合理选任公务人员但凡是涉及到与经济相关联的事项,都会与人们的个人利益相挂钩。人都是存有私心的,类似于公司企业这样的盈利性组织,他们的相关管理机构,例如:工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税务部门,都应该选拔德才兼备,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与劳动者利益相关联事业的领导者,只有德才兼备,品行高尚的人,才可以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的工作,严格履行本职位的义务,担负起本职位的责任。我国行政机关是实行职位分类的,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事定人。因此只有品行高尚的人,才不会擅离职守,不会使岗位混乱,效率降低。他们会坚守岗位,完成任务,但同时又可以体察民意,法外容情。我国公务员法第53条明确规定了公务人员的纪律,其中有几条尤为重要。“公务人员不得玩忽职守,贻误工作;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群众;不得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不得挥霍公款,浪费国家钱财;不得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由此可见,若非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是无法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作为一个公务人员应该有的标准的。治病讲究内外结合,而治官员贪腐的病,也应如此。从内部解决了隐患的同时,也应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监督力度,尤其是各项公务支出的透明程度,使他们的行为曝光在阳光下,让广大百姓可以目睹,可以安心。国家近来大力提倡公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为的就是让百姓放心。公务人员,花着纳税人的钱,行使着国家赋予的权力;而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公务人员自然也应为人民服务,办实事,办好事。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等新闻媒体应时刻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与问题,时刻关注公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从外部给予公务人员压力,内外结合方能收到奇效。有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监督,相信权利会被更好,更合理的使用,滥用权力的现象也会相应减少。(二) 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市场经济,在我国是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调节,一是靠商家自主,二是靠国家干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若非国家干预和合理调控,很难满足如此数量的人的温饱需求。说起干预和调控,自然就要提到政府。实施市场调控的主体是政府机关,而市场又是与经济密切联系,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地方。古往今来,我们看到的贪官污吏从未间断,胡丛杨、卫建设、郭久嗣、张昆桐任何朝代,任何领导集体,都能发现这样的社会蛀虫。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置广大人民的人身财产权利于不顾,中饱私囊,以权谋私。“辛苦奋斗到残年,就是为了权和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样的观念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能否建设一个廉洁公正的政府,是能否依法实施国家调控的先决条件。只有广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真正地做到利国利民,设身处地的为广大人民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个人主义的调控市场。我们呼吁依法行政,我们希望公开透明!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转变上述情况?泱泱大国该如何走好劳动者权利保障的道路?劳动者权利受到侵犯,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维权?许多人对维权一事向来不抱希望,认为作为普通群众想要和国家叫板是十分愚蠢也没有结果的行为;但我认为,我们并不是毫无办法,相反,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规范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需要标本兼治。标,是规范其行为;本,是提高其素质。二者双管齐下,方能收效显著。首先,应当提升政府官员的执法水平,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勤政为民的政绩观,让为官者不再以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绩效的唯一指标,而是把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执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地为民谋利,为民用权,让社会蛀虫无处藏身。其次,国家应提高打击贪腐行为的力度,用强制手段迫使官员不敢知法犯法。国家强制力可以保证官员用权的合法性,加强行政监督,完善行政干预体系,需要手段雷厉风行,对贪官败类严惩不怠。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公务,同时,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清正廉洁,公道正派。公务员代表国家执行公务,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属于其所在的职位,而不是属于个人的。公务员必须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利益而工作,决不能利用职权搞不正之风,谋取私利,惟其如此,方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三) 限制权力与约束权力当下中国的某些地方,权大于法是贪污腐败问题产生的关键。如何限制权利,是官员能否正确行使权利的前提。法国著名学者孟德斯鸠曾经提出过“三权分立”的学说,将立法权,司法权,审判权分开行使,三权分立,分权制衡,以达到平衡权力的目的,避免了因人的主观意识实施的行政行为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当下中国,名义上,法是最高效力的存在,实际上,权,才是大于法的最高存在。权力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少数人的决策左右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如此情形,实在让人无奈也让人揪心。只要限制了权力,让法完全的约束一切用权行为,以上问题自会解决。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一部法律的出台都体现着人民的意志。法限制权,就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限制了个人意志,用权者方可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救中国,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够发展中国”。“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我国新一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明确指示:“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我国新一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说:“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行政公务的人员,总掌握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与公务人员道德水准、业务水平的制约,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同时,行政权力运作公开性不够,透明度不高,容易形成暗箱操作的现象。这就更容易出现权力异化,导致腐败。因此,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地规范与约束,有助于加强廉政建设,消除腐败现象。(四) 依法行政作为原则按照责任政府、信用政府的要求,公务员的办事原则是依法行政。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由公务员来实施的。公务员的执法和守法情况,直接影响到法制程度和司法进程。当下,我国公务员队伍中仍然存在很多蛀虫、庸才和钻营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望,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若是公务员自己都知法犯法,何谈让他们利国利民!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纪律约束,既是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需要,也是公务员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公务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其权力来自于人民,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对公务员的约束,可以促使公务员认真执行国家路线、方针与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行使行政权力,认真履行公务员义务,时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防止和克服特殊化和不正之风。同时也可以调动公民依法监督公务员的积极性,密切各级公务员与公民之间的联系。(五) 利用规范限制行为我们需要一种行为规范,来约束公务人员的行为。它告诉公务员在行使权力时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用明确的规范约束公务员的行为,保障行政管理活动正常的进行。它规定了公务人员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行政纪律、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德。它是调整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公务员与国家机关、其他组织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的行为规范,它们是成文的,分散于现行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之中。第二是早已存在,约定俗成的规范,例如习惯、规矩等道德规范。它们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保证实施,建立在人们自觉的基础上,依靠精神力量来支持。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体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可以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阻碍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个人权利意志的无限膨胀,权力无制约的不公正滥用,不仅会导致权力本身的丧失,而且是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公务员素质上的差异,在行政活动中容易出现公务员处理不公正,甚至违纪违法的公务腐败现象也时有发生。它将直接地导致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从理论上讲,凡是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