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doc_第1页
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doc_第2页
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doc_第3页
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唐山水诗的特点 初读唐诗,总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其中。我最爱山水之诗。故翻阅唐诗选本以及他人相关品读作品,写作成读书报告。山水诗从晋宋时期兴起,在诗歌中一直占有一定的地位,每位诗人在创作的时候都会涉及到山水诗。这首先是由于山水诗具有偷悦性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使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发胸中郁结的不快与愁闷。其次是由于诗人所生活的处所大都比较幽静,接近大自然,所以举头俯身之间所见所感都与大自然有关,进行山水诗的创作也就十分便利了。下面我结合相关注解以及前人的研究,试论山水诗的特点。王绩是唐代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当初店的宫廷文人在珠光宝气的雕车彩舟中观赏风景,吟咏着朱紫青黄、绮错婉媚的应制诗时,王绩却追随陶潜,全身心地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以他自然朴素、疏宕率真的山水田园诗来表现他的生活态度和人格精神。六朝的山水诗往往把山水作为一种被观赏的对象来表现,人与大自然有时有一种“隔”的感觉,而王绩却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来表现,故他的山水诗充满了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中的山水景物再也不是独立于人之外、供人观赏的盆景似的山水,而是让人感到这是个可游可寓、可亲可歌的大自然: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澳归路直,乘月夜歌还。一夜还东溪在这些诗里,人任性自由的活动与大自然容与自在的气质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这才是唐人在大自然中舒畅自由地呼吸的声音,是一种毫不伪饰的生活实感。这绝不是从类书或前人诗句里捡来的什么“碧璋”、“翠林”、“绿池”、“芝田”、“芳堤”所组装成的山水,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感受。魏晋的玄学的兴起,使人的想辨力得以空前发展,在魏晋的山水诗里,也常常将天地宇宙作为人的参照系来思素人生,其结果往往是人生短促,虚无悲观的哀鸣,或是延养天年、保命全身的出世哲学。到了唐代,向上进取的时代精神与杨盖六合的恢宏气派,使得唐人具有较前代更为远阔的气派和宏观把握力,在对天地宇宙与人生观照的恩考中,往往表现为一种热爱生活、珍悟生命、审美型的人生观,或是一种有所作为、建功立业的紧迫感和入世思想,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一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仪生代代无万已,江月丰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这里,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成了一组对比,它警示人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诗人对宇宙的患考是缘于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热爱,永恒而无言的大自然给人类以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启迪,而这种启迪,只有对宇宙自然有一定理解力和思辨力的人才能悟到,一旦人们悟到并把它用诗表现出来,就会使诗获得一种深邃奥妙的意境。初唐还有些山水诗更是将历史感与宇宙意识溶在一起,表现了一种阔大而深邃的意境: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张九龄登荆江城望江二首这样的山水诗你还能把它仅当作娱情遣兴的观赏小品么?它已经成为民族思想与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了!历史感与宇宙意识的加入,使山水诗提高品位,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诗出现了由写实到写意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勃对结尾进行了革新,他的诗的结尾常常一反前人收束、言理、言志、直拷抒倩的手法,而是以景结情,如麻平晚行一诗结尾的“羁心何处尽,风急馨猿清”,让你聆听那月暮急风中凄凉的猿声,羁情尽在此景巾。这种以景结情的结尾,打破了一山分水,一时一事的封闭系统,勾通了山水与人、作者与读者的联系,含不尽之意见于诗外,从而提高了山水诗的品味。王勃有的山水诗还达勤了惫境浑成的镜界,这是初唐诗中不多见的佳作: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漓高风晚,山山嘴叶飞。山中芳江无所谓咋除种一而一以“悲言之,景中情,结句不言思归,却写啼山落地归根、的黄叶,悲凉惠归之情溢于言表。这飞种蕴藉隽永、意境浑成的山水诗,对盛唐山水诗的澎响无疑是深远的。时至盛唐,山水诗同步进入全盛阶段。王孟使唐山水诗创作的面貌焕然一新。孟浩然越山水诗之清新,去其秀媚自成舒朗开阔的独特风格,代表作如宿建德江、夜归鹿门山歌诸诗。王维推崇陶渊明之清新写意,认为“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洒。”(偶然作)王维又身兼大画家,其山水诗刻画细腻,极具画境美,浑然无雕琢之痕,如汉江临泛、鸟鸣涧、案家懒等诗。王孟的出现宣告了唐山水诗创作高峰的到来,“王孟”亦成为唐山水诗历史上最响亮的名词。禅宗的传播对诗人产生了巨大感召力,于是禅境山水诗成为唐山水诗中最有特色的风格之一。王孟两家同样也是以禅境入诗的先行者,同时期的茶毋潜、常建、储光羲等都创作了大量禅境山水诗。其特征表现为在诗中抒发对禅的微妙感悟,平淡空灵,个人化色彩极浓。与世尊拈花,迎叶微笑,等无差别。如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粤。洞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静谧简远,超凡脱世,只有自然界的生生死死,年年岁岁,“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胡应踌诗蔽)“我们读唐诗,只觉得唐人处处是用奔坦荡的热情舞蹈着除了一部分田园山水诗是主冷静的表情。”(胡云翼宋诗研究)胡云翼的观点是在对唐人意境深入揣摩后得出的极有见地的结论。其实无论哪一朝,山水诗基本上是主内向、心灵的文学。然独李白以其无比之浪漫,旷古之才情超越其外。试看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画面开阔,极富动感,充溢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愉快,又如千古名篇蜀道难,笔力千钧,雄浑飘逸.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等诗想象瑰丽、气势壮阔,真乃千古之绝唱。“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正是李白豪放山水诗的生动写照。然多情善感的李白又是敏感而细腻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豪放不羁的李白此刻,对大自然的热爱显得温情而内敛。在李白很多五七言律绝及改制的乐府诗中,山水变得宁静温柔而善解人意,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浸润在简洁优美的画面之中。如峨眉山月歌、入若耶溪、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这类山水诗中,李白往往十分强调清新一格,他的经典美学格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深刻影响后世文人在山水诗中自觉表现清新自然。 李白的伟大还表现在他善于驾驭古风、乐府、律诗、绝句等多种诗歌体裁来描绘自然,抒发感情。 唐代恃其国力,征伐不断。抱着勒名燕然的理想,文人远赴塞外边关,写下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边塞山水诗。高岑是这部分诗人的杰出代表.高适边塞诗风格雄厚浑朴,笔势豪健;岑参诗热情奔放,写景瑰丽新奇。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等。边塞山水诗的崛起成为唐山水诗中雄奇瑰丽的一枝奇葩。 杜甫山水诗不如其现实主义诗篇著名,然杜甫有精工老到的诗笔和善于观察的眼光,其山水诗的成就亦是巨大的。如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诗,简洁优美,玲珑可爱,可见诗人对运用意象、色彩、线条、视点等要素的深厚功力。登高、登岳阳楼、登充州城楼等诗显示其山水诗雄浑开阔的一面。 杜甫的巨大魅力还表现在他对中唐山水诗风格的影响。白居易继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发起新乐府运动,元棋、张籍、常建相与鼓吹。这些白派诗人以极平淡语句入诗,所作山水诗简易通俗,流畅耐读。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色彩分明,清新活泼,有浓郁的写实主义色彩。 与白派迥乎不同的是以韩愈为代表的韩派山水诗。他们继承杜甫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造境险辟,意象奇特,用同深涩,主观色彩极浓。孟郊、贾岛、李贺等属此派。韩愈诗雄豪奇险,孟郊贾岛被称为“郊寒岛瘦”,诗鬼李贺怨郁哀艳,诡丽斑斓。中唐一咏山水诗以清新平易为主,如白派浅易通俗,刘长卿省净秀雅,刘禹锡富民歌特色,因此韩派山水诗成为中唐乃至整个唐山水诗史上的不太和谐的别调。 晚唐社会动荡加剧,诗道浸晚。文人往往纵情雅逸,或流连歌馆或徜徉山林求得内心的宁静。山水诗笼上较为浓厚的时代色彩。叶燮对此有恰当的描述:“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菊丛,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原诗)晚唐山水诗三大家杜牧、李商隐、温庭摘笔下的山水诗精工莹洁,简淡幽约,格调较为感伤消沉,已不复盛唐气象。然晚唐诗人深谙前人创作技巧,并深受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山水画、书法、燕乐歌词、舞蹈、雕刻艺术的浸染,对色彩、意象、声音、动态、构图甚至情调的理解十分敏感精确,且运用自如。典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