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doc_第1页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doc_第2页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doc_第3页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doc_第4页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 从俄语谚俗语中探其民族生活态度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俗语作为语言的精华反映着这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谚语俗语是探究一个民族生活态度可靠、科学又有效的源泉。本文以俄语谚俗语为切入点探析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态度,阐释了俄语谚语俗语的定义及来源,并以大量俄语谚俗语为基础材料分析了俄罗斯民族对孤独的努力逃避、对团结的热爱;以及他们对金钱对劳动等都持着矛盾的态度;处世忍让谨慎也是他们典型的生活态度。这些生活态度的形成都有俄罗斯历史地理的原因,也有东正教的影响。至于在对待学习友情等方面,俄罗斯民族保持着一种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关键词:俄语谚语;俄语俗语;生活态度引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标志,也必定记录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而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深刻而透彻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俄语谚语俗语进行了研究。在国外例如:. . ,. . 等对俄语谚俗语的起源和地位作了大量研究,. . 等由俄语谚语俗语的艺术特点入手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如毕玉蕙的谈俄汉成语谚语的对比翻译、韩玫的俄语谚语及俗语常见的修辞手段探讨等。谚语俗语积累了人类在各种情况下的生活经验,为全面研究民族的生活方式世界观性格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由此之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个民族对待生活的态度。近年来已有人对“以俄语谚语俗语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这个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例如:林丽的俄语谚语的民族文化蕴涵、杨玉明的俄汉谚语中的文化内涵、郑涛的俄汉谚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文化差异、王花花的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俄汉谚语对比差异中的文化独特性等。本论文旨在通过俄谚语俗语来探析俄民族的生活态度,研究任务可表述为:1.介绍俄语谚俗语及其来源。2.由俄谚俗语探析其民族生活态度。如对孤独、团结的态度,金钱观、一些典型的处世态度和对学习友情的态度。3.总结。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国,了解俄民族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正是本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一、谚语俗语的定义及来源1.俄语谚语俗语的定义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而谚语俗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印迹,“是其最集中的表现者,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注定了它首先是一种大众文化” 王兰霞:浅谈俄语谚语俗语中的妇女形象,载俄语学习,1999年第3期,第46页。还常常被称为“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 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一言文化习俗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 在俄语词典中把谚语界定为“具有训诫意义的简短格言”,把俗语界定为“更具形象性的表达” . . . .“ ”,1987.c.461,429. 。 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谚语被解释为“广泛用于口语的总结各种生活现象的准确生动的名言。典型特征就是结论性思想的完整表达” . a. be. coec .34.2- . 1955.c243. 。. . 在俄罗斯民族谚语中写道:“谚语是最简短的醒世警句,是具有民族性的间接表达的批判、评论和训诫。谚语和所有的警句一样,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判断的语句图景和辅助的解释。俗语是间接地表达简单转义的语句。而b. . 写道:“从广义上说,谚语是指同时具有字面意义和隐含寓意或只具有隐含寓意的人们的简短格言,语法关系上是完整的句子。 b. . . oco ooopo. npe: o coape oco ooopo. 4-e,cpaoe .“ ”. 1991.c.11. 总之,谚语俗语语义丰富、语言精练、大量运用口语词汇形式和修辞手段、具有诗意美,“是语言、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赵荣:俄语谚语俗语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研究,第9页。2.俄语谚语俗语的来源很难说清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谚语俗语这种简短的口头格言的, 但有一点勿庸置疑,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谚语和俗语。“俄罗斯的谚语据说在八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十九世纪中期,. . 编写的俄罗斯民谚集一书收集了约三万条谚语。在俄罗斯的古典名著中,谚语同样是数不胜数。” 胡文仲主编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81页。这为对俄语谚俗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俄语谚俗语的来源。俄语谚俗语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历史文化语言是历史的浓缩,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族历史。如谚语:“ , .”(只要有面包,一切就都会有的)就源于战争时期,它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去图拉就不必带茶炊)是因为图拉盛产茶炊,在此有多此一举的含义。“ .”(会说话就能到基辅)则因为远古时基辅曾被称为俄罗斯城市之母,它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首都。人们认为基辅远近闻名,即使不认识路,一打听便可以找到基辅。 2.2 自然环境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俄罗斯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布满河流与湖泊,这种自然环境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森林、树木、水、动物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俄语谚俗语中以森林、树木、水、动物等为题材的谚俗语很多。例如:“ .”(独木不成林); .”(一只蜜蜂酿不出蜜来);“ .”(竹篮打水一场空)等。2.3 宗教信仰宗教对人类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语言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俄语谚俗语中有大量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宗教方面的谚语。例如:“ .”(受苦越多,离上帝越近);“ .”(即使生活在天堂一个人也腻得慌);“ .”(谨言慎行者,老天爷也保佑他)等。2.4 民族心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和爱憎情感也会融入到语言当中。例如,俄罗斯人不喜欢黑色,认为会带来坏运气,谁要在路上遇见黑猫,谁就会不走运。有谚语:“ .”(他们发生不和了)。又如,对于俄罗斯人来说熊有“姑娘们梦想着的未婚夫”之意,则有谚语“ .”(梦见熊意味着举行婚礼了)。再如数字“七”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有“幸福、好运、数量多”等含义,有谚语“ .”(如登七重天,表示幸福美满之至)。2.5 文学艺术有相当一部分俄语谚俗语源于文学作品。例如:“ .”(但愿不要出什么事)(出自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 .”(你说你的,他干他的;不理你的碴儿)(出自克雷洛夫的寓言猫和厨子);“ .”(出自莱蒙托夫的长诗恶魔)等。2.6 生活习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反映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俄罗斯受其高寒气候的影响,种植业不是很发达,所以面包在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谚语:“ .”(只要还有面包和水,一切就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反映了面包是俄人民生活的基础,是快乐、幸福的象征;“ .”(捧着面包和盐出来迎接,盛情欢迎),表现了俄民族的热情好客;“ .”(用汗水换来的面包,即使又干又硬,吃起来也香甜),表明面包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得来的等。 2.7 衣着习俗和宠物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因此习俗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例如在基辅罗斯时期,农民身着亚麻布长衫,但这种长衫的袖子又长又肥,在日常生活中很不方便,需挽起袖子才能放手工作。于是有谚语:“ .”(挽起袖子干活),指鼓足劲干活;“ .”(耷拉着袖子干活),指马马虎虎,不认真干活。又如“公鸡”给俄罗斯人的印象是“好斗性、挑战性”,则有谚语“ , .”(男人不是公鸡,但好斗)等。2.8 性格特点俄罗斯人民典型的性格特点有如团结协作和忍耐等,这些也反映在谚语中。如“ ,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多力量大);“ .”(小不忍则乱大谋)等。二、谚俗语中俄罗斯民族的生活态度1.对孤独、团结的态度 提到俄罗斯人,跃入人们脑际的就是他们的团结一致和爱家爱国精神。在历史中,不管是成功阻挡了拿破仑征服世界的脚步,还是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侵占世界的野心,都十分明确地表现出“在俄罗斯文化原型里,诸如祖国、国家、秩序、爱国主义等关键概念具有极大的精神价值。” 吴克礼主编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237页。“团结与凝聚作为俄罗斯民族的固有特征被俄罗斯许多思想家纳入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最重要的价值体系和主导思想。” . . : . . .2005.316. 这是俄罗斯民族典型并固有的生活态度并体现在大量的谚俗语中。例如: , .(家和万事兴) .(有人共患难,灾祸不可怕) .(人多力量大,困难都不怕) .(狼吃不掉齐心的畜群)(比喻人心齐,泰山移) . (独木不成林) , .(一人坐家里也发愁,两人上战场能战斗) .(一只手系不上结,一人办不成事)(比喻孤掌难鸣) . (即使生活在天堂一个人也腻得慌) , . (独火难着,独人难活)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齐心协力,活儿就不重) , .(人多智广) .(一只蜜蜂酿不出蜜来)由此可见,俄罗斯传统文化中个人主义从来没有得到认可和尊重,并且也体现了俄民族总是在努力逃避孤独,总是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地理环境因素对他们这种自觉走向联合和团结一致的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俄罗斯地大物博、地广人稀以及大自然的任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俄罗斯人明白“与自然斗要求俄罗斯人“协同作战”,齐心协力。“大伙一起上”“众志成城”是俄罗斯人生活的要诀。” 吴克礼主编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233页。另外,宗教原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按其心理结构和类型而言,俄罗斯民族是个宗教民族。” . . : xi x x x . . . .2000.217.东正教不仅对俄罗斯民族的信仰,而且对其精神生活都影响深远。“东正教为俄罗斯带来了“聚合力”思想“()”。 吴克礼主编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231页。中国著名学者郭文钊则译“”为“团契性”。他认为“团契性思想”:“l)作为一种俄罗斯思想和一种宗教哲学学说;2)作为俄罗斯人的一种传统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3)作为一种俄罗斯精神性的主导特征。” 郭文钊:俄罗斯团契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载中国俄语教学,2005年第3期,第24页。 由此可见,宗教对俄民族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俄民族的金钱观”上。2.金钱观通过对俄民族努力“逃避孤独、热爱团结”的生活态度的分析,我们知道“宗教对俄民族的生活态度影响深远”,因为宗教作为俄罗斯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俄民族独特性的重要基础。这在俄民族“对金钱的态度”中也有所体现。金钱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不同民族的谚语俗语中也有体现。俄语中有关金钱的谚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俄民族对金钱的认识和反映。而且,俄语中关于金钱的谚语俗语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一方面,金钱并不代表着幸福,甚至还被看作是不幸的根源。、 、 等都与金钱做比照并且否定金钱的价值。因为,从对其影响深远的宗教方面来说,“东正教是一种精神生活,精神体验和精神追求。” 布尔加科夫h. a. :东正教一教会学说概要,徐凤林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前言第4页。与精神生活相比,物质生产,财富创造在东正教文化中只是从属地位。所以那些为了某种精神追求而放弃物质利益的人,总能得到俄罗斯人的尊重和敬仰。俄罗斯人更倾向于内心的完善,而非外在的成就。这一点生动地记录在俄罗斯于对贫穷的高度评价和物质财富的冷漠的谚俗语中: . (贫穷乃机智之父) .(贫穷教人吃饱) .(贫穷使智力敏锐) .(贫非罪) .(贫极生智) , .(吃是没啥吃的,但日子过得愉快) .(幸福不在于有钱) , .(人活着不光是为了吃饭,还要有精神需求) , .(一味地追求金钱就会失去幸福) .(爱情高于金钱) .(钱多心事重) .(金钱也是不幸的原因) , .(聪明的人是钱财的主人,吝啬的人则是钱财的奴仆)而在另一方面,一些俄语谚俗语又强调金钱的力量。例如: .(一切都听金钱的) .(金钱能够铺路) , .(金钱比真理更有力量) . .(没有钱就没有佣人;不花钱只能喝白开水) , .(有了钱,就有了黑麦) , .(不要只有一百卢布,要有一千) , .(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金钱,才算是拥有了幸福) , .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由此看出,俄语中关于金钱的谚俗语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并且相互之间的连贯性比较弱。而且,因为俄语金钱谚俗语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俄民族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活特点在矛盾中生活。3.矛盾的生活态度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外交官乔治肯南写道:“俄罗斯人不排斥矛盾。他们学会与矛盾共存并生活其中。对俄罗斯人来说,矛盾是生活的本质。” 美耶鲁瑞奇蒙德:解读俄罗斯人,郭武文,姚华侨,张学昌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矛盾性是俄罗斯人生活态度的重要特点。除了表现在上述的金钱观中,它还体现在其它方面。如: , .(劳动养人,懒惰毁人)与 .(劳动喜欢傻瓜) .(自由胜于一切)与 .(自由害死人) .(聪明的谎言胜于愚笨的实话)与 , .(刺耳的实话胜于动听的谎言)俄民族的这种矛盾的生活态度可用“俄罗斯所处的东西方交界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俄罗斯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事实(多神教与基督教,斯拉夫的与外族的,西欧的与东方的,天主教与东正教,集权的与联合的,专制的和民主的)来解释。这些客观矛盾在俄罗斯民众的灵魂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不断的再现,” 赵荣:俄语谚语俗语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特点研究,第43页。从而造就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态度。4.典型的处世态度忍耐每个民族都具有一定的忍耐力,但俄罗斯人承受巨大困难和痛苦的能力令人吃惊。处世忍让、谨慎,无疑是俄罗斯民族典型的生活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俄罗斯人)性格的基础。” . . . ,: . 2003.123.参考文献1. 丛亚平.俄罗斯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5)2. 韩玫,崔传江.俄语谚语及俗语常见的修辞手段探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1) 3. 黄苏华.汉俄谚语修辞特点的比较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 (3)4. 林丽.俄语谚语的民族文化蕴涵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5. 刘玲.俄罗斯一民族性格与文化特征j. 天府新论,2002 (6)6. 彭文钊.俄罗斯团契概念的语言文化学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2005 (3)7. 王金凤.俄汉谚语比较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 (1)8. 王兰霞.俄语谚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j. 中国俄语教学,1999 (4)9. 王莉娟.浅谈俄罗斯谚语和俗语中的文化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1)10. 吴克礼.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 谢红芳.俄语谚语与素质教育j. 俄语学习,2003 (2)12. 徐佳妮.论东正教对俄罗斯精神的影响j. 西伯利亚研究,2006 (4)13. 杨玉明.俄汉谚语中的文化内涵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14. 袁顺芝.俄语语言的宗教文化特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6)15. 张喆.英、俄谚语中的“金钱”概念对比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16. 赵国栋.俄语谚语的语言国情学分析j. 中国俄语教学,1999 (4)17. 郑涛.俄汉谚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文化差异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在俄谚俗语中找到答案: .(对任何愿望都要有耐心), .(只要有耐心,经受住考验,就能取得更好的东西) ,.(忍一时之气,解百日之忧) .(忍耐和劳动能战胜一切) . (小不忍则乱大谋) .(受苦越多,离上帝越近) .(忍耐使金石为开)由此得出,俄罗斯民族不仅积极地评价忍耐性,而且赋予它极大的意义。5.对学习友情的态度俄民族所提倡的精神和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