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意境之比较.doc_第1页
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意境之比较.doc_第2页
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意境之比较.doc_第3页
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意境之比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与李白饮酒诗意境之比较 摘要:饮酒诗是中国古代诗坛上的奇葩,陶渊明和李白是创作这类诗的两位大诗人。他们的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真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表现手法,受到了后人的称赞。这两位著名诗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虽然都创作饮酒诗,但他们在饮酒诗创作的风格上既有着某些相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关键词:陶渊明 李白 饮酒诗 社会背景 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饮酒诗,其中李白和陶渊明是创作这类诗的两位最为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和李白都是是其各自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他们的诗以其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表现手法,受到了后人的膜拜与欣赏。他们虽然在饮酒诗的创作上有着相同之处,但两人的个性、诗风、人生理想有很大差异,所以他们的饮酒诗也有所不同。陶李二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造就了他们饮酒诗的不同。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去世后,他的挚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他了一个“靖节”的谥号。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在青年时期,陶渊明也曾踏入仕途,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从此陶渊明决定归隐山林,开始追求田园生活、创作饮酒诗,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他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陶渊明对大自然中最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的追求。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与返璞归真的意境。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癸“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觚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与归真返璞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陶渊明寻找的是心灵的美丽栖息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后被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初始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是当时正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毁始终没有被朝廷重用。他的雄心壮志并未进京做官而实现,于是被迫离开长安,重新去过隐居生活,等待时机再度东山再起,在下面的诗中可以明显看出李白的情感。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陶李二人饮酒诗都十分著名,但是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李白在长安遭挫后,心情苦闷,在此后的十年,他到处漂泊,尝尽了人间的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在他的诗中也都体现了他的这些情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在这首将进酒不难看出李白豪迈洒脱的诗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了一种壮美,与“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这种华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出李白蔑视权贵,孤高独立的品格,也体现了他对人格的追求、对人生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是李白饮酒的目的却是“与尔同销万古愁。”,体现了他借酒消愁,可见他心中的悲愤、和仕途坎坷后心中的苦闷。同时,也让我们窥见作为诗仙李白的豪放与不羁的品格与排山倒海之势的意境。而陶渊明幼年时与母亲多住在外祖父家中,特别赞赏外祖父孟嘉的冲淡自然,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陶渊明创作的许多饮酒诗中不难看出他“性本爱丘山”的思想感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写自然景物,再采菊的悠闲中,南山自见于远方,山岚的佳妙,飞鸟的悠然,一切妙处的领会,全在诗人心境的自得悠闲,情景交融,诗人在此情此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近山水美景,远功名利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立场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综上所述陶渊明的饮酒诗表达的是他追求舒适静谧的田园生活,不顾世间喧嚣的思想感情,处处透着一种优美隽永、恬淡自然;李白的饮酒诗则是表现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懑、哀愁和对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