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 .docx_第1页
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 .docx_第2页
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 .docx_第3页
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 .docx_第4页
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6—2018年) .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教互学”与“学校文化”的关系问题研究南宁外国语学校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2018年)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熏陶与培育全面成长、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凝聚和激励广大师生精神品质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不仅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和南宁市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有关指示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拓展办学内涵,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提升办学品位,优化办学环境,激发师生热情,凝聚人心,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我校校情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学校特色文化为主线,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突出学校办学理念,系统构建学校“快乐外语”课程品牌、“互教互学”高效课堂品牌、“雅榕润德”德育品牌、“唤醒管理”管理品牌,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高尚的校园文明风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二、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坚持整体规划,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的育人效应。2.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以校园环境和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讲究艺术性,坚持高品位,达到美观、高雅,一静一动均具教育意义。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师生在全员参与、齐抓共建中受到熏陶和教育。4.特色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既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精神,又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既要秉承学校传统,又要开拓创新,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统筹兼顾,形成学校文化特色。5.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6.传承与发展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传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三、创建基础(一)政策及发展背景分析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1.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2.教育发展背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学校的考试功能,而弱化了学校的其他功能,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千人一面”、普遍趋同。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呼唤着教育的现代化和学校的特色化。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无疑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突破口。3.学校历史背景:我校有近55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南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乐教,善导,务实,求精”的教风、“明志,刻苦,求真,创新”的学风,铸造了“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二)时代特征和师生发展需要校园文化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每一时期都富于其新的内含。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日益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追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精神环境的重要支点,它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旨在激发原动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三)学校传统和整体发展基础学校秉承“为学生的今天,更为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先后着力打造了“快乐外语”特色、“全员导师”育人特色、“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特色、中西融合的校园文化特色、素质教育“三字经”系列实践活动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等6大特色。近年来,学校注重承前启后,开拓进取,强化管理,打造特色,学术、教研氛围浓郁厚重,校风、班风、学风质朴纯正。学校先后被评为南宁市“文明单位”、自治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四)学校文化建设基础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制公办完全中学,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示范性特色学校,广西唯一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外语学校,全国外语教学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校园环境优美,布局规整,建筑典雅,设施先进。半个世纪来,名师荟萃,育优秀学子无数;英才辈出,遍及四海。1998年改制后,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学习,并与新西兰、越南等国的一些优秀中学和高校结成姊妹学校或合作关系,形成我校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基础。(五)困难与挑战多元文化不断渗入校园文化阵地,对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带来挑战;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对学校在这一新的文化阵地上对文化的控制和把握提出了挑战;当代青少年的追新性,对传统校园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发挥其有效作用提出了挑战。就学校本身而言,1962年成立,1998年改制,创建历史较短,学校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不足,学校文化建设的软件方面没有形成主流文化,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氛围还不够浓厚,校园文化的积淀也不够深厚。四、创建目标(一)总体目标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校园课程文化和行为文化为载体,突出“办学特色、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进一步积淀内涵,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二)具体目标1.提炼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和精髓,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2.加强硬件建设,实现信息化校园,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创设高雅、美观、精致的环境文化。3.修订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等,健全学校的制度文化。4.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开设个性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形成体系化的课程文化。5.开展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社团、德育、综合实践等活动,加强养成教育,丰富学校的行为文化。五、创建内容(一)学校精神文化1.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认同、价值追求等,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1)学校愿景:秉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发展特色,提升内涵,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铸魂,培育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幸福人生创造者;为每一位教师的事业发展奠基,造就道德高尚、知识扎实的教育之路追梦者!建设一个书声琅琅、琴声悠扬、花香馥郁、硕果累累的一流名校!(2)学校办学理念:崇德尚学,全面发展。崇德:“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主张人要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导思想。尚学:“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学”可解释为学问、学习。“尚学”即主张人应喜爱和注重学习。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尤其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做现代社会的高尚人。(3)学校办学目标:创办现代化、高质量、特色鲜明的区内一流名校。学校以教育现代化为标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学校校训:做有傲骨正气的中国人。学校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民族文化的濡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国外学校友好合作,拓宽学生求学的渠道。注重学生内涵的积蓄,培养自强自尊的人格,在对外交流时做到傲骨清风,正气凛然。(5)学校校风:遵纪守法、严谨求是、互敬互爱、教学相长。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前提,严谨求是是成事的根本,互敬互爱是和谐的基础,教学相长是教育的真理。(6)学校教风:乐教、善导、务实、求精。乐教: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真言,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教育;赞颂“尽善尽美”的韶乐,把文质俱佳的作品作为乐教的范本;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的重心。孔子的乐教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邃而广博的智慧。善导:不单指传授知识有方,真正的良师总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精心培育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课堂的氛围,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务实: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真抓实管,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教学六认真”,一丝不苟地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务求切实有效。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切切实实,稳扎稳打,追求教育教学的高境界。求精:就是用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心琢磨的工作态度。建立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就是要在全体教职工中倡导不骄不燥、认真努力、不懈探索的工作精神。(7)学校学风:明志、刻苦、求真、创新。明志:源于班固“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励志于文学”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旨在要求志存高远,明确人生目标,勤俭淡泊,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刻苦:源于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倡导学生学习中要勤奋努力,不怕吃苦,不怕困难,肯下功夫。求真: 追求真相,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唯有因果定律是不变的。学生求学过程中有努力探寻真理、刨根问底的精神。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倡导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刻苦学习知识,还要近可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不断创造新的知识。(8)学校校徽学校校徽由橄榄枝、地球、鹅毛笔和学校的英文缩写组成。表示我校办学方向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注重和平友谊和文化交流。2.学校精神文化品牌的构建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2年创办的南宁市第十二中学,后于1998年更名为南宁外国语学校,历经了建校初期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的洗礼磨砺,“国有民办”的探索开拓,回归公办的真抓实干。50多年历程,既是一部薪火相承、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发展史。在学校校园内,有七棵种植于上世纪90年代的雅榕(又名:小叶榕), 根似龙爪、冠如华盖,犹如既可遮阳又可避雨的绿色巨伞形象,用树荫为校园创造了一块宜人的净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雅榕,尽管环境恶劣,却总能扎根大地。尽管没有大树的伟岸,却总是傲然挺拔。尽管默默无闻,却总是甘于奉献。以其葱郁繁茂的枝叶,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常青和旺盛;以其四面延伸的树干,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博大和包容;以其宽阔壮观的树冠,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友好和雄姿。雅榕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与学校的办学历史、“崇德尚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做有傲骨正气的中国人”的校训是相互交融、内在一致的。因此,学校将重点打造“雅榕润德”德育品牌,提炼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和精髓,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系统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寻求物质载体。在全校师生中倡导“雅于德、融于行”的理念,学习雅榕“坚韧顽强、生机盎然;朴实情怀,荫庇他人;巍巍屹立,傲骨正气;博大包容、品质高雅”的精神品质,增强凝聚力,从而提升学校整体向上、和谐发展的形象。同时,发挥精神文化的统领作用,以“雅榕润德”为核心,使之贯穿于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等整个校园文化中,形成富有特色、脉络鲜明的南宁外国语学校校园文化体系。(二)学校环境文化1.学校环境文化的内涵环境文化建设是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显性文化的重要载体。环境文化建设要与学校“雅榕润德”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力求高雅、美观、精致,充分体现出其在营造氛围、陶冶情操、润物无声、传递信息等方面特有的教育功能。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2.学校环境文化的构建学校通过正常程序,引进专业文化设计公司参与到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根据学校“雅榕润德”理念,结合各建筑、景观、功能室特点,对学校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重构,并反复征求师生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分步推动实施。(1)基础元素设计:对学校logo的部分色调进行局部修改,并推广使用。使学校的标识系统能更好地传递、识别、辨别。同时,深入挖掘学校的精神品质与人文内涵,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开展校园主要建筑物命名征集上墙活动。(2)应用部分设计:将学校的logo等基础元素运用至校旗、校徽、作业本、学校用品等,同时,在学校广场建设学校标志性文化雕塑一座,使学校的文化理念深入师生日常生活细节中。(3)教室环境设计:通过专业设计,为各班级的教室环境布置提供统一的模板,包含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等固定宣传栏、班级青春大舞台等体现班级个性化的张贴栏、劳动工具收纳柜、班级图书角等,从而克服现有各班教室内脏乱差的现象。根据学校新课改、特色发展需要,推动新教学楼、无人机校本课程实验室、外语课程研究中心等功能室的规划设计工作。(4)办公室设计:通过优化办公设施设备、绿色植物进办公室、办公室环境评比等途径,使得办公桌椅摆放整齐;办公用品摆放整洁、有序;制度、职责上墙;文化布置高雅,营造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办公环境。(5)走廊设计。确定不同的主题,对学校各建筑物的走廊、楼道文化进行重新设计制作,突出其师生文化作品展示、校园生活精彩瞬间展示、学子风采展示、名校友风采展示等方面的功能,师生齐参与,成果共分享,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6)休憩文娱活动区设计:在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校园休闲区等区域, 通过开发开放式书吧、植物园、阳光书吧、教师书吧、文化长廊、笑脸墙等形式,丰富其服务于师生心理调适、社会实践、文化引领等方面的作用。(7)公共服务区设计: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进一步升级校园网络设备,规范使用校园网平台、校园视频监控系统、oa无纸化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上阅卷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讯通门禁系统等,逐步融合实现学生校园一卡通,从而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在管理中的作用。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定期更新内容,更好发挥其宣传阵地作用。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实验。(8)其他区域设计。校园绿化美化有整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四季常绿,环境幽雅,力争校园绿化率达15%以上。营造运动健康氛围,充分发挥运动区的功能。(三)学校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建设中要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1.组织设计。学校成立“制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具体负责“制度文化”建设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等各项工作。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分别负责草拟相关的制度,由党政办进行汇总后分别组织教职工和学生代表进行审议,提出建议、意见,再由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研究、修改,最后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2.学校规章制度设计。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拟修订南宁外国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指导思想”,有教育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基本作风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管理目标”,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和学校办学章程;第三部分是“岗位职责”,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第四部分,主要包含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教研常规管理内容。3.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设计。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教职工奖惩制度,引导教职工德才兼修。学校鼓励老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积极培养和发现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与表彰奖励,真正把有能力、贡献大、作风硬的老师评选为各级各类先进,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典型,进行宣传学习,为教师的道德行为提供示范。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教职工,要予以及时处理,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4.行为系统设计。(1)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2)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3)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常规教学管理上下大工夫,杜绝上课迟到、早退现象,杜绝无教案上课、旧案上课、上随意课等不负责现象,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学生和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行为。(4)加强教师的礼仪教育,作为师范学校的老师,要学会用文明的语言,儒雅的行为、高雅的气质、庄重的衣表、雷厉风行的作风、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和影响学生,作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管理上,我们着力构建“唤醒管理”管理品牌。唤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的意思。唤醒管理,首先需要管理者自我的觉醒,学习雅榕“朴实情怀,荫庇他人”的务实精神、服务精神,立足实际,扎根岗位,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服务师生。通过管理者的主动作为,去唤醒师生的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意识,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愿景的期待度和对管理者管理行为的认同度,从而积极进取,群策群力,形成助推学校发展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学校课程文化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学校课程文化,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是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我校课程文化建设方面,立足于求内涵,凝特色,创新学校课程文化建设。1.树立现代课程观,丰富学校课程内涵。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创设的所有教育影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理想的课程应该是活动或进程,这是一种非预设的生成性的课程观,它具有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特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的和谐发展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融合了我校“崇德尚学,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今天,更为学生的明天”的办学理念,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校本化研究,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研发,形成以分科课程为主,与综合课程相结合,试行学分制管理的自身课程体系;即遵循“贯彻执行国家课程,适度调整地方课程,开发创新校本课程”的原则,构建了立体化的大课程体系: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必修与选修、学科与活动相结合,校内、校外与网络相结合。在充分尊重和完成好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反映出学校的课程特色,通过凸显外语教学特色,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在提升了每门课程教与学的质量的同时,呵护每一个生命的个性成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建立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师生的生命更加丰盈充实。2.重塑校本课程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了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本着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又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目的,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指导,融合“崇德尚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探索一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我校外语学科的教学探索为学校的课程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英语小班分层教学是我校外语特色之一,把一个行政班级按照英语成绩平行分成两个小组,由两位教师分别授课。实践证明小班化教学优势明显,学生学习的机会与活动空间相对增加,学生在小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主动参与、个人的学习智慧。“多套教材,精泛共举”的教学策略,聘用外教、创办外语角,突出外语的举措,外语教材以国外引进教材为主,鲜活的国外生活场景,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既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又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求学的渠道。今年学校将加大推进外语特色建设:建设外语课程中心;全面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开设泰语等东南亚小语种校本课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继续与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办学,开设初高中英语特训班;办好每年学校英语文化节。同时,集全体外语老师的智慧,开设了“美国文化”,“趣味英语”,“英美影视欣赏”,“英文歌曲及表演”等近10门外语校本课程。学校在充分认识课程意义的基础上,将致力于创办一所赋有外语特色的学校,进一步增加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家的联系,争取在三年内能拥有至少一所国外的友好学校,使学校从外语特色逐步发展为中西文化交融特色。此外,在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申报两个课题,其中一个必须与本学科有关,是本学科知识的延伸,共开设有32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课,形成基础性选修课、核心性选修课、拓展性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超市。主要课程分为如下三类:博知课程:如道德与法律,国际观察,诗词吟唱及鉴赏创作,演讲与辩论,生活中的数学,历史与现实生活,旅游与地理,英奥及能力提升,泰语教程,美国文化,英语口语情景主题课等。怡情课程:如英语表演,英美影视欣赏,合唱艺术的魅力,摄影艺术,花样跳绳,啦啦操等课程;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休闲和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广行课程:如何成为绘画能手,ae动画设计,创新制作diy,电脑的组装及日常维,四轴飞行器基础组装与飞行,无人机飞行体验,趣味化学实验,简单烘焙,无土栽培技术,舌尖上的广西,英语+西餐烘培艺术,历史上的美食,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开发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校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3.构建“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学校构建并形成了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重点的“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引导点评,巩固检测”五个步骤,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探索中“互教互学”,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个个实践,课堂上同学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互相探究,时而上黑板演示,时而争问抢答,时而演讲展示。整个课堂节奏明快、热烈欢愉、气氛活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死板、被动、低效的状况,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活跃、和谐、快捷、高效的特点,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样的课堂模式体现了生命对生命的引领,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是苦学与乐学的辩证,是学习与创新的演绎。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各教研组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以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同伴互助、课后反思为手段,广泛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少年轻老师通过各级赛课,脱颖而出,许多优秀的课例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上,学生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实践,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三是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方面的和谐发展。四是促进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使课堂从封闭走向开放,丰富了教育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4.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面对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面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学校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确立两大理念。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通过扎实有效的校本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抓好三个关键环节。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养成学习习惯、提升反思能力和研究意识;通过同伴互助,树立合作意识,建立协作关系,形成团队学习氛围。通过专业引领,带动教师发展,形成学科梯队,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做实四个工作重点。以形式多样的校本课题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构建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承担和完成自治区级、市级“十三五”课题研究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科研型”教师;以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和课程开发为重点,改变教师教育和教学方式,做具有现代理念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研究型教师。形成三级教科研工作模式。领导带头,全员跟进,学校形成了一个以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并共同参与的教科研网络,形成三级教科研模式:以常态化的教学研究活动为“常规教科研活动模式”、以各教研组所组织开展的具有本组特点的大型教研活动(每学年至少一次)为“组级教科研活动模式”和以学校教科室主要牵头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题教研活动为“校级教科研工作模式”。坚持开展校本培训,实施“四项工程”:即“师徒结对”工程。“全员培训”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工程。“课堂教学创新”工程。每学期,学校进行两次教师论坛活动。教师自由论述有关教育的新信息、新思想、新感受、新方法。每学期末,学校进行教师反思、案例、论文交流会。教师讲述自己有所感触的教育故事,发表出自己的建议、困惑和主张。每学期,每位教师要进行一次个人成功展示活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案例写作、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成为教师踊跃展示的内容。学校教学楼内各楼层间的大厅,成为各教研组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各教研组成员,在固定的展橱内展示自己的校本教研成果、学生社会实践收获等。学校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网页上,教师们的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反思、论文等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网上交流,使教师丰富信息来源,关注团队学习动态,促进专业化发展;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愿景。当前,课程改革力度加大与学校课程文化不发达之间的矛盾是制约课改深入的关键所在。只有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重塑校本课程文化,才能使课程改革在每一所学校得到创造性落实。课程文化作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校将不断挖掘新的资源,持续研究并不断扩充课程内容,多举措抓实、抓好课程建设。时时、处处、事事走自己的“特色”之路,真正实现“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质性变革。(五)学校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学校所有文化的集中反映,是师生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风范和文化品位,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办学思想在每个人身上的动态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都将在师生的行为中得到体现。以“雅榕润德”精神文化为引领,我们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坚韧顽强、生机盎然,朴实情怀、荫庇他人”的乐教、奉献行为文化,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巍巍屹立、傲骨正气,博大包容、品质高雅”的崇德、尚学行为文化。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通过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方式,引领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1. 构建工作网络,为行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完善“五交叉”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整合“三育人”(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位育人”立体德育。 课堂德育: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党团德育:党总支(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自我德育:学生会(团委)学生干部(班委会)学生家校德育: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委员会学生 2.制定德育目标,为行为文化建设提供标准方向。(1)总体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2)年级具体目标:初一年级德育目标:迈好中学第一步,学做一名光荣的合格的中学生。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做一个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的初中生。初二年级德育目标:迈好青春第一步,做一个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优异的初中生。初三年级德育目标:听从祖国的召唤,做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教育学生做一个初步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初中毕业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奠定做合格公民的素质基础。高一年级德育目标:迈好人生的脚步,珍惜人生的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思想、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提高,为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打好基础。高二年级德育目标: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教育学生初步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奋斗,为实现理想而创建条件,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三年级德育目标:以“立志成才”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听从祖国召唤,好儿女志在四方,教育学生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朝气蓬勃走向社会,迎接新生活作好准备。3.明确具体措施,为行为文化建设提供操作路径。(1)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课 程 科 目教育对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及要求说明德育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显性课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全体学生见学校课程计划用国家编写的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按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课时,以班级授课形式组织课堂教学隐性课程语、历、地、音、体、美、数、理、化、生、科学、信息科技、英、劳技全体学生见学校课程计划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寻找结合点,以多种方法和手段,随机、无痕化地进行有效教育拓 展 型 课 程学科类和活动类读书指导全体学生每周1节用自编教材以及推荐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理想、品德、行规等各方面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拓展课程民防、心理七九年级学生隔周各1节选用现成教材,对学生进行自我防范、健康心理教育通用技术、兴趣活动全体学生初中周1节高中周2节自编或选用教材,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掌握技能,培养良好品性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体育活动全体学生初中周3节高中周2节强健体魄,培养集体观念、进取精神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校本操、广播操、眼保健操全体学生每天约30分钟渗透纪律教育、集体观念、荣誉感教育等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专题教育课程全体学生2周1节用“诚实守信”教学材料,进行系统的人格教育包含校园生活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等。晨会全体学生行规教育、青春期教育、时政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等团队活动课程全体学生每2周1节仪式教育、“感恩教育”活动、节庆活动等校园文化课程全体学生节日活动、 “班级文化”创建活动、“校园艺术节”展演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课程全体学生春秋游、民防、军训、社区服务、影视观摩等。探究型课程全体学生通过完成“研究性课题”、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课题研究。(2)课程实施基础型课程基础型学科类课程中的德育内容的实施,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基础学科中去,形成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育融合而成隐性德育课程。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接受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的引导和爱国情操的熏陶。教师要以“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各基础型课程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除了要准确把握本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并落实在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等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要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尽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充分体现德育主渠道的功能。教研组要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备课-上课-说课”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校级渗透德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每学年要撰写在实施渗透德育的心得体会、案例或者论文等,使学科渗透德育落到实处。拓展型课程 学科类课程这类课程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努力开发学科德育资源来增加本学科的育人功能,并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及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是颇有特色的学科类校本拓展课程。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全程组织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a、每周一节读书指导课进入课程表。b、每班有专职的读书指导员(语文老师、语文科代表)。c、每班有统一的书橱,各类图书及相应规范的管理。d、学校“读书节”活动,做到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专题教育课程、晨会课程、班团队活动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a、专题教育课程在确定具体的上课内容后,要对班主任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来保证专题教育课的规范化、系列化和实效性。专题教育课程(每周一节、有时候是隔周一节,每学期约15课时)“诚实守信”教育(每学期约5课时)用 “诚实守信”教材,分年级、按要求上。主题班队课(每学期约6课时)行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疏导、重大时事及社会、校园热点话题讨论等。集体讲座、宣传片观摩(每学期约4课时)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环保教育等。b、晨会课程时间 内容负责人晨会课一行规教育。班主任晨会课二青春期教育及研讨。任课老师晨会课三班级各类问题、现象剖析、研讨。班主任晨会课四时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专题研讨。任课老师晨会课五学生自主论坛。班主任在内容上应针对当代学生思想活、观念新、信息灵的特点,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育内容,使德育课程内容更加鲜活、容量更加大。在教学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方式,突出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入脑入心,使抽象的道德知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内化。c、团队活动课程学校以校园、家庭、社区为团队活动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引导队员、团员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丰富团队活动文化的内涵。.仪式教育仪式名称对象时间负责人教育目的升旗仪式全体学生每周一团委严格礼仪、规范程序,进行爱国、爱国旗教育。入学仪式起始年级8月底政教处爱校、爱集体、爱中学生活、“诚实守信”教育。换巾仪式七年级9月团委进行“热爱红领巾,做个好队员”的教育。入团仪式全体团员4月团委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做一个优秀团员。成人仪式高三年级5月团委青春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毕业典礼毕业班7月团委爱校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节庆活动重视开展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节庆日活动形式教育目的“三五”学雷锋主题宣传、开展各类学雷锋活动。进行道德、人格、品德教育。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为师长、父母做一件事、献一份礼。感恩教育。“三一二”植树节宣传、保洁、认养小树活动。环保教育。“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阅读历史、了解历史、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教育,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升旗仪式教育、宣传画廊、主题班队会、与父母共度佳节。了解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培养爱国情怀。“六一”儿童节校文艺汇演、游园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体会童年的快乐。“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宣传、入团仪式、与军队开展联谊活动。了解历史,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情怀。d、校园文化课程.校本节日和校园社团活动名称时间和对象教育目标校园文化课程校本节日学生层面:英语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3、4、5、12月,全体参与给师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进行各种文化的熏陶。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赛意识,健康的心理,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层面:班主任节、课堂文化节9、11月,全体参与校园社团文学社、吟诗社学生自愿参与动漫社、摄影社舞社、广场舞、拉丁舞足球、篮球、羽毛球社音乐、戏剧广播站、校刊编辑、青年志愿者 .创建“温馨教室”环境陶冶活动具体举措要求教育目标美化教室环境布置“信息栏”、“学习园地”、 “全家福”、“荣誉角”和“艺术天地”等栏目。突出个性化布置,凸现班级特色。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教室文化渗透各个角落,体现班级特色。净化教室环境设施、设备安全;环境整洁、宜人;教室内用具摆放有序。树立净化教室人人有责的思想,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和主人翁精神。造就一个更为安全、干净、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班级公约体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要求、奋斗目标等。制约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纪,体现班级特色。民主选举班干部制、班干部轮流制自荐与他荐相结合,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定期轮流。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体验,形成民主、自主的班级管理氛围。创建温馨课堂要求教师做到:关注学生,注重尊重、沟通和合作,多些鼓励、赞美和赏识,课堂文明礼仪。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建设温馨生生关系民主、合作、交流、宽容、团结、互助、竞争。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各类班队主题、实践活动师生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