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结构化学.ppt_第1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结构化学.ppt_第2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结构化学.ppt_第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结构化学.ppt_第4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结构化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该理论认为:原子周围各个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 bp和孤 电子对lp)之间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在键长一定条件下,互相间 距离愈远愈稳定。据此可以定性地判断分子的几何构型。 价电子对间的斥力来源于:各电子对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自 旋相同的电子互相回避的效应。 当中心原子A的周围存在着 m 个配位体 L 和 n 个孤电子对 E (A Lm En) 时,考虑价电子对间的斥力、多重键中价电子多和 斥力大、孤电子对分布较大以及电负性大小等因素,判断分子 的几何构型。 第一节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比较成功地说明了共 价键的方向性和解释了一些分子的空间构型。然而 却不能预测某分子采取何种类型杂化,分子具体呈 现什么形状。例如,H2O、CO2都是AB2型分子, H2O分子的键角为10445,而CO2分子是直线形。 又如NH3和BF3同为AB3型,前者为三角锥形,后 者为平面三角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40年英国 化学家西奇威克(Sidgwick)和鲍威尔(Powell)提 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shell electrion- pair repulsion)简称VSEPR理论。后经吉莱斯 (Gillespie)和尼霍姆(Nyholm)于1957年发展为较简 单的又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分子几何构型的近代学说 。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分子的立体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的数 目。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 2、价电子对之间存在斥力,斥力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各电子对间的静电斥力,二是电子对中自旋方向 相同的电子间产生的斥力。为减小价电子对间的排斥 力,电子对间应尽量相互远离。若按能量最低原理排 布在球面上,其分布方式为:当价电子对数目为2时 ,呈直线形;价电子对数目为3时,呈平面三角形; 价电子对数目为4时,呈四面体形;价电子对数目为5 时,呈三角双锥形;价电子对数目为6时,呈八面体 形等等。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要点 3、键对由于受两个原子核的吸引,电子云比较 集中在键轴的位置,而孤对电子不受这种限制。 显得比较肥大。由于孤对电子肥大,对相邻电子 对的排斥作用较大。不同价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 顺序为:孤对孤对 孤对键对 键对键对 另外,电子对间的斥力还与其夹角有关,斥力大 小顺序是: 90 120 180 4、键对只包括形成键的电子对,不包括形成 键的电子对,即分子中的多重键皆按单键处理。 键虽然不改变分子的基本构型,但对键角有一定 影响,一般是单键间的键角小,单一双键间及双 双键间键角较大。 键对电子排斥力的大小次序为:三键-三键 三键-双键双键-双键双键-单键单键-单键 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间构型的具体步骤骤: (1) 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电子对对数(VP),以 AXm 为为例 (A中心原子;X配位原子) : 原则则: A的价电电子数=主族族数; 配体X: H和卤卤素每个原子各提供一个价 电电子, 氧与硫不提供价电电子; 正离子应应减去电电荷数,负负离子应应加上电电荷数 。 例:VP( )= (6+40+2)=4 VP=1/2A的价电电子数+X提供的价电电子数 离子电电荷数( ) 负负 正 (2) 确定电电子对对的空间间构型: VP=2 直线形 VP=3 平面三角形 VP=4 四面体 VP=5 三角双锥 VP=6 八面体 A : A : : : A : : : : : A: : : : A : : : (3) 确定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推断分子的 空间构型: LP=0:分子的空间构型=电子对的空间构型 VP= (2+2)=2 直线形 VP= (6+6)=6 八面体 VP= (4+4)=4 四面体 VP= (5+5)=5 三角双锥 VP= (3+3)=3 平面三角形 例如: LP0 :分子的空间间构型不同于电电子对对的 空间间构型 VPLP 电电子对对的 空间间构型 分子的 空间间构型 3 4 6 1 1 2 1 2 SnCl2平面三角形 V形 NH3四面体 三角锥锥 H2O四面体 V形 IF5 八面体 四方锥锥 XeF4八面体 平面正方形 例 VP LP 电电子对对的 空间间构型 分子的 空间间构型 5 5 5 1 2 3 例 三角双锥锥 变变形四方体 SF4 三角双锥锥 T形 ClF3 三角双锥锥 直线线形 XeF2 各种分子的几何构型 价层 电子对 数目 电子 对的 排列 方式 分子类 型 孤电 子对 数目 分子构型 实例 2 直线形 AB2 0 直线形 BeH2、BeCl2、Hg(CH3)2、 Ag(NH3)+2、CO2、CS2 3 正三 角形 AB3 AB2 0 1 正三角形 角形(V形) BF3 B(CH3)3、SO3、 CO32 - SnCl2 4 正四 面体 AB4 AB3 AB2 0 1 2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角形 CH4 CCl4 SiH4 PCl4+ 、NH4+ 、SO42- NH3、NF3 H2O H2S 5 三角 双锥 AB5 AB4 AB3 AB2 0 1 2 3 三角双锥 变形四面体 T形 直线形 PF5、PCl5 SbCl5 SbCl5 NbCl5 SF4 ClF3 XeF2 6 正八 面体 AB6 AB5 AB4 0 1 2 正八面体形 四方锥 平面四方形 SF6、MoF6 AlF63- IF5 XeF4 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几何构型的规则为: 当中心原子A的周围存在着 m 个配位体 L 和 n 个孤电子 对E (A Lm En) 时,为使价电子对斥力最小,将m个成键电子 对和n个孤电子对等距离地排布在同一球面上,形成规则的 多面体形式; 键对电子排斥力的大小次序为:三键-三键 三键-双键双键-双键双键-单键单键-单键; 成键电子对受核吸引,比较集中在键轴位置,孤电子对 没有这种限制,显得肥大。价电子对间排斥力大小次序为: lp-lplp-bpbp-bp,lp和lp必须排列在相互夹角大于90 的构型中, 夹角也影响价电子对间排斥力大小的次序: 90 120 180; 电负性高的配位体吸引价电子的能力强,价电子离中心 原子较远,占据空间角度相对较小。 优点:简单实用、对大多数主族共价分子结构的判断结论准 确。 5.1 第二节.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在一个原子中不同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称为原子 的轨道杂化 ,杂化后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杂化的目的:更有利于成键。 杂化的动力:受周围原子的影响。 杂化的规律: 轨道的数目不变,空间取向改变 ; 杂化轨道能与周围原子形成更强的键,或安排孤对电 子,而不会以空的杂化轨道存在。 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 在某个原子的几个杂化轨道中,参与杂化的s、p、d 等成分相等(每个杂化后的轨道中含有原轨道的比例 相等),称为等性杂化轨道;如果不相等,称为不等 性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 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 构型 对称性 实例 sp sp2 sp3 dsp2 dsp3 dsp3 d2sp3 s , px s , px , py s , px , py , pz dx2-y2 , s , px , py dz2 , s , px , py , pz dx2-y2, s , px , py , pz dz2, dx2-y2, s , px , py , pz 直线型 Dh CO2 , N3- 平面三角形 D3h BF3 , SO3 四面体形 Td CH4 平面四方形 D4h Ni(CN)42- 三方双锥形 D3h PF5 四方锥形 C4v IF5 正八面体形 Oh SF6 表 5.1 一些常见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满足正交性、归一性 例: 由归一性可得: 由正交性可得: 根据这一基本性质,考虑杂化轨道的空间分布及 杂化前原子轨道的取向,就能写出杂化轨道中原子轨道的 组合系数。 所以: 同理: 例:由s, px , py 组成的 sp2 杂化轨道1,2,3 ,当1极大值方向 和 X 轴平行,由等性杂化概念可知每一轨道 s 成分占 1/3 (1个 s 分 在3 个 sp2中 ),故组合系数为 ;其余2/3 成分全由p 轨道组成,因与 x 轴平行,与 y 轴垂直,py没有贡献,全部为px 。 可以验证满足正交、归一性 x y 300 300 原子轨道经杂化使成键的相对强度加大 原因:杂化后的原子轨道沿一个方向更集中地分布,当与其 他原子成键时,重叠部分增大,成键能力增强。 R/a0 图5.2 碳原子的 sp3 杂化轨道等值线图 图5.2 可见: 杂化轨道角度部分 相对最大值有所增 加,意味着相对成 键强度增大。 杂化轨道最大值之间的夹角 根据杂化轨道的正交、归一条件 两个等性杂化轨道的最大值之间的夹角满足: 式中:,分别是杂化轨道中s,p,d,f 轨道所占的百分数 两个不等性杂化轨道i和j的最大值之间的夹角ij : (2) 由不等性杂化轨道形成的分子,其准确的几何构型需要通过 实验测定,不能预言其键角的准确值。根据实验结果,可按 (2)式计算每一轨道中 s 和 p 等轨道的成分。 5.6 (2)按态叠加原理,杂化轨道中某一原子轨道 所占的成分(即该原子轨道对杂化轨道的贡 献)等于该原子轨道组合系数的平方。因此 ,成键杂化轨道的每个原子轨道贡献分别为 C12和C22,即分别约为0.3108和0.6892. 例 1. 实验测定 H2O 分子HOH=104.5o 。设分 子处在 xy 平面上。 O HH 104.5o x y O 原子的两个杂化轨道: 根据原子轨道正交、归一条件,可得: 解之,得 若不需区分 px 和 py ,只需了解杂化轨道中 s成分和 p 成分, 可按计算夹角。 对于 H2O 中的 O 原子只有 s 轨道和 p 轨道参加杂化。 设 s 成分为 , p 成分=1- 则: 解得: 例 2. 实验测定 NH3 分子属C3v 点群。3个 NH 键 中 s 、p 成分相同。HNH=107.3o。 按 H2O 的处理方法,N 原子杂化轨道中 s 轨道的成分: , 形成 NH 键的杂化轨道中:s 轨道占0.23,p 轨道占0.77, 杂化轨道为: 而孤对电子所占杂化轨道中 s 轨道占 1.0030.23 =0.31 P 轨道占 3.0030.77=0.69 即 由H2O, NH3分子可见,孤对电子占据的杂化轨道含 较多的 s 成分。 关于共价键的饱和性和分子的不饱和数 原子轨道杂化时,轨道数目不变,而每个原子能提供的轨道 数目和电子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分子中各个原子周围化学键数目的总和为偶数。这决定分子 中各种原子化合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式。 单键算一个,双键算两个,三键算三个。 一个分子中H、卤素、N等奇数价元素的原子数目之和必须是偶数。 在烃的结构式中含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分子式中H的数目就比相应 的饱和烃减少2个。 烃中H的数目与相应的饱和烃之差,除以2,所得值称不饱和数。 这个数即为双键数或成环数。 双键不饱和数为1,三键不饱和数为2,苯为4。 不饱和数也可用于烃类的衍生物。 5.3 离域分子轨道理论 用分子轨道理论(MO)处理多原子分子时,最一般的 方法是用非杂化的原子轨道进行线性组合,构成分子轨道, 它们是离域的,这些分子轨道中的电子并不定域在两个原子 之间,而是在几个原子之间离域运动。 离域分子轨道在讨论分子的激发态、电离能以及分子 的光谱性质等方面可发挥很好的作用。 理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例 CH4分子的离域 MO 是由8个 AO 线性组合而成的 与 C 原子 2s 轨道球形对称性匹配的线性组合是: 与 C 原子 2px、2py、2pz 对称性匹配的线性组合依次是: , 它们分别与 C 原子 2s、2px、2py、2pz 对称 性匹配的线性组合依次是: 图5.4 CH4分子轨道组合图 a1 a1* t1 t1 * 1s 2s 2p C CH4 4H 图 5.6 CH4离域分子轨道能级图 a1 ,t1是用群的不可约表示的符号,表达分子轨道的对称 性和维数等性质。 图 5.6 CH4 的光电子能谱图 I/eV 代表 和a1对应, 分别代表 和t1对应 。 上述离域分子轨道计算得分子轨道能级与光电子能谱所 得的实验结果符合,由此可见离域分子轨道的成功所在。 离域分子轨道是单电子能量算符的本征态(正则分子 轨道)。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并非传统的定域 键轨道。而单个电子的实际行为并不像经典价键图所 描写的那样集中在一个键轴附近,而是遍及整个分子 。 衍射实验证明, CH4具有 Td 点群对称性,4 个 CH 键 是等同的;而从 图5.5 的分子轨道能级图说明4 个轨道的能级 高低不同。 不能把分子轨道理论中的成键轨道简单地和化学键 直接联系起来: 分子轨道是指分子中的单电子波函数,本质上是离域的 ,属于整个分子; 成键轨道上的电子对分子中的每个化学键都有贡献,或 者说它们的成键作用是分摊到个各个化学键上的。 离域键描写单个电子在整个分子中的行为。 定域键描写所有价电子在定域轨道区域内的平均行为。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