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国有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姓 名_ _院 系_ _专 业_ _学 号_ _指导教师_ _ 摘 要中国与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将是亚洲国家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最重大突破,创造出地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不仅将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使中国和东盟在亚洲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进而改变整个亚洲的经济格局,而且将对21世纪上半叶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区域性国家集团的东盟和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其内部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经济结构上,除新加坡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很相似,由于地缘上的相近,气候上的相似,又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这就造成了双方在出口产品上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产业的同构性导致不可避免的市场竞争。本文主要是对双方贸易互补和竞争的分析,增加对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关注,也为我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避免竞争加强互补提供参考。关键词:贸易互补和竞争;产业内互补;资源禀赋abstractchina and asean established a free trade zone, will be the asian countries in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most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creating a new model fo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not only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so that china and aseans position in asia to further improve, thereby changing the asia as a whole economic structure, but o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far-reaching impact. as a regional group of countries of asean and china, are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part of its internal between countries, whether it is economies of scal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ome level or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singapore, other asean countries and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is very similar,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proximity on the climate similarities, but also at the same stage of developm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export products on both sides there is a very a large similarity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led to the inevitable market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is complementary to both trade and competition analysis, increas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ncerns, but also for chinas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asean market to avoid competition and to strengthen complementary reference.key words: trade complementarity and competition;intra-industry complementarities;endowment 目 录摘 要abstract目 录1 绪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112国内外发展状况113框架结构及基本思路12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33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及原因分析43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的主要表现4311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方面4312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5313食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方面532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互补的原因分析5321消费需求的相似性和重叠性6322中国和东盟的产业水平分工6323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区域一体化经营战略64 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及原因分析841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的分析8411中国与东盟竞争关系的地区分布8412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产品分布8413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领域的竞争8414中国与东盟农业的竞争9415中国与东盟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942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的原因分析10421内在原因10422直接原因105 加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建议1151通过发展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1152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1153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的合作1154在产品差异化方面11结 论13致 谢14参考文献15v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1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据统计,自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加快。2003年至2007年,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07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025.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941.79亿美元,进口额为1083.69亿美元。2008年,双边贸易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08%。2008年我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东盟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2009年8月中旬,在泰国签署了备受关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双方成功的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那时,中国和东盟90%以上商品将实现零关税,泛北部湾地区将成为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最具活力的地方。中国和东盟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互补,虽然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但将竞争良性化,并进一步增加双方经方面的互补,对双方的发展都很有必要。本文旨在增加对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的关注,也为我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避免竞争加强互补提供参考。12 国内外发展状况对于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关系,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进行了研究分析:潘青友的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贺梅英、方旖旎的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从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广东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姜书竹、张旭昆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及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通过计算柏拉萨指数,分析了双方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了。13 框架结构及基本思路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现状,说明东盟已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但双方贸易既存在互补也存在竞争。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中国与东盟双方一些贸易互补情况,并分析双方互补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双方之间的竞争及长生竞争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双方合作的建议,为我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避免竞争加强互补提供参考。2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2009年8月中旬,在泰国签署了备受关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双方成功的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明年1月1日如期建成,那时中国和东盟90%以上商品将实现零关税,这标志着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提前三年实现双边贸易额201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为941.79亿美元,进口额为1083.69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1.3%、119.5%和72.1%。2007年,东盟也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位的进口来源地和第四位的出口市场。2008年,双边贸易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仍保持快速增长,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我出口1141.4亿美元,增长20.7%,较去年同期回落11.4个百分点;进口1169.7亿美元,增长7.9%,较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此外,双方相互投资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08%。2008年我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2009年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已接近1500亿美元。而再过十多天,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全面建成,届时,“中东”贸易将进一步推向新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东盟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3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及原因分析31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的主要表现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524.4亿美元,增长10.5%,其中我出口323.0亿美元,增长7.9%,进口201.4亿美元,增长14.9%。中国与泰国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贸易额突破400亿美元,贸易规模在10年间扩大了10多倍,双边贸易增幅保持在20%左右。,中国与菲律宾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达306.2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增长14%。产业内互补已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与泰国己经接近以产业内互补为主。其贸易的互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方面在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产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占有很大比重。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482.4亿美元,增长18.9,占同期中国自东盟进口总值的61, 出口368.5亿美元,增长26.9,占同期中国对东盟出口总值的54.6。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动力机械及设备、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工机械、通用机械设备及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设备等6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中国与泰国在动力机械及设备、金工机械、通用机械设备及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设备等5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中国与菲律宾在动力机械及设备、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工机械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设备等4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则在电力机械、器具及电气零件这1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其进出口额合计为49.65亿美元,占中国与马来西亚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为75.38%。中国与泰国在动力机械及设备、金工机械、通用机械设备及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设备等5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其进出口额合计为39.45亿美元,占中国与泰国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为65.64%。中国与菲律宾在动力机械及设备、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工机械和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设备等4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其进出口额合计为5.05亿美元,占中国与菲律宾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为 64.83%。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则在电力机械、器具及电气零件这1种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上处于产业内互补状态,其进出口额合计为5.79亿美元,占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的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为15.62%。312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杂项制品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同时在资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力机械、器具及电气零件方面竞争力较弱。例如,在与东盟4国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均在家具及其零件,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等杂项制品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电力机械、器具及电气零件方面,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双边贸易的tsc(贸易专业化指数)值分别为0.79、0.58和一0.74,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该产品的双边贸易额分别高达73.55, 20.13和46.95亿美元,占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双边贸易额的比重分别36.54%,15.91%和49.95%。313食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内互补关系中国与东盟在一些食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内互补关系。例如,中国与马来西亚在杂项食品、皮革、皮革制品及蹂毛皮和纸、纸浆、纸板及其制品方面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中国与泰国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杂项食品和纺纱、织物及有关产品方面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中国与菲律宾在蔬菜及水果及纸、纸浆、纸板及其制品方面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则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杂项食品、皮革、皮革制品及蹂毛皮和纺纱、织物及有关产品方面具有产业内互补关系。32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双边贸易互补的原因分析对于中国与东盟在自然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方面的产业间互补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的资源察赋差异。众所周知,中国在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例如石油、铁矿)方面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此类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对而言,东盟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中国与东盟在自然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方面就具有产业间互补的基础。321消费需求的相似性和重叠性根据林德尔(linder)的相似需求理论,具有相似购买力水平和产品消费偏好的国家之间会产生产业内贸易。尽管林德尔的相似需求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购买力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之间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但是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似的消费需求和产品偏好(只不过是较低层次的相似需求和产品偏好),从而产生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就中国与东盟这个典型的例证来看,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对双方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的相近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厂商可籍此出口合乎邻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例如服装和食品等。322中国与东盟的产业水平分工技术经济的理论认为,工业化水平越高,产业分工就越密切,经济联系就越紧密。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较大规模地参与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国际分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水平分工不断细化,异质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械及运输设备方面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由于中国与东盟资本和技术要素的快速积累,再加上国际直接投资所推动的生产要素的直接和间接跨国流动,以上各国生产要素结构的差异将趋于缩小。基于同种生产要素使用的国际分工就会发展起来,逐步实现由生产要素结构差异主导的双边贸易,向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主导的双边贸易过渡。中国与东盟正处于这种转变的初期。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各国正重新调整其产业结构,实现向高附加值产业的升级。这种新型的国际分工将给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带来更多的机遇。323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的区域一体化经营战略如前所述,中国与东盟所处的环南中国海地区是国际产业转移和集聚的热点地区,而国际产业转移和集聚又是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来实现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与东盟均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以上各国的许多产业就是由外资直接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新兴的机械与电子产业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外资的影响。在国际产业转移和集聚的初期,为了减少生产和经营成本、就近取材和销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往往将同一种产品同时在中国与东盟进行布局,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同时在中国及东盟4国中生产同一种产品并分别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生产成本的变动,跨国公司开始整合在中国及东盟4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区域一体化经营。也就是说,跨国公司仅在每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一种具体的产品,甚至在中国及东盟之间开展同一种产品内的零部件生产分工(或者同一种产品不同生产工序之间的分工),然后在中国与东盟4国之间开展各种产品的相互交换。跨国公司此时在中国及东盟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再是分别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而是同时满足整个环南中国海地区市场的需求。跨国公司区域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网络的形成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和产业内互补产生了重要影响。4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及原因分析41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分析4.1.1中国与东盟竞争关系的地区分布我国与东盟多数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性,在出口市场份额的竞争方面对东盟国家产生了一定压力。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市场竞争主要不是在双边的境内市场上,而是表现在第三方市场上。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和美国,而对香港的出口又有很大一部分是转口到美国市场。对东盟国家来说,美国和日本也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我国与东盟对日本市场的出口依赖度分别为17.08%和 13.11%,而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更高,分别为17.75%和20.0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和东盟在第三方市场上存在很大的竞争。4.1.2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产品分布从具体的出口商品种类来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在此主要以同类出口产品在本国出口中的比重来显示该产品在本国出口中的重要性,只有数值较大的才是可能产生竞争的产品。由于各国出口规模不一样,只能比较其相对比重的高低,而不是衡量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这里选取的是出口值超过本国3%的产品)。从分类产品来看,我国出口日本比重最大的商品是第2类(非食用原料)和第3类(矿物原料等),而东盟国家对日本市场出口的商品中比重最大的也是第2和第3类,双方的重叠性很高。在美国市场上,我国的重头出口商品是第8类(杂项制品)和第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东盟国家这两类产品同样占有很大比重。从东盟国家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竞争性产品主要集中于第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和第8类(杂项制品),尤其是在劳动密集程度高的服装、制鞋行业以及机械制造业。对于东盟各国来说,我国竞争力最强的产品是服装、鞋帽、杂品、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使对于印度尼西亚这样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仍具有竞争力。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木材、纸制品、塑料、铜及其制品等资源加工型产品和原材料较多,竞争力较强。就电器产品而言,除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以外,我国的竞争力正在降低。4.1.3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领域的竞争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来自以东盟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国家拥有比我国更廉价的劳动力,他们的纺织品出口额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逐年增加。由于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度的特性与中国和东盟各主要国家现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相吻合,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业因此存在高度的竞争性。中国和东盟在纺织品和服装上的竞争还表现在双方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4.1.4中国与东盟农业的竞争中国与东盟在农业方面虽存在互补性,但也有竞争。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出口市场、某些农产品品种两个方面。出口市场方面。我国和东盟都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国家,农产品出口市场都以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为主,而且产品质量上也接近,因此在出口市场上具有竞争性。 某些农产品品种方面。我国的优势在于温带果菜,而东盟的优势则在于热带果蔬。虽然总体上看双方是互补。在“早期收获”方案中,针对东盟新成员国比较落后的现实,我国给予这些国家延长保护期和关税上的特殊优惠,以避免这些国家农业受到损害,而我国却没有保护期和例外产品。然而,事实上广西、海南、云南等省的农业还很弱小,这些省区的农业却迫于竞争压力需要转产或者重新调整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出路。4.1.5中国与东盟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近年来,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从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看,东盟主要成员国服务贸易所占gdp的比重均高于中国。中国在旅游、建筑、其他商业服务方面竞争力很强,在运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在通讯服务、金融、专利和许可证服务、个人文化与休闲、政府服务等方面国际竞争力较弱。泰国在旅游业的竞争优势相当显著,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也具有较强竞争力;马来西亚在通讯、建筑、旅游方面国际竞争力很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保险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个人文化和娱乐方面竞争力极强,但在金融、专利与特许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弱;菲律宾在通讯服务方面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在旅游服方面竞争力很强、在运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竞争力较强,而在商业服务、建筑、保险、金融、专利与特许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价格竞争,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这种低水平竞争非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对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价格竞争首先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进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这又使得国内企业的效益下降,可用于科研、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资金减少。从而产品技术含量得不到提高,缺乏特色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最后为了扩大出口,不得不仍旧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从而二者在国外市场的低水平竞争更加激烈,双方贸易条件都发生恶化。不仅如此,如果一味采用价格竞争的手段,还会面临国外反倾销制裁的危险。同时,在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面前,如果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即使不被反倾销制裁,也很难打入国外市场。低水平的竞争只会使双方都遭受很大的损失,而不会对本国福利和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竞争的越激烈,对双方的损害也就越大。42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的原因分析4.2.1内在原因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内在原因在于双方有着相似的资源禀赋、相似的历史背景,从而导致双方竞相采用相似的以外贸出口为特征的工业化策略,在发展过程中有均吸收了许多外国直接投资。4.2.2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双方出口的产品种类很相似,同时主要出口市场重合,二者都以美、日、欧等为主,出口区域都较窄。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似度很高。从经济结构来说,我国和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相当大比重,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都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5 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协作的建议关于中国、东盟间产业相似性和竞争性制约各方合作的问题,建议协调自贸区内的产业结构,促进良性竞争,避免重复布局和防止恶性竞争。5.1通过发展区域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与东盟国家,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以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吸引外资和对外出口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双方要从战略高度,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本区域市场内需来拉动区域整体增长,基于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在区域内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区外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5.2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导向,依托比较优势,发展双向投资。由于产业结构与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对外贸易相互影响,故在协调产业政策的同时,应注重区内投资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三方面相互协调。5.3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的合作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可以进行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合作。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东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挑战。从发展趋势来说,中国和东盟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本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加强科学技术合作,提高双边科技整体实力,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要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重复性的开发。双边还可以通过产业联合和经济技术合作, 来达到优势互补。5.4产品差异化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竞争战略,要在产品差异化上下功夫,寻找不同的生存空间。随着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扩大,中国的企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应重视和强化产品差异性的创造,这是进一步发展国际产业内贸易的微观内核。产品差异不但体现在质量和技术上的垂直差异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产品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差异上,例如广告、包装以及人们主观意识上的差别等,这些差异性极大地增加了产品出口的附加值。一些产品由于缺乏著名的品牌和可靠的销售渠道而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应有的价格,只能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赚取加工费,其利润十分有限。因此,中国的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形成一套统一、完善的机制,借鉴海尔、tcl、华为、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隐患排查总结模版
- 医疗信息化中的数据加密技术与应用
- 医疗行业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管理
- 供水泥合同范例
- 区块链技术助力音乐人维护原创权益
- DeFi与NFT科技赋能重塑支付生态
- 低成本装修卖房合同范例
- 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未来趋势与挑战分析
- 医保业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实践案例分享
- 从用户需求出发-医学生类应用的优化与迭代趋势探讨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
-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宣贯课件
- 医院重点监控药物的合理应用
- 重庆市工程标准-重庆市大树养护技术规程
- 《装配式建筑用墙板技术要求》JGT578-2021
- 2024年农产品食品检验员(三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
- 人工智能在新闻中的应用
- (高清版)TDT 1015.1-2024 地籍数据库 第1部分:不动产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 哈尔滨市木兰县文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