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医药管理系统设计摘要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化通用医药销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我国在2002年9月15日已经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gsp,截至2004年底,国家将对在规定时间仍无法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取缔其经营资格。本文介绍了医药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功能、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较好的描述了其中比较有特色的面向对象方法,结合自己的实践与理论,从多个方面视角,深入论述了软件工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重要性。还着重分析了医药销售系统的各个设计环节,从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到模块框架设计等方面,力求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框架。对本系统中的数据库模型进行了概念设计,给出了设计的实体 联系图,分析了设计思路及其进一步优化的可能。关键词 gsp;客户/服务器;管理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重用; c+ medicine sal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broad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t is the obvious trend to utiliz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our country put “the drugs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ts into practice regulation” into practice in 2002 on september 15. up to at the end of 2004 years, the nation will crack down drugs operat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hich cant still pass the attestation of gsp at rule time operate the qualifications general standardize of the medicine sale 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n of database technologyin this paper,based on my ow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theory accomplishment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give its ma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using a special angle of view and embedded describe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in several aspects.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rts of pharmacy subsystem, it try to make a framework in the aspects of requirement analysis, database design and model design, and introduce the methods on structured analysis. proceeded to the database in this system model the concept design, giving the entity contact diagram e-r, analysis the means of design and the possibility on the further excellent the possibility.keywords gsp ;client / server;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oftware engineering;reuse; c+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介与发展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31.3 医药管理系统的简介41.4 课题背景6第2章 系统实现方案选择72.1 医药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72.1.1 网络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72.1.2 医药公司组网时系统构成方式应考虑的技术问题82.1.3 选择客户/服务器系统概述102.2 具体医药公司网络系统设计112.2.1 网络系统的需求:112.2.2 系统的目的和功能112.2.3 网络方案阐述112.3 软件开发环境的介绍122.3.1 开发系统平台简介122.3.2 开发工具c+ builder简介142.4 系统网络组建技术方案总结142.5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142.6 软件工程概述16第3章 医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3.1 系统需求193.1.1 项目需求概述193.1.2 功能需求描述343.1.3 数据描述343.1.4 性能需求描述413.1.5 运行需求423.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443.2.1 体系结构概述443.2.2 用户服务层473.2.3 商业服务层473.2.4 工作数据服务层473.2.5 数据访问服务层483.2.6 数据库层483.2.7 层的重用493.3 主要部件设计及实现503.3.1 用户服务层503.3.2 商业服务层523.3.3 工作数据服务层543.3.4 数据访问服务层553.3.5 数据库层593.3.6 登陆权限检查模块593.3.7 系统自动匹配服务器模块653.3.8 系统维护模块663.3.9 模块化封装查询类70第4章 系统性能改进774.1 系统运行注意事项774.2 通用例程库和组件的进一步扩充774.3 封装用户控件774.4 工具集的进一步扩充78结论79致谢80参考文献81附录a药管法节选82附录b 英文文献翻译85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iv -第1章 绪论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简介与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处理急剧膨胀的各种信息,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系统”是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之一。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原子结构系统、教育系统、在线游戏系统等。根据通用的解释,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为了某一个目标(或者说事某种特定功能)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概念为描述和理解各种特性的组织现象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框架。系统的一般模型的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各种特征构成了系统的边界。系统属于边界之内。边界之外称为环境(environment)。确定系统的边界是分析系统和建立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讨论管理信息系统统的开发是,可以发现系统的特性对于系统分析于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具体技术,影响是非常的巨大的。所谓信息(information),就是一种已经被加工成为特定形式,经过解释的,对某一社会组织的行动决策具有明显的实际价值的数据。从一般意义上讲,数据(data)是指客观实体的属性的值。也就是说,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鉴别的,一般说来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信息来自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具有4个最基本的性质13:(1)、真实性(2)、及时性(3)、完整性(4)、适用性管理信息(management information)是指于生产管理、技术挂虑里、经济环境管理等过程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信息。它用以反映以及控制管理活动中经过加工的数据,管理过程的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指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使用17。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够提供信息以支持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作业、管理、分析和决策职能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代替手工规程、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使用的模型,以及数据库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人们有时也称之为“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依赖于管理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管理系统科学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单项数据处理阶段,数据综合处理阶段和数据系统处理阶段,如下表17:经历阶段时间数据处理性质数据占有方式数据处理方式单项数据处理阶段19531965模拟手工处理资源独占批处理数据综合处理阶段1965 1970实现管理子系统的控制资源共享交互式实时处理数据系统处理阶段1970-现在实现对高层决策的支持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表1.1.1表l是三个阶段在数据处理的性质、数据资源的占有方式和数据的处理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的比较。管理信息系统(mis)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历史,已经发展到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它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20:(1)概念基础、结构和开发方法论的进步。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不再是进行数据处理的单个系统,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组织机构、人的行为、科学管理、数据处理和知识性工作的高度结合。(2)开发,手段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给信息系统提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硬件平台从最初的单机系统、局部网络、广域网络,到今天的客户服务器intranet体系和浏览器客户机internet体系。软件方面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文系统和集成软件环境等领域全面化发展,面向对象、分布式数据库和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3)应用领域不断大和深入。管理信息系统(mis)已经得到普遍认识,一切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和再利用有关的地方,都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出现,应用层次从单相数据处理、数据综合处理到数据的系统处理。更高阶段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只能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进入实际的应用阶段。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近20年间,国外大公司出现了3种变化:l 抓管理着重于建立mis系统,使管理技术走向成熟。l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mis随时为经理们提供信息服务。l 经理通过mis使其经营计划和具体的业务活动联系在一起。由于以上的变化,mis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mis,一些中小型企业也不例外,普遍建立了公用数据网络,如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得到应用,为企业mis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 从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全新的管理技术15:1、brp企业过程重组一个企业应该重视对时间、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技术服务等几个部分管理,把目前的机构和过程重新组合,做到功能集成化、运营过程化、机构组织扁平化。2、idds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充分考虑了企业高层人员的要求和工作特点,将把中层管理人员的服务转向为经理的决策服务。3、lean-production精良生产应用准时生产(jit,just-in-time)、全面的质量管理(tqc)、并行工程等技术,最大限度地缩短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再制品库存,并在生产中提倡团队精神,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4、agile-manufacture灵捷制造一种有远见的企业管理模式,其特点是职工素质高、组织结构精简、多功能小组效率高、信息存放灵活、响应客户要求迅速。在新思想和新技术的推动下,管理信息系统近十年年取了的巨大的进展,出现了很多都有代表性的技术研究及其成果:比如美国的mrpii(制造资源计划) 和copics(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以控制系统):70年代末期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信息技术决策支持系统(dss),带有知识仓库和引入推理机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智能管理信息系统(imis)以及日益发展成熟起来的医药企业的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随着wto的加入,和各种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标准化的引入;在整个药品管理方面,国家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其主要涉及六大方面认证: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本论文将详细地介绍其中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部分以及符合gsp要求的药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mmis,medicine sal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系统设计与应用。1.3 医药管理系统的简介我国在医药行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还很薄弱,国家从八五期间就开始重视发展医药系统的信息自动化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规范化的发面还很不够,所以国家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详情请见附录a.设置gsp认证的目的就是控制药品在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凡是规范的药品销售企业要通过gsp认证。美国的大型医药销售公司cbs在2003财年的收入为201亿美元,国内的大小16万家医药销售企业连cbs收入的一半都不到,可见入世后我国医药销售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说明了实施gsp认证的重要性。药品销售管理系统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子集,不但具有mis的一般因素,还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药品销售信息管理内容繁多,体系庞杂,不仅包括销售本身还涉及财务、会计、统计、药品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系统设置、会计资金、员工工资、收银台等管理任务,完善的权限管理、批发零售一体化等方面,作为面向各种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软件,mmis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的mis系统着重点很不一样。mmis系统不仅需要管理好药品经营企业内部的数据信息和业务流程,而且还需要考虑药品经营企业所面对的不同种类的客户,需要详细考虑各种可能的类型,还需要为特殊情况预留出人工处理的接口。药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是药品经营企业各类信息处理过程的总和。不仅要为公司及其所属部门提供和分析客户的购买信息,为财务核算提供分析信息,还要为行政提供管理信息,为决策分析提供统计支持信息,一个好的mmis将融合药品经营企业现代化管理概念与优质信息服务技术可以帮助药品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体和工作效率以赢得更好的经济效,同时满足我国药品流通制度改革的需要,规范药品经营行业服务,加强业务管理,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目前,发达国家医院已经广泛建立并且应用mmis,而且正在从“面向管理的mmis”演化成为“面向erp一体化的mmis”。mmis在我国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单机阶段、微机网络文件服务器部门阶段和客户服务器完整医药信息系统阶段。为促进我国医药产业走向现代化,推动mmis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国家于1995年在北京宣布开始实“金卫”工程,标志着医药系统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已进入实施阶段。卫生部在制定的我国卫生系统计算机机应用发展规划纲要(19912000)中。特别将“积极开发应用医学信息系统”作为重点目标之一。国内的mmis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mmis没有经历完整的药品经营企业信息系统的主机(main frame)阶段,受到需求、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只可能在微型机、小型机上开发一些独立的或者部门级的应用系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客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满足高层次、全局性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需求,各大药品经营企业都正在准备投入资金建设新系统或改造原有旧系统,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软件开发层次低,重复多,系统设计起点不高,缺乏规划、系统开发缺乏标准,信息标准化程度差等15。对于现有的一些零散管理软件,大多为独立模块,如员工管理、财务核算软件、库房进销存软件等,缺乏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系统化、一体化管理软件,因此,其中的一些药品经营企业库库房管理软件与一般零售行业进销存软件没有区别,不能有效解决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药品的分级分类管理,西药、成药、草药的同流程分药房管理,以及药品经营企业药库药房的两级采购体系管理等。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需要对医药销售管理系统作系统性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表结构和合理的处理流程,使这些问题切合实际的得到解决。1.4 课题背景鉴于医药销售管理内容繁多,体系庞杂,不仅包括销售本身,还涉及财务、会计、统计、人事、流通费用等方面,本课题详细对其各个模块进行研究,并力图站在软件工程的角度,探讨医药销售管理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突出医药销售管理的特点与共性,提高软件复用度,并为药品经营企业信息管理软件成品化提供参考。药库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中资金流动与物资流动的核心,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与流程设计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信息冗余,使其他各系统紧密耦合,药库管理系统的任务是按照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的供应、库存、销售等基本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保证销售需要,合理指导药品储备减少药品流动资金占用,防止积压,降低损耗,加速药品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正确贯彻有关物价政策,维护客户利益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相对于大型的企业级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大型erp)来说信息流流量负荷较轻,而由于所涉及操作范围较广,如管理员、收银员、会计、库管员、销售员等,要求界面交互性好。系统要求处理数据能力强,运行速度快,而且要确保满足药品经营企业的实际要求,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联机事务处理能力,能保证处理的快速性和数据的一致性。某医药有限公司是家中型企业,在一个建筑物内,采用从前的管理模式出现了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工作效率低下,公司内部管理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为了将此企业的各种系统信息统一管理有效整合,让经理、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动态地及其地了解企业运行的各种动态与静态数据,了解供货商与客户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公司过高的管理成本,加快了各种信息的关联、共享,使得整合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第2章 系统实现方案选择2.1 医药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医药经营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网络部分和软件系统两大底层支持部分,这两方面的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分别阐述其方案选择的原因。2.1.1 网络系统集成、规划与设计网络系统系统设计遵循下图1:图2.1.1网络系统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为: 需求分析1、 可行性研究2、 环境要求3、 设备配置4、 功能需求5、 成本/效益分析6、 风险预测7、 用户目标8、 网络系统目标 网络规划1 技术性论证2 网络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设想3 总体规划4 难点分析与估计5 经费预算6 文档规范 网络总体设计1、 网络系统模式的设计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3、 网络的结点规模设计4、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5、 结构化布线6、 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7、 形成总体设计说明书8、 网络设备软件、硬件配置清单2.1.2 医药公司组网时系统构成方式应考虑的技术问题 客户/服务器c/s模式分析:客户/服务器c/s模式的最大的技术特点是系统使用了客户和服务器两方面的智能、资源和计算机能力来执行一个特定的任务,也就是说负荷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共同承担。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下,一个后更多或客户机和一个更多的服务器,以及下层的操作系统进程间通信系统,共同组成一个支持分布计算、分析和表示的系统。在该模式下,应用分为前端的客户端部分和后端的服务器部分。客户发出请求,网络通信系统将请求的内容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完成预定的操作,然后把结果送回客户端。客户方发出请求,网络通信系统将请求的内容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完成预定的操作,然后把结果送回客户端1。 客户/服务器与传统的分时共享模式和资源共享模式的比较1、c/s减少了网络流量。客户机和服务器相互协调工作或只传送必要的信息。如果需要对数据库更新的话,只传送新的内容即可。用于主要处理数据过程和数据是放在一起的,数据库的内容不必传来传去。与此对应的,资源共享模式通常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因为整个文件作为本地处理,通常都要下载到工作站上。2、c/s应用通常能带来较短的响应时间。这一改进的原因之一是网络的流浪减少了;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用于相当多的运算、数据处理是在功能强大的服务器上完成的,从而使工作效率更高。3、c/s可充分利用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的处理能力,组成一个分布式的应用环境,而以前用户只能在两个系统之间选择一个。微机或是工作站一般提供一个高度交互的图形用户界面及其功能强大、便于使用的应用,而传统的小型机则提供很强的数据管理、信息共享和复杂的管理安全机制。c/s正是把这两方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双方的特点,完成用户指定的任务。4、通过把应用程序程序同他们处理的数据隔离,可以使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的封装性使得对改变数据本身的操作较为容易一线,可以更快地开发新的应用,以及通过少量改动即可把新的数据集成到已有的应用中。即使服务器的内部实现(如数据库系统、甚至操作系统)发生变化时,客户端根本觉察不到这种变化。同时由于数据处理被隔离在服务器上,服务器能对数据存取进行充分而又有效的控制。由于有着严格的安全机制,未通过饯别或是授权的客户将无法对数据进行非法访问。5、因为由于客户管理用户界面,每个服务器在c/s模式下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数据库信息可以只加锁一段很短的时间,更多的用户可以活得对数据的并行的访问。由于复杂的加锁机制的存在,多个用户共享数据不会破坏系统的完整性和性能,这一点无疑是对共享方式的改进。6、由于许多及其和操作系统都能互联起来,用户可以选择最适宜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的pc机,然后把这些客户机都连到一个更强大的服务器系统上。无论数据在哪里,用户都可以不用学习服务器环境而访问它。 客户端部分1、客户机提供了一个用户界面(ui, user-interface),这个界面负责完成用户命令和数据的输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所得到的结果。典型的例子是客户机程序向用户提供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2、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客户机,所以,多个界面可以存在与同一个系统中,但每个客户端要有一致的用户界面。在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中可能有管理控制和系统维护的用户界面。3、客户机用一个预定义的语言构成一条或多条到服务器的查询或命令,客户/服务器使用一种表中的语言或用该系统内特定的语言来传递信息,每个用户在客户机上的查询或命令不必对应从客户机到服务器的查询。4、客户机可以使用缓冲或优化技术以减少到服务器的查询或执行安全和访问控制检查,客户机还可以检查用户发出的查询或命令的完整性。有时它甚至可以不必问服务器发出的申请,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机自己进行数据处理。当然客户机最好不要提供这些应该由服务器完成的功能,因为如果服务器拥有完全的管理机制,入侵者将很难攻破系统。5、客户机通过一个进程间通信机制和服务器完成通信并把查询或命令传送到服务器。一个理想的客户机将把下层通信机制对用户隐藏起来。6、客户机对服务器送回的查询或是命令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把他们提交给用户,这种处理随着客户/服务器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服务器部分1、服务器向客户端提供一种服务,服务的类型由客户/服务器系统自己确定。服务的类型可以是以需要大量存储的到需要存储的到需要集中计算的各种应用。2、服务器只负责响应来自客户机的查询或命令。服务器不主动和任何客户端建立会话,它只是作为一个信息的存储这或是服务的提供者。2.1.3 选择客户/服务器系统概述一个理想的服务器将对客户机和用户隐藏整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一个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信可以安全不了服务器普宁挂毯和通信技术,包括软硬件。在一个多服务器的环境中,服务器之间可以协调工作,共同向客户机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协调对客户端应该是透明的。客户/服务器结构把一个应用分成几部分运行再由网络连接计算机系统上的不同进程。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使受底层技术的不同进程。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使受底层技术条件限制的用户,被分成一些由客户机或是由服务器完成的子工作。一般来说网络系统提供的功能越强大,应用程序就会越小1。2.2 具体医药公司网络系统设计2.2.1 网络系统的需求:1、有2030个系统结点,使用二十几台pc机和服务器、十几台小票打印机、一个激光打印机。2、用户的网络使用经验不多。3、主要运行文字处理软件、财务运行软件。2.2.2 系统的目的和功能1、实现有效的成本分析与控制。2、查阅企业运行的各种数据包括动态、静态数据。3、对单位的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4建立统一的权限分明的医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5、 通过使用本系统,使得医药企业经营更加规范,以符合药品经营企业规范gsp的要求。2.2.3 网络方案阐述本方案采用100mbps速度的100baset技术和10mbps速度的技术相结合方式组网,并建立以windows 2000 server 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其中server服务器主要用于系统的数据的存储和用户访问权限控制。具体设计网络拓扑请见下页图2.2.1 :图2.2.1工作站a是经理使用的客户端,其中激光打印机连在a上,以备经理日常办公处理使用,同时也可以应用与财会打印各种报表;工作站b为会计使用它可以通过10basehub共享a的打印机,实现打印共享,并且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公司有关财务方面的分析处理工作。工作站y、x0xn共n台客户端是分别由库房部门与销售部门使用,其中销售部门配有一定数量的小票打印机,以便打印销售药品时给客户的药品销售小票。由于库房部门与销售部门两大客户端平时使用频繁,使得hub负载冲突比较严重。建议使用100basehub,以达到良好的应用性能价格比。2.3 软件开发环境的介绍2.3.1 开发系统平台简介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构筑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是共享资源。根据共享资源的方式不同,nos分为两种不同的机制。如果nos软件相等地分布在网络上的所有节点, 这种机制下的nos称之为对等式网络操作系统;如果nos的主要部分驻留在中心节点, 则称为集中式nos。集中式nos下的中心节点称为服务器,使用由中心节点所管理资源的应用称为客户。因此,集中式nos下的运行机制就是人们平常所谓的“客户服务器”方式。因为客户软件运行在工作站上,所以人们有时将工作站称为客户。 其实只有使用服务的应用才能称为客户,向应用提供服务的应用或系统软件才能称为服务器。对等式nos有多种,如novell公司的personal netware,invisible software公司的invisible lan3.44,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for workgroup等。用户对对等式网络期待的是比客户/服务器更容易操作,安装要尽量简单,管理更加方便,具有内建的生产工具、并具有一定的安全级别,以防止敏感性数据受损害。集中式nos也有多种,如novell公司的netware,2.x、3.x和4.1,microsoft windows nt advanced server3.1,windows2000 server family,os2 lan server advanced 3.0和banyan vines等都属于集中式nos之列。这种以客户/服务器方式操作的nos,由于顺应90年代的计算模式,其发展非常迅速。nos的功能比以前传统上只提供文件和打印共享的系统有了很大提高。例如novell公司的4.x不再将网络看成一组无联系的服务器和服务,而是将其看作单个实体,同时还增加了完全符合x.500原理的目录服务等重要功能6。由于一般人员对windows系统比较了解,并且windows 2000 server family 非常稳定健壮,系统维护的费用相对较低,市场上,其他系统的维护人员的费用较高;所以从性能价格比方面选择windows系列。 后台网络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操作系统之上,是操作系统与用户的界面,负责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控制;它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数据集合和一组用来访问数据的程序组成。目前较为常用的数据可管理系统:sybase、oracel、sql server、db2等。药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sql server 数据库开发的。可以安装在windows98以上,如果安装windows server 上则更能显示其功能强大。如此不仅使商业上的数据交换更加容易,同时也更加平民化,而且sql server 使用国际标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并强化了原有的sql功能,以便方面数据的查询、添加、更新和删除等工作。与其他厂商的数据库相比,很少有自己独自的语法结构,系统很容易移植。此外,sql server是一个客户/服务器关系(c/s)模式数据库系统,程序的所有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同时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程序用户界面运行在本地计算机上,而所有运行的数据库引擎留在服务器上。ms sql server 得到更多程序员的青睐。2.3.2 开发工具c+ builder简介本系统选择borland公司borland c+ builder 6.0 作为开发工具,简称bcb。它是borland公司设计的面对c的程序开发工具,它不仅继承的borland公司delphi优越的vcl,而且可以比较好地支持ansi c,它是一款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它定位在快速应用开发(rad)工具层面上,也就是说bcb主要用来开发基于windows桌面(目前也包括linux下的桌面环境)的应用程序。由于bcb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能力,并且还有众多可以直接使用的vcl,因此可以使得开发者专注于逻辑代码设计,而不需要化太多的精力在图形界面的设计上5。c+ builder 6 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和数据库辅助工具,使用它通过ado(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与sql server 2000 连接,来完成数据库操作,由于ado是微软提出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标准,它具有访问效率高、性能好等特点;由于都是微软的产品,使用ado连接sql server 2000不存在兼容性方面的问题。2.4 系统网络组建技术方案总结1、服务器采用 windows 2000 server family 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 98 或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系统。2、系统的后台数据库使用 microsoft mssql server 2000.3、采用高速以太网与普通以太网相结合的方式组成药品经营公司的局域网络。2.5 软件开发方法概述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每一次硬件技术的突破,都为软件技术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硬件在50年内发生了极大变化同时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在观念以及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计算机应用不再局限于计算问题,应用范围大大扩大。大规模进入商业,银行等领域。这时期的高级编程语言的发展,使程序的编写与执行程序的计算机硬件无关。从而开始认识到软件应该独立于硬件。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时的开发技术的特点是“功能性程序设计”。在1968年10月北大西洋公约细织(nato)的科学委员会提出了软件危机问题:对于大型软件开发中存在的价格高、开发不易控制、软件开发工作量估计困难,软件质量低,软件项目失败率高、错误率高,无法判断大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及软件维护任务繁重等现象,归结为“软件微机”。认为这将是影响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从而提出“软件工程”问题。“软什危机”是软件开发的技术落后与软件需求量的极大增长这一矛盾的必然产物。-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真研究“软件危机”背后的真正原因,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人们证明了只要“顺序”、“选择”与“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就可以实现任何单入口,单出出口的程序程序结构定理。这就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理论基础。只要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程序设计原则,共同形成了新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风格。使程序变得清晰、易读、容易修改这就是结构化编程方法。20时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主要是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非数值计算为特征的商务应用。计算机应差不多涉及了各种应用领域。并涉及到大量智能性很强的领域,计算机网络互连技术开始发展,操作系统以及针对数据管理的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这一公式总结了70年代程序设计的特征与成就,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用“小规模系统的程序设计”作为标志。这一时期,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有两大发展。第一方面是从程序中分离处数据结构与算法。第二方面是进一步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发展成结构化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及结构化设计方法。在这一时期,开始提出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以及相应的结构化分析、设计、编程及测试方法。其中最为成功的是demarco,yourdon,jackson等人提出的分析型或者构造型的方法以及parmas提出的以信息隐藏为特征的抽象数据结构、抽象机制等。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特别是关系数据库的发展,使各种商业事务以及社会生活,如银行、保险、民航等各方面问题都转化成为文字、数字,以数据形式进入计算机以及数据库,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出现网络、分布系统也得到很大发展。由于软件系统规模的扩大。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得着重点由单纯编程技术转向构造系统的方法。即如何管理系统的结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以及步骤来描述、定义、分析、验证系统的结构。而管理复杂的文档资料以及规格说明成为管理系统结构的主要手段。在这一时期,对软件系统生命周期有了认识。特别认识到在生命周期中维护问题的重要性。应该从软件生命期的总费用以及总价值来决定软件开发应采用何种方法。因此,发展软件开发技术又进一步得到重视。而且从这个时候起,这些开发技术强调开发组织写作而不再是个人的编程技巧。为了更好地发展软件技术,各国成立了相应的软件工程研究开发基地。这一时期最重大的突破应该归属与关系数据库的客户/服务器计算。此外,软件过程改进模型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等17。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网络计算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处理的不仅是文字、数据符号,而是多媒体。发展最迅速的是支持多媒体信息的www。人们开始发现互联网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internet成为各大软件厂商所征收的最大领域,直到发展成为以知识为特征的信息社会。在这一时期,基于部件的开发方法得到极大的欢迎。这类系统通过一种称为部件的软件单元,相互传递信息、共享信息、写作达到系统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从软件开发技术来讲。gamma等人总结了大量的设计经验,提出了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作为复用成功的系统设计经验的方案。这一阶段计算机应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研究封闭的系统转向一个开放的不断演化的系统。因此,有人分析:作为计算理论的基础图灵机模型己经不适用作为网络计算的基本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类“交互模型”作为计算的基础。2.6 软件工程概述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作为一个概念首次被提出,并进行了讨论。这在软件技术发展史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各种有关软件的技术、思想、方法和概念不断地被提出,软件工程的进步是近十几年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的原动力。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其目的是研究软件的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既不同与其他工业工程,也不同于科学研究,它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是有其本省的特点。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把软件产品(就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看作是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把 需求计划、可行性研究、工程审核、质量监督工程化的概念引入到软件生产当中,以期达到工程项目的三个基本要素:进度、经费和质量的目标。同时软件也注重研究不同与其他工业产品生产的一些独特特性,代表的有结构化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软件开发模型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等。在整个软件开发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要从宏观上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就必须对软件的发展过程有总体的认识和描述,既要对软件过程建模。几十年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型以适应软件开发发展的需要。这些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6:1、编码修正模型(code and fix model)在软件开发的早期,开发只有两个阶段,被简单地分成编写程序代码和修改程序代码。拿到项目,马上就根据需要,开始编写程序。编完代码,调试通过,就算基本完成任务,交付用户使用。如果应用中出了什么错误,或者有什么新的要求,要重新修改代码。当开发的软件规模不断扩大时,这种开发模型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必须加以改进。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吸收软件开发早期的教训,人们开始将软件开发作为工程来管理。软件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工序。于是,“软件生命中期”这一概念真正被提了出来,并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了:指定计划、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运行和维护这六个步骤。在这一基础上,winston royce在1970年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瀑布模型规定了包括上述六个工程活动,并且规定了他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并试图解决编码修正模型所带来的问题。然而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上述各项活动之间并非完全自上而下,因此,常常在需求阶段或者设计阶段平行地进行几次快速模型,来消除风险和不确定性。3、转化模型其主要思想是用形式化的方法自动生成程序。采用形式化的规格说明书,通过自动系统自动变换代码,必要时作一些优化,改进性能。转换模型的优点是解决了代码结构经过多次修改而变化的问题;减少了许多中间步骤,比如设计、编码、测试等。但是自动转换在实际上仅适用于规模很小的产品,需要非常庞大的支持体系。实现起来非常困难。4、演进式开发模式由于项目开发的初期,人们对软件需求的认识常常不够清晰,因而使得在进行项目开发时,难于做到一次开发成功。出现返工,在一次开发常常在所难免。因此可以计划进行二次开发,第一次只是实验性开发,在于探索可行性,弄清软件需求;第二次则在第一次开发的基础上活得较为满意的软件产品。通常把第一次开发得到的实验型产品称为“原型”。如果系统十分复杂,就可能要开发多次,每次只开发系统的一部分功能。逐渐进行改进并扩大性能、功能,直到达到效果。显然这种方式在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而带来风险发面,有显著的效果。这种开发模式的问题,是不要把演进式开发模式实际执行成原始的编码修正模型。5、螺旋模型随着硬件技术不断提高,软件系统也不断庞大。当面对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时,用“瀑布模型” 还是“演化模型” 都难为有效地完成项目;于是在1988年正是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等结合起来,并且强调了其它模型都忽略了的风险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