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趋势》PPT课件.ppt_第1页
《互联网传播趋势》PPT课件.ppt_第2页
《互联网传播趋势》PPT课件.ppt_第3页
《互联网传播趋势》PPT课件.ppt_第4页
《互联网传播趋势》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传播趋势分享 1、互联网受众构成的低龄化,低学历化! Data Source: :CNNIC 2009.6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中国网民教育程度比例中国网民教育程度比例 10-19岁的年龄比例最大,占33% 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占比为75% Data Source: :CNNIC 2009.6 中国网民职业结构中国网民职业结构 中国网民月均收入比例中国网民月均收入比例 学生群体以31.7%的占比高居首位,远远领先于其他职业群体 。 月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高达70%! 2、互联网受众构成的学生化,低收入化! 3 、互联网受众构成的“四化”深入发展趋势 从下表可知,根据CNNIC最新统计, 77.4%网民月收入2000元以下,而4年前 这个比例是62%。也就是说相对2005年,网民整体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在下降 ,而不是上升。事实上,比较05年的第17次报告和最新报告,“收入”,“学历” ,“年龄”三个指标除了“年龄”,其余都呈整体下降趋势,这恰好说明互联网网 民结构越来越接近中国真实人口结构。换句话说,最近4年新增网民主体是低 收入,低学历群体;这使得原本就比较低端草根的中文互联网,更加低端草根 。这也是QQ和淘宝在中国获得空前成功的群众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MSN 这类中高端人群的网站在中国是无法成为主流门户网站的原因. 数据来源: CNNIC 2005-2009 4 、单一媒体渠道到达率的分散化碎片化 互联网网民超过4亿人,但网站众多从门户到垂直,从视频到SNS, 从搜索到微博选择过多,单一网站影响大幅减弱。 消费者关注网络,但网络广告通常视而不见,缺乏强制性,在 Banner、Button、文字链等广告回忆率低,网络视频贴片广告有强 制性,但重度人群集中于16-24岁为主,同时贴片广告点击率极低( 因为要看的是后面的剧集)。 互联网广告最重要的是互动,但点击率从2000年的5%下降至目前万 分之五,且会经常参与互动者集中于16-24岁间,而25-45岁的主流 消费者点击广告概率更低。 5、广告收视环境的混杂化干扰化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互联网内容承载量 大,单一网页内广 告数量较多,受众 浏览网页时注意力 大多集中在网络内 容,广告抗干扰能 力不强,且受众认 为广告是其应用互 联网的严重干扰, 通常迫不及待地关 掉或完全忽略。 广告 5、广告收视环境的混杂化干扰化-你看过以下网络创意吗? 5、广告收视环境的混杂化干扰化-你看过以下网络创意吗? 5、广告收视环境的混杂化干扰化-你看过以下网络创意吗? 5、广告收视环境的混杂化干扰化-你看过以下网络创意吗? 以上互联网创意都是 现代广告评出的中国 最具创意的互动广告案 例! 6、传播成本的量级化-从媒体曝光成本的角度看 抵御网络广告收视率 低,选择视觉冲击力 较强的全屏广告才能 引起受众关注,但广 告费用也十分昂贵。 仅1天的广告成本就 在240万左右。 6、传播成本的量级化-从广告主预算规模的角度看 n大型预算:宝洁在2010年全年预计互联网实际花费超过 1个亿,但是大家是否对宝洁的网络广告有印象? n中型预算:DHL在2010年全年预计互联网实际花费超过 2千万,但是大家是否对DHL的网络广告有印象? n小型预算:结果就更不言自明。 商业化的广告传播似乎面临 重重困难,但是我们又经常 能够感受到互联网影响力的 与日俱增,原来。 负面事件,负面话题才是强势网络传播的主流化形式! 05年芙蓉姐姐 05年的芙蓉姐姐 06年胡紫薇大闹央视 08年的三聚氰胺 09年的犀利哥 10年的凤姐,富士康跳楼 事件,小月月 无一不被网友们炒作得沸 沸扬扬,点击量骤增,互 联网对事件性和话题性, 特别是负面性话题的传播 热度远远高于普通产品的 宣传。 06年胡紫薇大闹央视07年周正龙拍虎 09年犀利哥08年三聚氰胺 10年最近的小月月 10年凤姐 10年富士康跳楼事件 传统营销运作与数字营销运作的客观条件对比一览 n同样都要求相应的大量投放的前提下(在绝对数值上还是 有显著性差异的), 在关键维度上的本质性差异决定了:在数 字营销运作中完全复制传统营销的运作模式是很难 成功的! 数字营销的优势不容抹杀! n负面事件,负面话题的短时间内风行虽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互联 网“助纣为虐”的一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只要掌握了网 络营销的内在规律,互联网完全也可以“弘扬正气”!,网络 营销的内在本质大体总结为: 话题效应:不要以广告主为主体来诉说品牌,应该以受众 或消费者为主题来诉说品牌,且话题具备一定传播性; 娱乐效应:对于具备一定娱乐性的话题和事件,更易给予 较高的关注度,甚至主动转发分享; 黏度效应:小众人群由于时间充裕、动机强烈,对可保持 特定传播信息主动搜寻和长时间关注; 参与效应:对于设计精巧的线上互动,由于参与的相对便 利性(简单点击鼠标即可,对比于线下活动),受众被活动 吸引导致行动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软”“硬”结合,才是取胜之道! n一个永远的悖论:区别于新闻事件的传播,商业化的品牌传 播几乎永远不可能获得受众非常高的关注度和主动谈论欲望。因此 ,在传统营销与数字营销的有机结合中,我们应该运用传 统营销的“硬”去放大、引爆、展示、推动数字营销的“软 ”: 这种“软”可能是一个论坛或微博形成的品牌口碑; 这种“软”可能是一个具备高感染性的病毒式创意; 这种“软”可能是一个品牌定制短剧的精彩片花; 这种“软”可能是一个巧妙构思,充满诱惑的线上活动; 搜索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但大众化产品/低关心度产品较少被搜索, 因此如何提示消费者进行搜索,以何种主题吸引消费者搜索是关键。 趣味是线上互动的核心要素,利用趣味特性如游戏/网剧/真人秀来吸 引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而线下的拉动是产生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