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中风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章薇 中风病的概述 1 中风病的诊断要点 2 中风病的辩证要点 3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5 中风病的恢复机制 4 中风病的辩证调护 6 v 中风是一种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或 口角喎斜为主要表现。 该症相当於现代医学之脑 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 膜下腔出血等。 概述 v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 生风、火、痰、瘀,导致脑 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 缺血中风 出血中风 概述 % % % % 高病死率 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 高发病率 概述 心 肝 肾 脾 病位在脑病位在脑 病因病机 诱因 气候骤变 烦劳过度 情志相激 跌扑酒食 气血 逆乱 上犯 于脑 积损正衰 劳倦内伤 肥甘酿痰 五志过极 病因 病因病机 本 虚 标 实 风火相煽 痰湿壅盛 瘀血阻滞 气血逆乱 本:肝肾亏虚、气血衰少 病因病机 1、急性起病,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 痛、肢体麻木、力弱等先兆。 2、以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为主症。 3、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4、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急性期Acute stage 恢复期 Restoration stage 后遗症期Sequel of stage 发病15天或1月以内 发病15天-1月以上半年以内 发病半年以上 诊断要点 辨 证 要 点 辨病性与病情轻重 辨闭证与脱证 辨病势顺逆 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辨风/ 火/ 痰/ 瘀/ 虚 辩证要点 风痰阻络气虚血瘀 痰热腑实瘀阻脑络 肝阳上亢阴虚阳亢 常见 证型 辩证要点 通过综合措施: v 预防并发症 v 减少后遗症 v 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v 充分发挥残存组织的功能 v 调节心理状态 v 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目标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标 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 急性期: 急则治标,祛邪为主。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虚实夹杂,扶正固本。 分 期 治 疗 急性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 后遗症期治疗 针灸治疗 v牙关紧闭:加下关、颊车 。 v舌强语蹇:加廉泉、通里 。 水沟 合谷 百会 丰隆 涌泉 太冲 十二井 中脏腑 闭证 急 性 期 治 疗 中脏腑 脱证 神阙 气海 关元 急 性 期 治 疗 针灸治疗 中经络治疗 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v针刺操作:取卧位,针刺为主。初病宜泻, 久病宜补,气虚可灸。 v肩髃:向手臂方向透刺1.52.0寸。 v曲池:直刺1.01.5寸。 v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 v环跳:直刺3.04.0寸。 v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 v昆仑:直刺0.81.0寸。 v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 v通里:直刺0.50.8寸。 常规针刺疗法 随症加减: v 风痰阻络:加风池、丰隆、阴陵泉、合谷熄风化痰。 v 肝阳上亢:加太冲、行间、阳陵泉清肝潜阳。 v 痰热腑实:加膻中、中脘、天枢、丰隆、上巨虚、曲池 。 v 气虚血瘀:加气海俞、膈俞、脾俞、血海以益气活血。 v 阴虚阳亢:加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滋阴潜阳。 v 瘀阻脑络:加膈俞、血海、三阴交、百会活血通络。 v 语言謇涩:加廉泉、通里,或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v 口喎流涎:加颊车透地仓,下关透迎香。 常规针刺疗法 头针 电针 穴位注射 耳针 梅花针 火罐 针灸治疗 其他瘫痪症候: v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v面肌运动障碍 v舌肌运动障碍 v吞咽障碍 v构音障碍 其他并发症: v肩关节半脱位 v肩手综合症 v关节挛缩畸形 v废用性肌萎缩 v感觉功能障碍 针灸治疗 v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v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v辅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醒脑开窍针法 主 穴 操 作 v先针内关:双侧,捻转泻法1分钟; v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雀啄手法, 以眼球充满泪水为度; v刺三阴交: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 呈45,施提插泻法致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醒脑开窍针法 v 极泉:在原穴位置下1.5寸处,避开腋毛,直刺进针, 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3次为度; v 尺泽:直刺,提插泻法,以患者前臂抽动3次为度。 v 委中:仰卧抬腿取穴,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 3次为度。 v 合谷:刺向三间,提插泻法,患侧食指伸直为度。 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醒脑开窍针法 辅穴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恢复时间与过程: v 脑损伤后的恢复差异很大; v 与损伤性质(缺血、出血、外伤)、 程度、部位及年龄等有关。 急性期, 约两周内 ,患肢呈 弛缓性瘫 痪。锥体 束休克所 致。 约持续两 周,可随 意引起共 同运动痉 挛加重。 第5周3 个月,以 分离运动 为主,能 完成较难 的功能活 动,痉挛 明显减轻 阶段阶段1 1阶段阶段2 2阶段阶段3 3阶段阶段4 4阶段阶段5 5阶段阶段6 6 两周后, 始恢复, 痉挛始现 ,无随意 活动,以 共同活动 、联合反 应为主 Brunnstrom的6阶段理论偏瘫恢复的发展规律 共同运动 减弱,出 现分离运 动,痉挛 开始减弱 共同运动 消失,痉 挛基本消 失,协调 运动大致 正常。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vBrunnstrom阶段理论:符合中风偏瘫患者自然 病理演变过程及恢复规律。 v早期弛缓阶段:康复治疗应以尽力提高肌张力以 缩短软瘫期,尽早进入痉挛阶段为原则。 v中期痉挛阶段:以抑制方法控制肌张力,通过交 互抑制的原理,利用拮抗肌收缩抑制主动肌。 中风后运动障碍恢复过程 v治 法:协调阴阳,缓解痉挛,通络起废。 v体 位: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 ,掌心向躯干;患下肢月国窝处垫高,支撑踝 关节使其保持中立位。 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 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张力平衡针法 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取 穴 张力平衡针法 强化手法:后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快速 进针,得气后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劣势侧针刺手 法可较强,进针动作柔和,快速刺入皮下,提插捻转 ,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 手 法 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 速进针后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痉挛优势侧的针 刺手法不宜过强。进针轻柔,快速进针,捻以不出 现肌肉抽动为度。 张力平衡针法 先取痉挛优势侧: 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 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 后取痉挛劣势侧: 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 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 张力平衡针法 针刺治疗痉挛瘫痪时,因肌肉痉挛状态及 肌张力增高,容易出现滞针,故病人体位要舒适 ,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医者手法要熟练 ,进针宜轻巧快捷,提插捻转要指力均匀,行针 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运针不宜用力过猛。 小结 v 常规阳经刺法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 v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 v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 用于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 。 小结 v 重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分期治疗; v 重视早期针灸介入,采用综合治疗。 v 重视不同类型瘫痪采用不同针灸方法和手法; v 重视中风高危因素的治疗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 吸烟等) 小结 重视先兆症的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