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_第1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_第2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_第3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_第4页
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眼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一、概述人的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器官,就是由这个视觉器官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地联系起来。当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构造屈折后将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光化作用引起感光细胞的兴奋再通过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兴奋传给大脑,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对人体各部和各器官起着统一的指挥和控制,这样才完成了视觉功能,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了解视觉器官和眼的结构功能及病变,对于验光配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和视神经三大部分组织。(一)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如下:眼睑、结膜、泪器眼肌、眼眶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漆状体、视放射、视中枢眼附属器眼球视路视觉器官视觉器官的解剖图如图11。图11视觉器官断面图面1、下斜肌 2、下直肌 3、视神经 4、上直肌 5、上睑举肌 6、眉毛 7、上眼睑 8、下眼睑(二)眼球的组织结构如下:外层角膜、巩膜(纤维层)中层虹膜、睫状体、脉胳膜、葡萄膜(血管层)内层视网膜(神经层)眼球外壁眼球房水(前房、后房)晶状体玻璃体眼球体内眼球的解剖图如图12。三、视觉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一)眼睑1、眼睑位于眼窝眶出口处,复盖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组织内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物,称为泪阜。上下睑缘内眦部各有一个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该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2、眼睑的生理功能(1)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均匀的展开,润湿角膜,使其在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2)上下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排出的脂质性分泌物形成泪液的表面可防止泪液过度蒸发。(3)对外观察物体时,上下睑会对角膜保持持续的压迫力,可导致角膜产生垂直向的屈光力较强的散光一般称为生理性散光。(4)当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发角膜干燥溃疡。(5)眼睑下垂可能导致眼睛成为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睑解剖图13。(二)睫毛1、睫毛位于上下睑缘的边缘,一般上睑缘排列睫毛在100170根之间,下睑缘排列睫毛在5080根之间,睫毛形状固定,质地较硬,长度约10mm左右,生长期一般在35个月,脱落再生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睫毛为黑色,人到老年,睫毛将变成白色。2、睫毛的生理功能在睫毛根部周围有丰富的感觉神经,反应敏感,假如有灰尘粒碰上这些知觉神经,在这些知觉神经的作用下,在灰尘粒进入结膜前,眼睑就会自动闭合,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防止灰尘粒进入眼结膜内。睫毛解剖参看图13。(三)结膜1、结膜是一层覆盖在眼球前面和眼睑后面的薄而透明的粘膜,按不同的位置分为脸结膜、球结膜及穹窿结膜三部分。2、结膜的生理功能(1)结膜内有许多粘液分泌组织,分泌的粘液能润湿角膜,并保持角膜的光洁度和透明度。(2)球结膜还具有较强的韧性、疏松和可延伸性,这样就很利于眼球的转动。(3)球结膜下面还具有丰富的血管,如球结膜发生病变炎症时,球结膜就会发生充血,人们常称为“红眼病”,是角膜接触镜配戴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结膜解剖图如图14:(四)泪器和泪液1、泪器分为分泌和排泄两大部分。(1)分泌部分包括泪腺和副泪腺。泪腺是产生泪液的组织,泪腺位于眼颞上侧眶骨的泪腺窝内,由1540个小叶组成,并有1020根排泄管开口于外颞侧穹窿结膜,副泪腺由约812个腺泡组成。泪腺与副泪腺解剖图如图15。(2)排泄部分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小点位于上下睑缘近鼻侧端,泪小点周围的括约肌纤维有收缩泪小点的作用。泪小管起自泪小点与睑缘垂直伸入脸内组织,上下泪小管汇合注入泪囊,泪囊位于眶骨的泪囊窝内,下端与鼻泪管相接,长约1015mm上宽下窄,鼻泪管位于骨部鼻道内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其内壁附辨膜。泪器排泄部分解剖图如图16。2、泪液(1)泪液是一种弱碱性透明液体,它由外层脂质层,中层水电解质层和内层粘液层三层组成。(2)泪液中水分约占98.2%,其他成分约占1.8%,泪液中的主要成份包含:蛋白质、脂肪质、酶类和电解质等。(3)泪液的日分泌量大约为0.92.2l/min,日蒸发量约为0.85l/mim。(4)泪液的PH值约为7.540.11,泪液的渗透压为0.90%1.02%当量氯化钠。3、泪器和泪液的生理功能(1)泪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泪液和排泄泪液。一般情况副泪腺分泌的泪液就已足够湿润角膜和结膜,抵消蒸发,只有当附加刺激时才由泪腺参与分泌眼泪。(2)泪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湿冲洗清洁角膜,维持角膜的亲水性,使水、电解质层能够均匀地覆盖于角膜表面。使其在角膜上形成良好的屈光界面。泪液中还含有溶菌等抗菌成份,可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泪液中的营养成分如葡萄糖等可维持角膜的新陈代谢,外界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通过泪液对角膜进行氧交换。泪液不能对角膜起到保温防寒作用。(五)眼外肌1、眼外肌共6条:它们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1)、眼外肌中,外直肌受外层神经支配。(2)、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3)其余四种均由动眼神经支配,动眼神经除了支配这4条眼肌之外,其副交感纤维还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眼外肌的解剖图如图17。2、眼外肌的生理功能(1)眼外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管理眼球的运动。(2)眼外肌的功能对眼调节和辐辏的协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当眼外肌的肌止点位置异常,某条肌肉发育不良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发生麻痹和病变时,则可能导致斜视。中枢神经支配眼肌产生调节和辐辏示意图如图18。(六)眼眶1、眼眶是一个包容眼球呈漏头状的四边锥形体。(1)眼眶是由上颌骨、腭骨、额骨、蝶骨、颧骨、筛骨和泪骨等7块骨围成。(2)眼眶内有眶骨膜、眶隔膜、球筋膜、肌鞘膜和眶筋膜等组织。2、眼眶的生理功能(1)眼眶为视觉器官的固定提供了可靠的骨性保护和软组织的缓冲作用。(2)眶筋膜对眼球起到了支撑和定位作用。眼眶的解剖图如图19。第二节眼球的构造及功能一、眼球的构造1、眼球是一个完整而精细的光学构造,它包括三个系统:(1)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2)遮光系统:包括瞳孔、虹膜、睫状体、脉胳膜和巩膜。(3)感光系统:视网膜和视神经。2、这三个系统在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和相互密切的配合下,完成整个眼球的视觉功能。3、眼球的功能和照相机的功能几乎完全是相似的,但眼的结构要复杂很多。如图110所示。4、眼球有前极和后极。前极即角膜顶点中心或顶点,后极即巩膜的中心(位于后极部的视盘和黄斑部之间)。在距离角膜14毫米的周围部位,叫做眼球的赤道。5、眼球前极和后极点的连线称之为光轴,光轴的延长线至视网膜靠黄斑部的鼻侧,这个轴也是眼屈组光的主轴,眼屈光组的基点都在此轴上。6、眼球还有一个轴叫视轴(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点的连线),光轴和视轴不完全重合,视轴为一副轴,在光轴的鼻侧遇到角膜,二轴之间形成35的角度。7、经科学的测定:眼球的前后径大约为24毫米,水平径约为23.5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屈光组的总屈光约为58屈光度。眼球的构造如图111。二、视功能(一)视力1、视力定义所谓的视力就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能力。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以单眼视力为测定的标准。2、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3、视力正常的人,一般远视为1.0,近视力也为1.0(近用视力表)。4、对人眼来讲,眼睛辨别物体存在的最小视角,我们称它为一分视角(即最小物体两端与眼球结点连线所成的夹角)。5、眼的成像原理当正视眼在静止状态下(不用眼调节的情况下),将6米(或5米)以外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组(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屈析后,后主焦点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的成像原理如图112。(二)视野1、视野定义一般所谓的视野是指单眼静态视野,即单眼注视前方一固定点不动,所能看到的范围。2、视野分为单眼视野和双眼视野,静态视野和动态视野。3、视野的范围大小决定于注视点与眼的距离,距离愈远,视野愈大;距离愈近,视野越小。4、视网膜的视觉功能以黄斑部最为敏感而完善,周边部逐渐减退。5、视网膜的色觉功能及视野,以白色视野最大,其次是兰色、黄色、红色、绿色视野为最小。6、视野的检查(1)测定周边视野常用弧形视野计(即与视野计的距离为1米),弧为180的半径,其半径多为33厘米,注视点位于弧之正中,弧上有刻度,常以直径0.5厘米的白色视标检查周边视野。(2)正常者的视野范围其外界为90,内界60,上界60,下界70。(三)光觉和色觉1、光觉(1)光觉定义光是将人和外界连接起来的重要媒质,当人眼接受光线的刺激后所产生的视觉反映称之为光觉。(2)在视网膜上存在两种感光细胞:一种是锥体细胞,是在白天和强光下活动,主要是分辨外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的细胞。另一种是杆状细胞,是在微弱光线下发生作用的细胞。(3)在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的数目约为七百万个,主要密集于黄斑部中心凹,而杆状细胞则达到一亿三千万个,主要布满在周边部视网膜上。2、色觉(1)色觉定义眼睛具有分辨各种不同颜色的能力,叫色觉。(2)色觉是在白天和亮处锥体细胞活动时产生的一种感觉,色觉的敏感度在黄斑部最高,在周边部最低。(3)我们把不能识别红颜色的眼睛,称为红色盲。(4)我们把不能识别缘颜色的眼睛,称为绿色盲。(5)如果把所有的物体都看成灰色,这是色觉的最严重的障碍,临床上我们称它为全色盲。(四)调节1、调节定义正常人眼在一定范围内,即可以看远又可以看近,看远也清楚,看近也清楚。这是由于睫状体收缩,睫状小带松驰和晶状体本身的弹性作用使晶状体变凸变厚,增加了眼屈光组的屈光力,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发散光线经过眼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上,方能看清楚近处物体,称此作用为调节。眼的调节成像图如图113。2、近点当眼高度调节时,即用最大的调节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近点与角膜顶点之间距离称为近点距离。(1)一般距离眼睛25厘米处为明视距离。(2)看近物时所使用的调节力,称为显性调节力。但眼所具有的调节力不只于此,还有剩余调节力,称它为隐性调节力,显性调节力和隐形调节力的总和,称为绝对调节力。(3)正视眼的近点距离是随年龄变化而逐渐变远的,见表11。表11正视眼的近点距离表年龄(岁)调节力(屈光度)近点距离(毫米)2010.00100258.50120307.00140355.50180404.50220453.50280502.50400551.75550601.001000650.502000700.2540003、远点当眼的调节力高度松驰或不用调节力时所能看清楚最远的一点,称为远点。(1)正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无限远。(2)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3)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有限距离。4、调节力的测定和计算(1)调节范围注视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2)调节幅度(强度)注视远点、近点的调节力之差。(3)调节力假设:调节力A远点距离用r(m)表示远点屈光度用R(D)表示近点距离用P(m)表示,近点屈光度用P(D)表示。则,调节力ARDPD又因为:1PPD1rRD1P1rA所以:0)11r在正常视力的情况下,由于远点无限远(即1PA所以:即调节力(正常眼)为近点距离的倒数。例1正常视力的人,当近点距离为20cm时的调节力是多少?1P1rA5.0D1(0.2)0这时的调节力为5.0D例2一个2.00D近视眼的人,近点距离为20cm时的调节力是多少?2.005.003.0D1(0.2)(2.00)A这时的调节力为3.0D例3一个2.00D的远视眼的人,近点距离为20cm时,调节力是多少?2.005.007.0D1(0.2)2.00 A这时的调节力为7.0D5、调节的测定(1)一般说双眼视力比单眼视力多0.25D,所以应该两眼分开测。(2)在测定调节力强的青年人时,在眼前加上3.00D或4.00D的镜片,如果被检眼的是正视眼,则看不清楚时所用的最大度数的负号球镜片的度数,就是隐性调节度数。(3)在测定远视或高度远视时,要在眼前加上适当正球镜(凸透镜),测出远点和近点看清楚物体的屈光度,然后再根据调节公式计算出调节力。6、调节疲劳(1)由于长时间的工作或阅读,过多的使用了调节力(即显性调节度数超过了它的正常范围),因睫状肌过度紧张而产生眼胀、头痛和视力减退等视力疲劳症状。(2)轻者看近物体模糊不清,严重者可能发生眼睑和结膜慢性充血。(3)治疗方法:根据调节疲劳的症状进行适当休息或改变一下工作环境。7、调节痉挛(1)和其他肌肉痉挛一样是一种非自主性的睫状肌肉僵直,由于调节过度所形成的功能性调节痉挛为多常见。(2)主要症状:明显的视觉干扰症状,眼部不适、头痛、眉弓部发痒、恶心、头晕怕光、间隙性视力模糊,严重者视力下降,并有视物变大的现象。(3)临床检查:多为远视诱发因素,并有调节范围缩短,瞳孔缩小隐斜或外隐斜,检影时中和点不稳定。8、调节麻痹(1)是指睫状肌或支配该肌的视神经麻痹,可由眼部或全身原因引起,也可能由某些药物所致。(2)主要症状:调节麻痹是比较典型的,由于睫状平滑肌的麻痹,使得调节反映时间延长,比如正常人远看近时的调节反映为0.175秒,但调节麻痹时调节反映为0.5秒(0.390.82秒范围),而且高空缺氧也可使调节功能降低,反映延时。8、集合(1)集合定义当两眼注视近物时,两眼必须内转动,使两眼视轴集合于一点,这样就能产生双眼单视,主要是由于双眼内直肌的内收作用,称为集合或辐凑。(2)两眼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的一点,称为集合近点;两眼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的一点,称为集合远点;二者之间的距离称为集合范围。(3)两眼同时注视物体所用的集合力量,称为集合力。内斜视的集合力强,外斜视的集合力弱或不能集合,常常丧失双眼单视。(4)集合力的大小常以米角表示,当两眼注视眼前1米距离的物体时(瞳距65mm),其中集合力为1米角(即注视距离的倒数,米为单位)。(5)双眼集合角与注视距离成反比,注视距离越近,用的集合力愈大,集合角愈大。注视距离愈远,用的集合愈小,集合角也越小。(6)最大的集合角约36左右,这个角相当于两眼注视10厘米产生的集合角,最小的集合角约27,相当于注视500米远物体产生的集合角。两眼集合角与注视距离的关系见图114。(7)集合和调节的关系(a)正视眼的集合力和显性调节力的绝对值基本上是相等的,而集合和调节是相互协同的。(b)远视眼常由于使用高度的调节力同时促使过度的集合,便容易产生共同性内斜视,常见于儿童。(c)近视眼的集合力恒大于显性调节力,近视度数越大,使用的显性调节力越小,容易引起集合力不足而产生外斜视。(d)当近视度数大到一定程度,则显性调节力等于零,即不使用调节力。第三节屈光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屈光系统的构造及发育(一)角膜的结构和发育1、角膜位于眼球壁的前1/6,由前面观看呈圆形或椭圆形,侧面观看角膜呈球面形。在角膜中央三分之一的圆形区域叫做光学区,是屈光作用最完善的部位,从中央四周就逐渐呈扁平形。2、角膜是一种完全透明无血管的组织,角膜神经十分敏感,有无数的感觉神经未稍分布在角膜的上皮内和上皮下组织,角膜分为:由外向内有上皮细胞层、外弹力层、实质层、内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3、根据有关测定(1)角膜的水平直径为11毫米左右。(2)角膜的垂直径为10.6毫米左右。(3)角膜前曲率半径为7.77.84毫米。(4)角膜后曲率半径为6.8毫米。(5)角膜中心部厚度约0.50.8毫米。(6)角膜边缘部厚度为1.01.1毫米。(7)角膜的折射率为1.376。(8)角膜屈光力总计约为43.0D(二)房水的构造1、房水充满于前房内,前界为角膜,后界有晶状体,瞳孔的虹膜,周围有前房角。2、房水是一种淋巴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房水是能循环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眼内组织的营养,完成眼内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并保持一定的眼压,当房水循环不畅时,可引起眼压增高,临床上叫做青光眼。3、房水主要的成份是水,占98.1%,此外含有少量的蛋白质、组织胺、糖、尿酸、乳黄素和无机盐类。4、房水屈光率为1.336。(三)晶状体的构造和发育1、晶状体是一个扁圆形透明体,位于眼内的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2、新生儿晶状体直径约为7毫米,成人约9毫米。3、晶状体(成人)中心厚度约4毫米,重量为0.2克。4、晶状体r前=10毫米,r后6毫米5、晶状体屈光率n=1.4066、晶状体总屈光度D18.55D(平均)7、晶状体的颜色也随年龄有所改变,婴儿和青年人的晶状体是无色透明的,到35岁以后晶状体的中心部变成淡黄色,年龄越大颜色越深,范围越大。老年人的晶状体常是琥珀色或灰黄色,有时也会被误认为是白内障。(四)玻璃体的构造和发育1、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位于晶状体之后眼球后部空腔。主要起屈光作用和在内面支撑视网膜。2、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构造,含水份98.5%和少量蛋白质、脂肪和盐类和透明质胶。3、玻璃体屈光率1.336,比重1.0089,体积约6.0毫升。二、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一)角膜的屈光力已知:角膜的前曲率半径r1=7.7mm 角膜的后曲率半径r26.8mm 角膜屈光率n角1.376 空气屈光率n01.00 角膜的厚度d0.8mm1.37610.0077n角n0r11、角膜的前曲面屈光力48.83DD1(f20.48毫米,f27.18毫米)2、角膜的后曲面屈光力D2n房n角r21.3361.3760.00685.88D(f234毫米,f227毫米)dn角3、角膜的总屈光力D1D243DDD1D2(f23.25毫米,f31.03毫米)(二)晶状体的屈光力已知:晶状体的前曲面的半径r110毫米晶状体的后曲面的半径r1=6.0毫米房水屈光率n房1.336晶状体的屈光率n晶1.406晶状体的厚度d3.6毫米玻璃体的屈光率n玻1.3361、晶状体的前曲面的屈光力D11.4061.3360.0107.00Dn晶n房r1(f191毫米,f201毫米)2、晶状体后曲面屈光力11.67D1.3361.4060.006n玻n晶r2D2(f120毫米,f114毫米)dn晶3、晶状体的总屈光力D晶D1D2D1D218.46D(f72.37毫米,f72.37毫米)58D43D18.46D0.006041.37343D18.46DD角D晶D均n均DD角D晶(三)眼屈光组的总屈光力(四)眼调节时眼屈光组的屈光力晶状体调节时变凸设:调节时晶状体前曲面半径r调16毫米调节时晶状体后曲面半径r调25.5毫米调节时晶状体厚度d4毫米1.4061.3360.0061、调节时前曲面的屈光力11.67DD1(f115毫米,f120.5毫米)2、调节时后曲面的屈光力12.73D1.3361.4060.0055D2(f110毫米,f105毫米)dn晶3、调节晶状体总屈光力D晶D1D2D1D223.98D(f55.71毫米,f55.71毫米)第四节遮光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遮光系统的构造和发育1、虹膜的构造和发育(1)虹膜是一个圆形的棕色薄膜,色素十分丰富,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将眼房隔成前房和后房。(2)虹膜中央有一个圆孔,叫体瞳孔。瞳孔的开大和缩小可以调整进入眼内的光线。(3)虹膜分为五层,内皮细胞层、前界膜层、间质层、肌层、色素上皮层。2、睫状体的构造和发育(1)睫状体位于眼内,前接虹膜后接脉胳膜,在巩膜内侧沿角膜缘呈现环形构造,其切面略成三角形。(2)睫状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与前房和后房接触,称为睫状突部,主要由睫状肌和丰富的血管组成,由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接,后部称为睫状体扁平部又名睫状环。3、脉胳膜的构造和发育(1)脉胳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由锯齿缘到视神经乳头,呈大半球形构造,主要由血管组成,是一个暗褐色膜,厚度约0.10.22毫米,以黄斑部最厚。(2)脉胳膜由外向内分为脉胳膜上层,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小血管层和玻璃膜层,还有色素细胞、平滑肌、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3)脉胳膜具有遮光和供给营养的作用。4、巩膜的构造和发育(1)巩膜构成眼球壁外层的后5/6,厚度约1毫米,前与角膜连接,后与视神经的外鞘连接。巩膜分为巩膜上层即上巩膜,实质层和巩膜下层。(2)巩膜除了神经和血管之外,全部是结缔组织,它们弹力强,相当坚硬,先生长出来的巩膜很薄,可以透见淡兰色,以后逐渐变厚成为不透光的白色巩膜。(3)巩膜具有遮光和保护维持眼球的形状的作用。二、遮光系统的遮光作用1、瞳孔的遮光作用正常人瞳孔是一个规则的小圆孔,边缘整齐,随着进入眼的光线的强弱其大小有显著的变化,瞳孔的开大和缩小是一种反射运动,正常情况下双眼的瞳孔是圆形的并是对称的,瞳孔位于虹膜的正中央。2、瞳孔的大小具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瞳孔大时照射到视网膜上的照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