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多址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通信系统 第七章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 v7.1 概述 v7.2 频分多址(FDMA) v7.3 时分多址(TDMA) v7.4 扩频多址(SSMA) v7.5 空分多址(SDMA) v7.6 分组无线电(PR) v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第七章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 v 多用户通信系统有几种典型的方式: v 多址接入系统:许多用户共享有限的无线频谱。 v 广播网:一个发射机发送信号给许多用户。 v 为了能使多用户正常地进行通信,需要采用有效的多址技 术。 v 多址方式的基本类型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 TDMA)和码分多址(CDMA)。 v 还有两种多址模式用于无线通信:分组无线电(PR)和 空分多址(SDMA)。 v 选择什么样的多址方式取决于通信系统的应用环境和要求 。 7.1 概述 v 频分双工(FDD):为一个用户提供两个确定的频段。前向 频段提供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而反向频段提供从移动台 到基站的传输。 v 在FDD中,前向和反向频段的频率分配在整个系统中是固定 的。 v 时分双工(TDD):用时间而不是频率来提供前向链路和反 向链路。前向时隙和反向时隙之间的时间分隔很小时,用户 听起来就是同时的。 7.1 概述 vFDD和TDD的比较: vFDD 收发信机同时地发送和接收相差大于100dB的无线信 号,必须谨慎地分配频率,使其与共用这两个频段地 其它用户保持协调。 频率分隔必须使用于不太昂贵的RF设备。 vTDD 消除了单独的两个频段的需要。 接收和发射之间存在时间间隔。 应用限制在无绳和短距离无线接入。 7.1 概述 v共享有效带宽。根据有效带宽是怎样分配给用户的, 可以把这些技术分为窄带系统和宽带系统。 v窄带系统:单个信道的带宽同所期望的信道的相干带 宽一致。 FDMA/FDD:可用的无线带宽被分成许多窄带信道, 这些信道工作在FDD方式,每个用户分配一个信道, 不共享。 TDMA/FDD和TDMA/TDD:大量的无线信道用 FDD/TDD方式分配,而每个信道用TDMA方式共享。 v宽带系统:信道的发射带宽比信道的相干带宽大得多 。 7.1 概述 7.2 频分多址(FDMA) v特点:连续发射、通常用于窄带系统、简单、但 基站成本高(使用双工器、带通滤波器和精确的 射频滤波器)。 v许多信道在一个基站中共享同一个天线,可能导 致非线性效应,产生交调频率。 7.3 时分多址(TDMA) v 发射数据是用缓存突发法,省电,切换简单,不需要双 工器,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带宽; v 同步开销大,必须有自适应均衡、保护时隙; v 用户共享一个载波频率,利用互不交叉的时隙,时隙数取 决于调制技术、有效带宽等; 7.3 时分多址(TDMA) vTDMA的效率:发射的数据中信息所占的百分比 ,不包括为接入模式而提供的系统开销。 7.3 时分多址(TDMA) v TDMA系统的信道数:把每一个信道的TDMA时隙与有效 信道相乘,得到TDMA系统中所提供的TDMA信道时隙数 。 v 例7.3 TDMA/FDD GSM 系统采用25MHz带宽用于前向 链路, 并被分成200kHz的无线信道,如果一个无线信道 支持8语音用户,并假设没有保护时隙,求 此GSM系统包 含的同时用户数。 7.3 时分多址(TDMA) 例7.4 如果GSM使用每帧包含8个时隙的帧结构 ,并且每一帧包含156.25比特,在信道中数据速 率为270.833kbps,求(1)比特周期,(2)时 隙长,(3)帧长,(4)占用一个时隙的用户在 两次发射之间必须等待的时间。 7.3 时分多址(TDMA) v例7.5 如果一个标准GSM时隙由6个尾比特, 8.25个保护比特,26个训练比特和2组业务码组组 成,其中每一个业务码组由58比特组成,求帧效 率? 7.4 扩频多址(SSMA) v把一个窄带信号在发射前转换成宽带信号 。 v有以下两种类型: v7.4.1 跳频多址(FHMA) v7.4.2 码分多址(CDMA) v7.4.3 混合扩频技术(HSST) v7.4.4 矢量量化 7.4.1 跳频多址(FHMA) v把一个宽频段分成若干个频率间隔,称为频道 。 v单个用户的载波频率在宽带频道范围内按伪随机方 式变化 ,用户数据就在不同的载波上发射出去。 v在某一时刻,跳频信号是一个窄带信号。 vFHMA和FDMA地区别在于FHMA跳频信号快速地 变换频道。 v一个快跳频系统可被认为是使用频率分集的FDMA 系统。 vFHMA系统通常采用功率效率高的恒包络调制技术 。 v一个跳频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7.4.2 码分多址(CDMA) v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 频,并且可以同时发 射。 v发送端伪随机编码调 制和接收端相关处理 。 v存在“远近效应”问题 ,一般采用功率控制 来克服。 7.4.2 码分多址(CDMA) v CDMA特点: 抗干扰,抗噪声能力强; 抗多径干扰,分离并收集所需要信号中不同时延的信号能量,增加接 收信噪比; 能在低功率谱密度情况下工作,而低的发射功率有利于移动通信使用 者的健康; 有一定的保密性能; 由于采用相关接收方式,CDMA通信可以在信噪比很低的情况下工作 ,其信号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与TDMA和FDMA不同,CDMA是干扰受限系统,减小干扰可以直接 增加系统容量,因此,可以利用话音激活、前向纠错和扇型分区等技 术提高频带利用率; 在CDMA蜂窝系统中,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率,所以它可以实现宏 分集和进行软切换。 7.4.3 混合扩频技术(HSST) 7.4.3.1 混合FDMA/CDMA(FCDMA) v 与原来的CDMA系统相比,其处理增益低一些。 v 优点是带宽不需要连续。系统容量是各子带容量之和。 7.4.3.2 混合直扩/跳频多址(DS/FHMA) v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信号的中心频率以伪随机方式变化。 v 优点是避免了远近效应问题,但不适合软切换。 7.4.3 混合扩频技术(HSST) 7.4.3.3 时分CDMA(TCDMA) v给不同的小区指定不同的扩频代码; v在每一小区内,仅分配给一个用户特定时隙,切换 时用户的扩频码变为新小区的; v优点是它避免了远近效应。 7.4.3 混合扩频技术(HSST) 7.4.3.4 时分跳频(TDFH) v用户可以在一个新的TDMA帧开始时跳到一 个新的频率,因此避免了在一个特定信道 上的严重衰落或碰撞事件。 v如果使两个互相干扰的基站发射机在不同 频率和不同时间发射,就避免了邻近小区 的同信道干扰问题。 v成倍增加GSM的容量。 7.5 空分多址(SDMA) v 通过控制用户的空间辐射能量来提供多址接入能力 。 v 扇形天线可被看作是SDMA的一个基本方式 。 7.6 分组无线电(PR) v7.6.1 分组无线电协议 v7.6.2 载波检测多址CSMA协议 v7.6.3 预留协议 v7.6.4 分组无线电的截获效应 7.6.1 分组无线电协议 v规一化吞吐量: 7.6.1 分组无线电协议 7.6.1.1 纯ALOHA vALOHA协议是用于数据发射的随机接入协议; v消息易损阶段是分组的两倍,则其吞吐量:T=Re-R 7.6.1.2 时隙ALOHA v时间被分成相同长度的时隙,它比分组时间长; v每个用户仅在时隙开始处发送,避免部分碰撞; v时延增大,吞吐量为:T=Re-2R 7.6.1 分组无线电协议 7.6.2 载波检测多址CSMA协议 v 在进行发射前监听一下信道,可以获得更高的接入效率; v CSMA协议中,检测延迟和传播延迟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v 下面是CSMA技术的一些变形: 1-持续CSMA:如果信道空闲,用户就以概率1发射信息 p-持续CSMA:如果检测到信道空闲,以概率p发送分组 ,并在延迟t秒后,以概率1-p发送 非持续CSMA:如果信道空闲,用户就发射,如果信道忙 ,用户根据时延分布,过一段时间后发射分组 CSMA/CD:用户监测它的发射是否发生碰撞,如果两个 或多个终端同时开始发射,那么就会检测到碰撞,立即中 断发射。对单工信道,中断传输来检测信道,对于双工系 统,可以使用完全双工收发信机。 7.6.2 载波检测多址CSMA协议 7.6.3 预留协议 7.6.3.1 预留ALOHA v 以时分多址技术为基础的一个分组接入模式。 v 某个分组时隙被赋予优先级,并且有可能为用户预留发射 分组的时隙。 v 在大业务量时,提供好的吞吐量。 7.6.3.2 分组预留多址(PRMA v PRMA使用一类似于预留ALOHA的离散分组时间技术, 以每一TDMA时隙传输语音和数据,且优先传输语音,同 时利用了TDMA的周期帧结构。 v PRMA被建议为综合传输分组数据和语音的一种方法。 7.6.4 分组无线电的截获效应 v分组无线电多址技术是以在同一信道内的竞争为基础的 ; v在使用调频或扩频调制时,会产生发射机的屏蔽问题; v截获效应有优点也有缺点。 v分析截获效应的有用参数是接收到的到达分组相对于其 它碰撞分组的最小功率比,称为截获率。 v不同通信类型应该使用的多址技术: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v7.7.1 蜂窝CDMA容量 v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v7.7.3 SDMA容量 v7.7.4 矢量量化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v 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定义为一定频段内所能提供的信道或 用户的最大数目。 v 无线信道容量是一个衡量无线系统频谱效率的参数。 v 这一参数取决于于所需的波载干扰比(C/I)和信道带宽Bc 。 v 反向信道干扰:来自周围小区的用户产生的干扰。 v 前向信道干扰:本小区周围小区中的同信道基站产生地干 扰。 同信道复用率:Q=D/R,D:同信道小区之间的距离 ,R:小区半径。 v 蜂窝系统的无线容量可定为 :m=Bt/BcN(无线信道/小区 ), Bt是分配给系统的总的频谱 ,Bc是信道宽带 ,N是频 率重用的小区数,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v 采用上图所示的蜂窝结构时, v 在小区边缘处,即d0=R时产生最大干扰。 v (C/I)min是接收机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小C/I。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v 例7.7。评估四种不同的蜂窝无线标准,选择容量最大的 系统,假设n=4。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v 系统,TDMA系统把容量提高了3到6 倍。 v (C/I)min在窄带数字系统中为12dB,模拟FM系统中为18dB 。 v 在一数字式蜂窝系统中,C/I可以表示为: v 在FDMA系统中,Bt被分成M个带宽为Bc的信道,C=EbRb, I=I0Bc,因此,FDMA的无线容量为: v 在TDMA系统中,C=EbRb,I=I0Bc,I0表示每赫兹的干扰功率 。 v 相对于模拟蜂窝无线,TDMA系统把容量提高了3到6 倍。 7.7 蜂窝系统的容量 7.7.1 蜂窝CDMA容量 v CDMA系统的容量是干扰受限的,而在FDMA和TDMA中 是带宽受限的。 v 干扰的减少将导致CDMA容量的直接增加。 v 在CDMA系统中,当用户数减少时每一用户的链路性能就 会增加。 v TDMA和FDMA的频率复用取决于由路径损耗产生的小区 间的隔离,而CDMA小区可以复用所有频率,因而容量有 了较大增加。 v 单小区CDMA系统中,设用户数为N,那么,在当前小区 中的基站接收到一个用户的有用信号功率P和(N-1)个干 扰用户的功率,其中每一干扰用户的功率为P。因此,信噪 比为: 7.7.1 蜂窝CDMA容量 v 基站接收机处的SNR可用Eb/N0表示: v 能够接入此系统的用户数可表示为: v 当用户数目庞大且系统是干扰受限而不是噪声受限时,每 一扇区中用户数用户数可表示为: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v 相邻干扰小区的数目决定了CDMA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因子f 。 v CDMA反向链路的f: v 各相邻小区有不同的用户数,每个干扰用户产生的干扰取决 于它与通信基站的距离以及它们的发射功率。 v 一个特定小区中的变量Nai可用标准统计技术计算。 v 使用同心圆几何法求CDMA容量:用递归几何法来确定小区 内和小区外用户的传播路径损耗是怎样影响CDMA系统的频 率复用的。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v 中心小区的面积: v 假设第一层面积为A1,有M1个干扰小区,每个干扰小区的面积相同A ,则 v 第i层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v 相邻干扰小区与目的小区的面积相同。 v 同一层内每个小区到目的小区的半径相同。 v 同一层内只考虑一个小区的干扰作用,再简单地乘以同一层内小区数 即可。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v 考虑相邻小区内用户的不同分布对干扰的影响,经常是有用的,可以 确定最坏情况下的频率复用。 v 干扰层分为两个部分,使用加权因子在相邻小区的内层和外层中心分 配用户。 v 假设用户密度为K, v 对于要处理U=KA个用户的第一层中的每一个小区,有 v 特定几何形状不会严重影响预测(用户数和覆盖面积)。 7.7.2 多小区CDMA的容量 vUsing concentric circle geometry to find CDMA capac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