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doc_第1页
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doc_第2页
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doc_第3页
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doc_第4页
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666666线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德盛时装公司工位工序改进设计研究摘要本文研究如何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对服装生产线的工位工序进行改进,以优化整个作业流程。首先,通过现场调研,对德盛(马鞍山)时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布局和单件服装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其次,运用基础工业工程中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并对其进行优化改善;再次,运用生产线平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改进前后生产线的平衡率。通过提高生产线的平衡率,可以使企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词: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 ABSTRACTThis bachelor thesis is researching how to use the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eory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lothing line Processes, and try to optimize the entire workflow. First, through on-site research we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layout of Workshop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De Sheng (Ma an shan) Fashion Company, then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Second, use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ethod Research of basi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o discuss all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o found variety things of production wasting, and improve them. Third, us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ine Balance to analysis and evaluate the rate of line. By improving the rate of line, the company can improve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operating time and costs and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Key words: Method Research, Line Balance, Determination of Operation 目录第一章 绪 论11.工业工程概述11.1工业工程(IE)的定义11.2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11.3工业工程(IE)的作用21.4工业工程(IE)的特点21.5工业工程(IE)的发展趋势31.6IE的分类31.7IE的分析体系32.服装生产领域现状及特点42.1服装生产流程简介42.2当前形式下中国服装行业发展预测5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改进原则73.1意义73.2改进原则8第二章 德盛(马鞍山)时装有限公司简介91.公司概况92.德盛服装生产的特点以及德盛的生产作业方式92.1德盛时装生产的特点92.2德盛时装的生产作业流程93.德盛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10第三章 工位工序改进理论111.工位工序等的相关概念112.工序改进的理论和方法112.1方法研究112.2作业测定143.工位改进的理论和方法153.1生产线平衡概述163.2生产线平衡的意义163.3生产线平衡的计算173.4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与方法173.5生产线平衡与“一个流”生产17第四章 生产现场工序改进191.研究对象的确定192.研究对象资料收集192.1生产车间布局图192.2该类型女长裤生产的工艺程序图192.3工位工序分配表212.4现有生产线的工位布置与线路图212.5该类型女长裤生产的流程程序图233.现有生产线的效率与瓶颈工序分析254.基于工业工程理论的生产线改进与评价274.1程序分析及改善274.2作业分析及改善365.系统评价405.1评价方法405.2评价原理405.3加权因素法评价41第五章 基于6S理论的现场管理及改善431.6S的概述431.1 6S的内容431.2 6S管理精髓431.3执行6S的好处432.6S与现场工位工序改善442.1现有工序中机器布置及改善442.2现有工序工作内容分析、改善45第六章 结论46致谢47参考文献48 - V -第一章 绪 论1.工业工程概述1.1工业工程(IE)的定义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日本IE协会(JIIE)对工业工程(IE)的定义:“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1.2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在人类从事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时代里,人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生产。到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和工业工程的经典著作。从1910年前后开始,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L.Gilbreth)从事动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还设定了17种动作的基本因素(动素,Threbligs)。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最著名工业工程创始人。 1908年美国宾州大学首次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后来又成立了工业工程系,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协会。此后有人主张把当时从事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种研究工作,从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由懂得工程技术的人员去进行,逐步形成了一批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工业工程工程师。 二战期间和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研究(包括时间研究与方法研究)、质量控制、人事评价与选择、工厂布置、生产计划等都已正式成为工业工程的内容。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费希(J.Fish)开创了工程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由于战争的需要,运筹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后由于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使得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并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基础,工业工程的技术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1948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80年代。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托,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机床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国以企业为基础和主体的工业及产业经济系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等综合结构不合理、环境适应性较差、国际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以及战略管理和内部管理弱化、技术与管理脱节、特色化缺乏、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企业与市场和政府及其他企业间关系欠规范、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和困境。现代工业工程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3工业工程(IE)的作用首先,IE是进行作业标准时间设定的工具。如果没有这种作业标准时间设定,那么不仅工厂的生产计划无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余产能或是产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标准作业时间设定是近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东西。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将工厂细分化,然后逐步的改善。但现在这种方法只能适合局部的改善,由于不能和企业利益直接挂钩,所以渐渐采取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改善的方法。1.4工业工程(IE)的特点 1)IE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配合科学管理的技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2)IE最终目的是经由管理的运作,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故与成本或经济效益有关,包括制度、作业方法、机器、模具、夹具均应予掌握并加以改善; 3)IE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操作理论均要能符合实际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师均应具备身体力行的能力,而使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保证管理效果; 4)IE是运用重点管理的技巧,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做重点突破。5)工业工程(IE)的主要工作范围现阶段的IE(工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大致是: 工程分析、工作标准、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时间标准、时间价值、价值分析 (V.A)、工厂布置、搬运设计等。1.5工业工程(IE)的发展趋势最近IE的发展倾向是源流管理。以前的IE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已经设计好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改善的问题。最多是生产部门将生产效率差的设计反馈给设计部门再由其进行改良。但是、在现在的超竞争时代中、更重要的是在产品开发时如何按照IE的原则设计出效率更好的产品。设计部门将IE的原理编入设计中,由生产部门把握是否可行并进行指导及改善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数码模拟技术等IT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变成了可行。1.6IE的分类1)基础IE是属于古典IE,是指方法研究(ME:METHOD ENGINEERING)和作业测定(WM:WORK MEASUREMENT)。l 方法研究目的是作业系统的设计及改善,作业者的动作分析、作业者和设备等的作业分析、现场工序分析等都属于方法研究。通过方法研究做作业系统的再设计、业务设计、作业时间的缩短等,使其可以发展为理想的系统。l 作业测定是分析效率的技术,其包含制定标准时间及改善、目标时间的制定、测定作业效率等。作业测定虽把重点放在现场的生产性,但应扩大其领域提高系统的生产性、管理测量的生产性2) 应用IE是以基础IE为依据,把生产活动中的所有因素做为对象的IE,包括了QC(质量控制)、VE(价值工程)等。1.7IE的分析体系IE的分析体系中,通过方法研究分析每个作业以及系统化作业,强调最好的方法,通过在作业测定中分析运转状态并测定单位作业时间,设定标准时间与作业量。通过依据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而设定的最佳方法和时间的组合,设计维持最佳作业系统。2.服装生产领域现状及特点2.1服装生产流程简介 不同的服装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生产形态和目标管理,但其生产过程及工序是基本一致的。服装生产大体上由以下八道主要生产单元和环节组成。 1)服装设计一般来说,大部分大、中型服装厂都有自己的设计师设计服装款式系列。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衣设计,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规律性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设计时,不仅要选择面料、辅料,还要了解服装厂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类是时装设计,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时装潮流设计各款服装。 2)纸样设计当服装的设计样品为客户确认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将标准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称纸样放码,又称推档。目前,大型的服装厂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 3)生产准备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例如对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和整理,样品、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4)裁剪工艺一般来说,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裁剪、验片、编号、捆扎等。 5)缝制工艺缝制是整个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所以,如何合理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6)熨烫工艺成衣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达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观。熨烫一般可分为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两类。 7)成衣品质控制成衣品质控制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得到保证的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和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并且制定必要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法规。 8)后处理后处理包括包装、储运等内容,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装工艺要求将每一件制成并整烫好的服装整理、折叠好,放在胶袋里,然后按装箱单上的数量分配装箱。2.2当前形式下中国服装行业发展预测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形势是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出口形势严峻、内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将成为发展重点;如何以创意为核心,以提高产品价值的品牌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为目标,建设以质量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以快速反映为活力、以社会责任为实现过程的“四位一体”的有良好品牌生态的优势服装品牌将是未来服装业发展的重要课题。2008年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服装产业和全国人民一起度过了极不寻常的一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变化、产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使行业多年来积累的一系列问题在2008年爆发,30年一路高歌突飞猛进的中国服装产业出现发展拐点,中国服装产业进入调整和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崭新历史发展阶段,行业发展从规模扩张真正地走上了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升级之路。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0亿美元和295.52亿件,同比分别增长4.1%和下降0.37%,增幅分别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近17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其中,梭织服装及附件出口524.16亿美元和85.98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0.77%和下降3.76%,增幅分别较2007年同期回落2.54个和9.22个百分点;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605.83亿美元和209.54亿件,同比分别下降1.22%和上升1.09%,增幅分别较2007年同期回落37.81个和13.11个百分点。剔除汇率因素,2008年我国出口同比实际下降了2.60%。2009年,将是中国服装业发展历史上更为值得关注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危中有机,在关键时刻我们决不能动摇我们既定的目标,绝不能动摇我们多年来发展的信心。我们要加快打造服装强国的步伐,全面深刻领会“两个贡献率”的含义,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建设,紧紧围绕不断变化的市场,摒弃单纯的数量扩张,在价值创新的路上续写新篇章。1)2009年是振兴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道路的探索之年国际国内需求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要求,使2009年成为我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华丽转身的转折点。2009年初纺织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无疑是纺织服装行业建设服装强国的重要推进,也成为探索未来服装强国的第一份可行性规划。2008年是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拐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更多是出于产业环境急剧变化的迫压。而2009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更加主动和更具有目标性。全行业、各地方、各企业将从不同层面对行业未来发展之路进行深入研究、理性规划。行业规划更注重发展导向性和目标性,地区规划将把区域优势性、差异性基础上兼顾与其他地区的协调作为重点,企业规划更加注重中长期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2)提高劳动生产率、节能降耗、差异化产品生产等方面设备投入将再掀高潮目前,企业生存发展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降低成本和差异化竞争。控制和降低成本成为各企业重点攻关课题。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节能降耗设备节约能源使用成本的做法已经在服装行业中悄然兴起。2009年,在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既能提高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人力、物力使用的先进设备的引进将再掀高潮。另外,市场变化驱动差异化竞争。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于产品研发设计,另一方面要依靠专业、专门设备制作来完成。对于这类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也将在行业内更加普遍。3)市场加速细分、企业加速整合2009年,我国服装市场将在拉动内需政策鼓舞下加速发展。市场细分将向纵深发展,从产品品类、产品档次、产品功能、产品营销模式、服务人群分类、服务区域分割等各个方面加以细分。企业将更加注重挖掘新市场,产品研发更具明确针对性。市场细分并不意味着企业和品牌将大量增加,相反,随着精细划分而各需求区间有效需求变窄,竞争将更加激烈,淘汰性更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整合的加速在所难免。同时,产业的集约化是在上一个行业发展阶段的行业分工之后必然的发展结果。未来两三年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的整合之年,通过企业资本、品牌的实质性整合,形成联动上下游产业的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团,形成服装品牌集团、服装零售业集团等多种新的企业形式,并通过资本纽带逐步整合国际资源,形成中资控股的服装跨国集团。4)“劳动力”问题将成为困扰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09年以后,“劳动力储备”问题将成为困扰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和地方政策导向变化等因素导致我国部分服装企业关停,但“劳工荒”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熟练工”依然存在缺口加大的隐忧。当前,企业面临熟练工的老化与新进劳动者职业素质较低造成的“青黄不接”问题;舆论忽视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行业宣传和就业引导;教育对职业道德和劳动精神的弘扬存在缺失;行业用工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等,以上这些问题造成对行业用工的预期普遍不乐观。企业应通过推动政府间合作、推行行业职业培训等方式努力解决有效劳动力供给和储备问题。同时,行业也将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大力培育、引进和储备服装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质量标准、经营管理、设计研发、国际市场营销等高级人才。5)特别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09年,国际经济发展预期较为悲观,美欧各国纷纷出台针对本国实体产业的经济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目前,针对我国服装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技术壁垒方式。通过不断出台针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规范、检测标准、产品标准等,从而不断提高进口产品技术、质量要求,特别是从合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环保指标等较高技术领域对进口产品质量要求一再加码,并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验检测。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加工制造难度,明显提高了出口制造成本,增加了出口风险。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在生产加工方面要加速提升,要重标准、重质量、重效率。另外,欧美“特保”结束后,国际业界并没有放弃对我国服装产业再次提出出口限制的努力。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可能被提上日程。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的正常运作事关重大,这就需要我国加强行业外交力度,提高行业外交能力和效率。从政府、行业、企业各个层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与国际业界达到利益的共赢。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改进原则3.1意义服装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工序多,流程复杂,操作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生产的手工操作程度较高。如何组织好生产流程,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的潜力,真正做好人机配合,这是服装生产优劣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劳动工资成本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中国服装生产业在未来世界服装中取得竞争优势,是当前服装生产业必须面临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WTO的加入,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生产大国。内销市场竞争激烈,外销出口量逐年增加,国际市场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服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的服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绝大部分依靠的是高强度、低劳动工资的竞争。因此在服装业对工位工序进行研究改进以提高操作者的生产效率,减少工时浪费,降低成本显得尤其重要。3.2改进原则1)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对生产车间的各个工位工序细致的研究,对工序工位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善或替换,力求使每个工位、每道工序都更加符合操作者的使用要求。2)对整体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设计,使整个生产车间更加协调和有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3)对改进后的生产车间进行定量的计算,计算改进后的生产线平衡率,和改进前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第二章 德盛(马鞍山)时装有限公司简介1.公司概况德盛(马鞍山)时装有限公司是德盛(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德盛(中国)有限公司为中英投资之香港公司,隶属于ADAMS集团,在中国内地拥Edgyl偏锋与DITTO时装品牌及庞大品牌时装生产基地,时装年产量达到200万件,并涉足房地产投资及国际贸易业务,为Edgyl偏锋与DITTO品牌亚太地区持有人。下设深圳市顺财鼎时装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优雅时装有限公司,德盛马鞍山分公司。2.德盛服装生产的特点以及德盛的生产作业方式2.1德盛时装生产的特点1)一般以多品种、小批量的混合流水生产模式为主,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生产车间有几个生产线,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某单一品种产品。2)在客户订单的驱动下安排生产。3)随着客户任务的不断变化,需要动态生产的进度。4)生产系统相对独立,结构完整。2.2德盛时装的生产作业流程1)样品试制过程 效果图生产图由客户或设计部门提供。 样品打板打板师经过对效果图生产图的分析,绘制生产所需的纸样,确定采用何种裁剪方法进行纸样设计,并标注缝制尺寸的要求。将输入的纸样在规定的布幅宽度内进行排料,计算布料的利用率。以上部分的作业内容一般在服装CAD的辅助下完成,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作业效率。 样品裁剪裁剪工按照打板工的纸样将面料裁出来,将裁片分类送往缝纫车间各个工位。样品试制缝纫车间经过缝纫、熨烫和手工作业部分完成样品的试制。样品确认初样完成后,由试衣模特进行试穿,若发现问题由打板师修改纸样,从新裁剪、制作、试衣,直到满意为止。2)裁剪车间的详细作业过程拉布根据裁剪方案所确定的排料长度和铺料层数,将面料一层层铺在裁剪床上。裁剪按照排料图上衣片的轮廓用裁剪机将铺放在裁床上的面料裁成衣片(该厂采用直刃裁剪机)。验片检验裁片的质量,避免残疵衣片投入缝制工序打号把裁剪好的衣片按铺料的层次由第一层至最后一层打上顺序号捆扎将衣片分类捆扎送往缝纫车间各个工位工序(3) 缝纫车间详细作业过程缝纫、熨烫、锁眼、钉扣、包装等3.德盛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服装车间的组织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流水线管理、质量管理、物料工具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生产统计、计划分配、考核奖惩、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些管理因素环环相扣,均影响着服装生产,这也是服装生产管理难度大的原因。要搞好生产,必须统筹兼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各项行为。德盛(马鞍山)时装公司的生产车间实行的是班组管理制度,如下所示:员工班组长车间主任经理 图2-1编组管理制度图该班组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度,即一旦出现失误,当事人必须对所造成的损失负责。同时,其直接领导对此也负相应的负责,且相应的处罚与薪金挂钩。这不但使得员工本人自发地努力去改正和防止错误,也使得每一层领导对自己的下属所出现的错误能积极地监督并及时地进行纠正,这对保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起到巨大作用。第三章 工位工序改进理论1.工位工序等的相关概念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一台机床或一个钳工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它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若干个工序组成工艺阶段。2)工位为减少工序中的装夹次数,常采用回转工作台或回转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可先后在机床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进行连续加工,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一个工位。3)工步 工步是工序的组成单位.在被加工的表面,切削用量(指切削速度,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切削刀具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工步。4)工序组合工序组合是指将要制造的产品部件合理分配给有能力做相应工序的作业人员且每个作业员的完成的工作量需大致相当,使生产线尽可能平衡。2.工序改进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工位工序的定义以及服装生产的特点可知一般情况下某一个工序下设一个工位,一个工位有一个操作者,某些工序有几个工位,每个工位从事相同或相似的作业内容,每一个工位有一个操作者。所以工序的改进需要对具体的作业内容,时间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过程主要应用基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其中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作业测定包括时间分析、标准时间设定和预置时间标准法。通过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对瓶颈工序进行分析改进,使得它的作业时间降低,生产线效率提高。2.1方法研究2.1.1方法研究的概念和目的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现有工作(加工、制造、装配、操作、管理、服务等)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的考察、系统的分析和改进,设计出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人员、机器的无效动作和资源的消耗,并使方法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利用方法研究可以改进工艺和流程;经济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改进物料、机器和人力等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实现文明生产。2.1.2方法研究的内容1)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的概述:程序分析就是依照工作流程,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地分析有无重复、多余、不合理的作业,也就是说,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程序分析的种类和工具:表3-1程序分析的种类和工具程序分析种类程序分析工具工艺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图布置与经路分析线路图与线图管理事务分析管理事务流程图程序分析的方法:1个不忘,4大原则,5个方面,5W1Ha.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是指通过对人体动作能力的研究,创立一系列最能有效的发挥人的动作能力的科学原则,达到减轻操作者的疲劳程度,提高效率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表3-2动作经济原则肢体使用原则作业配置原则机械设计原则双手同时开始、结束材料工装的3定用夹具固定产品及工具双手动作对称反向材料工装预置在小臂范围内使用专用工具身体动作以最低等级进行材料工装的取放简单化合并两种工装为一个动作姿势稳定物品的移动以水平移动为佳提高工装设计的便利性,减少疲劳连续圆滑的曲线动作利用物品自重进行工序间传递机械操作动作相对稳定,操作程序流程化、标准化利用物体惯性作业高度适度操控程序与作业程序配合减少动作注意力需满足作业照明的要求动作有节奏b.4大原则ECRS四大原则E取消,取消非必要的作业内容C合并,对无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合并,以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R重排,使作业更加有序S简化,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和设备,以节省人力、时间及费用c.5个方面加工、搬运、等待、储存和检查针对这5个方面,分析的重点不一样,具体情况如下所示:操作分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通过分析达到缩短加工次数,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搬运分析搬运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增加,分析时应减少物流过程中交叉、往返、对流等现象,达到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的目的检验分析尽量减少检验次数和时间,提高检验效率等待分析等待不会增加任何附加价值,只能增加成本,在分析中尽量消除等待现象储存分析既要能使生产连续进行,又使库存最小d.5W1Hwhy,where,when,who,what,how表3-3 5W1H的内容和改进方向疑问内容改善方向Why这样做的目的什么去除不必要及目的不明确的工作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位置和布局When什么时候做此时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和顺序Who由谁来做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What做什么可否简化作业内容How如何做有无其他更好的方法2)作业分析作业分析的概述:通过对以人为主体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得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表3-4作业分析的类型和工具作业分析的类型作业分析的工具人-机作业分析人-机作业分析图联合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图双手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图3)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的概述:对生产活动中的全部作业动作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人的各种动作浪费,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经济的作业方法。表3-5动作分析的方法及内容动作分析方法内容目视动作分析观测者以目视直接对现场作业进行观测分析改善,现场发现动作问题并改善动素分析将人的全部动作包括大脑的思维活动细分为18种最小的动作单位要素(动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像分析通过作业录像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地对作业时间及动作要素进行测定及分析研究,是动作分析中精度最高的一种。2.1.3方法研究的步骤1)选择研究对象:生产过程中形成瓶颈的环节或工序;生产过程中成本最高的工序;生产过程中质量不稳定的工序;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的工序2)现场调查,记录实况:3)分析研究和开发新的方案4)建立和评价最优方案2.2作业测定2.2.1作业测定的概念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照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时间的过程。2.2.2作业测定的方法1)标准时间设定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评比系数=1+熟练系数+努力系数+工作环境系数+一致性系数表3-6评比因素及等级熟练系数努力系数超佳A1+0.15超佳A1+0.13A2+0.13A2+0.12优B1+0.11优B1+0.10B2+0.08B2+0.08良C1+0.06良C1+0.05C2+0.03C2+0.02平均D0.00平均D+0.00可E1-0.05可E1-0.04E2-0.10E2-0.08欠佳F1-0.16欠佳F1-0.12F2-0.22F2-0.17工作环境系数一致性系数理想A-0.06理想A+0.04优B-0.04优B+0.03良C-0.02良C+0.01平均D0.00平均D0.00可E+0.03可E-0.02欠佳F+0.07欠佳F-0.04宽放种类及宽放率:私事宽放5%;基本疲劳宽放,男4%,女5%2)秒表时间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地观测把工作时间和有关工作的其他参数,以及与标准概念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来确定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的方法。3)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通用技术手段。它利用事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各种作业的作业时间而非通过现场的观测的的时间分析的方法。MOD 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典型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可用于动作分析和改进和标准作业时间的制定。3.工位改进的理论和方法工位的改进是在工序改进的基础上对生产线的进一步优化,这一过程主要运用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和方法对工序的拆分和工位的布置进行分析并改进。3.1生产线平衡概述生产线平衡就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均衡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它是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中最重要的方法。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3.2生产线平衡的意义1)提高作业人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提高人均产量)。3)减少工序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4)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程序分析、动作分析、布置分析,搬动分析、时间分析等工业工程方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3.3生产线平衡的计算1)作业周期(cycle time,或CT):各工序的工作时间长短不同,最长的工序时间决定生产线作业周期。另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作业周期,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即CT=3600(分钟)Q(产量)2)生产线平衡率:平衡率=各工序作业时间(人数CT)100%3)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4)生产线最少工作地数:Smin-流水线的最少工作地数C-生产线节拍 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W/C的最小整数。W-制造单位产品所需全部作业元素加工时间总和3.4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与方法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他工序3)适当增加各作业人员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他工序中去3.5生产线平衡与“一个流”生产1)一个流生产的定义一个流(OPF)生产方式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是精益生产中实现均衡生产的关键技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它是准时化生产的核心,是解决在制品积压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2)一个流生产的特点:l 按产品类别布置的生产线l 多制程的生产方式l 固定的、单一的物流l 采用稳定性好的小型设备l 产品单件流动l 作业员一人多岗3)一个流生产的优点生产时间短、在制品存量少、占用生产面积小、易暴露问题点、容易适应市场与计划的变更、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有利于安全生产、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设备、减少管理成本,确保财产安全第四章 生产现场工序改进1.研究对象的确定所选的研究对象应是德盛时装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产量大、工艺复杂、且生产频率高,调查发现某一型号的女长裤满足以上条件,该女长裤的客户是迪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