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课单项选择题.ppt_第1页
原理课单项选择题.ppt_第2页
原理课单项选择题.ppt_第3页
原理课单项选择题.ppt_第4页
原理课单项选择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绪论、第一章练习题(1-30题),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18.“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20.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就会导致( )。 A.诡辩论 B.激变论 C.庸俗进化论 D.均衡论,2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2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5.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2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2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2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2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矛盾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30.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2 -3 章 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8、生产关系是反映( )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9、政体问题说的是( )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1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1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1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14、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15、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商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消费关系,16、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的(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7、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19、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21、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22、国家的起源是( )。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3、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24、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5、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马列主义指导 B.共产主义理想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6、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2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28、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2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30、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32、生产力是反映( )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33、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3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3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36、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3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38、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45章练习题,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2、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5、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6、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7、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创造商品全部新价值的时间 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 )。 A.劳动力的价值 B.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 C.全部劳动的报酬 D.部分劳动的报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12、利润率是(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1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14、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18、 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重商主义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2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