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ppt_第1页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ppt_第2页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ppt_第3页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ppt_第4页
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行政法规与标准 楼 明 本章要求 4-6h v要求掌握食品与食品安全的危害因 素;熟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了解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v重点内容: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v难点内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第一节 序 言 v 一、目的和任务 食品卫生法第一条“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 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增强各族人民的体质,特制定本法。”这就充分体现了 立法的宗旨和食品卫生法的任务,是对食品卫生安 全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制定和执行各项食品卫生标准 、管理制度的出发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食品卫生 立法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食品行政法规与标准课程目的和任务与之相适应,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各项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意义、立法 原则、明确各法的释义从而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法 规,使各项法律法规能够切实正确有效地实施,保障食 品安全性。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v一、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 ,加强小企业监管,全面实施食品安全 区域监管责任制 (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整顿食品 生产加工业各项工作 v(二)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 v(三)依据职责,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小企 业监管 v(四)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 二、严格生产许可,加快食品质量安全 市场准入工作向纵深发展 v(一)加快肉制品等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工作进度 v(二)加快开展糖果制品等13类食品生产许可证 审查细则培训宣贯工作,全面受理企业申请, 鼓励大中型企业率先取得准入资格。 v(三)进一步加强已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 的监管。 v(四)对食品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特别 要强化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管。 三、突出重点,加大食品监督抽查力度 (一)(二)(三) 各级质监局 要集中力量 开展食品监 督抽查工作 ,突出四个 重点,提高 监督抽查的 有效性 v 加大对不 合格食品 生产加工 企业的后 处理力度 加大扶 优扶强 的力度 四、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 的监督管理工作 v(一)加快推进食品添加剂生产 许可证管理工作 v(二)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 企业的监管 v(三)要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五、深化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遏止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 v(一)加大力度查处无证生产行为 v(二)组织实施“百千万食品质量安 全专项整治行动” v(三)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 食品的违法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进出口食品、动植物产 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1.严把进口食品、动植 物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关 2.加强对进口食品、动植 物产品的检验检疫 3.加强对进口食品和动 植物产品的监督管理 (一) 严格把关,保障 进口食品安全 (二)加强源头监管,保障出口农产 品和食品安全 v1.大力推行“公司基地”的出口食品生产加工 管理模式 v2.推进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注册备案制度 v3.完善疫情疫病防控体系 v4.完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v5.督促企业提高自检自控能力 v6.切实加强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 v7.实施出口食品企业质量承诺制 (三)增强责任意识,实行进出口食品安 全“一把手”负责制,实施“良好企业 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v1.实行进出口食品安全“一把 手”负责制 v2.实施“良好企业名单”制度 v3.实施“黑名单”制度 v(二)强化食品和 农产品认证监督检 查,建立起长效的 农产品和食品认证 监管机制,切实提 高认证的有效性 v(一)进一步推进 食品和农产品认 证工作,促进食 品企业提高综合 生产能力 七、进一步完善 食品和农产品 认证工作,强化 认证监管工作 八、加快重点食品标准的制修订工 作,加强食品企业标准化工作 v(一)全面完成食品标准的清理工作 v(二)加快食品标准的制修订 v(三)加强应急事件相关标准研究工 作,建立标准化的风险预警机制 v(四)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加强食品企业标准化工作 v(五)加大标准的宣贯力度 九、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分析评估制 度,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 工作机制 v(一)总局将聘请国内有关食品安全知名学者、 检测技术、毒理分析、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 方面的专家,组建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 加强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潜在问题的研究 ,在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治理国内食 品安全问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及时提 供信息和对策。 v(二)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制度 十一、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为加 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v(一)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要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食 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 挂帅,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工作。 v(二)加快国家级食品类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步伐 。 v(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为监督执法提供法制 保障。 第三节 食品与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v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 、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至 餐桌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都有可能出现某些有害因素,使 食品受到污染,以致降低食品卫 生质量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 危害。 1.生物性污染 v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 生物、寄生虫、昆虫及病毒 的污染。微生物污染主要有 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 菌毒素。 2.化学性污染 v 食品化学性污染涉及范围较广,情况也较 复杂。主要包括: v 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 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 三氯丙醇等; v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 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v 滥用食品添加剂; v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v 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3.物理性污染 v 主要来源于复杂的多种非化学性的杂物,虽然有的污 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 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 保证,主要有: v 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 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 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 v 食品的掺假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 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 v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 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一、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v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的微生 物分为三类: v直接致病微生物,包括致病性细菌、人畜 共患传染病病原菌和病毒、产毒霉菌和霉菌 毒素,可直接对人体致病并造成危害; v相对致病微生物,即通常条件下不致病, 在一定特殊条件下才有致病力的微生物; v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非致病菌、不产毒 霉菌及常见酵母,它们对人体本身无害,是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卫生质量下降的主要原 因。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v一般将这些在食品中常见的 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 括致病性、相对致病性和非 致病性细菌。 v1.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意义 将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 数量的构成称为食品的细菌菌相。 v2.食品中菌落总数及其食品卫生意义 v3.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意义 将大肠菌群作为食品粪便污染的指 示菌的主要原因是 v 大肠菌群来源有特异性,仅来自肠道; v 在肠道中数量较多,易于检出; v 在外界环境中有足够抵抗力,能生存一 定时间; v 食品细菌学检验方法敏感。肠道致病菌 ,如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是食品安全性 的主要威胁。 v 致病菌污染将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 课程中探讨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v1.霉菌与霉菌毒素概述 霉菌(molds)并不是生物分 类学名称,而只是指一部分真菌 (Eumycetes)。真菌是指有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 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仅少数 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有分枝或 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 无性繁殖的一类生物。 v1.霉菌产毒的特点 v2.霉菌产毒的条件 v(1)基质 v(2)水分 v(3)湿度 v(4)温度 v(5)通风情况 v 3.主要产毒霉菌及主要霉菌毒素 v 4.霉菌和霉菌毒素的食品卫生意义 v 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后,从食品卫生学角度应该 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v (1)霉菌污染引起食品变质 v 霉菌污染度,是以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或100粒粮 食上霉菌菌落总数来表示食品中带染霉菌的情况,目 前我国已制定了多种食品霉菌菌落总数的上限标准; v 检测霉菌菌相的构成 v (2)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 v 霉菌毒素将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课程中探讨 (三)食品的腐败变质 v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 并不仅限于生物化学上狭义的腐 败(putrefaction)。狭义的腐败 专指在厌氧菌作用下,蛋白质产 生的以恶臭为主的变化。而食品 腐败变质是泛指在微生物为主的 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 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也可简 单地概括为食品腐败变质就是食 品失去商品价值。 1.食品腐败 变质的原 因和条件 (2)微生物 (1)食品本身的 组成和性质 v(3)环境因素 2.食品腐败变质的 化学过程与鉴定指标 v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即是在微生物 酶、食品酶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食品 组成成分的分解过程。 v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一般采用感官 、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四个方面的 指标。对蛋白质的腐败变质,感官 指标最为敏感可靠。 v(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列入的鱼 、肉类蛋白腐败鉴定的化学指 标是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 v(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 v(3)碳水化物的分解 3.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意义与 处理原则 v“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要吃清 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因此对腐败 变质的食物要准确鉴定,严加控制。 但有时出于物质条件或经济条件的限 制,也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分别处 理。如轻度腐败的肉、鱼类通过煮沸 可以消除异常气味;部分腐败的水果 、蔬菜可拣选分类处理;单纯感官性 状变化的食品可加工复制等。但应强 调指出的是,一切处理的前提必须遵 循确保人体健康的原则。 4.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v (1)食品的化学保藏 v (2)食品的低温保藏 v (3)食品的高温保藏 v A.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TDT) 是指在特 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v B.D值 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是指在某一温度和条 件下,微生物指数递减时间,或指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 时间(min)。 v C.F值 指所有温度下的热力杀菌效果相当于121条件下 等效杀菌的时间,以min表示。 F值用以表示杀灭某种微 生物孢子的能力。 v D.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 在半 对数坐标上,以对数在坐标纵轴标出D值,横轴表示温度 。该曲线基本是一条直线,表明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最 短加热时间和对应温度的关系。 v E.Z值 是指使在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上,经过一个对数周 期的加热时间,所对应的加热温度变化值。 1.干燥食品 v1.干燥食品 v2.半干燥食品 (5)食品辐照保藏 vA.辐照食品的概念 v辐照食品(irradiated food)是指利用 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过的食品。 vB.辐照能源的种类 vC.辐照剂量 vD.食品辐照的用途及优点 vE.辐照食品的管理 辐照食品的管理 v 辐照食品的管理涉及三个方面,即辐 照设施安全性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和 有关辐照工艺和剂量管理。FAOWHO 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了辐照食品通 用标准和用于处理食品辐照设施 的实施细则。 v 我国对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管理是依照卫生部 1996年发布的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v a.所有从事辐照食品加工的辐照单位,都必须 按照放射防护条例办理许可、登记证。辐 照加工单位对无辐照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品种 进行辐照前,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报 卫生部审批; v b.对所有已有辐照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应严格 按标准进行辐照; v c.对辐照剂量在lOkGy以上的辐照食品新品种, 研制单位直接向卫生部申请审批时,除提供感 官性状、营养、微生物等资料外,还要求提供 毒理及辐解产物的研究资料; v d.严禁用辐照加工手段处理劣质不合格的食品 ; v e.所有经辐照加工处理的食品最小外包装上必 须贴有卫生部统一的辐照食品标识。 二、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v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种类繁多 ,较常见和重要的有农药、 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 、多环芳烃化合物、杂环胺 、二恶英以及来自食品容器 、包装材料的污染等。 (一) 大气污染物 氟化物 1. 煤烟粉 尘和金 属飘尘 3. 2. 二氧化硫 和氮氧 化物 v(二)水体污染 v(三)土壤污染 v(四)食物链的生物浓缩 v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量一般很 低,其危害具有隐蔽性。主要的危 害有 v1.慢性毒理作用 v2.激素样作用 v3.三致作用 v4.过敏反应和变态反感 v5.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五)食品加工、贮存中的污染 v1.亚硝胺的污染 v2.非法添加硼砂 v3.甲醛 v4.其他化学物污染 三、物理性污染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1.悬浮物质 污染 2.热污染 3.放射性 污染 # 四、食品安全状况 v(一) 食品安全的定义 v“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 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 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v(二) 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 个方面的问题: v 1.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 v 从内部因素来看,造成种植、养殖污染问题的主要原 因来自于农药兽药污染、化肥污染和畜禽粪尿污染。 v 2.生产、加工领域的问题 v 目前我国存在约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单位,其中有70 左右的单位是10人以下的家庭式生产方式,很多都不 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因此,食品生产单位 多、小、散、乱成为了我国食品生产的突出问题。 v 3.市场和流通领域的问题 v 目前全国食品经营者有300多万家,其中大多为个体工 商户,他们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经营管理也相对落 后。 v 4.国际食品贸易的问题 v 5.有关食品安全的立法和标准体系不够健 全 v 6.监管体制不顺,管理和处罚力度不够 v 食品生产、销售受卫生、工商、检验等多 个部门的共同监管,涉及复杂的程序和环 节。 v 7.缺乏食品安全系统检测数据、专业技术 和设备 v 8.尚未全面应用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三)食品安全法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v目前,我国虽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总 体性法规食品卫生法和产品 质量法、农业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进出口商品检验 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但这些法律对食品安全仅做了一些 概要性规定,不能有效涵盖当前食 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已明显滞后于 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且在执行过程中互相矛盾,难于协 调。 v 1.最严重的是多头执法有点乱 v 2.有些法律有交叉 v 3.有些标准规定不一致 v 4.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食品安全问 题 v 5. 处罚力度上失之于宽 v 6.处罚力度过轻,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 处罚力度过轻,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而发达国家一般 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采取重罚,特别是对蓄意破坏食品质 量安全者,不仅要求立即停业待查,而且高额的罚款会令 其关门倒闭,即使罚款,也要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v 7.多头执法效率低 v (8)条块分封,地方政府责任不明 v (9)政策缺口形成食品安全事件与执法监管的共生现象 第四节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v一、外国的食品安全监管 v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方面 ,美国做得较为全面。首先,著 名的由联邦政府发布的永久性法 规美国联邦法典 (CFR)就有 与食品有关的规定。 v韩国 v澳大利亚 v泰国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其改善 v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颁布以来,食品 安全已经被作为我国发展的一个核心政策。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卫 生法、动植物检疫法、商品检验法等。同时,负责监管食 品安全的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也相应制定了 各种有关食品安全卫生、进出口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 全等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使食品安全有了法律上的保障 和行业上的标准。在食品安全检测监管的机构方面,农业 部已有国家级质检中心13个、全国性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和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20多个;卫生部设立了食品卫 生监督检验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而形成了从中央到 省、市、县的“四级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国家质检 总局也在各口岸设立了负责检验入境食品的安全性的专门 机构。在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活动方面,我国积极参加了国 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并成为了其中的成员,成立了 国内食品法典协剐、组,配合CAC的行动。 v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 中央政府主管部门有农业部 、卫生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工商行政管理 总局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它们分别管理着涉 及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 v“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 部门监管”的原则,采 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 监管为辅的方式 v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v 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并将原来 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 责划归质检部门; v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v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v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 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按照责权一致的 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v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 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 (一)农业部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v组织协调种子、农药、兽药等农业投人 品质量的监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 (2) v组织、监督对国内动植物的防疫、检疫 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 (4) v负责组织实施农业各产业产品及绿色食 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 保护工作; 3(1) v组织国内生产及进口种子、农药、兽药 、有关肥料等产品的登记和农机安全监理 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 ; 3(3) (二)卫生部 (Ministry of Health) v (1)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包括餐饮业)进行卫生许可及相关日 常监督,包括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条件进行卫生学评价及 监督,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 督检查。 v (2)对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的食品包装材料 v 等产品进行安全性审查并监督,对禁止使用的食品容器、包 装材料和工具等做出规定。 v (3)拟定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和食品卫生标准,承担国内食品法 典协调小组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 v (4)组织食品卫生、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发布监测信息及食品 安全预警信息,承担食品危险性评估的管理工作。 v (5)指导公众饮食与健康,促进公众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v (6)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参与查办大案要案。 v 卫生部门还要规范卫生许可工作 (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v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 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 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 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的直属机构。国家质检总局管理的中国国 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和中国国 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