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养研究摘要: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部分,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地方高校学生定位的理论基础,也是地方高校学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地方高校的学生也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应该旅行的社会责任,从知识的掌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方面来分析地方高校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地方高校学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任务与社会责任,应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高校应当特别突出育人责任, 这是由地方高校的生源状况以及地方高校学生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为此, 地方高校学生应当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选择学科专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一线就业的发展去向, 使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 突出务实精神, 强化实践教学, 着力增强自身的实践意识与能力, 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现状;培养Statu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raining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tudyAbstrac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of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Mass Education . Local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positioning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 as well as local college students fighting for power and goals,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 to determine their own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ould travel from knowledge master ,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fac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ask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opic .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people , this is the situation wher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decision. To this end,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hoice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sciplines , the whereabout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oriented line of employment , so that personnel train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prominent and pragmatic spirit,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 focus on enhancing own practice awareness and the ability to better adapt to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word:Local College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Status;TrainingII目 录一、 研究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1)(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1)1社会责任感的内涵(1)2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感(1)3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二)研究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2)二、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2)(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2)1奋斗目标产生偏差(2)2价值取向发生错位(3)3精神品质缺乏锻炼(3)(二)地方高校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3)1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看(3)2从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看(4)3社会环境因素看(5)4从高校教育管理看(6)三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7)(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原则(7)1.递进性、层次性原则(7)2.主体性原则(7)3.交往-实践原则(8)(二)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8)1.地方高校领导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8)2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9)3地方高校学生活动以服务社区,满足大众为依托(9)4提高地方高校的教职员工待遇(9)5地方高校学生要多参与地方社区服务(10)6地方高校学生应广泛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10)参考文献(11)谢辞(12)附 录. (13) 开题报告.(13) 结题报告.(14)答辩报告.(16)IV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力之一,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处于21世纪的地方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地方大学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社会责任感则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地方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其社会行为。地方大学生有无社会责任感将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地方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应高度重视地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能主动的迎接时代严峻的挑战。一、 研究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1.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他是人们对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他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 2.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立足地方发展,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为本省提供直接的社会服务上。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符合大学的社会责任,更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是地方高校定位的理论基础,也是地方高校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在我国,部属高校办学水平相对较高,代表国家最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所以部属高校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着重解决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前沿性的重大课题;跟踪世界学术前沿,培养大师级、领袖级的各种精英人才;加强知识创新。而地方高校则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解决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3.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高校学生的责任与现代高校学生的责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遵循现代高校学生社会责任履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地方高校的生源状况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学习知识能力,面向经济社会一线就业的方向发展,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二)研究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从数量看,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权威数据,地方院校的学生占到了全国学生的多半,是名副其实的主体,因此,研究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整体社会责任的履行。而目前为止,对于地方高校学生的责任感研究资料较少,大家更多地是研究地方高校的责任感,而没有注意到地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研究的滞后必定导致实践行为的盲目,与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研究薄弱状况相适应的是,地方高校学生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跟着感觉走”,行无目的,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问题既引以为戒,也有力的凸显了现阶段加强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客观上讲,地方高校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表现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求知愿望,而且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这是首先应该肯定的。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商品经济而来的道德的世俗化,使部分地方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奋斗目标产生偏差 部分地方高校学生没有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地方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他们所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利益,缺乏对地方社会整体利益的深刻理解与执著追求。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拼搏意识和创业精神,力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和物质享受的需求。他们这种把个人奋斗目标临驾于地方社会理想之上的信念,造成了地方高校学生社会理想模糊,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2.价值取向发生错位部分地方高校学生过于崇尚自我价值,他们往往追求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这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造成了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的错位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感明显增强。地方高校本来就是二类和三类学校较多,好多学生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惜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考入一类大学,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盲目夸大自我价值,片面追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张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正确。3.精神品质缺乏锻炼 心里承受能力差。当今高校学生大多是90后,由于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显得异常重要。地方高校学生成长于经济飞跃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快节奏的社会造就了他们较强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他们渴望全方位提高自己,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然而,这一代的孩子基本是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没有受过大的挫折,缺乏生活的历练,他们总体带有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差、抗压能力较低等特征。在面临挫折时,在遭遇困难时,在身处逆境时,有的大学生不敢面对,害怕正视现实,缺乏担当社会责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有人以放弃生命的极端方式逃避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做事功利化。当前,许多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评奖学金的方式采取的是综合测评。实行这一制度,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方向发展,不再同于高中的唯成绩论。实行这样的制度,本意是好的,然而许多学生为了争学分所采用的手法简直让人汗颜。在评奖学金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许多人为了加分和其他同学闹得不可开交,许多人为了加分造假的事也频频出现。(二)地方高校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1.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看 一是地方大学生自身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化过程是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现实基础。只有在社会化过程中,地方高校学生才能够真实的了解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文化,参与一定的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明确和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方高校学生虽然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他们尚未真正走上社会,对社会的认知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社会实践作为地方高校学生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在很多地方学校由于经费等设施不足也是流于形式,甚至被其他课程挤掉。网络的普及虽然为地方高校学生了解社会开辟了广阔空间,然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色情、暴力文化充斥其中,这无疑会给辨别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带来较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二是地方大学生自身社会角色不明确。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或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期望。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正如马克思所言:“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只要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就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命和任务,这是社会赋予其个体成员的,是无法回避和逃离的。地方高校学生作为一个地方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作为一个地方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被社会寄予很高的角色期待。然而地方高校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多种价值观念相互对立、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既崇尚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也张扬个性、追求社会生活的多元、多样、多变,自我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对大学生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多元、多变的价值追求也使他们对大学生自身社会角色的期许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自身社会角色的迷惘与混乱,使得部分地方高校学生空有“大学生”之名,不明“大学生”之责。2.从市场经济社会的影响看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地方高校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但也折射出社会对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过多推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功利虚荣、自我实现的片面追求,淡化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应有的责任。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上一些消极和不正当的现象,如贪污受贿、非法买卖、以权谋私等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致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失去了对理想的追求。部分地方高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追逐个人名利,而较少考虑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和社会责任要求。 另一方面是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影响。市场经济所遵循的是价值规律, 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 以所获得利润的高低作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而在地方高校里对大学生所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是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以是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是否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是否为国家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现在许多人盲目地将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引入学校生活, 使社会环境的价值取向与学校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鲜明反差,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引入难免会使一部分地方高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取向自我价值, 追求个人功利, 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3.社会环境因素看 一是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首先,当今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同质社会变成了异质的多元社会。多元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关注于自己利益的实现,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人们因此也越来越难以对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产生认同。于是,人们也就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其次,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个体利益,凸显个体利益之间相互区别,容易使人们产生只关注自己,把自己从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中独立出来,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成败标准和出发点,每个个体都只为自己考虑,而很少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二是“去精英化”的压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扩张政策的相继出台,高校大学生入学率持续攀升,2009年达到24.2%,预计2020年将达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按照国际通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入学率15% 50%的标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去精英化”的教育必然带来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转变和就业压力的相对增大。据人保部门最新统计数据,自2003年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平均每年都要增长5060万人,200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600万达到611万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30万人。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就业机会并没有相应增多。而地方高校大多是二类三类学校,相比211,985学校或国家直属院校,竞争力本来就不够,就业、生存就更成为压在地方高校学生身上的头座大山。相比之下,他们更多关注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疏远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种疏离并不代表他们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反,却折射出地方高校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上“有心无力”的尴尬心态。4.从高校教育管理看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与地方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有较大关系。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还存在着不利于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诸多问题,比如:过去我们的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很好地重视德育的本体功能,总是想培养从社会某一角度看来在思想品德方面已经完善的、完美的人,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结果导致地方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评价体系没有实实在在的激励意义,不但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反而导致部分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心灵受伤害。其次,校园内外的反差,使学校的正面教育受到很大的冲击。地方高校在努力提倡高水准的道德规范,而社会上某些人低水准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也在蔓延,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某些错误 二是地方高校工作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地方高校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但地方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有许多方面却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比如,受地方教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在思想工作中灌输式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的多, 主动参与的少, 对许多道理学生即使认识了但并不认同, 因而社会主体意识不可能在这种教育之中得到加强。在教学上,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比较模糊, 导致作为手段的学习和考试反倒成了目的。原本学生应通过学习走向社会, 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但结果是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的社会意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但管理工作者没有注意尊重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使学生常常觉得自己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 容易滋长逆反情绪和破坏欲, 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三、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原则 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地方高校学生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地方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加强对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需体现并遵循三大原则。1.递进性、层次性原则 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在内容、目标上体现以知识为先导,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社会、国家民族负责的递进性、层次性特点。其中,增强责任认知能力是增强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首要切人点。由此,如何使地方高校学生懂得在大学新的生活道路上,根据社会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目的、生活方式进行选择,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以及应负的各种责任,成为增强责任认知能力的第一要务。我校主要以各学院为单位对新生进行始业教育、军训、新生演讲赛、与老生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使学生一进人高校就了解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明确大学阶段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以及对自我学习、生活、工作等自我行为过程与结果、承诺、过失等的责任意识。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意指让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人格主体参与于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社会情境之中,凭着自身的理智与激情去选择、思考、判断、实践其与社会相关事物的关联,在对其与相关事物关系认同的基础上激发其“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意识。 主体性原则意味着:尊重学生,“尊重是对人格的承认,也是人格实现的基本条件,即主体自我发展的根本条件”,提倡独立的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幸福的权利,肯定和尊重个体自身的价值、尊严和人格独立,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前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绝不是以否弃自身个性和人格独立为代价,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实社会责任感的养成;信任学生,相信人性向善性的存在和个体人格自我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反对灌输、强迫,倡导平等对话、启发引导,“责任感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人的职责,而是对我所关切的恳求反应”;自由空间的营造,让每个学生都能去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积极行动、自我负责,“在每一种生活处境中判断自己的目的,判断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能够自主地选择,能够意识到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力量,能够承担我们行动的结果”。3.交往-实践原则 其意蕴乃是要更多地把地方高校的学生引向与他人、周遭世界的广泛的、活生生的交往中,让个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者、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真实地体验并努力建立人与社会的活泼联系“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激发并且努力彰显其生命内在的责任意识。交往-实践原则意味着:牢牢地把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根基置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关注并且引导学生与其周遭世界的活泼关系的建构,使责任感的教育成为学生生活实际中活生生的责任感的教育,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关注“道德生活的复杂性和具体性,关注个体生活情境中社会责任判断、选择的复杂性、具体性、多样性,避免公式化的简单说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复杂的生活实践中去积极自我分析、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负担、可能承担的责任,真正使地方高校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关注生活养成,引导学生在日常交往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领悟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学生生活成为教育的有效途径。(二)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途径1.地方高校领导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首先, 地方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对地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把它作为主导学校的一项经常持久的重要任务。其次, 在思想工作中, 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想他们之所想, 解决他们之所需, 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平等意识, 不要动辄训斥,不要总拿地方学生的表现跟部署高校学生作对比 并尽可能地把更多的参与机会提供给学生, 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 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把课程设置与地方社会需要的关系向学生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在此基础上, 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除此之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应当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这种教育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2.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企业为地方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必须回应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地方高校须树立为地方服务的责任指导思想,研究制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把高校中蕴藏的知识、技术、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地方政府为地方高校提供经费,企业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与课程资源,在此投入下的需求表现为对人才的渴望,地方高校责任的实现即表现为努力培养大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技术实践领域的合作,积极在企业中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必须深入地方,发掘、发现地方特色产业,改造优化专业结构,为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特殊人才,提供技术支持。3.地方高校学生活动以服务社区,满足大众为依托 地方社会、社区及公众为地方高校的边缘利益相关者,地方高校学生有必要服务地方社区,满足大众的利益需求。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对普遍提升公民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知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渴求也日益显现。地方高校学生需根据地方现实,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活动,且自觉以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术引领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求。4.提高地方高校的教职员工待遇 教师和行政人员是学校主要的办学力量,对教职员工利益需求的回应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更影响着地方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及地方高校管理人员的待遇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发展及生活保障的需求。地方高校为实现增强地方高校学生责任感,一方面需定期开展提高教职员工素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促使教学等工作高效进行,另一方面还应当充尊重教职员工的各项权利,鼓励其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改善教育教学资源。另外,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工作硬件条件提高,关心教职员工的心理需求,提供教职工展示能力的机会与平台,不断改善其收入和福利待遇,多角度全面的关心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只有教师待遇提高了,教师才会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保证地方高校人才的质量。5.地方高校学生要多参与地方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队驾驶员培训管理制度
- 餐饮业疫情转型指南
- 压疮预防及护理的护理查房
- 老年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查房
- 儿童哮喘护理查房
-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方案的安全性
- 左红军一建管理课件
- 工艺质量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问题课件教学
- 工程调度培训课件
- 商铺租赁合同(有利于承租方)
-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和评价标准RFJ01-2015年
- 第三章表面膜层及其电接触特性
- 第1章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 目标设定及如何达成目标课件
- 小学体育-【课堂实录】30米往返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处方管理办法培训演示
- 农村宅基地代持协议范本
- 第二章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与调控第一节(发酵工艺学夏焕章第三)3
- 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税则归类表
- 农业生态学课件 10生态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