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___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docx_第1页
论文____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docx_第2页
论文____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docx_第3页
论文____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docx_第4页
论文____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 目:茶粕对田螺的毒性研究摘 要目的测定茶粕对田螺毒性的半致死剂量。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茶粕水溶液浸养田螺,24h后,观察不同浓度中田螺的存活个数,从而检测出当半致死时间为24h时,茶粕对田螺的半致死剂量(LD50)。结果茶粕对田螺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半致死剂量为0.83334g/L。结论茶粕对田螺死亡率的影响与其剂量成正相关。关键词茶粕 ;田螺 ;半致死剂量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Camellia Oil Cakes toxicityand its median lethal dose onwinklesMethodmeal aqueous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tea soaked river snail, after 24 h, observe the number of the survival of the river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so as to detect when the median lethal time of 24 h, the tea meal lethal dose (LD50) of winkles.Results The Camellia Oil Cake were apparently toxic to thewinkles and its median lethal dose was 0.83334g/L.ConclusionThe winklesmortal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ose.Key wordsCamellia Oil Cake;winkles;Medial lethal dose目录摘要 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前言11材料和方法21.1材料21方法22结果与分析33实验结论5致谢6参考文献7绪 论茶粕,又称茶籽饼: Camellia Oil Cake,呈紫褐色粉末,是野山茶油果实榨油后剩下的渣,茶粕中茶皂素含量为12-18%1,残油2%,蛋白质 12-16%,淀粉和糖类30-50%,纤维10-12%等。其中,茶皂素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具有溶血和鱼毒作用2,茶皂素对动物红血球有破坏作用,通过引起含胆固醇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细胞质外渗,从而使红细胞解体,产生溶血现象,故能杀死野杂鱼类、泥鳅、田螺、河蚌、蛙卵、蝌蚪和一部分水生昆虫。茶皂素易溶于碱性水中,使用时加入少量石灰水,药效更佳。由于茶粕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这还是一种高效有机肥,广泛应用在农作物及果树栽种中,效果极佳。对淤泥少、底质贫瘠的池塘可起到增肥作用。使用茶粕作为清塘药物,比其它药物具有更独特的功效。 茶粕广泛应用于鱼塘清塘、和稻田及高档草坪杀虫,蚯蚓、地老虎、和其它害虫。茶粕作为一种绿色药物,它能自行分解,无毒性残存,对人体无影响,使用安全。二是不杀死水草,对水草还有促长效果。三是对虾、蟹幼体无副作用,在繁育虾苗和培育幼蟹的出塘率中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以田螺为材料,研究茶粕对田螺的毒性及其半致死剂量(50lethal dose,LD50)。目前国内灭螺的方法主要分为3种3:物理灭螺、化学灭螺和生物灭螺。利用茶粕中有效成分中作为灭螺活性物质,不乏为一种有效生物灭螺方法4-7。利用茶粕中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开发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前景。已经开发和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实践的有水产养殖的清池剂、对虾养殖的保护剂、蟹类养殖的脱壳剂、作物和蔬菜种植业的灭螺、杀虫剂等等。茶皂素的抑菌、抗菌作用可望用于畜、禽养殖业,在绿色产品方面将有一定的前途和市场。茶粕中蛋白含量在1216,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成分,其中7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因此,茶粕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潜在饲料原料。我国是产茶大国,仅油茶林的种植面积就达400万hm2,占全国木本食用油料作物的80以上,是世界上油茶品种最多、分布最广、油茶籽产量最高的国家,年产油茶籽约5498万吨、茶油15万吨、油茶籽副产品茶粕的年平均产量约为3971万吨。由此可见,提取茶皂素的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开发这类资源,对于繁荣山区经济、保护环境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茶粕,由江西山之源山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粉末状(甲醇浸提物为17%左右的茶皂素),便于溶解,样品密封,室温保存备用。田螺,来自本校园内的睡莲池塘,室温下,在自来水水中饲养2-3d后,选取活力强的、同等大小的田螺以供实验用。1.2 方法1.2.1溶液的配制。以自来水作为溶剂,在电子天平上分别称取0.25g、0.3125g、0.41667g、0.625g、1.25g的茶粕各3份,分别溶于盛有500ml的自来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尽量溶解。它们的浓度依次为0.5g/L、0.625g/L、0.83334g/L、1.25g/L、2.5g/L。同时,取同等量的自来水于烧杯中作对照,置于室温下。注意,溶液应现配现用。1.2.2室内浸杀田螺实验。选用活力强、同等大小的田螺投入到以上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分组时随机分配),每份溶液投14个,在每个烧杯上绑一层纱布,避免田螺爬出。处理时间为24h。实验处理后取出田螺进行成活检查,统计不同处理的死亡率。田螺死活的判断标准8:经净泡毒杀后取出的田螺,开厣爬行的田螺为活螺;若出现以下现象则判为死螺:厣脱落。肉足外翻,用针刺时无伸缩力。若厣紧闭,则敲破螺壳,用解剖针刺软体,无伸缩力。2.结果与分析2.1观察实验可知,处理前期,浓度低的溶液中有部分田螺爬到烧杯壁上,其活力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爬动的田螺越来越少,厣张开的田螺也越来越少。而高浓度的茶粕溶液中,田螺仅微开厣,几乎不爬动,活力不强。由此说明茶粕对田螺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不适于田螺的生长。2.2茶粕浸杀田螺的存活率及LD50由表1可以看出,茶粕对田螺具有毒性的作用。不同浓度的样品浸杀田螺的死亡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浓度越高,灭螺效果越明显,成正相关。0.5g/L、0.625g/L、0.83334g/L、1.25g/L、2.5g/L不同浓度的茶粕水溶液处理田螺24h后,其存活率分别为69.05%、57.14%、50%、30.95%、11.9%。由此可知,当半致死时间为1d时,其半致死剂量0.83334g/L。2.3相同浓度的溶液中,处理后,有些组中田螺存活的个数不同。例如在2.5g/L这组溶液中,其存活的个数分别为2个,1个,2个,说明实验存在一定误差。表1 不同浓度室内浸杀田螺的存活率 Table 1 The survival rate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indoor leaching kill snails溶液浓度(g/L)处理前个数处理1d后存活个数存活率(%)平均存活率(%)014141001000.5141091071.4364.2871.4369.050.6251488857.1457.1457.1457.140.8333414777505050501.251435521.4235.7135.7130.952.51421214.287.1414.2811.93 结论与讨论(1)茶粕水溶液中由于含有一定的茶皂素,茶皂素具有溶血和鱼毒作用,对动物红血球有破坏作用,产生溶血现象,所以茶粕水溶液对田螺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毒性也越来越强。茶粕对田螺死亡率的影响与其剂量成正相关。在室内浸杀田螺一天,其半致死剂量LD50为0.83334g/L。(2) 经24h处理后,各组中其存活的个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一定的误差。可能是受田螺本身的健康状况影响,也可能是由于本人进行成活检查时的失误。(3)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9:动物因素,测定某一药物的动物LD50时,动物健康,且各组平均体重及体重的分布应尽可能一致。动物应随机分至各组,避免人为因素带入偏差。试验选择田螺时,排除了特大、特小、外壳破裂等,分组时随机分配,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的影响。动物数量。每组动物数一般为1020只,各组动物数最好相等。为了使各组数目相等,试验采用自来水水浸养2-3d的田螺,剔除不健康田螺的影响。其他因素。实验室环境、染毒时间、受试物浓度、溶剂性质、实验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可对LD50产生影响。在该试验中,每一组试验都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如统一配好溶液后,再统一放入田螺。注意,溶液应现配现用。致 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关心帮助和指导我的指导老师徐兵,张勇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来的学习经历,面对现在的收获,我感到无限欣慰。为此,我向热心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论文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专业上的问题,有的是论文格式上的问题,一直得到张勇,徐兵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使我的论文可以又快又好的完成,张勇,徐兵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他敏捷的思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终生难忘我的张勇,徐兵老师对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再一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参考文献1曾献,曹清明,袁英姿.油茶籽多酚的提取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8,24(4):69-71.2柳荣祥,朱全芬,夏春华. 茶皂素生物活性应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1996,16(2):81-86.3毕研云,图立红,李枢强,等我国常用的灭螺方法J生物学通报,2006,41(11):17一184於风安,彭卫平,彭镇华,等利用植物他感作用灭螺效果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6,7(4):407-4105马安宁,王万贤,杨毅,等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