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结构设计原理钢 筋 混 凝 土T形 梁课程设计 姓 名: 杨 继 才 专 业 班 级: 隧 轨(2) 班 学 号: 1 0 0 1 1 1 1 9 学 院: 土 木 建 筑 B 项 目 性 质: 设 计 类 指 导 教 师: 张 敏 设 计 时 间:2 0 1 2 年 1 01 1月目录1.设计资料12.设计任务23.设计计算书33.1作用效应组合33.1.1主梁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33.1.2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53.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73.2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83.2.1 配筋计算83.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103.3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03.3.1截面尺寸复核103.3.2检查是否需要按计算设置腹筋113.3.3最大设计剪力及设计剪力分配113.3.4箍筋设计133.3.5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143.4全梁承载力校核193.4.1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193.4.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213.5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333.5.1 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333.5.2 使用阶段的变形验算354.总结385.附录395.1 弯起钢筋坐标计算表395.2 正截面承载力验算过程计算表405.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计算表416.图纸421.设计资料1.1 主梁跨径和全长标准跨径: (墩中心距离)计算跨径: (支座中心线距离)一类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1.2 永久荷载一期荷载: ;二期荷载: 。1.3 可变荷载公路级,人群荷载不计;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汽车冲击系数 :1.4 材料梁体选用C30 混凝土fcd13.8N/mm2;fck20.1N/mm2;ftd1.39N/mm2;ftk2.01N/mm2;Ec3.00104N/mm2。主筋用HRB335级钢筋fsd280N/mm2;fsk335N/mm2;Es2.0105N/mm2。箍筋用R235级钢筋fsd195N/mm2;fsk235N/mm2;Es2.1105N/mm2。1.5 计算方法极限状态法。1.6 结构尺寸梁宽200mm,翼缘板边缘厚120 mm,根部厚180 mm,梁高1500 mm,T梁翼缘板宽度1580 mm,二期工程高200mm。具体尺寸如图1-6-1所示:1580 1500320200图1-6-1 T形梁截面尺寸(单位:mm)1.7 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叶见曙主编;(4)结构力学(第5版),李廉锟主编。2.设计任务1.1 设计计算书一份(1)作用效应组合; (2)绘出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3)进行抗弯、抗剪钢筋设计计算; (4)结构应力、挠度、裂缝验算。1.2 配筋图一张(1)主梁正截面钢筋配筋图(2)行车道钢筋配筋图3.设计计算书3.1作用效应组合3.1.1主梁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1) 荷载计算 故根据上面的面积和前面的资料可得一期恒载: 二期荷载: 对于可变荷载,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有关规定,可得公路级的荷载如下:2) 截面弯矩影响线面积计算表3-1-1-2影响线面积计算项目计算面积影响线面积 =L/4L/2=19.52/8=47.53 =3L/16L/2=319.52/32=35.65 =1/2L/21/2=19.5/8=2.438 =19.5/2=9.753) 弯矩永久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表3-1-1-3弯矩永久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表截面影响线面积(1)(2)(3)一期荷载标准值(4)=(1)(2)二期荷载标准值(5)=(1)(3)M0012.1687.26800.00M1/435.6512.1687.268433.77 259.09 M1/247.5312.1687.268578.36 345.46 4) 可变弯矩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表3-1-1-4可变弯矩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表截面影响线面积(1)(2)(3)(4)横向分布系数(5)冲击系数(6)标准值(7)=(1)(2)+(3)(4) (5) (6)M007.8757.268178.50.41.1260.00M1/435.657.8757.268178.50.41.126420.39M1/247.537.8757.268178.50.41.126560.525) 剪力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规定:在计算剪力作用效应是,车道荷载的集中荷载应乘以1.2的系数。故:表3-1-1-5剪力可变作用效应标准值计算表=12.168=7.268=7.875=214.2=1.126=0.4截面面积恒载最大活载最小活载09.750.000.001.0009.750189.50131.0634.581/87.3125-0.125-0.1520.8757.465142.13110.3513.881/44.875-0.250-0.6090.7505.48494.7589.65-6.833/82.4375-0.375-1.3710.6253.80947.3868.94-27.531/20-0.500-2.4380.5002.4380.0048.24-48.243.1.2 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6条规定: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基本组合为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跨中截面设计弯矩支点截面设计剪力其截面的弯矩作用效应组合分别如下表3-1-2-1所示:表3-1-2-1弯矩作用效应组合表截面一期荷载二期荷载可变荷载最大弯矩组合最小弯矩组合001.201.201.41.0001/4433.771.2259.091.2420.391.41.01,4208311/2578.361.2345.461.2560.521.41.01,8931,1093/4433.771.2259.091.2420.391.41.01,420831101.201.201.41.000由上表可得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如下:图3-1-2-1弯矩包络图(单位:kN.m)其截面的剪力作用效应组合分别如下表3-1-3-2所示:表3-1-1-3-2剪力作用效应组合表截面恒载最大活载最小活载最大剪力组合最小剪力组合0189.501.2131.060.001.41.04112271/8142.131.2110.89-12.601.41.03261531/494.751.291.81-26.281.41.0242773/347.381.273.81-41.041.41.0160-11/20.001.256.88-56.881.41.080-805/8-47.381.241.04-73.811.41.01-1603/4-94.751.226.28-91.811.41.0-77-2427/8-142.131.212.60-110.891.41.0-153-3261-189.501.20.00-131.061.41.0-227-411由上表可得该梁的剪力包络图如下图3-1-2-2所示:图3-1-3-2 剪力包络图(单位:kM)3.1.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效应组合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417条规定: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效应组合1) 作用效应短期组合作用效应短期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 2)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为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相组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3.2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2.1 配筋计算1) 翼缘板的计算宽度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22条规定:T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f =(120+1800)/2=150mm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bf=L/3=19500/3=6500mm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bf = 1600mmb+2bh+12hf,此处b为梁的腹板宽,bh为承托长度,hf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bf=b+12hf=200+20+12150=2000mm故取bf=1600mm2) 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设as=30+0.71500=135mm, h0=has=1500135=1365mm;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3) 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s可得:解得:4) 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s拟采用828+420的钢筋,As=3927+1256=5183mm2。钢筋叠高层数为6层,布置如图所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40mm,钢筋间横向净距故满足构造要求。其配筋图如图3-2-1-4所示:1580150011200180120662354543277(焊接) 图3-2-1-4 纵筋配筋图(单位:mm)3.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1) 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故h0=has=1500116=1384mm。则其配筋率为:2) 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由于 ,故为第一类T形截面。3) 求受压区的高度x4)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Mu故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3.3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3.3.1截面尺寸复核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0条规定:在钢筋混凝土梁的支点处,应至少有两根并不少于总数1/5的下层受拉的主筋通过。初步拟定梁底225的主筋伸入支座。支点截面的有效高度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9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其抗剪截面应符合要求。有:故截面尺寸符合要求。3.3.2检查是否需要按计算设置腹筋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0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而仅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跨中截面:支座截面:故跨中截面部分可按构造配置箍筋,其余区段按计算配置腹筋。3.3.3最大设计剪力及设计剪力分配1) 确定构造配置箍筋长度在图3-1-3-2所示的剪力包络图中,支点处计算值 ,跨中处剪力计算值 。则的截面距跨中截面的距离:在距跨中 范围内可按构造配置最低数量的箍筋。2) 计算最大剪力和剪力分配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1条:最大剪力取用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的数值,并按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不少于60%;弯起钢筋承担不超过40%,并且用水平线将剪力设计值包络图分割为两部分。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剪力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简支梁剪力包络图取为斜直线。即:设置弯起钢筋区长度:剪力分配见图3-3-3-2所示。9750750454333101147411kN385.54kN154.22kN231.32kN80kN192.38kN图3-3-3-2 剪力分配图3.3.4箍筋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3条:钢筋混凝土梁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或1/4主筋直径的箍筋。现初步选用8的双肢箍筋,n2; Asv=nAsv1250.3100.6mm2。在等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中,箍筋尽量做到等距离布置。为方便计算,斜截面内纵筋配筋百分率及截面有效高度可近似按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的平均值取用,计算如下: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1条:箍筋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3条: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梁高的1/2且不大于400mm。在支座中心向跨径方向长度相当于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混凝土梁应设置直径不小于8mm或1/4主筋直径的箍筋。其配筋率sv,R235钢筋不应小于0.18。现取取此时,箍筋配筋率,故不满足规范要求。现取计算的箍筋配筋率,且小于和400mm。满足规范要求。综合上述计算,在支座中心向跨径长度方向的1500mm范围内,设计箍筋间距,尔后至跨中截面统一的箍筋间距取。3.3.5弯起钢筋及斜筋设计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11条: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Asb1时,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近边支点梁段,取用距支点中心h/2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值Vsb1;首先,计算各排弯起钢筋起点截面的垂直距离(右图)以及至支座中心距离,计算第一排弯起钢筋以后的每一排弯起钢筋Asb2Asbi时,取用前一排弯起钢筋下面弯点处由弯起钢筋承担的那部分剪力Vsb2Vsbi。一排弯起钢筋截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需设置弯起钢筋的区段长度(距支座中心)初步拟定架立钢筋为222,净保护层为42.9mm,则架立钢筋底面至梁顶的距离为42.9+25.1=68mm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为,弯起钢筋末端与架立钢筋焊接。拟弯五排钢筋。1) 第一排弯起钢筋第一排弯起钢筋的最大剪力: 第一排弯起钢筋的面积为:(初步拟定为25)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25,Asb1982mm2。第一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1: 第一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2) 第二排弯起钢筋第二排弯起钢筋的最大剪力:第二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为25)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25,Asb2982mm2。第二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2:第二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 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 3) 第三排弯起钢筋第三排弯起钢筋的最大剪力:第三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为25)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25,Asb3982mm2。第三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3: 第三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 4) 第四排弯起钢筋第四排弯起钢筋最大剪力:第四排弯起钢筋的面积:(初步拟定直径20)初步选用由主筋弯起220,Asb4628mm2。第四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4:第四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5) 第五排弯起钢筋第五排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为lsb5:第五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为:第五排弯起钢筋弯起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为:故第五排不需要再设置弯起钢筋。按照抗剪计算初步布置弯起钢筋如图3-3-4-5所示。9750750454333101147411kN385.54kN154.22kN231.32kN80kN192.38kN架立钢筋h=15007507504068154.22kN2N12N22N32N42N52N6图3-3-5 腹筋布置图3.4全梁承载力校核3.4.1正截面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简支梁弯矩包络图近似取为二次物线:各弯起钢筋计算列于下表弯起点1234弯起钢筋的水平投影长度mm1335130712781250弯起点距支座中心的距离mm1335264239205170弯起点距跨中的距离mm8415710858304580分配的设计剪力Vsbi(KN)154.22134.3689.9946.61需要的弯筋面积mm21038905606314可提供的弯筋面积mm2225225225220982982982628弯筋与梁轴交点到支座中心距离mm668200333104588弯筋与梁轴交点到跨中距离mm9082774764405162各排钢筋弯起后,相应的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表:图3-4-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梁的区段截面纵筋有效高度T形截面类型受压区高度抗弯承载力Mu(kN.m)支座中心至1点2251446第一类12395.831点2点4251432第一类25780.422点3点6251417第一类371153.393点4点8251403第一类501515.524点N1截断处825+2201394第一类581740.82N1截断处梁跨中825+4201384第一类661960.73图3-4-1-1 梁的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1条:受拉区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应设在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强度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2处,弯起钢筋可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截面面积之前弯起,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距支座5838mm)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距支座5293mm)之外。最后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斜截面抗弯承载力校核见图3-4-1。图3-4-1 梁的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1) 第一排弯起钢筋(2N2)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m的横坐标为7475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8415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4157475=940mmh0/2=1432/2=716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该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9082mm大于该排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n的横坐标8671mm,说明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亦满足要求。2) 第二排弯起钢筋(2N3)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l的横坐标为6094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7108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1086094=1014mmh0/2=1417/2=708.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该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7747mm大于该排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m的横坐标7475mm,说明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亦满足要求。3) 第三排弯起钢筋(2N4)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k的横坐标为4354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5830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8304354=1478mmh0/2=1403/2=701.5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该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6440mm大于该排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l的横坐标6094mm,说明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亦满足要求。4) 第四排弯起钢筋(2N5)该排钢筋的充分利用点j的横坐标为2764mm,而该排钢筋的弯起点的横坐标为4580mm,说明弯起点位于充分利用点左边,且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5802764=1816mmh0/2=1394/2=697mm,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该排弯起钢筋与梁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5162mm大于该排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k的横坐标4354mm,说明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亦满足要求。经上述分析判断可知,初步确定的弯起钢筋的弯起点位置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均满足要求。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311条:简支梁第一排弯起钢筋的末端弯折起点应位于支座中心截面处,以后各排弯起钢筋的末端弯折点应落在或超过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截面。同时,为了节约钢筋,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应使抵抗弯矩图更接近于设计弯矩图。上述2N1、2N2、2N3和2N4钢筋弯起点形成的抵抗弯矩图都接近于弯矩包络图,其弯起钢筋弯起点的横坐标与充分利用点的横坐标的差,故不需进行弯起钢筋的进一步调整。3.4.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1)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7条: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采用下列公式: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8条:进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斜截面水平投影长度C应按下式计算:C=0.6mh0。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526条: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杭剪承载力时,其计算位置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距支座中心h/2处截面;. 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截面;. 锚于受拉区的纵向钢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 箍筋数量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 构件腹板宽度变化处的截面。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A. 距支座中心h/2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距支座中心h/2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1500/2=9000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46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A(图3-4-2-A)的横坐标为x=90001446=7554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A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A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32mm=1.432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A所示:图3-4-2-A 距支座中心h/2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AA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225(2N1),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2(225)、2N3(225)。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AA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距支座中心h/2处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B. 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1335=8415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32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B(图3-4-2-B)的横坐标为84151432=6983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B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B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17mm=1.417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B所示:图3-4-2-B 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BB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225(2N1),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2(225)、2N3(225)。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BB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第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C. 距支座中心h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距支座中心h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1500=8250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32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C(图3-4-2-C)的横坐标为x=82501432=6818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C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C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17mm=1.417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C所示:图3-4-2-C 距支座中心2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CC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225(2N1),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3(225)、2N4(225)。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C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距支座中心h处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D. 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2642=7108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17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D(图3-4-2-D)的横坐标为x=71081417=5691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D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D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03mm=1.403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D所示:图3-4-2-D 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DD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425(2N1、2N2),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3(225)、2N4(225)。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DD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E. 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3920=5830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403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E(图3-4-2-E)的横坐标为x=58301403=4427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E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E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394mm=1.394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E所示:图3-4-2-E 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EE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625(2N1、2N2、2N3),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4(225)、2N5(220)。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AA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第三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F. 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 选定斜截面顶端位置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的横坐标为x=97505170=4580mm,正截面有效高度h0=1394mm。现取,则得到选择的斜截面顶端位置F(图3-4-2-F)的横坐标为x=45801394=3186mm。.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F处正截面上的剪力及相应的弯矩计算如下: F处正截面有效高度h0=1384mm=1.384m,则实际广义剪跨比m及截面投影长度c分别为: 将要复核的斜截面如图3-4-2-F所示:图3-4-2-F 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图示则复核的斜截面FF斜截面(虚线表示),斜角为:。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有825(2N1、2N2、2N3、2N4),相应的主配筋率p为:配箍率()为:与斜截面相交的弯起钢筋有2N5(220)。将上述计算值代入式:则得到AA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为:故第四排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经前述计算可知,梁的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均满足要求。3.5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3.5.1 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3条:矩形、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Wf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效应组合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弯矩计算值为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弯矩计算值为系数 2) 钢筋应力的计算 3) 纵向受拉钢筋换算直径d的直径对于焊接钢筋骨架 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5) 短期荷载作用下的最大裂缝宽度螺纹钢筋C1=1.0;C3=1.0;得到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42条的要求。3.5.2 使用阶段的变形验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51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给定的构件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第652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可按下式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653条: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应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即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挠度值,乘以挠度长期增长系数。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为=1.60。变形计算时,主梁已经安装就位,截面应取翼缘的全宽计算,bf=1600mm。1) T形梁换算截面的惯性矩和计算对梁的开裂面,由式得到:解得:x0224mmhf=150mm,说明为第二类T形截面。这是受压区高度需重新确定: 则可得受压区高度x: 开裂截面惯性矩为:T形梁的全截面换算截面面积为:受压区高度为:全截面惯性矩 为:2) 计算开裂构件的抗弯刚度全截面抗弯刚度开裂截面抗弯刚度全截面换算截面受拉去边缘的弹性抵抗弯矩为全截面换算截面的面积矩为塑性影响系数为开裂弯矩为 开裂构件的抗弯刚度为 3) 受弯构件跨中截面处长期挠度值短期荷载作用效应组合下跨中截面弯矩标准值,结构自重作用下跨中截面弯矩标准值。对于C30混凝土,挠度长期增长系数为。 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跨中截面的长期挠度值为 在结构自重作用下跨中截面的长期挠度值为则按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为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要求。4) 预拱度设置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影响下梁跨中处产生的长期挠度值为,故跨中截面需设置预拱度。根据公路桥规对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