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硕士论文-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硕士论文-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硕士论文-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硕士论文-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 于 we b 的 人 事 管 理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现 作作 者者 姓姓 名名 吉 林 大 学 分分 类类 号:号:TP*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1 0 1 8 3 研究生学号:研究生学号:200*53H* 密密 级:公级:公 开开 (以上为宋体加粗小四号字) 吉 林 大 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基于 webweb 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作者姓名:某作者姓名:某 某某 某某 专专 业:业:*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教授教授 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5 年年 1 月月 基于基于 webweb 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教授 学位类别:软件工程硕士 答辩日期:2015 年 1 月 *15 日 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 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 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应承 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 年 * 月 * 日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研究生院: 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 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 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 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 数据库和 CNKI 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 博士 学科专业:* 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201*年 * 月 * 日 作者联系地址(邮编): 作者联系电话: 摘 要 摘摘 要要 基于基于 web 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伴随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开速地发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的企业越来越多。作 为整个企业管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人事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是企 业人事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现代企业自身制度要求。今天 由于信息量越来越大,企业人事如何去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实现自动化管理,提供给企 业人事管理的越来越方便的条件,使企业人员管理任务执行更为高效,这些都是我们 面临的一个急需深入探究的问题。 本论文研究背景是武汉华顺的人事管理系统,根据其管理系统的要求,以面向对 象分析作为研究方式,进行对该人事管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发挥其作用。 第一步,笔者以软件开发和该管理系统实际条件为基本点,对论文进行整体结构 内容的规划描述;而后,在开发系统的整个过程里运用软件工程思想,从这个企业 现今人事管理实际的状况出发,与人事管理系统近些年的变化进行串联,设计、开发、 实现该系统,注重论述开发系统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整体设计等方面。着重从下列这 几个部分描述本论文: 1.叙述与分析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考虑企业人事管理实际情况,开展需求分析,且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系统的可行 性,最终是提炼与得到数据需求。 3 开发出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采用.NET 技术建立 B/S 架构,利用 AJAX 技术进而 增加用户体验,强化人机交互,数据存储是使用 SQL Server2005 来用作后台数据,只 需要用户利用浏览器就能够满足系统必须的运行条件(管理、维护等)即可。 结合规划,设计出的系统能够进行又快又好、方便稳定并且安全有效地工作。同 时将其用于实际考察时,也表明其系统可行、稳定、安全,满足预期目标中简便性、 实用性等要求,其他同类企业可以参考开发系统过程及其经验。 关键词:关键词: 人事管理,管理信息系统,AJAX,Web 应用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I AbstractAbstrac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the realization of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mod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essential conditions, more i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own system. Today the information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how to realize automatic management by computers and network, provide to the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ff more efficient, these are an urgent problem we face in-depth inquiry.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is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of Wuhan Huashun, according to its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overall planning design and play its role. The first step, the author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basic point, describ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ntent planning; then, us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think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system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enterprise nowadays personnel management actual situation, change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 years in tandem,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design and. Mainly from the several part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1 narrative and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2 consid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carry out the demand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systems feasibility analysis, the final is refining and get the data demand. Enterpris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o establish 3 developed B/S architecture using.NET technology, and then increase the user experience using the technology of AJAX, strengthen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ata storage is the use of SQL Server2005 as a back-end database, the user only need to use the browser can satisfy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must be (Management, maintenance etc.). With the planning, the designed system can carry out fast and good stability, convenient and safe work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o be used i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also shows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II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stable, safe, convenience, practicality and so meet the requirements expected objectives, the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other similar enterprises can refer to the development system. Keywords: Personnel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JAX, Web application 目 录 III 目目 录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V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本课题研究综述 2 1.3 研究内容 5 1.4 本文结构 6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7 2.1 ASP.NET AJAX 框架7 2.2 .NET 与 UML 建模 .7 2.3 AJAX 技术9 2.4 数据分页技术 .11 2.5 SQL SERVER 2008 12 2.6 本章小结 .12 第 3 章 系统需求分析 13 3.1 可行性研究 .13 3.2 总体需求 .14 3.2.1 业务描述14 3.2.2 功能需求16 3.2.3 用例建模17 3.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23 3.3 本章小结 .23 第 4 章 系统设计 24 4.1 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4.1.1 系统的架构设计24 4.1.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26 4.2 系统详细设计 .27 4.2.1 登录模块设计27 目 录 IV 4.2.2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设计29 4.2.3 部门信息管理模块设计30 4.2.4 劳动合同管理模块设计30 4.2.5 考勤信息管理模块设计31 4.2.6 工资信息管理模块设计31 4.2.7 培训管理模块设计32 4.2.8 查询统计模块设计33 4.2.9 系统维护模块设计33 4.3 数据库设计 .33 4.4 本章小结 .37 第 5 章 系统实现 38 5.1 开发工具及环境配置 .38 5.2 系统部署模型 .38 5.3 数据分页技术 .39 5.4 搜索提示及自动完成 .40 5.5 自动保存与即时呈现 .41 5.6 系统功能系统实现 .41 5.6.1 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41 5.6.2 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42 5.6.3 系统主界面的实现43 5.6.4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43 5.6.5 劳动合同管理模块的实现44 5.6.6 考勤管理模块的实现44 5.6.7 工资管理模块的实现45 5.6.8 培训管理模块的实现45 5.6.9 查询统计模块的实现46 5.7 本章小结 .47 第 6 章 系统测试 48 6.1 测试环境 .48 6.2 测试方法及结果 .48 第 7 章 总结与展望 50 参考文献 .51 目 录 V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3 致 谢 .54 第 1 章 绪论 0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利用计算 机进行信息化管理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竞争实力的方法,同时,是否采用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性标志。对于企业来 说,其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而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获得人才以及对人才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企 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事管理对企业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影响, 并且对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有直接地影响。所以,建立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是 企业发展必须要具备的一个前提条件,该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非常详细并且丰富的信 息,同时还具有查询功能,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更加有效的对企业进行 管理。 在近些年里,人们通常采用传统的手工做法,开展人事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 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工作量特别大但其效率却很低,并且其保密性也非常差。另外, 由于使用次数不断增加,这种管理方式会积累很多的文件以及数据,而对这些信息进 行更新、查找以及维护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 机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普遍使用,并且在不同的领域2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如 果在企业当中利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将有效降低手工劳动的工作量,可以很大程 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整个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为了使人力资 源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事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 位,随着人事管理的不断改革,发展和利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人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当下,很多企业所使用的人事管理系统都是局域网版或者是单机版的 C/S 模式,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需要进行查询的信息请求不断增多, 单机版或者局域网版的人事管理系统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的需求。虽然 C/S 模式的人 事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使用客户端资源来降低系统运行时的压力,但是由于该系统在运 行之前必须安装客户端系统,因此在进行系统维护的时候就相对比较困难,其安全性 较低。另外,由于 C/S 模式对网络的底层协议非常依赖,这必然导致其跨平台操作的 难度增加3。所以,C/S 模式人事管理系统很难再 Internet 当中进行使用和推广。因此, 本文根据委托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使用三层结构模 式 B/S 模式的人事管理系统,明确的程序逻辑结构,易于推广与使用在互联网中,同 第 1 章 绪论 1 时还很好地分离了业务逻辑层,如果系统在以后因为需要进行了改变也不会对其整体 的操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另外,该 系统操作很简单,用户只需要接入互联网,便可以使用浏览器对该系统进行操作,对 企业员工的个人档案、考勤以及工资等进行管理,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们能够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了解到企业人员的情况,及时地去调整与分配公司的人力资源。 随着应用程序里出现越来越多 B/S 模式,人们不但体会它带来的方便与快捷,而 且还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缺点,如传统 B/S 模式应用程序被发送到服务器通过用户的 HTTP 请求,服务器在收到从客户端请求后,进行业务逻辑后处理,当服务器处理完用 户的请求之后,页面会返回到之前的 HTML 页面,只有经过刷新之后才会对页面上的 信息进行重新加载和显示。虽然通过这样的方法,两者可以很好的进行交互,但是发 送请求、服务器处理以及响应、回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其 感觉就是等待定期刷新,也是因为此,从使用的感觉上面讲,B/S 模式给没有 C/S 模式 好。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在 B/S 系统当中引入了 AJAX 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B/S 模式人事管理系统的响应速度。通过在 B/S 模式中引入 AJAX 系统使得其应用达 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缩小它和桌面应用程序之间的距离4。使用 AJAX 技术能够减少 正常运行时服务器的压力,节省带宽,带给应用 Web 应用程序的新的活力。 1.21.2 本课题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综述 对企业来说,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的收集以及使用都是通过手 工的方式来完成,所以收集信息的过程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 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查询。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很容易 造成信息损坏甚至丢失5。在现在的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地价款获取与使用信息的能 力,才能够提高信息化进程的速度,而计算机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管理信息系统的 主要作用是对企业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网络、 人以及计算机等,很好的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传输、使用以及维护等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开发的时候其技术难度非常大,同时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上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但是,企业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企业整体 的工作效率,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是企业去管理自己的人力资源信息的一种软件,实现网络化管理的 一种方式。它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平台及数据库技术,全面地管理各类信息。其旨 第 1 章 绪论 2 在为高效运作企业经营管理,保存、加工、交流企业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提供 平台,是企业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该系统,有助于去全面 地提升企业人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质量6。 依照计算机技术的五个发展阶段,Kenneth 与 Jane Laudon 划分出五个管理信息 系统的变革期: (1)大型和小型主机数据处理。在该时期,计算机的体积非常大,需要由很多的 团队进行操作和维护。随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息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在制造成本上,计算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后期,随着计算机制 造成本的逐渐降低以及其体积的不断缩小,企业便可以自主进行操作。 (2)个人电脑。在这个时期,个人电脑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当中, 原来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以及财力才能进行的计算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台个人电脑便 能够完成。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为之后互联网的流行打下了基础。 (3)客户端/服务器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制造计算机成本的不断降低,同时 由于企业信息共享的需求度不断增高,客户端/服务器随之产生8。该项技术的出现使 得服务器中的信息可以同时支持几百万用户使用。 (4)企业计算。企业计算是在告诉网络产生之后,在其基础山催生的。企业计算 可以为管理机构提供大量的信息,同时为其提供高级访问,另外,企业计算还可以将 多个企业机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5)云计算。云计算的出现使得网络信息的交付以及储存得到实现,对数据进行 使用以及存储可以在脱离计算机的情况下来完成。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 WIFI 网络 的创建,管理者便可以使用身边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随时随地的访问 MIS9。 从计算机开始出现至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变化, 人们所理解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集成化方向发展指的是集成化管理 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按照特定的标准、开发协议、规范等把各种各样的应用功能集 中在一起,包括事物出来功能、自动化办公功能、决策支持功能等,实现能够互相通 讯、互相调用10。网络方向化发展是指将分布在各个区域的不同的计算机以及不同的 电子设备通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联接在一起,利用网络来实现他们之前的相 互通信,使得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源、硬件、软件等达到共享的目的。 能够突出代表智能化的方向是结合当前的专家系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人 们某一领域中现有知识、技术、经验构建辅助,使得决策者们可以采用模型、数据、 知识,提供给决策者一种环境,用于模型建立、决策、分析以及方案过程模拟等,通 过利用上述信息资源以及分析工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者以及决策者的工作效率 和能力。 从 20 世纪中期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技术人员开始不 第 1 章 绪论 3 断进行数据库管理应用的深入研究,并逐渐转变为一个信息系统,但是,由于受到网 络的限制,同时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相对欠缺,当时所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只是 一个非常简单的集合数据。伴随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为发展信息 系统提供保障,为信息系统的革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一个阶段,各种各样的信 息化管理系统开始出现11。最早的人事管理系统起源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并迅速 在国内外得到了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人事管理系统认识的不断 深入,企业对于人事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 们的信息管理系统伴随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 在政府,社会与各个企业领域都在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但相比于国外先进的水平, 有着一定的差距。 21 世纪的企业开始逐渐由传统的工业化转变成为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也随之获 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如今,企业非常重视去开发和使用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信 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低已是重要的衡量其工作效率与综合实力的象征,也 是重要的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的组成部门,还是重要的国家综合国力与科技水平标志。 1993 年,美国首先提出了 MII 计划,即所谓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的 作用是通过构建高速网络,将美国所有的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联接在一起。事实表明, 之前的这个计划已经带给了美国在社会生活与经济上翻天覆地变化,且迅速蔓延且波 及到其他的国家,在世界各国中,都已经掀起建设信息浪潮。 在建设的初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用在如查询数据,打印报表,统计工资,管 理人员等基本任务。伴随不断地深入建设企业的信息化,产生了 EDP 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包括管理财务,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以 及营销管理等。当企业自身的数据库构建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从整体业务根据 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分析、运行以及维护信息系统,即管 理信息系统。伴随不断进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企业自己不断发展的管理水平要 求,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可以为决策 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有利于决策的有效实施。另外,该系统还 可以通过对企业外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然后运用所得到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 通过人机交换将对模型的分析结果提供给决策者,有利于决策制定有效的决策,促使 决策者的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2。 伴随国家促进应用计算机以来,各类层出不穷的管理信息系统出现,发展至今, 不论是在研究理论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在全国的各行各业 里面都推出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希望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 决策的支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第 1 章 绪论 4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地位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 业内部的管理进行不断创新。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还相对比 较落后,其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并且应用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当下,很多企业都希 望能够将计算机技术有效应用到其信息管理方面,建立自己的人事管理系统,以此来 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非常丰 富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查询 ,它不仅拥有国际化的管理理念, 同时也与中国国情以及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实际的情况相符,使得人事管理更加便捷, 高效。实施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在开发、挖掘、规划、发展人力资源的时候,集中使 用财力、人力,物力等,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信息化水平。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自适应与自学习,更好地模拟人类决策的过 程。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正逐步由物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人的管理为中心模式,越来越 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我 们需要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结合到人事管理系统发展中,建设符 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一套系统,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人才的管理理念是一致的。 1.3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针对武汉华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研究,根据该企业的实际 情况以及其人事管理的特点,对其业务支持、系统构架、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非常 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另外,根据企业在系统开发时所采用的关键性技术,使用面向对 象方法,最终设计出了基于 AJAX 的人事管理系统,使得用户在查询和使用信息的时 候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资源,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事部门的工作强度,使得企业决策者以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得到 很大提高。 对于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说,无论是员工考勤管理、档案管理和部门信息管理, 还是分级用户管理、工资管理和劳动合同管理等都属于其的主要功能13。 为了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在整个互联网上以及企业的局域网内进行有效的共享,该 系统所采用的 B/S 模式,用户在使用该系统的时候只需要在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HTTP 请求,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之后开始进行处理,得出处理结果之后将结 果发送至客户端。对于企业来说,其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基于标准化的人事管理观念; 2.可以在互联网上以及企业的局域网之内进行信息共享; 3.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5 4.构架灵活,方便改进和完善; 5.操作简单、实用性较强; 6.运行安全、可靠,保密性强。 为了使用户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人事管理系统,将基本数据输入的 工作强度降到最低,该系统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增加了数据导入 的功能,让用户可以从其他的设备导入基础数据。当用户通过手动操作进行数据输入 的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系统会自动用红色标记那些格式出现错误的数据, 另外,该系统还具有防止用户重复输入的功能。 该系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采用了智能导航界面,因此,对于具有不同操作权限的 用户,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菜单。这使得该系统在业务规则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更加实用化、标准化。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该系统还具有非常强大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 进行查询。 1.41.4 本文结构本文结构 第 1 章 绪论,绪论部分主要是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当下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简单的介绍了人事管理系统。 第 2 章 需求分析,重点开展研究本课题的可行性,从总体上去分析需求,同时对 人事管理系统在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第 3 章 系统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构建相应的 模型进行分析,同时设计好系统数据库。 第 4 章 系统实现,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人事管理系统以及其需要的环境配置,同时 对组成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部署。 第 5 章 系统测试,介绍了人事管理系统测试所需要的环境、测试的方法以及结果。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在本课题研究当中所存在的一些 不足,提出了在今后该课题研究方向。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6 第第 2 2 章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2.12.1 ASP.NETASP.NET AJAXAJAX 框架框架 面对 AJAX 技术,微软公司开展针对性应对,推出新框架 ASP.NET AJAX,该框 架有助于在解决实际的问题时,可以在浏览器与平台间客户端开展,为后期开发与研 究面向对象夯实基础铺垫。 Microsoft AJAX Library 功能比较全面,基本上在多个主流的浏览器上都能进行客 户端组件的运行。 采用 JavaScript 去编写 Microsoft AJAX Library,这种方式比较轻松,同时还是完 全面向对象的基于在 Javascript 进行自定义组件编写,最后文件的保存形式主要是.js 形式文件。那么在后期中只要能够对文件进行比较正确的操作运行,Microsoft AJAX Library 基本上也能较好使用25。 ASP.NET AJAX 框架存在的主要服务器端控件有 ASP.NET AJAX Control Toolkit 与 ASP.NET 2.0 AJAX Extensions,属于服务器端客户端 JavaScript 组件的封装,便于 是实现一些强大的功能,包括异步回送、局部页面更新、动画、拖放等功能。 为了防止在客户端给服务器端提交已输入数据的时候,因为不当操作而引发的关 闭浏览器等情况,此外全部失去用户录入的数据内容,这样用户就必须去重新输入, 也就是无数次的相同劳动。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AJAX 技术的使用能够解决这一问 题,应依照一定时间地间隔,自动地去触发提交事件,设置自动、定时在服务器端数 据库保存数据,在用户去点击提交按钮的时候,不需要从服务器中把整个网页里内容 都下载下来,只需在客户端浏览器上把服务器中反馈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更新就行。 2.22.2 .NET.NET 与与 UMLUML 建模建模 .NET 平台主要是由微软公司进行研发的,同时此次的改变也是比较巨大的,首先 是平台交流语言的多样化,其次的跨平台信息交流,使得在 Web 应用程序开发中,其 互操作能力比较强大。同时在此开发平台中,XML Web services 开展通讯的加入,使 得 Web 应用程序变得更加的优良,性能稳定、安全、容易、可靠等 19。 .NET 平台中的核心主要是.NET Framework,那么主要是基于在计算机的网络之上 的,因此最后开发的应用程序性能会兼有技术和模型的特点。表 2-2 所示的则是其基 本结构: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7 表 2-2 .NET Framework 基本结构图 网页Windows 窗体 Web 窗体、web 服务窗体、控件 ASP.NET 应用程序Windows 应用程序 基础类库(Basic chasses) 公共语言运行时环境(Common language runtime) NET Framework 比较复杂,同时功能结构全面、清晰,这样使得开发程序人员减 少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在其他的业务上面。 .作为 NET 平台的核心,主要是 NET Framework 结构,那么其核心技术主要有三 个方面:ASP.NET、CLR、ADO.NET 与统一编程类库。 (1)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 通用语言运行时) CLR 是.NET Framework 的前提基础,在运行 CLR 时多个不同的编程语言都是可 以使用的,同时还是一个执行的引擎,那么在底层和应用层之间就会有一些必要的分 离管理操作20。除此之外,此程序有很大的改进,其自动化程度也提高较多,那么在 相关的策略应对处理上也较好,除此之外组件与组件之间的的各种需求都能较好的满 足,那么这样程序开发员就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比较简单点。 (2)ASP.NET(活动服务器页面) Active Server Page(ASP)是 ASP.NET 的前身,此时已经成为在服务器开发应程 序行业中的比较紧俏的工具,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在 2000 年中微软公司便 又进行新的工具 ASP.NET 推出,此程序相比其前身来说,首先能够兼容下 ASP,其次 在编程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那么在程序编写上就会更加的稳定和便利,除此之外, 在安全方面上还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 ASP.NET 的很好适应性,便造成 ASP.NET 全部的继承其优点优点21。ASP.NET 的终极目的主要是方便用户在随时随地上都能够 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访问,这样用户就可以很简单的进行信息的接受和发送即可,不 需要理会中间过程,程序走的比较透明化。 (3)ADO.NET 作为广泛类组队一种,ADO.NET 能够用于 Microsoft 技术对数据访问模型进行设 计。.NET 的编程环境里 Microsoft 期望最先采用该数据访问接口。它具有着访问 SQL Server 及其他的数据库,还有 XML 数据源等。ADO.NET 的使用,能够通过一定的方 式来使应用程序的效率与扩展性得到显著地提高,进而方便了数据库的连接,使得数 据库的修改与增加成为可能。相比于传统 ADO,ADO.NET 具有的特点是可伸缩性与 互操作性,和.NET 框架间实现无缝集成。 (4)统一的编程类库 对于开发成粗人员来说,.NET 框架就显得比较简单、统一、同时也比较有层次感, 是一个类库集(API) 。在操作上主要组成部分有:微软的中间操作语言 MSIL、以及统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8 一系统 CTS,最后就是公共的语言规范 CTS22。 在微软开发以来,安全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方面,对于.NET,微软公司对其作 出了些许改变,同时在代码方面进行安全性考虑,这样对于系统来说就会比较安全, 除此之外还设置有访问时的一些权限和角色安全。 在建模机制方面上主要有两大类,即静态建模机制与动态建模机制23。 1.静态建模机制:作为在建模方面上的基础性机制,表现形式为接口、类关系和属 性,主要目的是进行系统的模型和需求方面上的描述。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主要的目的是在操作流程中进行指导,同时对其测 试之后获得其相应需求。 类图(Class Diagram):主要目的是便于系统呈现为结构化,这样其组成的部分 主要是一些讲述性的元素符号,同时也是包、类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象图(Object Diagram):主要作用是在表述工具中的实例类型,但是需要进行 相互对象以及关系显示。 包图(Pakage Diagram):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系统分组,然后描述其相关机制作 用。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揭示相互构建组织之间相互 关系,这样便于后期的功能组织描述,因为在组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立功能, 都是比较重要的。 配置图(Deployment Diagram):作为和构件图有着密切关系的构件,那么主要作 用就是进行系统软、硬件描述。 2.动态建模机制:作为动态机制类型,主要关注的其相互作用、方法以及状态等方 面上的描述等24。旨在描述出系统动态模型,包含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协作图 (Collaboration Diagram)、状态图(State Chart Diagram)、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 2.32.3 AJAXAJAX 技术技术 作为 AJAX 的中文意思是不同于 JavaScript 与 XML,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是 Jess JamesGarrett 14。和传统的 WEB 页面不同的是,AJAX 是属于一种网页上的交互式应 用,那么就不需要进行重新加载,这样用户在体验时就会更加的完美。 AJAX 是属于一种新的方法,但却不是编程类型语言,交换应用程序与服务器数 据开展在传统的 Web 页面中,应当开展下载页面内容,该方式下,我们必须不断地刷 新页面,那么对于用户无疑就是不断的浪费时间,一旦需要输出数据很大是,那么等 待时间就会很长。 “按需获取数据”是 AJAX 基本的理念,页面部分内容更新完成的基本条件是建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9 立在不要求重新加载整个页面,为了使用户获得不同寻常的服务,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一定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客户端的闲置处理能力。利用 Java script,XMLHttpRequest 提 出请求到服务器端,其实现异步调用 Web 服务,且根据服务器的状态指示,Javascript 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对应用户行为在服务器端,还要返回响应的数据,调用方式是 采用异步,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不需要去频繁地往返用户接口或网页数据,只需要进行 传送少量数据。该项技术是现如今研究 Web 应用技术的一大热点,其不但将传统 B/S 模式应用程序的用户好友体验作出改变,同时还降低服务器端负担,应用程序运行的 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基于 AJAX 的 Web 应用程序与传统 Web 应用程序的 WEB 模 型进行比较,它们的比较图如下图 2-1 示: 图 2-1 传统 WEB 模型与使用了 AJAX 技术的 WEB 模型对比图 由图 2-1 可知,在服务器端与用户之间,使用了 AJAX 技术的 WEB 模型设置了 一个中间层,通过这个中检测,能够满足任何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响应的异步化,然而 这种情况并不完全通过服务器端做出数据操作,那么需要经由服务器端进行数据读取 的都可以直接放在 AJAX 引擎上去经过服务器即可,这样大部分的相关数据都是由 AJAX 引擎进行相关处理实现,对于服务器端来说无疑极大的减少了负担15。 采用 AJAX 的 Web 应用程序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没有刷新更新页面。因为局部极好的页面操作,操作过程中用户不需要去加载和 刷新页面,那对于服务器来说,仅仅需要去进行简单返回于指定的特定区域里就行,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10 通过这种方式,Web 页面能够被很快地更新,一旦完成了测试,即使硬件环境是相同 的,和传统的应用程序相比,使用 AJAX 技术开发的 Web 应用程序能够使用更少的 时间来完成加载页面。 1.能够被站点的性能改善。鉴于用户采用 AJAX 技术就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减 轻 Web 应用程序对数据处理的负担,那么这样在服务端上就可以极大的减少数据量, 对于站点上性能可以说是很大的提升。 2.对表格进行直接编辑。在采用表格形式显示出数据库里数据的时候,传统 Web 应用程序通常需要使用另外一个界面实现,该界面作用是操作数据库,首先是在数据 库中进行相关数据的加载,这样以后才能够通过相应的程序来更新数据。正是由于 Web 应用程序使用了诸如 AJAX 技术,在用户进行界面数据编辑时候就可以完全放弃 导航。这样用户就可以在 AJAX 页面中进行相关数据操作。 虽然 AJAX 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自发布之后,并没有得到迅速推广, 用户也没有特别去关注这项技术。近些年,伴随大公司如谷歌、微软、IBM 等加大投 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AJAX 技术16。伴随不断扩大的应用,该项技术已经变成 主流。目前大批追随 AJAX 技术的公司有苹果、雅虎、百度等。 AJAX 项目由于开发的人员比较多,那么使得 AJAX 技术已经逐渐的变得让人们 了解,现在其已经逐渐从实验室中开始推广到项目中去了。对于 AJAX 技术的大量推 广,这样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观 Web 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性,使得服务器端工作量 得到极大的降低,有效集合了 Web 标准与 Web 应用,赢得了市场与用户广泛的认可17。 2.42.4 数据分页技术数据分页技术 在 Web 应用里一种十分频繁使用的技术是数据分页,一旦基于 Web 应用系统内存 在的数据库记录是比较多的时候,鉴于需要一定量的数据库来记录他们,因此,服务 器具有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则用户在客户端中去浏览,造成时间浪费,主要在于去等 待在服务器与客户端间的交流数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 为了尽量的降低 Web 数 据访问时的性能质量影响,同时也可以保持着页面上的美观,主要的采取措施就是就 是进行页面显示分页,这样相关数据在生成以及查询时候就会比较方面,同时用户在 查询时候也会很方便。 在此前上比较流行的数据分页方式有: (1)进行结合 DataGrid 与 DataSet 在一起进行数据分页; (2)在传统的 Web 应用程序上进行结合相关的存储过程去分页; (3)主要是运用当前的 AJAX 技术去进行相关技术的分页。 第 2 章 关键理论和技术介绍 11 目前主要是需要了解到 AJAX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在操作运行时候的一些实际情况, 主要的分页方式就是运用当前的 AJAX 技术同时结合其存储过程18。 在页面上进行相关指令发出时,主要是交换方式是选择 post 方式或者 get 方式, 这样指令发送到 Web 服务器之后,之后按照用户分页的相关要求,Web 服务器就可以 对此作出相关的响应,这样在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就可以很好的调用出来, ,页面上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