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风险投资管理对创业板IPO效应影响的研究学生姓名: 田 野学号:20130511035指导老师潘清泉 专业名称企业管理 学科门类管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5年11月30日 摘要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在深交所正式开始交易,首批挂牌上市的有28家公司。创业板的设立,能够为暂时无法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及新兴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开拓了这些企业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提供了新的制度环境。2015年11月6日,证监会宣布重启IPO,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政策措施,场外配资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此之前的2015年7月4日,证监会宣布IPO暂停。创业板设立之初提出的“两高六新”要求,让市场对这些创业板公司寄予厚望,一开立就以高发行市盈率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关注,超募比率一再刷新纪录。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表现却实难让人满意,许多公司上市首日就出现破发,其业绩也一路下滑,完全不符合其高成长性的特点,出现了业绩在IPO前后先增后降的现象,也就是IPO效应。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的驱动因素较多,在创业板市场异常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就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对IPO相关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对风险投资对IPO的定价、抑价以及风险投资与公司的盈余管理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主要是对国外现有理论的总结介绍,对于风险投资对IPO效应的研究还相对不足。针对这一目前我国创业板普遍存在,但是在理论上尚未有较深入分析的现象,本文在对目前公司IPO理论的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创业板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创业板IPO业绩变化及风险投资对这一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解释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作用机理,为公司IPO相关理论的发展做一补充,也为创业板IPO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大样本验证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效应的存在性以及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影响。由于数据限制,文章选取上市的108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分析,选取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业绩变化的财务指标,通过T检验,验证了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以此六个指标衡量的企业业绩在上市前后存在先增后降的IPO。通过进一步将风险投资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解释变量,在控制了其可持续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公司业绩、承销商声誉、审计机构声誉以及行业后,证明风险投资背景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显著相关。具体而言,风险投资背景与创业板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负相关,但是与其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正相关。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效应有显著影响,而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风险投资对所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治理作用以及认证作用来实现的。风险投资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所投资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的监督上。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制度压力及创业板的高成长性预期,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风险投资机构在进入目标公司后,为维护自身利益,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将对其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一定程度的监控,从而减少所投资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缓解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业绩波动,这在客观上能够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效应。风险投资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所投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上。风险投资机构在进入目标公司后,为降低风险,提高其收益率,会一定程度上介入所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帮助所投资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切实提高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能够从本质上降低我国创业板IPO效应。风险投资的认证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非择机上市之上。根据监督认证模型,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吸引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对所投资公司又有监督和治理作用,因此有理由认为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较好,风险投资在其中起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的认证作用。有风险投资背景创业板上市公司相较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发行费率低、市盈率高、发行抑价低。而正因为风险投资的这一认证作用,投资者对其业绩的关注度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不需要通过较高的业绩来实现高收益,因此就没有强烈的选择在业绩最佳时上市的动机,从而平滑了其上市前后的业绩表现,降低了IPO效应。基于风险投资管理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作用,应该更加注重对风险投资的关注。企业可适当引入风险投资以改善公司治理,中介服务机构应提高服务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政府应当在法律、制度、资金等多方面扶持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而风险投资自身也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专业作用。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板;IPO效应风险投资管理对创业板IPO效应影响的研究ABSTRACTOctober 30, 2009, Chinas GEM started trading in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There are 28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first batch. The establishment of GEM opens up room for and provide new financing platform to the growth of these small or medium-sized and emerging enterprises, who temporarily unable to list on the Main Board of the Stock Exchange, which makes the GEM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the Main Board Market.The “Two High Six New” requirement propo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GEM, let the market has high hope for these GEM companies. The open high issue price-earnings ratio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numerous investors, and the ultra-raise rates repeatedly record. But the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listing is hardly satisfactory, many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first day of break, its performance all the way down, total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growth, there has been increased first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IPO after the fall of the phenomenon, that is, the IPO effect. Chinas GEM IPO effect driven by many factors, very active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the GEM market is one important factor.A more in-depth research of foreign scholars IPO, venture capital IPO pricing, underpricing risk investment with the companys earnings management also done a lot of research. Domestic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the relative lack of summary of existing theories of foreign introduction, the relative lack of venture capital IPO effect. The same time, Chinas GEM listed shorter trading hours, the sample data, the current study is mainly based motherboard with the small plates, the GEM board, small board marke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board, small board IPO research and performance changes caused by not fully applicable in the case of the GEM,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M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venture capital and IPO effect relationship is still relatively blank.For the current Chinas GEM widespread, but in theory, yet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s of the company IPO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M theoretical analysis, chang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GEM IPO and venture capital for this change, and further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risk investment of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effect, do a supplement to the company IPO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but also for the GEM IPO theor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The article use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the GEM IPO market and venture capital through a large sample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effect. Due to data limitations, the article analysis of select 2010 listed 108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select the current ratio, debt ratio, sales margin, return on net assets, return on total assets and total asset turnover ratio as a measure of changes in the performance financial indicators, by t-test to verify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IPO in Chinas GEM Based on these six indicators to measure corporate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listing. Further venture capital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of the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effect, control its sustainable growth rate, asset-liability ratio, size of the compan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ny, underwriter reputation, the reputation of the audit agency and the industry to prove that the venture-backe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effect. Specifically, the solvency of the venture-backed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negative correlation,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profitability, asse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Venture capital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is role by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supervisory role, governance role of certification role to achieve. The supervisory role of venture capital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oversight of the financial results of the investments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Due to the high growth expectations of the GEM Listing system pressure and GEM, GEM-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strong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the target compan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a certain degree of monitoring their companys financial results, thereby reducing the investment earnings management space, ease caused due to earnings management results fluctuations, which objectively can reduce the effect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IPO. Venture capital governance rol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ment level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Venture capital firms in the target company, in order to reduce risk, improve its yield, will to some extent involved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vestment company, help investment companies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u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and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can essentially reduce the effect of Chinas GEM IP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mpanies listed on GEM-based 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concern. May be appropriate to introduce venture capital in order to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 legal, institutional, financial and other aspects to support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venture capital, venture capital itself should focus o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and play its due role in professional .Keywords: Venture Capital; GEM; IPO Effect第1章 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创业板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世界各国为进一步细分证券市场,从而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而设立的,英文全称为Growth Enterprise Board/Market简称GEB/EEM。过去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创业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剂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充分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创业板市场曾经孕育过众多的知名企业,位居世界500强前列的微软就是其中之一。创业板发展迅速,目前在全球主要经济较发达国家均有创业板市场,总数已经超过了40个。创业板市场曾经由于网络泡沫、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而一度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经济形势在一定程度上的好转,创业板又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历经了多年的起落与整合,目前创业板已经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证券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在2006年被批准为全国性交易市场,成就了其自身的飞跃,也进一步成为全球创新型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主要选择之一。日本的加斯达克在2004年成为交易所。韩国的柯斯达克在2005年并入了韩国证券期货交易中心,这一中心是由韩交所、韩国期货交易所及柯斯达克合并而成,进一步突出其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在重视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将其放在市场发展的重要地位。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在深交所正式开始交易,首批挂牌上市的有28家公司。创业板的设立,能够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及新兴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平台,开拓了这些企业的成长空间,这些都使创业板成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由于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相对主板和中小板较低,使得业绩较好但是无法达到主板、中小板上市资格的企业获得到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创业板提出“两高六新”原则,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以及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正是因为如此,市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着较高的预期,自招股到首日上市都出现了发行市盈率高、每股发行价高、募集及超募资金高的情况。在我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前,理论界对我国推出创业板一直存在争论。创业板上市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能否提高其经营业绩以及IPO前后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所反映的问题,成为了令人关心的问题。因此,论文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变化情况及风险投资对这一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对日后的创业板的发展有所启示。同时,通过对IPO后企业经营业绩变化以及证券市场的反应,对创业板的风险情况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疏漏进行提示。我国创业板成立较晚,目前对其研究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集中在创业板IPO定价分析、抑价现象分析等。针对设立创业板的重要目的之一,即为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证这个目标,是否在融资成功后体现出了IPO之前所期望的高速增长,很少有人研究。同时,在对IPO效应的研究上,虽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风险投资管理对其的重要影响,但是却没有揭示这一影响作用的机理,这是本文的理论意义所在,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1.2研究方法与思路1.2.1研究方法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方法。详细如下:(1)文献研究法在对有关IPO以后业绩变动及其原因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和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研究,为本文研究提供研究线索与思路。(2)归纳法与演绎法在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理论,主要应用于第三部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研究的实证设计。(3)实证研究结合归纳演绎的理论,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构建评价模型,并用横截面分析法分析风险投资管理对IPO效应的影响。1.2.2研究思路选取在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获取这些公司上市前审批过程中新股上会提供的详细概况,从中取得上市前两年的重要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发行前每股净资产、每股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同时,从相关数据库中取得如下数据:发行价、评估基准日价格、发行首日收盘价、发行市盈率。通过横向比较这些公司的基准日价格与发行价比率、首日收盘价与发行价比率、发行市盈率等因素,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对样本公司在IPO执行前后的盈利能力(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运用能力(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测算,检验IPO前后指标差异的显著性水平,显著提升的指标表明公司相应方面的能力在上市融资的过程中的确得到了加强,由此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说明IPO对公司发展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探究风险投资管理对公司业绩变化是否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发挥作用或影响程度的作用机理。1.3研究框架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文献回顾。对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做一文献回顾,阐述在这一领域现有成果及借鉴意义。第三章,实证分析与检验。首先,设计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设定,进一步分析研究假设,对样本进行筛选,建立评价IPO业绩的模型。然后,根据研究方法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的变化做一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模型进行回归,检验风投管理对IPO效应的影响。第四章 风险投资影响IPO效应机理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建议。1.4创新点第一,本文是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对现有公司IPO后业绩表现研究的应用和发展。创业板跟主板、中小板市场有显著的区别,因此目前针对主板、中小板的IPO研究及所导致的绩效变化并不完全适用于创业板的情况。本文在对目前公司IPO理论的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创业板的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了创业板IPO业绩变化及风险投资对这一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解释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作用机理,为公司IPO相关理论的发展做一补充,也为创业板IPO相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IPO效应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现象,而在中国创业板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投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国外虽然有对风险投资管理对IPO效应影响的研究,但是还未有揭示其影响机理的分析。通过对这一影响作用机理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对IPO效应的解读,并为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并对相关部门规范、服务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献计献策,这是本文重要的创新之处。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对创业板IPO相关问题的研究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集中在创业板IPO定价分析、抑价现象分析等,本文构建反映其业绩变化的模型,并定量分析风险投资管理这一因素对IPO效应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第2章 文献回顾2.1基本概念界定2.1.1 IPO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首次公开募股的简称,是指企业通过首次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为企业计划筹建的项目募集资金,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前,企业需要公告招股说明书,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募集资金的计划使用项目并揭示该项目的风险以及此次募集的规模等信息。通常,成功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就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2.2 IPO效应IPO效应指公司上市之前业绩大幅上升,而上市之后又大幅下降的业绩倒“U”型现象。目前的研究,普遍将其上市当年的业绩作为研究的基点,而IPO效应实际其业绩最高点在其上市前一年,并在此之后逐年下降。针对IPO效应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Jain等(1994)发现在美国和意大利的公司之中,普遍存在IPO之后经营业绩下降的情况,并且,这样的影响一般在四到五年内消失。李涛(2005)通过对中国上市企业业绩变化动因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业绩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了其消极作用超过积极作用。黄贵海等(2005)对H股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在IPO两到三年内公司经营业绩显著下降这一现象,但并未对其原因进行解释。陈良华等(2005)对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的业绩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显著下降的现象,但从结论的可靠性方面来看,由于并未进行稳定性检验,难以保证。2.1.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简称是VC),在我国其与创业投资是同样的含义。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2.2 IPO效应驱动因素国外对IPO效应的驱动因素已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国内目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根据国内外的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择机理论、盈余管理理论等。William、Kathleen(1991)以委托代理理论解释了IPO效应,他们指出由于上市后公司的股权进一步分散,导致股东与管理层利益的不一致深化,从而导致代理成本的上升,企业业绩出现下滑。E. Boehmer、A.Ljungqvist(2004)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读IPO效应,他们认企业会根据公司的业绩状况以及市场的基本面情况来选择上市的时机,当公司过去的业绩较好,对公司估值较高,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已无法维持这一良好业绩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上市以获得更高的溢价,因此其上市的时机大多是其业绩的制高点。汪民、方兆本(2005)在研究德国与中国企业的上市动机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IPO效应的择机理论,他们发现当行业的股票收益率较高时,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的动机会增强。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的繁荣让市场对业绩相对较差的企业产生价值高估,从而导致业绩相对较差的公司乘势上市,为其后期业绩的不断下滑埋下伏笔。黄贵海和宋敏(2005)运用MNR法与Panel法对港股进行了研究后发现外部市场环境并非是IPO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是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决定性因素。Teoh等(2000)根据研究了美国19931998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后认为,企业上市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在出企业上市前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在其上市后必然出现业绩的下滑。Aharony等(2001)通过对我国B股和H股首发上市前后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从侧面验证了这两个市场上IPO时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同时,IPO时盈余管理的倾向有行业差别,保护性行业的盈余管理倾向要明显弱于非保护性行业。张宗益、黄新建(2006)在研究2003年A股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中发现,企业为达到监管部门对首发上市对企业业绩的要求有强烈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一现象存在上市前一年、上市当年以及上市后一年,以上市当年为最甚。2.3风险投资管理与IPO效应目前国内外对于风险投资与IPO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风险投资管理对IPO抑价、IPO市场表现以及盈余管理的研究,针对风险投资管理同IPO效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Sahlman(1988)通过对美国市场的研究,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能够通过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如可转股、期权等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从而增强公司实力,使其上市后业绩比较稳定。Bygrave 和Timmons(1992)在对美国风险投资管理机构退出机制的研究中发现,风险投资管理机构能够为所投资的企业推荐合适的经理人,从而影响其经营决策、公司治理,实现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张学勇、廖理(2014)通过研究2000-2008年A股上市公司首发上市数据,分析了的不同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IPO市场表现的影响。根据其研究我国IPO效应受到风投管理的影响,且具有外资背景和混合背景的首发上市其IPO抑价率较低,IPO以后的异常回报率较高,表明市场对外资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更高的认同。刘景章、向红红(2015)通过研究深圳和香港创业板的数据,研究了风险投资管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两个市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风险投资管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第3章 实证分析与检验3.1研究设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创业板IPO效应及风险投资管理对其的影响你研究的是风险投资还是风险投资管理,你的标题和论文中的论述概念不一致,导致有偷换概念之嫌,这个变动会影响到你研究设计的正确性。好好思考这一问题,这直接影响你后面的假设是否恰当。答风投本身也是一种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窗口期为上市前一年、当年以及上市后一年, 为何是大致?科学论文不允许有这样的说法。程序或步骤应具有严谨性。答:已改正研究步骤如下:(1)通过对己有的理论和实证文献的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2)从2010年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公司中按照筛选条件选取样本公司。(3)从所选样本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根据分析需要取得其上市前三年的主要财务指标。(4)对样本公司在IPO前后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资产运用能力(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之上检验IPO前后指标差异值的显著性水平。(5)设计回归模型,以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用能力等指标在IPO前后的差异值为因变量,是否有风险投资为解释变量,并根据分析设计控制变量,从回归结果可以分析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3.1.1实证研究样本对象这个标题与下面的论述不对应,研究对象是你样本构成答:已改正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创业板IPO前后业绩变化,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可能因素对创业板IPO前后业绩变化的影响。3.1.2实证假设风险投资管理与IPO密切相关。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增值服务,把培育成熟的公司推向IPO市场;而IPO市场是风险投资商退出投资的重要渠道。在公司上市过程中,风险投资的管理必然会参与公司的管理、承销商选择、承销时机和承销方式的决策,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一结论已被诸多学者在美国、欧洲证券市场所证实。Jain和Kini(1995)以北美地区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行业相同、时期相同的原则,从无风险投资持股公司的样本组中挑选136家公司和有风险投资持股的公司一一配对,构成有风险投资持股组和无风险投资持股组。通过对两组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作统计分析发现:在IPO执行之前,有风险投资持股组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现金流均低于没有风险投资持股组。IPO之后,无论是有风险投资持股组还是无风险投资持股组的经营业绩较IPO之前,均有显著下降,但没有风险投资持股组的经营业绩下降得更多,有风险投资持股的IPO后业绩表现要优于无风险投资持股的IPO。上述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管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起着积极的作用,风险投资管理参与持股能够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IPO前,有风险投资持股组的资本费用高于没有风险投资持股组也说明风险投资能够对公司试图采用减少资本费用粉饰利润的行为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照你上面的论述,你就看了一个研究,95的,你现在只是为了重复验证别人的一个结论吗?那你的创新在哪?另外,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典型的两个重复他人的假设实在过于简单了。而且你前面均未提IPO效应,这里直接就来这样的假设,前面的论述与假设没有直接得出关系。这是必须要明确的。回答:以资料的历史经验为依据,创新在于推及到中国创业板的研究,就像“假设火星有生命,那么生存存在的几个生命要素是否能够被证实存”。在中国,创业板是否真正存在IPO效应以及风投管理对IPO的影响只有通过假设,才能引出本文结论。假设1:中国创业板市场存在IPO效应。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显著低于没有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的IPO效应。3.1.3实证研究样本的选择(1)窗口期选取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外对IPO公司业绩的研究都是对上市当年数据为基础进行的研究。但是,本文认为以IPO 当年的数据为基准研究对象存在缺陷,原因在于为何别人都是那样研究,而你提出的缺陷没有任何他人文献作支持,单一的学生就这样否定他人主流的研究方式,显然而让很多人不认同。答:其实,这个观点是别人转述的,而且很多财务人员都是这么认为的,就像很多对于财务周期的研究也从未被真正定义,只是当一种习惯成为常态之后很难被破除。这也是本文的一个观点所在。, 根据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IPO公司需要向证券监管部门报送三年及一期的财务报表,所以上市当年在IPO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列示的只是上市当年一期的财务报表,而不是上市当年全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上市当年的财务报表数据并没有包含上市当年全年的财务数据。另外,IPO公司在发行股票时的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均是以IPO前一年的净利润为计算依据的,因此IPO公司为了在发行价格询价过程中取得一个更高的发行价格,就更有可能存在对IPO前一年的经营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欲望和动机。(2)数据来源由于实证研究对样本数据的真实性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不真实造成结论失真的影响,本文从多个网站和数据库来收集数据,进行相互对比以及补充,以期获得最详尽准你是如何来最详尽的获取多来源的数据,这样过于笼统的说法显然不能让人接受,你需要说明。确的样本和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如下:Wind金融数据库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国证券报数据库服务系统投中集团(China Venture)CVSource投资数据库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3)样本筛选本文是以我国创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其IPO效应及风险投资管理对IPO效应的影响,无法查询到每个年度完整数据的公司予以剔除。剔除了多少?要报告。缺乏数据主要是什么?这些你都需要详细介绍。实证研究这个部分非常重要。答:本文的附录将有详细数据说明。经过上述标准的筛选过后,有108家公司符合条件,因此以这些公司作为本文的样本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见附录)3.1.4模型的建立(1)IPO效应的显著性检验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选择有如下四种:1、 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2、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3、 Poisson分布资料4、 两组或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本文属第一种方法范畴,应用配对t检验为何选择这一方法?如何配对,需要详细报告答:黄色部分为新增内容来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用能力等指标IPO执行前后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2)回归模型风投管理对IPO效应的作用除了对上市公司IPO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之外,本文还设计了横截面回归模型分析创业板公司是否有风险投资背景对其IPO效应典型你这里偷换了变量,与你题目不一致。答;本意是丰盈论文支撑,如果导师认为这里画蛇添足,我可以去掉该部分的内容。的影响。前面已经介绍了作为创业板块的公司大多有风险投资(VC)的背景既然大多有,那你这个研究还有必要对比有与无吗?而且如何来对比,有与无投资的IPO效应呢?样本量不就是相当不对称了吗?答:一、风投本身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即视性行为;二、具有风投管理背景的创业板的IPO效应有怎样的影响,有部分有背景,有部分没有背景,都是合法的,这就是研究的原因,也许真理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一前提对IPO前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有没有影响就成为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回归模型你建立的回归模型是什么,你的解释变量是分类变量,具体回归如何处理和解释。这些都需要详细说明的!及具体的变量设定如下:A.因变量公司IPO前后财务指标的差异值。DV为因变量,是本文选择的指标包括了代表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变化的流动比率(CR)和长期偿债的资产负债率的变化(DAR),代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销售净利率的变化(NPM)、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的变化(ROA),及代表资产管理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TAT)。表格 1 变量定义你定义的依据是什么,必须要有详细说明。变量符号说明因变量业绩变化这个与IPO效应什么关系,你需要明确。因为你的假设是IPO效应。但你回归这一方程,如何变成这一假设,你绕到那去的依据是什么,你必须要说清楚。答:DV公司IPO前后财务指标的差异值解释变量风险投资Type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资本持股取1,否则取0控制变量可持续增长率Growth上市前一年可持续增长率资产负债率Leverage上市前一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Size首次公开募股前一年总资产规模,取对数公司业绩Perform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主承销商声誉UnderwriteIPO时主承销商为前十大取1,否则取0会计师事务所声誉AuditIPO时审计机构为前十大取1,否则行业Industry高新技术产业取1,否则取0 B.解释变量风投管理。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取1,否则取0。本文定义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为在首次公开募股时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且其持股比例大于5%的公司。C.控制变量在财务指标方面,包括可持续增长率、公司规模、公司负债情况与公司业绩。可持续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此处的经营效率指的是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财务政策指的是股利支付率和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利润留存率权益乘数。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是其本身业绩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公司的规模越大,则其公司的财务报表结构越复杂,其经营、财务人员可以利用其复杂性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导致业绩的虚增和虚减,出现IPO效应。但与此同时,规模越大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分析师、研究机构等专业人士对其的关注度会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公司规模以公开募股上市前一年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公司负债情况。当企业面临资金紧缺而资产负债率又较高时,企业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降低其压力,包装上市获得融资,从而造成绩效的前升后降。但是,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越高,意味着企业可能面临更多的债务契约约束,债务人为维护其利益通过监督,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及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趋于平稳,降低IPO效应。鉴于此,本文将资产负债率作为IPO效应影响因素的控制变量。公司业绩。自身业绩较好的企业不易出现IPO效应。由于财务上的应计项目可能存在盈余管理或者财务造假的影响,而基于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相对控制严格,更接近企业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因此,通过每股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比权责发生制下各项会计指标更能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鉴于此,本文将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外部中介监督。根据认证中介理论的推论,中介机构是凭借其声誉向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向市场提供对客户的质量的保证。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健食品品牌国际化推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含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拟考试高能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轻生社会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申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直属单位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民法典第679条条文及劳动合同解除争议处理规范
- 数据安全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中国癫痫临床诊疗指南完整版
- Unit+2+Topic+2++All+these+problems+are+very+serious作业设计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巨量-营销科学(初级)认证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盘扣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营养师在体重管理中的角色与实践考核试卷
- 新疆大学机械设计基础
- 消防材料分类明细表
- G20峰会场馆参观设计学习
- 家庭教育指导案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