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ppt_第1页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ppt_第2页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ppt_第3页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ppt_第4页
天然产物提取方法和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和技术 第一节 天然产物开发利用方案确定 大致可分为:选定研究对象、生物材料采集 和品种鉴定、文献资料调研、化学成分预试 验、活性提取部位和活性化合物跟踪分离和 结构鉴定、构效关系、药理、毒理、制剂工 艺、临床实验、中试、正式生产等步骤。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根据古代医学典籍、民族医学实践提供的 资料或民间经验和临床观察; 根据当地植物样品随机选取; 根据天然产物成分信息确定; 根据已有的天然产物、医药学及相关科学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 根据市场商品要求确定研究对象。 n传统中医药有其丰富的医药学和文化内涵。 n根据古今记载的临床有效处方,收集整理临 床治病的单秘验方的单味药或复方药进行研 究,筛选活性天然产物。 如:冬凌草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ls.) Hara) 为唇形科香茶菜属药用植物广布于我国黄河 长江流域,河南济源民间用于治疗食管癌, 贲门癌的民间药物;研究发现它的有效化学 成分是一个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素。 活性跟踪纯化 当归芦荟丸:临床具有泻肝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用其治疗白血病,也有好效果。 处方中:除去麝香后,疗效仍有; 但除去青黛和芦荟后,则无一例有效; 再进行小鼠筛选: 发现青黛是抗白血病的活性植物。 继续研究:发现青黛的有效成分为靛玉红, 研制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新药。 生物亲缘关系确定研究对象 如:苦木苦味素类成分的研究 从苦木科鸦胆子属抗痢鸦胆子(B. antidysenterica Mill)植物中得到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鸦胆丁; 后从苦木科16属35种植物中也得到了约140个苦木苦 味素类成分,其中30个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 鸦胆子 n重视那些生存环境特殊(海拔、气候 、阳光、恶劣环境或其他特殊环境) 的植物 与天然产物提取分离有关的期刊杂志主要有: Natural Product Report,1984年开始出版( 英国皇家化学会),刊登天然产物研究方面 的热点研究领域综述性文章。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美国化学会与美 国生药学会合办,刊登药用活性天然产物研 究的原始研究论文。 二、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信息 期刊杂志主要有: Phytochemistry,国际植物生物化学与天然 有机化学的专业期刊,刊登天然产物、植物 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原始论文。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中国与日本合办,发表亚洲国家天然产物分 离、结构鉴定、合成、生物转化、生药学和 药理评价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 化学文摘(C. A.) 收录1967年以后的内容, 可通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http:/www.C)实现检索 美国化学会网站, () 收录几十种主办的化学类刊物, 英国皇家化学会网站, () 收录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刊物 数据库主要有: 天然产物生产工艺资料; 生物资源、组织特性、地理分布; 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等资料; 有效成分体内代谢变化的资料; 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等方面 的资料; 结构相似化学成分的各种研究资料等等。 文献内容可包括: 实验设计: 1.观察项目的可比性: 实验条件控制的要非常严格,否则实验结果 将不可靠。 同一个实验要重复多次,以观察它的精确度 、重现性和可靠性。 若差别较大时,还需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计算它们的实验误差和可信性。 三、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实验设计: 2.选择测试指标: 在实验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测定速 度快,结果要精确可靠; 三、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3.不能直接搬用植物化学的提取方法作为 工业生成的方法? 植物化学提取的目的:新化合物、鉴定结构、 发现新成分、不计算成本、收率、经济效益; 天然产物生产提取目的:要考虑收率、成本和 经济效益等; 在生产天然产物提取物时使用植物化学或中草 药化学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是不经济的 ,在技术上也是不行的。 u因此,不能直接搬用植物化学的提取方法作为 工业生产的方法。 仍必须大量参考有关的植物化学提取流程和 被提取有效成分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必要时以这些资料作为科学依据,根据这些 资料做实验设计。 做天然产物提取生产工艺的实验研究时,一 定要从工业生产的要求和实验情况出发, *以经济的观点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经 济可行,收率高、产品质量高和成本低。 1.分离纯化的早期: 由于提取液中的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较稀 、与目的物理化性质相似的杂质多,所以不 宜选择分辨能力较高的纯化方法; 宜采用萃取、沉淀、吸附等分辨能力低的方 法有利; 这些方法负荷能力大,分离量多兼有分离提 纯和浓缩作用,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创造良好 的基础。 工艺流程中注意事项: 1.分离纯化的早期: 总的来说,早期分离方法的旋转原则是从 低分辨能力到高分辨能力,而且负荷量较 大者较为合适 2.安排纯化顺序: 考虑到有利于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如:在盐析后采取吸附法,必然会因离子 过多而影响吸附效果,如增加透析除盐, 则使操作大大复杂化。 如果倒过来进行,先吸附,后盐析就比较 合理。 3.分离操作的后期: 必须注意避免产品的损失,主要是器皿的吸 附,样品液体残留,空气氧化及无法了解的 原因。 为取得足够量的样品,常需要加大原材料的 用量,并在后期纯化工序中注意保持样品溶 液由较高的浓度,以防止制备物在稀溶液中 的变性, n一个制备物是否纯,常以“均一性”表示 n均一性是指所获得的制备物只具有一种 完全相同的成分。 n均一性的评价需经过数种方法的验证才 能肯定。 n纯度的鉴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溶解 度法、结晶法、熔点法、色谱法、质谱 法等多种 进入新实验研究阶段: 即小型或放大生产实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检查生产工艺流程 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为中间生产实 验或正式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小实验:原料用量少,使用设备以玻璃仪 器为主,参加实验人少; 放大实验:投料量大,设备多用小型工业 设备,参加实验人多; 小实验为放大实验提供数据和经验, 可节约放大实验所需要的时间、人力 、物力的投入。 二、实验设计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进入中试前的考虑: 1.产率达到一定的稳定程度,质量可靠; 2.工艺路线及操作步骤确定,建立和确定 产品、中间体及原料的分析方法; 3.确定和鉴定产品的生物材料的资源; 四、天然产物提取中试设计 进入中试前的考虑: 3.确定和鉴定产品的生物材料的资源; 4.物料的衡算,“三废”的处理方法; 5.中试规模及原料的规格和数量; 6.安全生产措施和方法。 四、天然产物提取中试设计 n天然产物提取中试放大工艺特点:中 试放大是由小试转入工业化生产的过 渡性研究工作,对小试工艺能否成功 地进入规模生产至关重要 n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如何提高收率、 改进操作、提高质量、形成生产等方 面进行。 n一个工艺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能在 生产上采用。 1.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 小试时:一般采用的原辅材料规格较高。 目的:是为了排除原料中所含杂质的不良 影响,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大规模生产时:应改为生产时容易获得的 原辅材料进行过渡性实验。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2.设备选型与材料质量试验; n小试阶段:大部分实验时在小型玻璃仪器 中进行; n中试阶段:要对设备材料的质量和设备的 选型进行实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3.反应条件限度实验; 目的:找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如培养基 种类、反应温度、压力、pH等),一般 均匀一个许可范围。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4.原辅材料、中间体及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中间体和新产品均无现成分析方法,须研究 他们的鉴定方法,制定简便易行、准确可靠 的检验方法。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5.下游工艺研究 上游工艺:以生物材料资源生产为核心的研究内容; 下游工艺:以产品的后处理为研究内容的操作。 必须研究尽量简化下游工艺操作,采用新工 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 低成本。 转入中试放大生产的过渡性试验: 中试放大的方法: 1.经验法: 2.相似法: 3.数学模型法 中试放大的研究主要内容: 1.工艺路线和各步反应方法的最后确定;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 3.反应器的规模选择和反应搅拌器型式与 搅拌速度的考察; 4.生产反应条件的研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 中试放大的研究主要内容: 6. 物料衡算; 7. 安全生产与“三废”防治措施; 8. 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 和化工常数的测定; 9. 原辅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 10.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 与生产周期等的计算。 第二节 原料细胞结构与提取工艺特性 一、原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1.植物材料:根、茎、干果、花、叶等 根:如人参、丹参等用有机溶剂乙醇浸出; 茎:可用有机溶剂加热浸出 干果:可用有机溶剂浸出 花:是由果胶类物质组成,需用酶或发酵的 方法处理后再用溶剂提取; 叶:多数不用处理,直接用溶剂提取; 2.动物材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角类和骨类:加工前需要粉碎细一些; 皮类:应用新鲜材料,加工前先破碎; 3.海洋生物材料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海藻:抗肿瘤、防心血管疾病等; 腔肠动物:海葵毒素; 软体动物:抗病毒、抗肿瘤等; 棘皮动物:海胆毒素; 4.微生物与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特性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真菌(霉菌和酵母菌) 二、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天然成分的浸出 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存在细胞质中。 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膜类似于半透膜,具有超滤作用,即 对细胞外的物质的透过有分子筛作用,筛 孔有一定的大小,透过物质的分子较小时 容易透过,较大的分子不易透过; 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是存在细胞质中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物质组成,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叫孔壁 ,不过,不影响水溶性物质的出入; 对外界物质的进入或细胞内物质的外出 有决定作用的是细胞膜。 活性成分/有效成分是存在细胞质中 植物原料外表面如叶、果实皮、茎皮等 的表面组织上有蜡浸细胞壁,是蜡浸入 细胞的纤维素壁中,形成蜡层。 蜡层是由蜡醇和脂肪酸组成,使得细胞 壁有很强的疏水性。 有效成分的提取,要设法破坏一般细胞 的细胞膜,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浸 出溶剂进入细胞内,并把有效成分提取 出来。 对有蜡浸细胞壁组织表面的原料需破坏 其蜡浸细胞壁,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二、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天然成分的浸出 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存在细胞质中。 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 使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三、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1.风干法 2.加热干燥法 3.机械法 4.非机械法 5.化学法 在通风良好不见直射阳光的条件下开始时, 由于外界空气的蒸汽压或相对湿度较低,细胞 壁先失水,随后细胞质的液泡也失水,细胞液 的浓度增高,使涨压减低萎蔫,终致细胞破坏 到死亡。失水收缩,但不产生质壁分离,是机 械伤害。改变膜的超滤性和渗透性,细胞内的 物质易于被溶剂浸出。 风干法,对有效成分损害小; 1.风干法 原料的细胞组织用风干法不易破坏的,且 有效成分在加热时没有重大影响的条件下 ,可用加热法破坏原料组织结构; a.在浸出有效成分时,使细胞质和蛋白质 凝集、变性、收缩,致使细胞膜和细胞壁 破坏,提高渗透性,细胞内物质迅速向外 扩散; 2.加热干燥法 b.新鲜原料切片后加热干燥,水 分急剧蒸发,细胞内原生质和蛋 白质凝固、变性、细胞萎缩,破 坏细胞壁和细胞膜,改变细胞组 织的渗透性; 不适合热不稳定性物质; 2.加热干燥法 处理量大,速度快,但需采取冷却措施。 a.球磨法:将细胞组织悬浮液与玻璃小珠 、石英砂或氧化铝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 ,使细胞破碎; b.高压匀浆:利用高压迫使细胞悬浮液 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 而造成细胞破裂;压力、温度和通过匀 浆阀的次数; 3.机械法: 处理量大,速度快,但需采取冷却措施。 c.X-press法:改进的高压方法; d.超声波法:在1525KHz频率下操作, 利用超声波的空穴作用,不适用于大规 模操作; 3.机械法: 适于微生物的破碎,包括酶解、渗透压冲击、冻结和 融化、热处理和化学法溶胞等; 酶解:利用酶的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特殊的键,达 到破坏目的,有专一性强,条件温和的优点; 渗透压冲击:渗透压的突然变化,水迅速进入细胞内 ,引起细胞壁破裂;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 冻结和融化:在低温下突然冷冻和室温下融化,对此 达到破坏细胞壁作用;适合细胞壁较弱的胞体; 4.非机械法 如: 酸碱及表面活性剂处理; 可以使蛋白质水解、细胞溶解或使 某些组分从细胞内提取出来; 脂溶性溶剂也可用于化学处理, 如丁醇、丙酮、氯仿等; 但这些溶剂常易引起生化物质破坏, 同时还带来分离和回收化学物质的问题。 5.化学法 三、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破碎方法,考虑下列因素: 细胞的数量; 所需要的产物对破碎条件的敏感性 如:温度、化学试剂、酶等的敏感性; 达到的破碎程度及破碎所需的速度等; 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法。 1.形态与性状相结合的鉴别方法: 按生物分类学形态鉴定的方法,依照 各部分的形态,确定其所属分类学的 科、属、种; 再按其利用部位进行形态学与性状鉴 定相结合的方法,做出鉴定结论。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2.显微粉末鉴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或细 微的形态,做出鉴定结论; 3.化学鉴别法:根据被鉴定原料的化学成分, 利用TLC法或传统化学方法进 行成分鉴定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4.紫外光谱法:原料可用乙醇或甲醇浸出液在 紫外光谱仪上测定紫外光谱; 可靠、简单;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5.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GC: 分析和鉴定各成分,且同时确定定性 和定量的结果,适用于芳香油、香豆 素、脂肪酸等;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5.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HPLC:分离效果更好的分析方法,比GC还 要广泛,比TLC分离效果更好; 需要仪器设备高压液相色谱仪; 紫外吸收光谱扫描; 既可以定性分析,又可以定量分析 且结果较为理想。 四、原料的质量控制 五、原料的前处理 原料前处理的依据,要根据: 原料组织的化学成分、 有效成分的性质和生物化学的性质、 原料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进行处理。 1.除杂、洗涤、切割: 需要在新鲜状态进行除杂和洗涤, 原料处理按生产工艺的要求, 选择采收原料的时间,制定除杂方法; 五、原料的前处理 2.原料的干燥: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利于浸出 目的是为了便于贮藏和运输,有破坏细胞 膜和细胞壁的作用,利于浸出的顺利进行 ;需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2.原料的干燥: 例如:对热不稳定性的药材,多用风干法。 中药材多用晒干法,在日光的直接照 射下,干燥速度较快、细胞膜破坏较好, 但不适合光不稳定性的有效成分的干燥; 如:小檗根,含有双卞基异喹啉生物碱, 对光不稳定,易发生结构改变,不适用于 晒干法,适合风干法干燥。 目的:增加原料的表面积,提高浸出速度。 原料的粉碎程度同原料的种类和性质相关: 草类原料,粉碎粗一些; 木质类原料,粉碎细一些; 较粗的根、茎和果实以及种子类原料, 需粉碎的更细。 3. 粉碎: 4.发酵和水解处理法: 5.脱脂处理:原料中含较多的油、脂或蜡 6.含挥发油类原料的处理: 宜在新鲜状态处理,防止成分改变; 7.以酶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原料处理 :同6,需在新鲜状态处理,以免变性或失 活。 六、生理活性物质的保护措施 对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和核酸, 主要的保护措施: 1.缓冲系统:如磷酸盐溶液、柠檬酸溶液等; 目的是防止提取过程中某些酸碱基团的解离, 造成活性物质的变性; 2.加入保护剂:防止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基团和酶 的活性中心收到破坏。 3.抑制水解酶的破坏 4.其他一些特殊要求的保护 第三节 天然产物传统分离纯化方法 提取法 萃取法 微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 过滤 蒸发浓缩 沉淀法 结晶 干燥 一、提取法 1. 提取:(又称浸出、固液萃取) 是应用有机或无机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 可溶性组分溶解,使其进入液相,再将 不溶性固体和溶液分开的操作。 溶质:提取原料的可溶性组分; 溶剂:用于溶解溶质的液体,或称提取剂。 一、提取法 1. 提取:(浸出、固液萃取) 溶剂提取法根据植物中各种有效成分 在溶剂中的溶解作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 解度大,对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 而将有效成分从植物组织内提取出来。 n提取所得的含有溶质的溶液称为溢流液 、浸出液或上清液; n提取后的载体和残余的少量溶液称为残 渣或提取渣。 n溶剂提取法根据植物中各种有效成分在溶 剂中的溶解作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 大,对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 有效成分从植物组织内提取出来。 一、提取法 n浸提是通过溶剂与原料接触,互相渗透 、溶解以及扩散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完 成。 n由于植物原料的结构非常复杂,提取的 物质又是多组分混合物,因此统一的浸 提理论难以确定。 n一般包括:渗透、溶解、分配和扩散等 (1)渗透 浸提开始时,渗透随被浸提植物原料的 情况不同而异。 如:对干原料,首先要湿润,一般新鲜 的植物材料中水分占80%左右,原料与 疏水性的石油醚溶剂接触时更为困难, 为了加快渗透,需添加少量的极性溶剂 如乙醇或丙酮等。 (2)溶解 溶剂渗入细胞后,可溶解的成分按 溶解度大小先后溶解到溶剂中去。 对于干原料,以溶解过程为主。 在细胞原生质中,溶剂和细胞液是分层 的,精油在两相中都能溶解。 若在两相中溶质浓度不平衡,则在相互 接触时,将在相与相之间进行分配,即 为有效成分从细胞液的液相转入溶剂相 中,直到有效成分在细胞原生质液和溶 剂两个液相内达到完全平衡。 (3)分配 K=C1/C2 (在一定条件下) K分配系数 C1两相平衡时被浸提组分在浸提液中的浓度 C2两相平衡时被浸提组分在被浸提混合物中的浓度 溶剂的量比细胞原生质中液体的量要大得 多,因此浸提比较完全。 但是,这种分配现象对某些粉碎的植物原 料的浸提可能就不是主要因素,而以溶解 占主导作用。 (4)扩散: 从植物原料中浸提精油时,溶剂经渗 透浸入含有精油的原料内,在细胞内 生成一种溶液。 根据分配原则,精油溶解到与之接 触的溶剂中之后,引起溶剂中溶质 浓度的上升; 另一方面,溶剂本身将透入含高浓度溶质的 细胞原生质溶液,浓度差称为扩散的动力, 扩散作用一直进行到细胞内溶液成分的浓度 和细胞外浸提液中成分的浓度达到相等时为 止,即扩散浓度差等于零时为止。 浸提过程只能更新溶剂,才能重新开始,直 到新的浓度平衡时停止。 (4)扩散: 扩散系数公式:D=(RT/N)(1/6r) R气体常数 (8.31107 erg/度) T热力学温度 r扩散粒子的半径 N阿伏加德罗常数 扩散液内部的摩擦因数,即介质的黏度 2.影响提取的因素 n溶剂浸提成功与否,关键在选择合适的 溶剂和提取方法。 n原料的粉碎度 n提取时间、温度等也影响提取效率。 样品粉碎越细,表面积越大,浸出过程快; 但同样由于粉碎度过高,样品颗粒表面积过 大,吸附增强,反而影响过滤速度。 一般来说: 水提取:可用粗粉(20目)或薄片 有机溶剂提取:过60目为宜, 全草、花类等以20-40目为宜。 (1)粉碎度 (2)提取温度: 一般来说:冷提杂质少,效率低; 热提杂质多,效率高; 但温度不宜过高, 加热在60左右为宜, 最高不超过100。 2.影响提取的因素 (3)浓度差: 溶剂进入细胞内,成分溶解后因细胞内外 浓度差,就向外扩散,内外达到一定浓度 时,扩散停止,即到了动态平衡,成分不 再浸出; 如果更新溶剂,又开始新的扩散, 反复多次直至提取结束。 加热回流提取法最好,最次为浸渍法 (4)提取时间: 一般来说:提取时间长,浸出量大; 但时间过长,无用杂质增多; 如用热水加热提取: 每次0.5h-1h为宜,最多不超过3h; 乙醇回流:每次1h-2h为宜; 其他试剂可适当增长 3.浸出溶剂的选择 植物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一些常见溶剂的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下: 石油醚苯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些常见溶剂的亲水性的强弱顺序如下: 石油醚苯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3.浸出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的三个原则: 浸出速度快; 浸出物的纯度高、杂质少、质量好; 成本低 3.浸出溶剂的选择 提取活性成分时,可选择单一溶剂或几种 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分布提取,将各成分 依此提取出来。 一般先采用极性低的亲脂性溶剂进行提取 ,往往先将植物加适量水湿润,晾干后提 取。再用能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如丙酮、 乙醇和甲醇等,最后用水提取。 溶剂分类 亲水性溶剂 亲脂性溶剂 H2O MeOH、EtOH、 Me2CO Et2O、CHCl3、PE 、苯 提取对象 苷类、Alk盐 有机酸、酚类 除蛋白质、多糖外 几乎所有成分 亲脂性强浓EtOH 亲水性强稀EtOH 甾体、萜类、油脂 、挥发油 优点 价廉、易得、 安全、提取时 间短 提取成分全面、回 收容易、穿透力强 选择性强、提取成 分较纯 缺点 易发霉、回收 困难 易燃、有毒、成本 较高 成本高、有毒、易 燃、穿透力弱 4.提取设备 固液萃取主要包括: 不溶性固体中所含的溶质在溶剂中溶解 的过程; 分离残渣与提取液的过程; 在后一个过程中,不溶性固体与提取液 往往不能分离完全。 4.提取设备 操作方式:间歇式、半连接式、连接式 固体原料处理方式:固定床、移动床和分散 接触式 溶剂和固体原料接触的方式:多级接触和微 分接触。 选择设备:固体原料的形状、颗粒的大小、 物理性质、处理难易及所需的费用等。 溶剂提取方法 n浸渍法 n渗漉法 n煎煮法 n回流法 n连续回流提取法 提取方法溶剂操作提取效率使用范围备注 浸渍法 水或有机 溶剂 不加热效率低 各类成分 ,尤遇热 不稳定成 分 出膏率低, 易发霉,需 加防腐剂 渗漉法有机溶剂不加热 脂溶性成 分 消耗溶剂量 大,费时长 煎煮法水直火加热 水溶性成 分 易挥发,热 不稳定不宜 用 回流提取 法 有机溶剂水浴加热 脂溶性成 分 热不稳定不 宜用,溶剂 量大 连续回流 提取法 有机溶剂水浴加热 节省溶剂 ,效率最 高 亲脂性较 强成分 用索氏提取 器,时间长 二、萃取法(液-液萃取) 1.原理: 两相溶剂提取称为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 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 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萃取时,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 则分离效率越高,可用于从溶液中提取、分离、 浓缩有效成分或除去杂质。 n萃取法的操作温度低,适于对热不稳定 成分的分离; n如:水为浓缩液,可用水不相容的溶剂 ,石油醚、苯、氯仿、乙酸乙酯等 KD = 分配系数:在定温定压下,如果一个溶 质溶解在两个同时存在的互不相溶的液 体里,达到平衡后,设溶质在两相中浓 度的比等于为一常数 在萃余相中的浓度 在萃取相中的浓度 萃取相一般为水相;萃取相一般为有机相 萃取法(液-液萃取) n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 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n萃取时如果各成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 分离效率越高 萃取法(液-液萃取) n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 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 行两相萃取;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 ,需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 醇等。 n提取黄酮类成分多用乙酸乙脂和水的两相萃 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甙则多选用正丁醇、 异戊醇和水作两相萃取。 三、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利用微波能进行物质萃取的一种新技术; 已经涉及到几大天然化合物 (挥发油、苷类、多糖、萜类、生物碱、甾体) 微波提取的原理和特点 1.介于300MHz-30GHz(波长在1cm-1m,介 于红外和无线电波之间)之间的电磁波 2.提取过程中,微波加热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 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热量,破坏细胞膜 和细胞壁。使得胞外溶剂容易进入细胞内, 溶解并释放出细胞内产物。 3.当样品与溶剂混合并被微波辐射时,溶剂短 时间内即被加热至沸点,由于沸腾在密闭容 器中发生,温度高于溶剂常压沸点,而且溶 剂内外层都达到这一温度,促使成分很快被 提取。 4.优点:投资少、设备简单、有效成分得率高 、溶剂耗量少,无污染等; 5.缺点: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且难于萃取强极性和大分子量的物质。 2.微波提取的装置和条件 装置包括:微波炉装置和提取容器 (实验室:商业化的家用微波炉) 提取效益:微波提取频率、功率和 时间 实例1 微波提取重楼皂苷 与水浴加热回流对比 表明:微波并未破坏药物的结构 时间、次数、含量 实例2 微波提取红景天苷 与乙醇加热回流对比 微波处理1.5min,水提10min得到; 70%乙醇回流提取 2h得到物质; 提取率一致的条件 微波提取的优点 n质量大都相当或优于溶剂回流、超临界 二氧化碳提取等; n操作方便 n装置简单 n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 n溶剂用量少 n产品纯正等 四、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KHz, 人的听觉耳阈以外的声波。 Ch.P(2000)应用超声波处理的由232品种; Ch.P(1995)应用超声波处理的有117种; 超声波提取: 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 ,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 透力以提取生物有效分成的方法。 1.提取原理 (1)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可 以使介质质点在其传播空间内产生振动 ,从而强化介质的扩散、传质。 a.辐射压强对物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使细胞组 织变形、植物蛋白质变性; b.促使产生摩擦力,使生物分子解聚,使细胞壁 上的有效成分更快地溶解于溶剂中 (2) 空化效应 n通常情况下,介质内部或多或少地溶解了 一些微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 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由 于定向扩散而增大,形成共振腔,然后突 然闭合,这就为超声波的空化效应。 (2) 空化效应 增大的气泡在闭合时,产生的高压,形 成微激波,可造成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 物体破裂,且在瞬间完成,利于有效成 分的溶出。 (3) 热效应 n在介质传播中,其声能不断被介质的质点吸 收,介质将所吸收能量的全部或大部分转变 成热能,从而导致介质本身和药材组织温度 的升高,增大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加快 有效成分的溶解速度。 (3) 热效应 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是在瞬间完成 ,可以使被提取成分的结构和生物 活性保持不变。 2.超声波的特点 不需加热,适用于对热敏物质的提取, 节省能源; 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节省了原料药材, 利于资源保护; 溶剂用量少,节约溶剂; 是一个物理过程,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 有效成分含量高,利于进一步精制。 3.影响超声波提取的因素 时间影响:比常规提取的时间短, 一般在10min-100min以内,较好效果 超声波频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影响超声波提取的因素 温度影响:水一般最佳温度为60, 有机溶剂需实验筛选; 超声波的凝聚机制:可提高提取率, 缩短时间; 4. 超声波提取对中药有效成分性质的影响 n超声波提取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高的 特点;对有机小分子的提取不会破坏分子 结构; n但对生物大分子,如多肽、蛋白质或酶的 提取中,可能会破坏其结构,进而影响其 生理活性。 五、结晶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 物质,都具有结晶化的通性; 可以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达到分离精 制成为单体纯品。 五、结晶 纯化合物的结晶有一定的熔点和结晶学的特 征,有利于鉴定。 求得结晶并制备成单体纯品,是鉴定天然产 物成分、天然产物提取生产的重要步骤。 结晶是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 过程, 绝大多数物质的结晶是从液态通过一 定条件形成晶态。 五、结晶 晶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离子、原子或 分子在组成晶体时都形成有规则的排列; 生成结晶的过程叫结晶生长。 从比较不纯的结晶,再通过结晶作用精制 得到较纯的结晶,这一过程叫再结晶。 1.结晶的方法 在工业上,结晶的方法原理上常分为两大类 n第一类 除去一部分溶剂,如蒸发浓缩使 溶液产生过饱和状态而析出结晶; n第二类 不除去溶剂,而用直接加入沉淀 剂及降低温度等方法,使溶液达到饱和状 态而析出。 n第二类 不除去溶剂,而用直接加入沉 淀剂及降低温度等方法,使溶液达到饱 和状态而析出。 大致可分为: a.盐析法:用于大分子蛋白质、酶等; b.有机溶剂结晶法:小分子氨基酸等; c.等电点结晶法:多用于两性物质; d.其他:温差法,加入金属离子法等。 盐析法: a.加固体盐法(以细胞色素C为例) 加正丁醇 浓缩 树脂洗脱 细胞色素C 1.加入硫酸铵 (0.43g/1g) 2.硫酸铵溶解 称量 1.加抗坏血栓 (5mg/1g), 36氨水 冷至10加少量硫酸铵 至溶液微浑浊 塞好塞子 放置1-2d(15-25 ) 结晶 加硫酸铵( 0.02g/ml) 结晶完全 盐析法: b.加饱和盐溶液(牛胰凝乳蛋白酶重结晶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