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1页
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2页
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3页
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4页
渔港移地重建工程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学 生 姓 名: XXX 指导教师: 桂劲松 (教授) 专业名称: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所在学院: 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3 年 6 月 目录 摘要1 AbstractAbstract2 前言3 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4 1.1 工程地理位置4 1.2 自然条件4 1.3 工程地质8 1.4 地震11 1.5 泥沙运动及港内回淤分析12 1.6 船型预测13 1.7 港口作业天数14 第二章 港口总平面布置16 2.1 卸港量预测16 2.2 码头泊位数计算17 2.3 码头岸线长度计算19 2.4 港口陆域布置19 2.5 港口水域布置24 2.6 港内波稳条件验算27 第三章 码头结构造型与设计29 3.1 船舶荷载推算29 3.2 面板设计31 3.3 面板内力计算33 3.4 纵梁的计算45 3.5 横向排架计算52 3.6 桩的设计75 3.7 靠船构件的计算79 第四章 整体稳定性验算82 总结85 致谢86 参考文献87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0 摘摘要要 本设计的题目是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 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东濒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一 海相连,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建位置位于原渔港 蜊坨子东南向 1410 米处、营口港区详规总图中生态屏障区,经纬度为北纬 39 4503.48,东经 1233411.70。本设计的目的是对移地重建后的中心渔港进行总平 面布置,码头结构选型设计,对结构进行计算和验算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根据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推算出本港 2020 年的水产品的卸港量,再根据卸港量确定码 头的泊位数,从而进行港口总平面的布置。根据当地海域的地质条件选定码头的结构型式, 本港地质为淤泥质海域,所以选定码头结构为高桩码头。然后对码头的面板、纵梁、横向排 架和桩进行计算并配筋,再进行验算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最后再进行本毕业设计的总结。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就是港口的总平面布置和码头结构的计算。在总平面布置时先 根据原始资料推求出本港未来几年的卸港量,再由卸港量确定各个码头的泊位数,计算码头 岸线的总长度,然后进行港口水域和港口陆域的布置,最后画出中平面图。对高桩码头结构 的计算包括对结构的面板、纵梁、横梁、靠船构件和桩进行设计计算并进行配筋和抗裂验算, 最后进行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验算。根据设计书、和计算书画出港口的总平面的布置图,高桩 码头结构的断面图和立面图、平面图,还有各种构件的配筋图,完成本次设计。 关键词:卸港量,加冰码头,内力计算,配筋,整体稳定性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itled “Red Sea central fishing Dandong situ reconstruction project“, located in Donggang eastern Liaodong Peninsula, the northernmost of the mainland coastline, east near the Yalu River and North Korea across the river, south of the Yellow Sea, and South Kore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a sea connected to the northeastern Liaoning Province and an important gateway opening. Red Sea fishing port moved to build the center position is located in the former fishing clam Haituozi southeast to 1410 m at Yingkou Port Master Plan detailed regulations in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of latitude 39 4503 .48 “, longitude 123 3411 .70“.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rebuild after shifting the center of fishing for the general layout, wharf structure typ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on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Depending on the raw data analysis to calculate the local aquatic products in 2020 the amount of discharge port, and then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amount of unloading berths port number, which for the port master plan layout. According to loc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selected waters pier structure type, local geology muddy the waters, so to selected high-pile wharf wharf structure. Then dock panels, rails, shelving and pile lateral calculated and reinforcement, and then checking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finally for the graduation project summary. The graduation projects main job is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port and dock structure calculation. In general layout when the first based on original data invert the discharging port of Hong Kong in the coming years the amount, then the amount determined by the discharging port number of individual berths to calculate the total quay length, and then land in port waters and ports layout, the final draw in the plan. For high-pile wharf structure calculations including structural panels, rails, beams, piles berthing components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and for reinforcement and crack resistance, and finally check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whole structure. By design books, and paintings of the port was calculated plane layout, high-pile wharf structure of sections and elevations, plans, and various members of reinforcement plans to complete this design. Keywords: discharging port volume, ice pier, force calculation, reinforcement, overall stability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2 前言 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东濒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 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一海相连,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当地 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海蜇养殖基地和梭子蟹养殖基地。拥有 10 米等深线以内的浅 海面积 106 万亩,滩涂面积 36 万亩。海产品 140 多种,是中国虾、贝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 之一。 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建位置位于原渔港蜊坨子东南向 1410 米处、营口港区详规总图中生态屏 障区,经纬度为北纬 394503.48,东经 1233411.70。港区与大连市庄河南尖隔 海相望,水路与陆路十分发达,交通便利。西临黄海大道,陆上距菩萨庙镇约 11km,距东港 市约 72km,距丹东市约 108km,距庄河市约 80km,距 201 国道 16km。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鱼 货交易、外运提供便利条件。 本设计主要研究的意义是把原来的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后的重建工程,包括港口的总平 面布置情况比原来的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而码头结构部分的设计方面也比原来的更加的具有 创新性和实用性。对当地的经济也更有促进作用,在未来的全市乃至整个东北的经济当中也 有一定的影响。 东港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的建设,初步改变了东港市渔港建设的格局,平衡了东港市渔港 整体的布局,让渔港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科学,可以有效地避免渔业生产风险,打破长期遭 受台风,有船没港的难题。东港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的建设,不仅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 保障,同时也提高该地区的社会福利。首先,缩短生产船留在港的停港时间,提高了渔业生 产效率,二是积极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调配,加工,批发,提供丰富 的水产品货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以带动地区的交通,商业,餐饮,旅游和 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海港,影响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3 第 1 章 原始资料分析 1.1 工程地理位置 东港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东濒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南 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一海相连,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海洋 红中心渔港移建位置位于原渔港蜊坨子东南向 1410 米处、营口港区详规总图中生态屏障区, 经纬度为北纬 394503.48,东经 1233411.70。 港区与大连市庄河南尖隔海相望,水路与陆路十分发达,交通便利。西临黄海大道,陆 上距菩萨庙镇约 11km,距东港市约 72km,距丹东市约 108km,距庄河市约 80km,距 201 国 道 16km。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鱼货交易、外运提供便利条件。(见海洋红渔港地理位置图和形 势图) 1.2 自然条件 1.2.1 气象 港区地处北温带,属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因受海洋调解夏季雨量 集中。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8.5 极端最高气温 38.8(1975 年 8 月 8 日) 极端最低气温 -36.7(1971 年 3 月 17 日) 一年中,一月份气温最低,八月份气温最高。 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 967mm,年最大降水量 1320.7mm,发生于 1964 年,年最少降水量 574.2 mm,发生于 1965 年。78 月将于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 50%以上。 3.风况 各向频率和最大风速统计值见下表: 表 1.1 各向最大风速及风向频率表 方位NNNENEENEEESESESSES工程形势图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4 最大风速(m/s)17111491211141511 风向频率(%)859534786 方位SSWSWWSWWWNWNWNNWC 最大风速(m/s)14121310141817 风向频率(%)55234989 图 1.1 风玫瑰图 0510 最大风速 m/s 频率 % 0510 N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5 4.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为 2934 天,在春中和秋中两个阶段连续最长雾日达 7 天。 5.冰情与冻土 土地结冻时间一般在 11 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上旬,历史上结冰最早时间在 10 月下旬,最 晚结冰时间在 12 月上旬,土壤结冻最大深度为 81cm。 本区初冰日始于 12 月上旬,终冰日为次年 3 月中旬,总冰期约为 100 天,盛冰期约为 45 天。 流冰厚度一般为 515cm,最厚可达 30cm 以上,流冰顺涨、落潮流向流动,最大流冰流 速可达 1.0m/s。 固定冰一般在岸边形成,厚度约为 0.4m,最厚可达 0.8m, 岸边固定冰常呈堆积状,堆 积高度一般为 2.0m,最高可达 4.0m 6.台风 本区 7、8 月受台风影响,年平均影响次数为 1.4 次。台风影响时陆上风力 67 级,海 上风力 78 级,最大风速可达 28ms;风向多为 SE。 7.寒潮 本地区秋冬两季受寒潮影响较多。强寒潮影响时,偏北风可达 78 级,平均每年寒潮 影响 3 次,最多不超过 5 次。 1.2.2 水文 1.潮汐 该海域基本属于规则半日潮性质。 根据 19821998 年大东港验潮站资料统计(85 国家高程): 最高潮位: 4.65m(1997 年 8 月 21 日) 平均高潮位: 2.19m 平均低潮位: -2.40m 平均潮位: -0.03m 最低潮位: -4.37 m(1987 年 2 月 3 日) 最大潮差: 4.05m(1997 年 8 月) 平均潮差: 0.96m 平均涨潮历时:6h9min 平均落潮历时:6h15min 2.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3.11m;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6 设计低水位:-3.06m; 极端高水位:4.85m; 极端低水位:-4.75m; 施工水位: -1.05m; 根据大东港区观测站 1982 年 4 月1983 年 3 月一年潮位资料,求得乘潮水位如下表: 表 1.2 乘潮水位表 乘高潮水位(m) 累计频率(%) 1.0h2.0h3h4h5h6h 701.721.541.260.880.42-0.11 801.51.331.070.760.410.02 851.371.210.950.670.370.05 901.211.050.810.490.09-0.38 950.960.830.610.370.11-0.17 980.70.570.370.09-0.27-0.60 根据对当地渔民的调查走访,普遍认为每天连续作业时间最少为 2 小时,若能达到 6 小时以上效果较好。因此,为了保证更好的通航作业条件,本港采用挖深港池的措施增加港 池底标高,使作业时间较原先显著增加。 3.海流 根据对工程海域的海流观测,得到以下结论: (1)本海区属正规半日潮流海区,虽每日二次涨、落潮流过程的周期大致相同,但潮流 强度却不等,一强一弱,最大涨潮流流速 68cm/s,流向为 20;最大落潮流流速 56cm/s; 流向为 208。 (2)该区潮流因受海岸线和海底地形的制约,涨、落潮流主流向的走向均大致呈 NNE SSW 向。 (3)该区潮流以旋转型为主,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4)各站潮流具有较明显的驻波特征,即半潮面时刻流速最大,高、低潮位时刻流速最 小。 (5)各站的涨潮流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流速。 (6)各站的涨、落潮流强度随深度增加而有所减弱。表层流速最大,0.6H、中层次之, 底层流速最小。 (7)各站余流流速较小,余流流向较为分散。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7 4.波浪 港区距大鹿岛较近,因此借助大鹿岛海洋站(N39o45, E123 o45)的实测资料 (19631982 年)进行分析。大鹿岛海洋站东、西、南三面水域开阔,测波浮筒在海图水深 6.1 米处,海岸线平直,外海无任何阻挡,因而风浪可直达测波站前水域,资料的代表性较 好。 根据大鹿岛海洋站 19631982 年资料统计,本区常波向为 SE,频率 10.62%,无浪频率 13.4%,强浪向为 S,最大波高 4.0 米,次强浪向 SE,最大波高 3.6 米。 表 1.4 设计波浪要素表 重现期 50 年一遇波浪 波向计算水位1% H (m) 4% H (m) 5% H (m) 13% H (m) H (m) T (s) L (m) 设计高水位2.802.432.362.031.357.756.27 SSE 极端高水位3.653.183.092.661.777.762.21 重现期 25 年一遇波浪 波向计算水位1% H (m) 4% H (m) 5% H (m) 13% H (m) H (m) T (s) L (m) 设计高水位2.762.392.332.001.337.352.88 SSE 极端高水位3.623.143.062.631.757.358.31 1.3 工程地质 1.3.1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特征 据勘察资料,出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概述如下: 粉细砂(Q4 apl):灰褐色,松散,饱和,含少量粘性土。 该层层厚 3.4-0.6 米,层底高程为-5.51-7.77 米,层底深度为 3.40-0.60 米。 淤泥质粉质粘土(Q4 mc):灰褐色,饱和,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含有贝壳,有嗅 味,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夹有粉细砂透镜体。 该层层厚 15.60-8.20 米,平均层厚 10.34 米,层底高程为-14.59-21.27 米,层底深 度为 15.609.60 米。 粘土(Q4 apl):灰褐色,湿,可塑状态,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8 该层层厚 12.31.10 米,平均层厚 4.05 米,层底高程为-16.22-28.18 米,层底深度 为 23.5011.80 米。 粉砂(Q4 apl):灰褐色,松散,饱和,含长石、石英、云母,级配一般。 该层层厚 5.901.80 米,平均层厚 4.07 米,层底高程为-20.79-27.77 米,层底深度 为 22.1015.90 米。 强风化板岩(K1p):灰绿色,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变余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 该层揭露层厚 8.801.50 米,平均层厚 3.48 米,层底高程为-17.22-35.37 米。 2.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表 1.5 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土 样 样本名称 区间值 maxmin 平均值 m 标准差 变异系 数 修正系 数 s 统计后 参数值 建议 值 含水率 w54.6-39.245.853.640.081.0246.7746.77 孔隙比 e1.36-1.071.220.060.051.011.231.23 液限 WL(%)38.5-31.233.971.530.041.0134.334.3 塑限 Wp(%)22.1-18.719.980.710.041.0120.220.2 塑性指数 Ip16.4-12.513.990.820.061.0214.2714.27 液性指数 IL2.57-1.041.870.360.191.051.961.96 压缩系数 av(Mpa- 1) 1.294-0.7390.950.95 压缩模量 Es(Mpa)2.89-1.782.362.36 粘聚力 c(Kpa) 9.0-3.05.701.460.260.915.195.19快 剪 摩擦角 (度 3.8-1.52.900.600.210.932.702.70 粘聚力 c(Kpa) 23.0-13.018.6515.8415.84固 快 摩擦角 (度) 15.2-90.140.9112.0112.01 粘聚力 c(Kpa) 12.0-7.011.02.00.180.859.359.35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三 轴 试 验 摩擦角 (度 4.3-30.320.742.152.15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9 含水率 w39.4-30.134.671.910.061.0235.3635.36 孔隙比 e1.04-0.840.950.040.051.020.970.97 液限 WL(%)52.2-36.444.353.760.081.0345.6845.68 塑限 Wp(%)28.4-21.124.781.740.071.0325.5225.52 塑性指数 Ip23.8-15.319.562.020.101.0420.3420.34 液性指数 IL1.01-0.260.520.190.361.130.590.59 压缩系数 av(Mpa- 1) 0.73-0.280.400.40 压缩模量 Es(Mpa)7.07-2.765.205.20 粘聚力 c(Kpa) 60.0-21.034.8811.660.330.7827.2127.21 快 剪摩擦角 (度) 12.7-4.28.03.290.410.725.765.76 粘聚力 c(Kpa) 49.0-32.042.716.020.140.9038.4438.44 粘 土 固 剪 摩擦角 (度) 18.3-12.113.972.260.160.8812.2912.29 粘聚力 c(Kpa) 66.0-28.036.5014.650.400.6724.4624.46 三 轴 试 验 摩擦角 (度) 7.5-4.15.351.470.270.784.174.17 3.场地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报告,构造对工程区域影响很小,工程区亦未见新近断层活动遗迹,工程区在 地质上稳定。 4.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地质报告,场地内不存在大型活动断层,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无崩坍、滑坡、 泥石流,冲刷等不良地质作作用。但工程场地内普遍分布有软土层,均匀性差,压缩性高; 场地施工环境较复杂,潮汐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1.3.2.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根据地质报告,场地内不存在大型活动断层,场地稳定,无崩坍、滑坡、泥石流,冲刷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0 等不良地质作作用。 表 1.6 原位测试成果表 岩土层名称 (层号) 样本 数 n 区间值 maxmin 击数平均 值 m 标准 差 f 变异 系 数 修正系 数 s 修正后 击数 承载力 特征值 fak (kpa) 触探 类型 粉细砂66-80.773.280 粘土3716-40.938.7145 细砂3317-1012.51.370.110.9712.1150 标准 贯入 强风化板 岩 2031-2527.81.830.070.9727.0500 重型 II 表 1.7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础设计参数表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地层名称 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kpa) 钻孔灌注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预制桩 粉细砂803030 淤泥质粉质粘土602020 粘土1455055 粉砂1505055 强风化板岩50016020030009500 1.3.3 结论、建议 1.根据地质报告,场地内不存在大型活动断层,场地稳定,无崩坍、滑坡、泥石流,冲 刷等不良地质作作用。但工程场地内普遍分布有软土层,均匀性差,压缩性高;场地施工环 境较复杂,潮汐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 2.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土层标准冻结深度为 0.90 米,最大冻结深度为 1.20 米。 3.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高桩码头建议采用预制桩基础,以强风化板岩做为持力层,预 制桩强风化板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9500kpa。 4.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高桩码头也可采用冲击钻孔灌注桩基础,以强风化板岩做为桩 端持力层,钻孔灌注桩强风化板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3000kpa。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1 1.4 地震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建筑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 1.5 泥沙运动及港内回淤分析 港区的北部为大洋河河口,距大洋河口约 20km(大洋河年均入海沙量近 70 万吨,最高 年份达 170 万吨) 。入海泥沙在多种动力因子作用下,以悬沙形式逐步向外海扩散、沉积。 由于渔港的建设,会改变了本区域的水动力条件,使泥沙运动发生变化。国家海洋局大连海 洋工程勘察设计和环境保护开发中心等对港址处进行了海流及悬沙观测采样,并通过数模计 算对渔港及所在海域进行流场分析, 对航道和港池淤积情况进行预测,编制出东港市海 洋红中心渔港工程泥沙淤积预测报告书 。 采样层次分为:表层(海面下 0.5 m 处) 、中层(水深之半)和底层(海底上 0.5 m 处) ,采用重量法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各站悬浮泥沙含量较高。且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明显,表现出悬沙含量均由表层向底 层递增的分布规律,即底层含量最高、中层次之、表层最低。 2、各站、层涨潮流期间平均含沙量明显大于落潮流期间平均含沙量。 3、各站、层低潮时刻附近悬沙含量出现峰值,而高潮时刻附近悬沙含量最低。 在淤积计算中获取含沙量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场观测,二是通过“海港水文规范”中的 泥沙含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报告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含沙量计算。对港池和航道进行了 正常情况及大风情况下与基预测,其主要结论如下: 1、当拟建码头位于3.5m 等深线处,不开挖时淤积强度为 0.108m/a;开挖深度 1m 时, 淤积强度为 0.31m/a;开挖深度 2m 时,年淤积强度为 0.43m/a。 2、当把防波堤继续向前延伸至4.5m 等深线处, 开挖深度 1m 时,正常情况下年淤积强 度为 0.069m/a,大风时为 0.024m/2d;开挖深度 2m 时,正常情况下年淤积强度为 0.283m/a,大风情况下为 0.101m/2d。 3、由上述预测结果可以得出港池的开挖深度只能在 1.0m 以内,如果超过此深度,年淤 积强度将迅速增加。从长远考虑,认为拟建码头北部的潮滩处应修建适当高度的防波堤,以 减缓涨潮流的流速,并能防止落潮流进入港内。 4、大风情况下的淤积计算结果表明,开挖 1m 时不会造成严重的骤淤现象,但开挖 2m 时骤淤就比较严重了。 由泥沙淤积预测报告书所作结论可见,防波堤若向前延伸,使水深增加 1m,将使淤积情 况大大减轻,但考虑到这样将使防波堤加长近 1000m, 使工程造价增加 2000 多万元,故未采 用。据预测结果,采用现方案不开挖时淤积强度为每年 0.108m,五年则淤积 0.54m, 港池可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2 每 5 年疏浚一次,不至于影响渔港使用,也不会产生过大费用。 1.6 船型预测 表 1.8 东港市渔船马力分档年统计表: 船型 年份 20 马力以 下 21-60 马 力61-599 马力 600 马力以 上其他渔船总数 2005869680107318 2640 2006 1313129214 另有养殖船80艘,辅助渔船 1艘2700 2007 1258134714 另有养殖船85艘,辅助渔船 551艘2859 2008 1241132814 另有养殖船87艘,辅助渔船 155艘2825 2009 1600154721 另有养殖船112艘,辅助渔船 155艘3435 2010 1585154021 另有养殖船170艘,辅助渔船 155艘3471 2011 1585154021 另有养殖船170艘,辅助渔船 155艘3471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3 869 15851585 1600 1241 680 1313 1258 154015401547 1328 1073 1292 1347 2121 14 21 14 14 18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20马力以下 21-60马力 61-599马力 600马力以上 图 1.2 东港市渔船马力分档年统计图表 由以上图表可知:近年来停泊在港口的渔船以 21-60 马力与 61-599 马力的为主,600 马 力以上的渔船则相对很少,20 马力以下的渔船已经不再使用。由此可以预测出 20-600 马力 的渔船将为该港口的主要停泊船型。 故本工程所使用的设计船型为: 设计船型: 船型主机功率(kw)船长(m)船宽(m)艉吃水(m) 8154 尾 滑渔轮 44 1.7 港口作业天数 码头年作业天数: 根据设计船型,185HP 泊位作业标准如下: 风力6 级; 日降水量25mm; 能见度1km; 横浪 H4%0.5m,顺浪 H4%0.8m。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4 影响码头年作业天数有以下原因:恶劣天气、码头维修、休渔期等因素。在考虑不利因 素的重叠发生及延时影响的情况下,确定恶劣天气与码头维修的年影响天数为 50 天,休渔 期的年影响天数为 90 天,计算得码头年作业天数为 225 天。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5 第 2 章 港口总平面布置 2.1 卸港量预测 东港市 19892011 年海洋捕捞产量统计如下: 表 2.1 东港市海洋捕捞情况统计表: 项目虾蟹类(吨) 序号年度 鱼类(吨) 总量(吨) 对虾(吨)大蟹 (吨) 沙虾、其 他(吨) 贝类、头 足类(吨)海蜇、其他 (吨) 合计 (吨) 11989354540818332710204470312099 2199027582815242310240110410 15983 31991325546772817901130148162.522751 4199244344521212995 19351 28306 51993449015162 19652 619947284893024.515271083300942046328 7199585176566881180204033037126149381 81996134551199281415021953412755460128 91997211612011462.5480222512905946170795 1019982378025028695794398525321154075669 1119992327626894122937537522435560875133 12200020689246051218767379331825197579094 13200126900253134236202855238062876641 1420022533526844781050024183261143986228 152003311772498364745528702569063782487 16200432346250235511948130202847061886457 17200537334251254912645124313463157597665 182006361702593052134701240837285660100045 192007218962631410313910123013534170084251 20200821788241689912500115693331568079951 21200921725241405913160109213263963179135 222010249621554969791675649416511855045 2320111453120122991150085232073261556000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6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 卸港量 图 2.1 东港市海洋捕捞情况统计图表: 用时间序列法计算出得卸港量 2015 年的为 106642t,2020 年的为 121332t 且相关系数 不满足要求。由卸港量统计可以看出:2007 年之前卸港量快速增长,自 2007 年起,由于近 海渔业资源的减少,卸港量逐年减少,经分析,在未来中期(2015)的卸港量将处在 50000t 左右,中远期(2020)的卸港量则由于渔业资源的保护将有所回升,预计能达到 80000t。 2.2 码头泊位数计算 2.2.1 卸鱼码头泊位数计算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2 条规定: 1 11 Q N ZC K C1= t1P1 式中: N1卸鱼码头泊位数; Q水产品年卸港量 t; Z年平均作业天数 d;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7 C1泊位日卸鱼能力 t/d; K1卸鱼码头泊位利用率,为船舶年平均占用泊位的作用时间和年平均作用时间之比; t1泊位日有效卸鱼时间 h; P1泊位有效卸鱼能力 t/h,人工卸鱼取 2-4t/h,船用吊机取 5-9t/h,卸鱼机械取 1015t/h。 该设计取:Z=225 t1=15 P1=15 C1=225 K1=0.55 由上式计算得: N1=4 2.2.2 供冰码头泊位数计算 2 22 Q N ZC K C2=t2P2 式中: N2供冰码头泊位数:; W每吨水产品加冰量,取 1.0-1.3t/t; C2泊位日加冰能力; K2供冰码头泊位利用率; T2泊位日有效加冰时间; P2碎冰机的有效碎冰的能力 t/h,如无实测资料,取 20-40t/h。 该设计中取:Z=225 t2=8 P2=40 C2=320 K2=0.53 由上式计算得:N2=2。 2.2.3 物资码头泊位数计算 中心渔港及一级渔港物资码头泊位数按下式计算: 黄、渤海区 : N3=(0.50+0.39Q10-4)=4 Z 365 2.2.4 修船码头泊位数计算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一、二、三级渔港可设 1-2 个修船泊位, 本设计取 N4=1 个 泊位。 2.2.5 油码头泊位数计算 油码头: N5=1。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8 2.2.6 总泊位数计算 总泊位数:N=N1+N2+N3+N4+N5=12 个 2.3 码头岸线长度计算 依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第 8.2.6 条规定: 端部泊位长度:Lc+1.5d 中间泊位长度:Lc+d 式中: Lc设计代表船型全长 m; d泊位富裕长度,为 0.1-0.15Lc,取 d=0.15LC。 码头岸线长度 L=2(Lc+1.5d)+10(Lc+d)=2x(43.5+1.5x8)+10x(43.5+8)=626m 2.4 港口陆域布置 2.4.1 卸鱼及水产品交易区 1.卸鱼棚面积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3.3 条规定: Z QS A 2 式中: A卸鱼棚卸鱼量; Q水产品年卸港量; S综合不平衡系数,黄、渤海取 2.5-3.0; Z年平均作业天数(d) ,为年日历天数减去恶劣天气、码头的维修和休渔期影响 渔港的作业天数。本工程取 225 天; 水产品的堆放方式采用箱装时,堆高 56 箱,每吨水产品占地 5m2;水产品日周转 1-2 次;水产品的年卸港量为 80000t;综合不平衡系数取 2.7;Z取 225d。 卸鱼棚面积:4805=2400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19 2. 交易大厅面积 考虑到净空间应满足汽车及冷藏运输车的使用要求,跨度为 12m,同时考虑到机动车进 出的方便,取交易大厅面积 1000 m2。 3.卸鱼及水产品交易区的面积:2400+1000=3400m2。 2.4.2 冷藏加工区 1.理鱼间面积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4.2 条规定: 10 15AG 式中: G日冻结能力。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4.3 条规定: 生产性冷库的日冻结能力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d SK Z QQ G 0 式中: G日冻结能力(t/d) ; Q水产品年卸港量(t) ; Q0水产品全年海上冻结量(t) ; S综合不平衡系数,黄、渤海取 2.5-3.0; Kd冻结量占卸港量的百分数(%) 。 理鱼间的建筑面积应该以日冻结能力为依据。冻结一吨水产品所需的面积 10-15m2,本 港取 10m2,水产品全年海上冻结量该港取 288t,Kd取 30% ,计算结果如下: A=28810=2880m2 2.冻结间面积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4.3 条规定: Ga A gkn 式中: A冻结间面积; G日冻结能力(t/d) ; a一个吊笼占地面积,取 0.70.88=0.63 m2;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20 n一天的冻结次数,一般取 2; k利用系数,一般取 0.7-0.8,该设计取 0.8; g吊笼装鱼量,取 2020=400kg=0.4t; 冻结间的面积根据日冻结能力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日冻结能力(t/d):286;冻结间面积():284. 3.冷藏间面积 按照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4.4 条规定,冷藏间的面积应由冷藏量、冻品重度、堆垛 方式和冷藏间高度等因素共同确定。生产性冷库可取冻结能力的 1520 倍。 每吨鱼的冷藏面积为 0.65-0.8 m2/T;本设计取 0.7m2/T; 冷藏量=日冻结能力 G(15-20) 冷藏间面积 A=冷藏量(0.7-0.8)=288180.7=3628.8 取 3630 m2 4.制冷间面积 A制冰= 8 . 0 1 5 . 085 . 0 I 式中: I 一日制冰能力(T/d) ; 0.85一冰重度(T/m3) ; 0.5一冰块高; 0.8一利用系数;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4.5 条规定: 日制冰能力 I= K WQQ 365 )( 0 式中: W一每吨水产品的加冰量 t/t,一般按 1.2-1.6t/t 计算,本设计取 1.3t/t; K一利用系数 0.85; 经计算得: 制冰面积 A=986m2 5.贮冰间面积 A贮冰= 5 . 385 . 0 85 . 0 贮冰能力 式中: 0.85 一冰重度 T/m3; 0.85 一利用系数; 3.5一冰堆高度; 大连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丹东市海洋红中心渔港移地重建工程 21 贮冰能力=I(15-20) 经计算得: 贮冰间面积 A=1987m2 6.冷库总面积 冷库总面积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序号名称面积(m2) 1 理鱼间 2880 2 冻结间 284 3 冷藏间 3630 4 制冰间 986 5 贮冰间 1987 6 冷库总面积 9767 2.4.3 综合物资区 按照渔港总体设计规范8.15 条规定,综合物资区需要设置物资商场、网具修理场地 和各种物资临时堆放的场地。其面积根据渔港级别、场地的条件及需要等来确定。 总面积为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