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OGO 宫颈癌放射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 张福泉 内 容 宫颈癌放疗技术 2 宫颈癌的适应性放疗 3 3 宫颈癌放疗的原则 3 1 宫颈癌的发病特点 v妇女第二位肿瘤死亡原因,全球年发病49.32万, 死亡27.35万, 78%在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是第一 大国 v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 v在宫颈癌发病率高的国家,HPV感染率是10-20%, 而在低发病率国家,感染率是5-10% v通过筛查能早期发现,有疫苗预防前景 v鳞癌占80%,腺癌约20%。过去30年腺癌的发生率增 加,可能与筛查方法有关。用HPV测试,可能增加 检出腺癌的机会 宫颈癌的临床特点 v早期有表现,不易被重视;少部分呈隐匿性 v病灶进展有阶段性,以局部和区域侵犯为主 v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跳跃性少 v首次治疗很关键,复发后很少治愈 v目前多应用临床分期:FIGO分期 宫颈癌治疗的发展 v过去15年,宫颈癌的治疗模式发生率明显改变 v1998年以前,治疗相对简单 早期小的病灶:手术 局部晚期病灶:放疗(外照射和内照射) v放疗剂量的给于不是依据肿瘤的特性而是依据肿 瘤周围危及器官的耐受 v1990年开始的研究改变了宫颈癌的治疗模式 v在系列的随机研究中,证实标准的放疗加同步顺 铂化疗可以减少复发和疾病相关的死亡率高达50% v美国NCI强烈建议对侵袭性宫颈癌用同步放化疗替 代单纯放疗 J Clin Oncol 17:1334-1335, 1999 Lancet 358:781-786,2001 2012版NCCN指南-外照射 v以CT影像为基础进行治疗化设计和挡快制作 v对判断宫旁和软组织受累,MRI更有优势 vPET影像对判断淋巴结情况有益 v外照射范围:子宫,宫旁,宫底韧带,适当的阴 道(肿块下至少3cm),骶前淋巴结和其他高危淋 巴结。 v对于手术和影像学淋巴结阴性的病人,应当包括 全部的髂外,髂内,闭孔淋巴结;对于有高危的 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大肿块,可疑或肯定的真骨 盆淋巴结转移),照射范围应当包括髂总淋巴结 2012版NCCN指南-外照射 v外照射治疗亚临床病灶需要45Gy,常规1.8Gy,对 未能切除的肉眼可见肿块需要用高适形度的照射 补量10-15Gy v对于大部分接受外照射的病人,需要同步接受顺 铂为基础的化疗(单用顺铂或加5FU) vIMRT在术后病人放疗时和照射腹主动脉时可以减 少小肠和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对于提高区域淋 巴结剂量有益。 v适形技术和调强技术不能常规用来替代有完整子 宫病人的近距离治疗。 vIMRT应用要特别仔细,注意技术细节(器官移动 和变形等) 2012版NCCN指南-内照射 v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治疗的关键组分 v 通常应用宫腔管和阴道卵园体(或环状,柱状) v 内照射通常在外照射后期进行,肿瘤退缩到内照 射可以满意实施的状态 v在高选择的病例,内照射可以单独进行,如1A2期 v在罕见病例,肿瘤的几何形状不适合腔内照射, 可以应用组织间插植方法,但插植的实施应该个 体化,由有经验的专家实施 v对于术后的病人,特别是阴道切缘阳性者,应用 柱状施源器对外照射进行补量 放射剂量的考虑 v最常用的剂量学系统是特殊的A点剂量系统 v最近的3D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研究可以优化高 剂量对肿瘤覆盖率,同时减少膀胱直肠和小肠的 剂量 v近距离治疗时,A点应用的低剂量率是每小时给予 40-70cGy。临床应用HDR时,应当应用线性二次模 型转换等效于LDR的HDR剂量 v与外照射结合时,应用多分次的插植,最常用的 方式是应用5次插植,每次6Gy的等效A点剂量 v这个HDR的5次30Gy,等效于LDR的40Gy 完整子宫的根治性放疗:原则 v外照射给予剂量45GY(40-50Gy),照射体积取决于 由手术或影像学确定的淋巴结状态 v原发肿瘤应用近距离治疗补量,A点30-40Gy,总 的A点剂量是小体积肿瘤80Gy,大体积肿瘤85Gy以 上 v对不能切除的淋巴结,可用小的适形野再给予10- 15Gy 手术后的辅助放疗:原则 v手术后有1个以上的病理高危因素者应当进行放射 治疗手术后需要放疗的指证: 高危因素: 边缘受累,宫旁受累,淋巴结转移 其他危险因素: 肿瘤4cm ,间质浸润 1/3-1/2 脉管瘤栓,腺癌? v应该包括的最小范围:阴道穹窿上3.4cm,宫旁, 临近的淋巴结(髂内外淋巴结) v推荐标准分次,45-50Gy,不能切除的淋巴结需要 单独补量10-15Gy 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v A: 手术 v B1: 手术或放疗(内外照射+顺铂5FU) v B2: 放疗加化疗为主(内外照射+顺铂5FU) v A1: 手术或放疗(内外照射+顺铂5FU) v A2:放疗加化疗为主(内外照射+顺铂5FU) v B: 放疗加化疗(内外照射+顺铂5FU) v A: 放疗加化疗(内外照射+顺铂5FU) v B: 放疗加化疗(内外照射+顺铂5FU) v A: 放疗加化疗或/和系统化疗(顺铂为基础) v B: 系统化疗(顺铂为基础)+为局部控制放疗 NCCN指南( 2012) 宫颈癌放疗技术变迁 外、内照射合理组合:治疗的关键 v上世纪三十年代:KV级X射线;LDR v五.六十年代:钴治疗机;LDR v七十年代: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LDR v八十年代:三维适形技术;HDR/LDR v九十年代:调强放射治疗技术;HDR/LDR v2000年:图像引导的IMRT技术;3DBRT 宫颈癌放疗的里程碑 v1903年Margaret Cleaves报告用腔内镭疗治愈2例 宫颈癌 v百年的三个里程碑 近距离治疗:A点 B点 同步放疗加增敏化疗 IMRT和3D-BRT 宫颈癌基本放疗技术 未手术者 v 外照射 常规放疗技术 前后对穿野 盆腔四野 盆腔箱式野 v 内照射 后装腔内照射 5-6次 30-36Gy 术后放疗 v 外照射 常规放疗技术 前后对穿野 盆腔箱式野 v 内照射 后装腔内照射 2-4次 10-20Gy 外照射:常规照射,3DCRT,IMRT v 依据骨性标记 常规照射 v 以三维影像为基础 3DCRT v以剂量优化为基础 IMRT 剂量分布更趋合理 腔内照射:由2D到3D 宫颈癌术后的IMRT v首发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验 降低急性G2GI的毒性反应(Mundt2002) 降低慢性G1-2GI毒性( Mundt2003) 降低急性血液毒性(Brixey2003) v以保护OAR为主 II期多中心研究(RTOG0418) v美国25个中心 v宫颈癌术后盆腔IMRT加每周顺铂治疗的2年治疗结 果 v48例病人进入研究,8例病人不符合条件,被排除 v按照FIGO 分期:1A期5%,1B期77.5%,2A期10%, 2B期7.5%。中位随访时间2.68年(0.63-4.21) 宫颈癌术后IMRT结果 v2年的局部区域失败率: 10.6% v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失败率:5.3% v远处转移率:10.3% v2年的DFR和OS:86.9%和94.6% v结论:盆腔IMRT的应用减少治疗的毒性,控制率 与以前方法的结果相似,2级以上短期的肠道反应 减少 北京协和医院的结果:孙帅等 v从2005-92009-5:术后IMRT 115例 v治疗方案为:IMRT+阴道残端HDR及同步化疗(顺 铂40mg/m2/w) v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脉管阳性,断端阳性, 宫 颈壁1/2以上浸润,肿瘤大于4cm v中位放疗剂量:CTV50.4Gy vHDR阴道残端内照射,中位剂量为12Gy v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6-53月),随访率95% 北京协和医院的结果:孙帅等 v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v40例病人(34.7%)出现3-4级骨髓抑制 v1例(0.9%)病人出现3级急性直肠反应 v没有患者出现3级以上泌尿系反应 v100例(87%)患者8周内完成放疗 v2例(1.7%)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慢性直肠反应 v没有人出现3级以上慢性泌尿系反应 v3例(2.7%)患者出现下肢水肿 北京协和医院的结果:孙帅等 v2年总生存率:94.2% (94.6%) v2年无瘤生存率:84.2% (86.9%) v2年盆腔控制率:96% (89.4%) v4年总生存率:76.5% v4年无瘤生存率:68.2% v4年盆腔控制率:87.8%。 IMRT组及箱式四野组生存分析结果 2年 箱式野(%) IMRT(%) 4年 箱式野(%) IMRT(%)P 总生存率87.194.278.376.50.176 盆腔控制率92.896.087.187.80.245 无病生存率81.884.266.568.20.663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流程 CT模拟定位 靶区、危及 器官勾画 计划设计 计划评估 计划验证 模拟机位置 验证 加速器位置 验证 计划执行 CT模拟定位 v仰卧位 v体膜固定 v排空直肠 v半充盈膀胱 v阴道内标记 v静脉增强 RTOG0418 IJRTBP,63: 16041612 勾画淋巴结的建议 髂总淋巴结 围绕血管7mm边缘,向后向 侧扩之腰大肌和椎体 髂外淋巴结 围绕血管7mm边缘,向前界 扩10mm沿着iliosoas肌向前 侧扩包括髂外侧组 闭孔淋巴结 沿着盆壁用18mm的条状区连 接髂内外淋巴结区 髂内淋巴结 围绕血管7mm边缘,扩展侧 界到盆壁 骶前淋巴结 骶前10mm条状区 RTOG0418 IJRTBP,63: 16041612 治疗计划设计 v医师在CT图像上勾画临床靶体积(CTV)和危及器 官(OAR),靶区勾画以ICRU50号报告为依据 剂量:目标函数设定 v靶区 PCTV&CTV:(50.4Gy) v50.4Gy 包绕95%以上的PCTV v50.4Gy 包绕100%的CTV vPCTV中Dmax50.4Gy*95% vPCTV中除包括PGTV的层面外 Dmax50.4Gy*110% 1ARC 2ARC Rapidarc的优势 IMRT 1344MU Rapidarc 637MU RapidarcRapidarc IMRTIMRT 膀胱直肠 小肠 未手术宫颈癌根治性IMRT vGTV和CTV勾画没有统一标准 v与内照射组合没有剂量学指导 v器官移动问题没有解决 v目前不作为常规推荐方案:仅临床研究 对原发病灶的确认:CT定位? v IB1期病灶(局限于宫颈):CT不能辨认 v IB2IIb期病灶: CT不易区宫颈和病灶浸润 v IIIa期病灶(阴道下部侵犯): 应用阴道标记增强CT可辨认 v IIIb期病灶(浸润至盆壁):增强CT可辨认 v IV期病灶:CT不易辨认中孔器官的早期浸润 建议:以MRI为参考确定GTV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 v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 2005年 - 2011年12月 根治性放疗:497例 IMRT:50.4Gy - 60Gy BT:6Gy/f,5-6 同步顺铂增敏化疗 Conclusion: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FDG-PET/CT-guided IMRT have improved survival and less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n-IMRT radiotherapy 宫颈癌IMRT的问题:器官移动 v剂量梯度变化很大:需要精确 v器官移动问题:实际存在 vGTV变化问题:不确定? 宫颈癌放疗4周时宫体位置变化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88 (2008) 241249 放疗中MRI监测的肿瘤退缩 IMRT的关键:IGRT的应用,适应性放疗 v解决治疗中器官移动问题 v监测肿瘤退缩情况,修改计划 北京协和医院宫颈癌IGRT vKV-CBCT v1-2次/周 v第3周末再次CT模拟 v二程治疗计划 随时对计划的修正: 在线?离线? 宫颈癌适应性放疗的研究 v应用Trilogy CBCT v研究30例病人:2009- v每次治疗前CBCT v目的: 研究IMRT中,OAR的变化及其 解决方案 研究GTV,CTV的变化和解决方案 v每位病人共采集22-25次CBCT图像进行分析: v膀胱体积变化为: 平均值标准差=236.0cc 109.1cc 膀胱体积中心变化为 (以计划CT膀胱中心为原点): x方向上平均值=0.2cm y方向上平均值=0.8cm z方向上平均值=0.6cm v直肠体积变化为: 平均值标准差=68.8cc 16.0cc 直肠体积中心变化为 (以计划CT直肠中心为原点): x方向上平均值=0.1cm y方向上平均值=0.5cm z方向上平均值=0.5cm 图1 结 论 v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与直肠的 体积位置以及剂量变化非常明显 v利用锥形束CT对分次间病人的肿瘤及 危及器官的变化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v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无疑是较为精确 的方法 UCSD和PUMCH的合作研究 v建立宫颈癌根治性IMRT的子宫和宫颈在分次间的 变化模型,50例病人的CBCT资料,共获取972人次 的资料 v由CTV到PTV的外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模态交互界面下的用户认知负荷控制
- 多尺度结构设计下复合界面应力场分布与抗蠕变性能关联性分析
- 多参数协同优化凸缘螺母热处理变形控制与尺寸稳定性提升
- 基于逆向物流理论的分体式压装设备回收再制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框架
- 基于机器视觉的过滤效率实时监测与预警算法优化
- 基于机器视觉的出口模具在线检测系统在东南亚市场的技术落地障碍
- 基于智能算法的多工况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
- 基于数字孪生的气泵动态负载波动补偿算法开发实践
- 基于数字孪生的剃齿参数实时优化系统在复杂曲面加工中的可靠性验证
- 2025年六安霍邱县三流乡招考村级后备干部考试试卷附答案
- 小号知识讲座
- 数字金融的新发展
- 香港《儿童发展范畴表现指标》
-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件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件《认识货币》
- 黑布林阅读初一10《霍莉的新朋友》英文版
- 设计概论-第一章-导论课件
- 野天鹅-童话故事课件
- 2017-2018学年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教案
- 中国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八年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