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流动儿童作为进城务工者的第二代,对上海今后的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社会正大力关注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以改善其教育现状,但是对于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论文是基于上海市流动儿童的一个小样本调查(样本总量100份),旨在了解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以及抗逆力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具有一定的抗逆力,抗逆力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高度相关,并且具有保护性作用。论文根据研究结果就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层面对更好地帮助这一群体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字: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抗逆力,流动儿童,精神健康Abstract A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mmigrant childr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Now the society has a strong concern of this group in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education status. But the mental health of this group has not attracted sufficient atten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ome samples (the number of samples is 100) of the immigrant children in Shanghai,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resilience and life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s well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help social workers to better serve the gro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migrant children are resilient. As a protective factor, resilience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we offer some implications through three factors of schoo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to better help this group.Keywords: life satisfaction, social support, resilience, immigrant children, mental health 目录1 研究背景12 文献综述33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63.1 研究框架.63.2 研究目标.73.3 研究假设.73.4 研究方法.74 研究结果94.1 样本情况分析.94.2生活满意度.104.3 社会支持.114.4 抗逆力.134.5 精神健康.155 总结与建议.185.1 总结.185.2 研究限制.185.3建议.185.3.1对于流动儿童学校方面的建议.185.3.2 对流动儿童家庭方面的建议.205.3.3 对于流动儿童社区方面的建议.20参考文献.22致谢.24附录.25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基于上海的探索性研究 301 研究背景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有人对我有歧视,那我用我实际行动证明我自己。”农民工子弟教育研究者徐永光:“这些孩子身份模糊,不知道自己的归属。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北京行知学校执行校长黄鹤:“他们会产生对抗的情绪,不客气的讲,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我不爱找城里的孩子玩,他们总是歧视我。“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不喜欢他们。有时候恨他们。”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不就是上海人吗!”市民:“他们产生这种怨恨很正常。”市民:“他们实在是太脏了!”市民:“这是经济条件决定的,我挣3000,你挣500,能没有看法吗?”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大陆声势浩大的“打工热”引起了政府和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年报显示,自2003年起,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共接受农民工超过9800万之多。然而,作为中国大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上海,2003年的流动人口数为387万,而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数字就增涨到499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占流动人口总人数的12.2 上海统计局2004年上海统计年鉴/2003shtj/tjnj/nj.htm?d1=2004tjnj/C0309.htm。流动儿童是伴随中国农民工潮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城市的第二代移民。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4年度的工作报告中指出,48%的家庭明确表示准备在城市长期居住,80%的家长希望子女在城里继续学业,仅2.5%的家长希望子女回老家。7-18岁以下儿童想回老家的比例仅为1.7%。由此可见,流动儿童家庭希望能在城市长期居住,成为城市里稳定的居民。从数量上说,这个群体规模庞大,并且还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从年龄段而言,这一时期的儿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正处于身心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众多的研究数据和社会现象告诉我们,这些身处异乡的流动儿童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和融入新环境。纵观现有的国内研究,大部分都将注意力放在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上。无庸置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群体,正是由于他们的大批量涌入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安定隐患也同样冲击着我们。而作为今后上海的又一代新生力量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无疑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现今已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些农民工子女,但主要的研究领域都集中在学校教育问题、健康营养状况等 段成荣,梁宏,2003 我国流动儿童状况 人口研究, 21:(4),2021,国内极少有学者关注到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自身抗逆力。另一方面,即使是现有的精神健康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影响精神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而非积极因素。本文旨在重点探索影响这一群体精神健康状况的积极因素抗逆力,从而填补国内现有研究的空白。强调抗逆力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利用抗逆力对于逆境的积极影响帮助流动儿童更好的适应在上海的新生活。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抗逆力和压力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来评估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以寻求提升精神健康品质的实践方案。2 文献综述流动儿童中,有的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有的从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城市。尽管其父母在城市生活极不稳定,又缺乏保障,但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和家庭团聚的传统观念使之不顾一切把孩子带到城市。与他们的父母一样,一旦进入城市,就不得不面对城市社会给予他们的严酷现实。现有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流动儿童所面临的压力,其中既包括由于迁移本身所导致的直接压力也有家庭、同辈群体和学业等所引起的间接压力。因为离开了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流动儿童必须学会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 周皓,2006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人口与经济 2006年第1期。在随同父母迁移到大城市生活的同时,他们还必须承受恶劣的生活条件、贫穷甚至面临生活在一个不完整家庭中的威胁。众多的消极因素影响着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理障碍包括行为问题、躁狂、焦虑、自卑、认知冲突等等 巫俏冰,2005 流动儿童适应性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南加州大学。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在日常交流交往中感受到城市人对他们的偏见和歧视。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歧视可能会带来两种不利的结果:第一,使儿童变得退缩、不敢与人交往、不自信。被忽视、被看不起的儿童往往有相对较多的退缩反应;第二,受歧视的儿童往往会对周围的人甚至社会产生敌意,从而导致行为问题的出现。郭良春等人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少年城市适应性研究北京市JF中学的个案调查. 中国青年研究,2005,9调查了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适应状况,结果发现,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在城市的适应状况基本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来自社会的排斥会有强烈的体验,心理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王芳等人 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等. 小学民工子女的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 中国校医2005,19的研究则发现,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5.5%;胡进 胡进.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 教育科学研究,2002,11的调查也显示,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幸福与满足感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转校、父母间的矛盾、家境贫困以及与家长的冲突等因素对其精神健康的影响,对于流动儿童的压力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并有助于这一群体更快适应新环境 Wong, F. K. D., Yan, P., Lo, E., and Hung, M. (2003)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competence of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nt and local youth in Hong Kong: A comparison, Journal of Ethn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12 (1), pp.85-110.。在有关调查中,流动儿童在他们的作文中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不满,有的甚至对整个社会产生不信任和仇视情绪。如果不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他们会错误的认为拉帮结派、崇尚武力、以暴制暴将是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唯一手段,并由此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有一些变量诸如:性别、几岁进入城市生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同辈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等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发展 张翼, 风笑天 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新群体论流动儿童所面临的畸形社会化维普资讯。纵观现有的文献,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适应性,有关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状况尤其是抗逆力研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国际上对于儿童的抗逆力研究由来已久。Masten & Garmezy的有关儿童抗逆力研究报告表明,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保护机制以抵御可能存在的威胁。抗逆力是指在不利环境中的正常发展能力 Fonagy, P and others (1994)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silienc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35, 2, 231257,抗逆力研究有着其社会与政治的意义。虽然让儿童理解什么是抗逆力极其重要,但是也同样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遭遇的问题和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些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Mayer认为,在一些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也同样存在着类似的保护因素,对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而言,同辈群体的支持能够有效调节单亲所导致的威胁。尽管身处不利环境中,一个具有抗逆能力的儿童可以从逆境中恢复,并继续良性的发展。研究表明,抗逆力能大大提高潜在的校园经历和闲暇生活的质量,这两个领域要得到极大的重视首先是因为它们容易被忽视,虽然其影响结果非常明显,其次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的家庭生活因素它们更易受到抗逆力的影响 Robbie Gilligan (2000) Adversity, Resilience and Young People: the Protective Value of Positive School and Spare Time Experiences CHILDREN & SOCIETY Vol. 14 。Stattin Stattin H, Romels J A, Stenbacka M. (1997) Personal resources as modifiers of the risk for future criminality: An analysis of protective factors in relation to 18 year old boys.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37:198等通过对一个大规模的瑞士记录的研究,考察了抗逆力问题。当男人被征召入伍时,让他们回答关于其背景和行为的两份问卷。犯罪数据从官方的犯罪记录中获取,作为因变量。三类自变量依次为:行为危险(以诸如习惯性逃学、学校中的行为问题、毒品滥用和酗酒为指标)、家庭背景危险(包括诸如父母离婚、父亲酗酒、家庭收入微薄等项目)、个人能力(以诸如智力、情绪控制、身体健康等变量为指标)。结果显示,以上三类变量群与反复犯罪有本质关联,其中,行为危险起的作用最大,而个人能力起的作用最小。重要的是,Stattin等人发现了存在于三类变量群之间的交互作用。行为危险因素对犯罪的效用最大,不管有没有另两类变量参与。然而,一旦个体有几种行为危险因素,个人能力的参与会起到会起到重要的保护性作用。根据都柏林大学社会调查与儿童研究中心教授Robbie Gilligan的理论型研究表明,抗逆力的三个来源:安全保障、自尊和自我检验,日常生活中的正面经历都会影响这三个来源。学校生活和闲暇活动就是其中两项关键因素。(1)学校经历的重要性。对青少年专业服务者和照顾者来说,欣赏孩子的学业、识别积极校园生活的社会和发展的重要性是及其关键的 Gilligan, R (1999)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Public Care by Encouraging their Talents and Interests,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4, 3, 187196。适当的校园环境可以培养青少年承担对学校社区的义务 Cotterell, J (1996)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Influences in Adolescence, Routledge Dowling, E (1993) Are family therapists listening to the young?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403411。对脆弱敏感的青少年而言,身为学校中的一员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和社会价值 Wehlage, G and others (1989) Reducing the RiskSchools as Communities of Support, Lewes, Falmer Press Werner, E and Smith, R (1992) Overcoming the OddsHigh Risk Children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校园的归属感可以大大提高学业、学习动力和良好的情绪状况,对健康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青少年在学业、体育或者社会领域的成功将帮助他们摆脱逆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Romans, and others (1995) Factors that mediate between child sexual abuse and adult psychological outcom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5, 127142。新西兰一项大型研究证实:在辨别哪些妇女在童年时曾遭受过性虐待中,积极的学校经历成为了关键因素。老师扮演着知己、指导者和儿童福利保护者的关键角色,在各式各样的校园经历中也有着发展的价值,甚至课间玩耍这样的校园生活也有着出乎意料的作用 Blatchford, P (1998) The state of play in schools,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Review, 3, 2, 5867。尤其是与从小就生活在稳定的照顾中的青少年相比,有证据表明积极的校园经历能够保护逆境中的青少年 Jackson, S and Martin, P (1998) Surviving the care system: education and resili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569583。(2)闲暇活动的重要性。关注青少年闲暇活动的五个领域,包括文化冲击、照顾动物、体育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兼职工作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闲暇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正确社会技巧,并且加强社会支持网、提高青少年自尊和自我检验的能力、促进家庭归属感、珍视社会群体,同时提供让孩子与社会联系的契机。积极的闲暇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辈关系,在步入成年期前和同辈群体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非常有益的 Gilligan, R (1999) Enhancing the Resilience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Public Care by Encouraging their Talents and Interests,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4, 3, 187196。它还能有益身体健康、充实生活,让青少年对每天的生活都有目标。虽然国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但相较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这些研究成果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大陆的情况。鉴于以上两方面原因,本文主要讨论和探索流动儿童抗逆力与精神健康状况的交互作用,从而评估上海市流动儿童的抗逆力现状,为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提供确实有效的实践方案。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3.1 研究框架中国大陆已有的研究论文大都以压力适应模式和社会认知理论为研究框架来探索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何雪松,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状况 工作论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2006。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在迁移的过程中,往往承受着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压力,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理障碍包括行为问题、躁狂、焦虑、自卑、认知冲突等等。从抗逆力研究角度出发的调查目前据笔者所知还鲜有为之,探索抗逆力对流动儿童的保护作用将有助于社会工作进行实践服务。那抗逆力究竟是什么?(1)指那些来自高危背景的儿童,战胜了逆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结果;(2)虽然仍处于不利条件下,但能力不受损害;(3)从儿童时期的大灾难,如战争、政治暴力等成功地恢复过来 Werner E E. (2000) Protective factors and individual resilience. In: Shonkoff JP, Meisels S J ed. 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5。Smith Smith, E. J. (2006): The strength-based counseling model,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34 (1), pp. 13-79.认为,个体危险因素的研究最多使危险不再继续恶化下去,而对于个体保护因素的关注却可以在日后逐步改变其原有的生活状态,有助于个体健康成长。也就是说,从这个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流动儿童的压力研究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有关抗逆力的研究,正是由于抗逆力的存在有效利用抗逆力的研究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克服生活学习中的困境。香港大学黄富强教授建议以Smith的压力与抗逆力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这一模型曾被黄富强用于研究香港本地儿童与移民儿童精神健康的比较研究,其中环境的迁移、家庭压力等等被视为危险因素,而孩子与父母以及同辈群体间积极的关系被视为保护因素。其中,压力是指会导致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状况下降的负面因素包括来自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威胁。抗逆力是流动儿童精神健康中的保护因素,流动儿童在学校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友谊、和睦的亲子关系、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有效的自我检验能力甚至是漂亮的外表都可以成为流动儿童精神健康中的保护因素。总的来说,抗逆力主要包括个人成就、环境和生活事件的影响。按照Rumbaut和Cornelius的定义,保护儿童免受或者减轻危险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的保护因素有:儿童自身品质、强有力的家庭纽带以及父母和儿童运用已有社会资源的能力。 Ruben G. Rumbaut (1994): “The Crucible Within: Ethic Identity, Self-Esteem, and Segmented Assimilation Among Children of Immigrant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借鉴黄富强教授的压力与抗逆力研究模式,笔者准备采用抗逆力以及抗逆力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的相关分析模式了解目前上海市流动儿童的抗逆力状况以及相应的精神健康状况(见图31)。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可以影响到儿童抗逆力的状况。其中,生活满意度主要调查流动儿童在进入上海生活学习后,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情况,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图 31:抗逆力相关分析理论框架 抗逆力状况(保护因素)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 精神健康状况(后果)3.2 研究目标 1、重点探索上海市流动儿童的抗逆力状况; 2、考察抗逆力与社会支持、压力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 3、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实践理论,从而促进流动儿童与上海本地儿童间的互动以帮助这些流动儿童更好的适应上海的环境,尽快融入新的城市文化中。3.3 研究假设 1、抗逆力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 2、抗逆力可以提升流动儿童的生活满意度。 3、社会支持与抗逆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3.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使用多层次的抽样调查对上海市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展开调查,关于抗逆力因素的研究将采用定性的初步研究从而制定出儿童抗逆力调查量表。本研究的问卷制作参照了“雷诺兹儿童抑郁量表”以及“中国青少年生活事件检验表”。采样地点:上海。作为中国大陆城市化进程最快、流动人口群体最庞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移民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上海将作为该研究的采样地点。样本来源:学校。学校是流动儿童进城后最快接触新文化的场所,同时在学校中的表现包括学业、日常行为、同辈关系等也最能够反映流动儿童进城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精神健康状况。考虑到需要完成问卷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读写能力,研究对象是10至16岁的流动儿童。此次研究的抽样以如下形式展开:(1)在上海市21个区内任意抽样2个区划定研究范围;(2)在这2个区内各抽样1所流动儿童的学校进行采样。因为现在上海市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两类学校,一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办中小学,大都教学力量强大但是需要支付昂贵的赞助费;另一类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力量办学,学费便宜但是办学条件简陋,因此本研究希望各抽样一类学校进行调查;样本大小:问卷调查100份。研究量表:本研究采用儿童抗逆力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精神健康量表、并询问了流动儿童的家庭、社区和学校等情景因素。数据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分析,探索流动儿童抗逆力的状况以及与其他因变量之间的关联。4研究结果4.1 样本情况分析此次调查从某简易小学和某大学附属中学进行抽样调查,样本大小为100份,其中男孩59名,女孩41名,年龄均在1114岁之间。在填写了居住年限的86份有效问卷中,平均在上海的居住年限为6.234年,最短的半年不到,最长的有13年之久。因此,就居住时间的长短来看,这100个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各个阶段流动儿童的特征表象。另外,从所抽样的学校来看,简易是一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力量办学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而某大学附属中学是上海市公立中学,调查从不同的切入口对身处不同学习环境以及各个阶段的流动儿童展开。被访的100位流动儿童中,家庭月收入大都集中在1000元至4000元,众所周知,这样的月收入一家三口要在上海生活是非常拘谨的。除了必要的日常开销外,还要负担非本地户口儿童高额的借读费,家庭收入导致的压力显而易见。借用别人住所的流动儿童呈现出更高的压力。原因可能与寄人篱下的疏离感以及远离周边同辈群体有关。通常情况下,借住他人房子的家庭,在物质条件上要受制于他人,并且住所周围少有同样来自的异乡的同辈群体,流动儿童们得不到沟通需求的满足,这些都表明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好。表 4.1.1 月收入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500元以下55.05.25.2500-10001010.010.415.61000-20001919.019.835.42000-40002222.022.958.34000-600055.05.263.56000以上88.08.371.9不知道2727.028.1100.0Total9696.0100.0 Total100100.0 表 4.1.2 居住的房子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租7272.076.676.6买1616.017.093.6借用别人22.02.195.7单位提供44.04.3100.0Total9494.0100.0 MissingSystem66.0 Total100100.0 表 4.1.3 你如何评价你家附近的居住环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很差44.04.04.0还行2626.026.330.3较好3535.035.465.7很好2020.020.285.9非常好1212.012.198.0不知道22.02.0100.0Total9999.0100.0 4.2 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调查是问卷中的一部分,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至“同意”、“非常同意”分数依次递增至7分,分数越高着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该部分的有效问卷为98份,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为4.46,这说明流动儿童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方差1.96,说明这98名被访者中对自己生活满意与否显示出较大差异。表4.2中, 反映出在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各选项中“我的生活在大多数方面都接近我的理想”分值最低,对应的选项是“不确定”。这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儿童的理想与显示还是均在差距的,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流动儿童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感。表4.2 生活满意度方差分析 NMeanStd. Deviation我的生活在大多数方面都接近我的理想1004.052.027我的生活状况非常好1004.631.768我对我的生活感到满意985.011.808目前我已经拥有我在生活中想要的重要的东西994.551.934如果我的生活可以重新来过,我几乎不想有任何改变1004.082.092生活满意度是流动儿童抗逆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最直接表现,是被访者对自己生活境况的切身感受与全面概括,是对所在城市的真实评价与认同程度。生活满意度高,意味着被访者生活从物质到精神层面都获得相对充分的满足。4.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抗逆力研究中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社会来自于家庭、学校和家庭的三方作用,稳定的依附关系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安全保障,它能够促进孩子对未来更广阔世界的探索并保证孩子的安全 Bowlby, J (1988) Developmental psychiatry comes of ag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5, 1, 110。青少年的安全感来源于社会支持网络、来源于稳定的依属关系以及青少年的生活结构和日常例程。举例来说,将失去家庭安全保障的儿童置入一个精心布置和悉心管理的小学以及与负责任教师的亲密关系要比将他们每周固定送去机构治疗更有帮助。家庭与学校中的日常例程和礼节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在家中,那些熟悉的例程包括吃饭、睡前故事、起床、全家出游都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结构。表 4.3.1 社会支持方差分析NMeanStd.Deviation我的家人会尽力帮助我995.222.686当我需要是我能从家人那里得到情感上的帮助和支持975.67.592我的朋友会尽力帮助我994.971.945我可以和家人讨论问题994.762.016我的朋友分享我的快乐和忧伤1004.831.944我的家人心甘情愿协助我做任何决定994.761.980当我需要的时候总有人会在我身边993.712.158有人分享我的快乐和忧伤1004.422.021当我需要安慰时,有人能给我带来安慰1005.061.847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可以依靠朋友帮助1004.671.954在我的生活中有人关心我的感受1004.901.904我可以和朋友讨论我的问题994.772.113如表中所见,社会支持的各项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欣喜,平均值基本介于45之间,相对应的回答也就是介于“不确定”与“有点同意”,这显示流动儿童对自己的社会支持并不非常满意。然而,社会支持是流动儿童培养抗逆力的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许多研究表明,热情及时的照料、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抗逆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家庭不和、养育不当和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产生行为及心理危险。通过此次多层次小样本的调查,我们也同样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往往是获得更多社会支持的流动儿童在面临困境是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我们说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不但是其精神健康状况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了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根据表4.3.2显示40%的流动儿童都表现出与同乡人的强烈亲近感。这种地域性的排他性会适的流动儿童更加觉得自己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农民工群体本身的凝聚力和城市人对于他们的排他心理都会加重导致他们社会适应性的降低。表4.3.3中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量表成显著相关,P值为0.038,小于0.05,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成正向相关。表 4.3.2 我跟家乡的人比较合得来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完全不相符1616.016.016.0有点相符2121.021.037.0比较相符2323.023.060.0完全相符4040.040.0100.0Total100100.0100.0 表 4.3.3 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相关分析 我的生活状况非常好我觉得自己跟这个城市的人比较合得来社会支持量表Pearson Correlation1.208(*)Sig. (2-tailed) .038N100100社会适应性Pearson Correlation.208(*)1Sig. (2-tailed).038 N100100*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在有效样本范围内,抗逆力的形成与社会支持也成显著的正向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56,P值小于0.01,显著相关。这种社会支持不仅仅来源于家庭,更多的是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的自主和尊重。表 4.3.4 抗逆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能够冲破逆境当我需要时,总是有人会在我身边抗逆力量表Pearson Correlation1.456(*)Sig. (1-tailed) .000N9594社会支持量表Pearson Correlation.456(*)1Sig. (1-tailed).000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1-tailed).4.4抗逆力根据表4.4,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抗逆力各个项目的得分均在4以上,这显示他们具有一定的抗逆力(以被访者过去的实际生活感受为重,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值从1分至7分。),尤其是在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和愿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等方面,分值较高。然而,我们也注意到,流动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参差不齐,这可能意味着部分流动儿童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高。而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使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一旦遇上风险和挫折,心理堤防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以下是对抗逆力量表各个项目进行的逐条解释。“自己制定的计划, 我能坚持到底”以及“我可以自律”是为了调查流动儿童的毅力和自控力,对待困境只有足够的忍耐力才能克服险阻,同时自控能力也是决定成功的诸因素中之一。 “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总能将事情处理好。”“我会因为自己成功完成某些事而感到骄傲。”“我经常可以从容地处理事情。”这三条是测试处理问题的多样性和最后成功的比率,通过过去的经验可以考察流动儿童本身具有抗逆能力的程度。这条也是与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息息相关的,成就感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反之亦然,生活满意度的提高对于培养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也起着正向推动作用。“我对自己很不错”“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以及“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能够冲破逆境”测试流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智商只起20的作用,80的作用来自于其他因素,其中包括“情商”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它包括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及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也包括了如何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被他人理解和接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有的孩子智商高、能力强,但脾气坏、情商低,表现为急躁、冲动,缺乏忍耐性,面对一点不顺心、一点委屈,就大动肝火,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有时甚至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离家出走,或产生轻生的念头。在“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我想完成的事情”与“我能够在同一时间处理很多事情”这两项出现了矛盾,在问卷设计时,这两者是同属于一个测试项的,希望考察流动儿童有否能精神奕奕面对生活。这些选项中得分比较高的是“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和“我经常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个人认为,也许正是因为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他们更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容易满足和感恩,也就更容易接纳他人,理解他人。这就是流动儿童相对城市儿童具有的抗逆力优势。“我对事物有好奇心”的平均值达到了5.45,这种孩子本身具有的秉性在流动儿童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环境的变化,加之上海这样一个汇聚了诸多外来文化的城市,对孩子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合理的利用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可以帮助他们吸收知识以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相反,城市中也会有诱惑,这种不健康的诱惑同样冲击着涉世未深的流动儿童们,因此,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应该正确引导这样的好奇心。上述数据表明,流动儿童具有一定的抗逆力,这样的抗逆力体现为有坚持、有好奇心、有弹性,能够赋予生活以意义,这是应对压力和危机的保护性因素。表 4.4 抗逆力方差分析NMeanStd. DeviationStd. Error Mean自己制定的计划, 我能坚持到底1004.731.858.186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总能将事情处理好。1004.961.711.171我会因为自己成功完成某些事而感到骄傲。964.481.852.189我经常可以从容地处理事情。994.591.917.193我对自己很不错。984.771.775.179我觉得我能在同一时间处理很多事情。1004.401.826.183我是一个坚定及果断的人。1004.561.771.177我可以自律。994.781.844.185我对事物有好奇心。995.451.573.158我经常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1005.281.664.166我对自己的信心,使我能够冲破逆境955.091.880.193我经常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985.454.023.406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995.651.612.162我通常都可以克服困難。995.251.643.165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完成要做的事情。1005.441.635.1634.5 精神健康 以下部分是精神健康的若干症状,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和分析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表 4.5.1 突然没有原因的感到头晕、无力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完全不相符6262.062.662.6有点相符1515.015.277.8比较相符1111.011.188.9完全相符1111.011.1100.0Total9999.0100.0 MissingSystem11.0 Total100100.0 表 4.5.2 突然没有原因的战栗、发抖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完全不相符5656.056.056.0有点相符2222.022.078.0比较相符1616.016.094.0完全相符66.06.0100.0Total100100.0100.0表 4.5.3 突然没有原因的感到很害怕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Val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农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水闸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粉画草丛中的鸭子课件
- 乡镇水源保护方案
- 小升初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衔接-《曲》练习(含答案)
- 桥梁检测设备选型与使用方案
- 学生宿舍节能设计与技术应用方案
- 水电验收课件第五元素
- 水电站业务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设备采购及运营合作协议
- 陕西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清单(2025年)
- 快递行业交通安全培训
- 货款转让协议书
- 燃气公司加气站操作规程及安全要求
- 装修砸墙安全协议书
- DB4407∕T 70-2021 地理标志产品 新会陈皮
- 送水工劳务合同协议
- 读博协议和合同
- 2025CACA子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 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骨科护理10分钟小讲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