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新兴网络族词的“小三角”考察 以“X控”“X族”“X奴”为例Little Triangle Theory-based Inspection of New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 Take “X控”“X族”“X奴”for Example摘 要近年来,网络中出现了一大批新兴族词,其中“X控”“X族”“X奴”最有代表性,运用汉语语法学的“小三角”理论,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三组词语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新兴网络族词会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在语表形式上,网络族词中“X”部分主要由双音节词语充当,说明网络族词有三音节化的趋势;就词性而言,“X”多为名词性或动词性的,少数为形容词性的,这是由各个词类的特点和新词产生的某些规律所决定的。语里意义上,主要从“X”内部结构、网络族词的句法功能以及语义内涵三方面来探讨。“X”内部结构关系主要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和中补五种;网络族词多是名词性质的,因而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可以受物量短语等的修饰,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做谓语;在语义内涵上,网络族词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语用价值上,网络族词取得了新颖别致、言简义丰的表达效果,同时,它们也记录了某一特定时期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网民独特的语用心理。关键词:网络族词;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AbstractIn rencent years,it emerges a large number of new family words in the network.Among them,“X 控”“X 族”“X 奴”are more representative.So this article selects this three family words as the examples,analysizes and discusses new faminly words in the net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outside form,the inside form and the pragmatic value,applying Xing Fuyis Little Triangle Thoery. In the view of linguistic outside form,the “X” section of family words is mainly the words of double syllable.It instructs the family words have the trend of becoming of three syllable words.In term of the word property,“X”is always nominal or verbal,and is adjective in small number of cases. From the inside form,this article mainly disusses family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of X,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semantic meaning.The structure of X mainly has Subject-predicate,Joint, Svo structures,Partial-main and Dynamic complement;The most of family words are nominal,so they can be the subject, attributive or object in the sentence and be modified by Content quantity phrases and “们”,but they can be the predicate under special circumstances. In semantic meaning,family words are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all the time and its scope are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Family words have obtained novel,compact and practical and individual result.In term of the reason of family word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they are contributed of several elements,including the language mechanisms such as analogy and economy, the multicultural in todays society and peoples psychological of pursuing fashion and personality.Key words: family words; linguistic outside form; the inside form; the pragmatic value;development motivation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中文目录III英文目录V引 言1(一)研究概况11.“小三角”研究12.族词研究4(二)研究意义6(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61.理论基础62.研究方法7一 网络族词概况8(一)网络族词的界定8(二)网络族词的特点91.社会性和时代性92.能产性与复制性103.理据性与规律性104.类推性和经济性11二 新兴网络族词的语表形式13(一)“X”的音节131.“X”为单音节132.“X”为双音节133.“X”为多音节14(二)“X”的词性151.“X”为名词152.“X”为动词163.“X”为形容词16三 新兴网络族词的语里意义18(一)网络族词的结构和功能分布181.“X”内部结构关系182.网络族词的句法功能21(二)网络族词的语义内涵221.“X控”的语义内涵222.“X族”的语义内涵233.“X奴”的语义内涵24四 新兴网络族词的语用价值26(一)语用表达价值261.新颖别致262.言简义丰26(二)语用心理价值271.记录社会文化心理272.突显网民语用心理28结 语29参考文献30“控”“族”“奴”族词附录35ContentsChinese abstractIEnglish abstractIIChinese ContentsIIIEnglish ContentsVIntroduction10.1The research survey10.1.1.The study of Little Triangle Thoery10.1.2.The study of family words40.2Research significance60.3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methods60.3.1.Theoretical basis60.3.2.Research methods71The survey of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81.1The definition of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81.2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91.2.1Sociality and Time91.2.2Productivity and Replication101.2.3Reason and Regularity101.2.4Analogy and Economy112The linguistic outside form of new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132.1The syllable of “X”132.1.1“X”is single syllable132.1.2“X”is double syllable132.1.3“X”is multisyllable142.2The word property of“X”152.2.1“X”is noun152.2.2“X”is verb162.2.3“X”is adjectives163 The inside form of new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183.1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istribution183.1.1Internal structure of relations of“X”183.1.2The syntactic function of “X”213.2Semantic meaing of family words in internet223.2.1Semantic meaning of “X控”223.2.2Semantic meaning of “X族”233.2.3Semantic meaning of “X奴”244 The pragmatic value of family words264.1Pragmatic expression value264.1.1Novel and chic264.1.2Compact in form and rich in meaning264.2Pragmatic psychology value274.2.1 Recording social cultural psychology 274.2.2Show pragmatic psychology of internet users28Conclusion29The references30The appendix of “X控” “X族” “X奴”3537硕 士 学 位 论 文引 言近年来,网络、报刊等各大传媒中频繁出现“零 X”“被X”“网 X”“裸X”“股 X”“宅X”“晒 X”“拼 X”“X 门”“X跑”“X 奴”“X 秀”“X 替”“X 客”“X族”“X控”等一大批新兴词语,它们出现速度快、产生数量大,多以族群化的形态出现。对于这样一群族词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研究概况1.“小三角”研究早在1984年,邢福义在总结自己的研究特色时提出了语法研究有机地结合逻辑和修辞的问题,这是“小三角”理论的雏形。1986年在北京西山召开的第四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上,他又提出语法研究除了意义和形式之外,还要注意语用价值的问题;他提交的论文“NN地V”结构,从语义特征、形式特征和语用价值等方面剖析了“NN地V”这种格式;1987年他又发表语修沟通管见一文,文中他明确指出:“对于某种语法现象,既要注意研究其语表形式和语里意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有关规律,也要注意研究其语用价值,借以深化认识。”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小三角”理论的初步形成。后来,邢福义在“小三角”的基础上引入了“大三角”,之后,又接连发表了多篇论文,对两个三角学说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阐述和实践例示,使这一学说不断地充实、发展。“小三角”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备受语法学界的关注,它是对语法事实进行多角的、动态的研究,它的提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发现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和解决语言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都试从“小三角”的角度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讨。(1)运用“小三角”研究词语玛琳娜吉布拉泽的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2005)从“小三角”理论的三个角度即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对现代汉语疑问代词进行了考察,并从各个角度对它们作了分类;柯移顺,毛树嵘在“作”与“做”的“两个三角”分析(2007)一文中运用“两个三角”理论分析了“做”、“作”这两个词之间的异同;荆文华的新乡方言语气副词“情”、“敢”、“管”、“高低”研究(2011)也是遵循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形式、意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新乡方言语气副词“情”、“敢”、“管”、“高低”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地描写;李晨在浅析民权方言语气副词“高低”(2011)中同样以“小三角”的角度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方面对民权方言语气副词“高低”进行了共时的描写。(2)运用“小三角”研究常见的短语结构曹国军,岳康在析“数+大+NP”结构(2006)中运用“小三角”理论系统研究了“数+大+NP”这一结构的形式特征、表义作用以及语用价值;刘俊的“想+N+V”格式的多角度考察(2007)以“小三角”理论为指导,分别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角度对“想+N+V”格式进行了较充分的观察、描写与解释;廖娟、肖牡丹的“很/太+VP”结构的比较分析(2010)采用“小三角”理论,对“很/太+VP”结构进行“表里值”多方面的考察与分析,通过对两者外在的结构形式、句法语义及语用价值的分析,比较了“很/太+VP”结构的差异。此外,运用“小三角”研究现代汉语中常见短语结构的还有冶艳杰的“X量Y量”的数量组结格式(2000),张言海的试析“不X不Y”格式(2003),丁志丛的“开+Np”结构考察(2003);龚娜的“X于”结构的多角度考察兼论“V+p+N”结构(2006),张海涛的近代汉语“好不X”格式研究(2007),刘志富的现代汉语中“X的X”结构的对举现象(2008),宋玉华的“本NP”结构初探(2010)等。(3)运用“小三角”研究句子胡爱东的类同比较性让步句式“不是p,也是q”的句法语义分析(2003)以“小三角”为研究思路,对“不是p,也是q”这种类同比较性让步句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林娟廷在正反问祈使义句的句法、语用分析(2006)中也是以“小三角”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对正反问祈使义句进行了重新梳理;张磊的多维视域下的指类句语用功能研究(2011)从多维视域对指类句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时,将“小三角”理论引入指类句的研究,从指类句的句法语义入手,在语表、语里和语值三个方面对指类句做了深入观察和审视。另外,在研究句子时应用“小三角”的还有朱斌的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2002),宋晖的 P式句的语法验查兼与“与其A,不如B”句式比较(2006),李怀南的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的篇章考察(2007),龙娟的正反问句和“吗”字是非问句的对比分析及习得研究(2011)等。(4)运用“小三角”研究口语表达李丹的“P得慌”的小三角验察(2007)以“小三角”理论为指导,辅以“大三角”的研究思路,对北方方言中的口语表达法“P得慌”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和分析;于聂在汉语会话过程中的肯定性应对研究(2007)中结合“小三角”理论,分析和探究了汉语会话过程中的肯定性应对语;袁丽的口语习用语“整个一个X”格式考察(2008)在考察口语习用语“整个一个X”的格式时,也是从“小三角”理论出发,对其进行了静态层面的描写。(5)运用“小三角”研究书面语言段晓捷在汉语篇章中的“直接引述”现象(2003)中以“小三角”思路为指导,对现代汉语篇章中的“直接引述”现象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考察;刘萍在报纸新闻导语受事主语句研究(2006)中结合实际语言材料,运用“小三角”理论,系统研究了报纸新闻导语受事主语句;黄冠颖的直接引语现象分析(2007)也是以“小三角”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直接引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褚静的书信语体礼貌语言的委婉脚本研究(2011)一文在探讨书信行为中礼貌语言的委婉脚本问题时,主要应用的也是“小三角”理论。(6)“小三角”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翻译“小三角”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外语翻译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张邱林在其表里值三角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2005)一文中将“小三角”引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其加以拓展应用,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张卫娜的“放A些”格式检视兼论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2011)立足于共时平面,依据“小三角”的研究方法对“放A些”这一格式作了考察,探讨了这一格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桂孟秋的基于“小三角”理论的“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2011)也采用“小三角”验证理论,研究了“被”字句在母语语料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表现;另外,黄忠廉在两个三角的译评体系(2006)一文中也受到“小三角”方法论的启发,就翻译批评的视角及其构成的考察体系作了进一步研究,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新思路。(7)“小三角”理论与网络语言柳青军、孙清海在论网络语言研究中的“两个三角”问题(2006)一文中用 “两个三角”来解释网络语言这种新型语言现象。他们认为当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处在一个“萌芽”阶段, 静态分析远远大于动态分析。所以“两个三角”理论能为“网语”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方法论上的借鉴作用, 但需根据实际对原理论做出某种程度上的“变通”。除了上述研究成果以外,运用“小三角”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现象的文章还有:柳京春的汉语表达过程中的复用现象考察(2001),李剑锋的汉语表迷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2002),邢福义的“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2003),方欣欣的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2004),周筱娟的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2005),吴友纯的汉语结构同义和结构多义的类型及语用分析兼议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2006),吴锋文的现代汉语中动结构论析(2007),高同英的现代汉语“V也VP了”结构的多角度考察(2008),宋晖的“足足”的小三角查析(2009),孙艳的汉语“A+过+0”结构分析(2010),王耿的现代汉语有感词语模“V人”研究(2011)等。2.族词研究同“小三角”理论一样,网络族词自开始流行以来便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但是研究还不够深入,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族词”内涵的界定以及某一新兴“族词”的个案研究上。(1)族词的界定许多学者对“族词”的内涵都进行了论述,且不同的学者对族词有着不同的理解,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类:欧阳骏鹏在其新词语中的词群现象(1998)一文中指出“族词”是由某一相同的语素构成的一群合成词。杨绪明在“词簇“与“词族”考辨(2009)一文中则对“词簇”和“词族”进行了对比,认为同一语言系统内除了具有某一共同语素之外,在其他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词语也可以称为“词族”,如包括同素词语、同缀词语及谐音同字词语等在内的词语聚合体。张相平在关于词族及同族词问题的思考(2012)中对“词族”和“词群”进行了区分,并指出一个语源在孳衍派生中,分化出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意义层次,在每一个意义层次上类聚了为数不等的同族词群体,称作词群词群按照彼此的联系,组合成一个大的族群,就是族词。综上可见,学者们主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区分了“词群”“词簇”等与族词具有相关联系的概念。(2)某一族词的个案研究社会在发展,新现象、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语反映的社会内容也随之变化,但社会不管怎么发展,总有要发生的事,总有要参与事件中的人,也总有一些无奈与感叹这些便是变化中的不变,族词的出现正是这种变与不变的具体体现。例如,当要表达一群新新人类时,就会选用“X族”;当具体到某个人时,一般根据年龄的大小、性别的差异又可以分情况选用“X哥”“X姐”“X帝”“X妹”等族词;当要表达某一事件时,我们可以选用“X门”;当表达对现实中的无奈时,我们选用了“被X”,等等。由此可见,族词的出现淋漓尽致地将语言现象赋予了“事件化”、“社会化”以及“系统化”,所以它们备受学者的关注,研究上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其中,又以某一族词的研究更为突出。研究“客”族词的文章主要有:张谊生、许歆媛在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2008)一文中首先分析了“X客”的构成和功能分布,接着阐述了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最后对“X客”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田晓荣在其从“客”族词看汉语中外来语素的能产性(2008)中以“客”族词为代表探讨了外来语素的意义、来源及其能产性;杨绪明的网络“客”族新词及社会文化心理探析(2009)对“客”族词的衍生机制与关联机制、“客”族词的词源、读音、词义及使用频率进行了分析,最后还探讨了“客”族词繁荣的原因及研究的语用价值;另外,还有裴景瑞、于全有的网络“客”族新词的产生机制与社会文化心理(2009),段兴臻的浅析“客”族新词的形成理据(2011)等。研究“被”族词的文章主要有:刘斐、赵国军在“被时代”的“被组合”(2009)一文中考察了“被组合”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被”族词的共同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被时代”;张恒君的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2010)分析了“被X”的构成、语法功能、语义表达及衍生的来源和动因;陈文博在其汉语新型“被+X”结构的语义认知解读(2010)一文中分析了“被”族词的语义类型及其产生的认知机制等。研究“晒”族词的文章主要有:于全有,裴景瑞在“晒”族新词与文化心理通观(2007)一文中分析了“晒”源与“晒”义、“晒”族词的衍生模式及其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李静莹的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晒+X”族新词探微(2008)一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晒+X”族新词词汇模因的形成过程、语用特征、传承规律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裸”族词的文章主要有:王长武、雷璐荣在当代流行传媒中“裸X”类新词的词义衍生与生成(2009)一文中分析了“裸X”族词的构成、词义的衍生及新词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刘云在“裸”族新词探微(2009)一文中分析了“裸”族词的构成、语义类型及其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等问题;胡斌彬在其当代“裸X”词族的语义衍生及认知模型兼论造词机制与传播动因(2010)一文中将当代汉语中的“裸X”分为四类,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认知模型(ICM)理论对其语义衍生过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裸X”词语的造词机制和传播动因。此外,还有肖素英、李振中的双音节偏正式“裸X”组合的义变及其动因(2009)等。研究其他族词的文章主要有:于全有在“跑”族新词与跑族心理(2003)一文中主要介绍了“跑”族词的内部构成、表达效果及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刘大祥的从“零X”族词看新词语中的词族现象(2005)主要分析了以“零X”族词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词语中的族词现象及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和意义,并探讨了产生族词现象的社会、心理以及语言本身的原因和需注意的问题;肖灵的“酷”词族流行的认知分析(2008)主要探讨了“酷”的词义变迁、“酷”族词的格式及其流行的认知分析;曾智、李慧在试析网络词族“X女”(2009)中分析了“X女”的构成、语义语用特征及陌生化的表达效果;王丽在其网络新词族X控探微(2009)一文中从共时与历时两个层面分析了“控”族词的构成及功能分布、“控”族词的语义表达及运用、“控”族词的演变等;陈昌来、朱艳霞在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2010)中考察了“党”族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分析了“党”族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探讨了指人语素具有后缀化倾向的原因等。此外,还有梁艳的“X族”流行语现象浅析(2007),陈海峰的网络“控”族词(2009),李艳的“X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2010),宋贝贝的“X 族”词语中“族”的虚化情况考察兼谈“X 族”词语衍生的动因(2010)等。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探讨其他族词的文章,像“X帝”“X达人”“宅X”“ X女”“ X替”等,限于篇幅原因,不再一一赘述。综上研究概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同时我们也发现将“小三角”理论应用到族词,特别是应用到我们下文所说的“网络族词”研究的相关成果较少,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研究意义首先,作为一种新近产生的语言现象新兴网络族词产生数量大,出现频率高,对其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小三角”理论的运用,将是对网络族词进行的一种全新解读,从语表、语里和语值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变以往单一的研究局面,使得网络族词研究更为系统化。其次,新兴网络族词研究属于新词语研究的一部分,对“X控”“ X族”“ X奴”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及发展规律等。再次,新兴网络族词属于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辞书编撰等工作会带来许多有益启示。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看,词汇是人类文化的反映,出现频率稍高的某一族词语非常敏感地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为人类在透视社会变革,考察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等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社会价值和认识价值。最后,对新兴网络族词的语义内涵和运用进行分析,有助于语言发展规律及规范化问题的探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语言生活。(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理论基础本文运用“小三角”理论对新兴网络族词进行一种全新的解读。“小三角”指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即“表里值”三角。邢福义认为,任何语法事实都存在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这三个角度。 邢福义.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因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也是从表里值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小三角”理论是汉语语法界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对于我们探索语言现象、揭示语言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研究方法(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根据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借助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分别键入“控”“奴”“族”为关键词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于电子期刊、网页及报刊杂志中搜集到“控”族词248个,“族”族词223个,“奴”族词77个,在此基础上对这248个“控”族词、223个“族”族词以及77个“奴”族词加以归纳、类化,得出各族词中“X”部分为双音节的词在明显增多,且这三族均具有名词性质,在句中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等。另外,对各族的语义内涵、语用价值等的分析也用到了定性的分析方法。(2)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邢福义提出语言研究要做到观察充分、描写充分、解释充分。对语言现象进行全面、充分地观察、描写和解释,才能更好的研究语言事实。因此,本文在细致观察语料的基础上,对新兴族词“X控”“ X族”“ X奴”的形式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与解释。(3)对比与实证相结合在分析“X控”的语用效果时,将“X控”与具有相同意思的“极度喜爱的人”进行了对比,从而进一步揭示出“X控”的语用价值。另外,在论证的过程中,多次应用实例证明结论,又以结论引出实例,并且对结论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一 网络族词概况族词自一出现,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由于目前学界对族词的定义尚未取得一致,为了便于说明,本文首先对“族词”的范围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族词”作以界定,并分析其特点。(一)网络族词的界定界定网络族词,首先必须对“族词”加以说明。关于“族词”的定义,诸多学者各执一词,一些比较权威的词典所解释的重点也各有偏倚。王力语言学词典的定义为:“语言中的词汇在发展过程中积累起若干语音和意义具有一定联系的有着同源关系的词群,这些具有各自的同源或亲属关系的词群就是族词。”冯春田,王力语言学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解释为:“广义的族词指在语音、语义、结构来源和构词材料等方面有某种联系的一系列词的聚合。狭义的族词专指包含有同一词素的一系列词的聚合。”葛本仪主编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12.语言文字词典 认为:“族词是同出一源具有共同词根的所有同族词的总和。”骈宇骞,王铁柱主编语言文字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周荐则在汉语词汇结构论一书中指出:“所谓同族词语,是指语言词汇单位在构成上用上同一的字,不同的词汇单位因有这同一的字彼此之间即具有了同族关系,谓之同族词语。”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除此之外,许多学者在发表的文章中也对其内涵进行了论述,欧阳骏鹏认为“族词”是“由某一相同的语素构成的一群合成词”。欧阳骏鹏.新词语中的词群现象J.语文建设,1998(9).而杨绪明认为,同一语言系统内除了具有某一共同语素之外,在其他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词语,也可以称为族词。杨绪明.“词簇”与“词族”考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5).以上学者对于族词的界定各有侧重,根据族词所涵盖的范围,将其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指同源词;一是指由同一语素构成的一系列词的聚合。本文所说的族词,采用后者,即由同一语素构成的一系列词的聚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网络族词”就可以有这样一个清晰的界定,即出现、流行于网络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族词。具体来说,就是网民在聊天室、QQ、MSN、贴吧、论坛、留言板等网络环境中进行言语交际、思想交流时所使用的由某一相同语素构成的一系列的词。(二)网络族词的特点网络族词的出现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新视角,其表现形式新颖,构词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给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其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性和时代性词汇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网络族词的蓬勃兴起同样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有其一定的社会文化属性。社会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新的词汇去表达。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反映到语言运用上则要求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于是,人们便以仿拟的形式创造出大量的新词语、新族词。比如“客”族词,自“黑客”“博客”出现后,一大批基于 web2.0 技术的网络产物都习惯性地选择“客”来构成新词语,比如“播客”“闪客”“威客”“职客”“淘客”“晒客”等,还有一些“客”族新词中的“客”已经逐渐成为一类人的代名词,从而出现了诸如“拼客”“绿客”“群租客”等“客”族新词。总之,“职客”“晒客”“搜客”“粉客”等“客”族新词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出现的,并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以产生、发展与传播。再如“吧”族词也有它衍生的社会背景,它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现代生活中蕴含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生活理念讲究生活情调,讲究身心享受的现代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中也不断出现新事物和新现象,人们为了交际需要,就必须认识并指称这些新物、新象,而从另一层面上来说,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的认知能力日渐增强,其一就表现为通常选取语言中原有的构词材料,运用联想、类推等方式创造出新词新语,也就是这样,一系列的网络族词便应运而生。本文搜集了20012013十多年间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族词,主要有“X客”“X跑”“晒X”“被X”“裸X”“X奴”“宅X”“X门”“酷X”“X女”“X党”“零X”“网X”“X股”“拼X”“X秀”“X替”“X帝”“X达人”“X系”“X控”“X族”,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族词中大多数都是汉语里本身就有的词语,只不过有些在形成族词的过程中意义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有了延伸或扩展。比如“党”族词中“党”的语义特征由原有义“朋党”引申为表“拥有共同爱好或属性的群体”。“补课党”就是经常补课的人,“足球党”就是喜欢足球的群体。除了“党”族外,还有“跑”族、“裸”族、“帝”族等大部分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原有的语义进行了意义的扩展,甚至有的族词创造出了全新的意义。2.能产性与复制性网络族词具有相当高的能产度。所谓能产度就是某种造词方法在语言生活中创造新词语的能力。当新事物产生时,人们为了便于解读、记忆它们,常常从这些事物中寻找与已熟知事物相类似的地方,并把这些新生事物归入到某些类型中去。人们在交际时,利用语言的经济原则和类推机制,根据需要选取某一“族”,然后在族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一定的语言成分词或者短语,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词语。这样,选定好的族在整个族词内部就表示共同意义,填入进去的语言成分表示词的区别特征。这些语言成分根据交际的需要可以互相替换,它们具有相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是一种聚合关系。只要它们具有某一相同属性,它们便可进入词族成为其中一员。一般来说,进入某一族的语言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所以族的成员相当多,也相当繁杂。首先,如果是词语,一般情况下,该成分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或者多音节的,以“控”族词为例,进入该族的成分是单音节的有“佛控”“歌控”“河控”“话控”“马控”“枪控”“肉控”等,是双音节的有“创作控”“打架控”“化妆控”“幻想控”“困惑控”“旅行控”等,还有多音节的,比如“动画片控”“二锅头控”“红楼梦控”“蝴蝶结控”“东方神起控”“航空母舰控”“火影隐者控”“舒克贝塔控”,等等。如果进入词族的成分是短语,还可以分成偏正结构的、动宾结构的等,比如“地铁阅读族”“百万年薪族”等属于偏正结构,“换房族”“卖胖胖族”等属于动宾结构。这些词总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继而构成一个庞大的词语群,并且这个群体是动态的,总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可以随时随地纳入新的成员。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网络族词它具有可复制性和产出的批量性,它是在固定的框架之内,按照同样的方式大批量复制生产。比如,本文搜集的“控”族词,就是在“X控”的框架内,复制生产出“草原控”“茶叶控”“长裙控”“长靴控”“超市控”“痴心控”等。族词就是一个批量生成新词语的装置、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它语用主体可以创造无限的新词语。3.理据性与规律性我们都知道,单个的语言符号中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网络族词是在已有的语言材料和造词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将语言材料进行组合,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是可以对其进行论证和解释的,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理据性。网络族词的理据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体现在“族”的语义功能上。词的理据就是指给事物和现象命名的依据,它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获得的名称之间的关系。网络族词中表示族的部分的语义对整个词族的理据就起着提示和引领的作用。比如“X控”, 这里表示族的“控”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就冠在“控”字之前,由此生成的“耳机控”“发卡控”“发型控”“反派控”“饭团控”“绯闻控”“封面控”“服装控”等都相当容易理解,而且便于传播。还有一些词,虽然它们的意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新义也是由原来的意义慢慢演变来的,在形成族词的时候并不影响对它们的理解。比如“奴”族词,“奴”的本意是奴隶,但在“车奴”“房奴”“证奴”“卡奴”“情奴”“性奴”“节奴”等词语中“奴”的意思是受控制的人,虽然意义有了些微的变化,但是在底层与原义仍然是相通的,所以一看就知道这些词指的是那些被某一事物所束缚并产生巨大压力的人。其次,网络族词的理据性还体现在语言成分的组合搭配功能上。网络族词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构成,一般来说,掌握了这些构成成分的意义就能够探究出网络族词这一整个语言单位的理据。如“零X”,族“零”的语义是“没有,不存在”,元素X则细化了事物的特点,丰富了词语的内涵,使得在被人们理解和使用时不至于产生歧义和误会,如“零距离”“零接待”“零利率”“零首付”“零噪音”等。其实,网络族词就是利用了大家熟知的词语和既定的构造词语的框架。当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事物,利用类推的方法,根据事物的特点和标志,变换框架中标示事物特征的那部分语言成分,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词语。由此可见,网络族词的产生是有理可据、有章可循的,并非个人随心所欲地就可以造出新词语,必须遵循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则,必须符合人们头脑中已有的关于词的内在知识。也正是因为网络族词的理据特点,它们才能够很容易地被人们所理解,能够被社会迅速承认并广泛接受。4.类推性和经济性“类推”又叫“类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类比形式就是以一个或几个其他形式为模型,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形式。”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类推机制对整个语言系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族词的出现就是类推机制对词汇层面作用的结果。当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事物,相应地反映这种事物的词语也会随之产生。当人们普遍接受了它们之间这种指称关系后,如果再出现与之前事物相类似的现象或事物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就会出现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也就是说,利用语言中原有的框架和词汇,在此基础上类推出一系列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词。具体方法是在原有词的基础上,保留部分语素,然后通过替换其他单位成分来创造出新词,这样类推出的新词与原词在内部结构和功能上大致相同。因而这种类推最终必然导致族群化的形态。就“控”族而言,由开始的“女王控”“萝莉控”“女仆控”等动漫用语逐渐发展到其他领域,比如文学作品领域:“红楼梦控”“水浒控”;时尚领域:“长裙控”“发型控”“流苏控”“长靴控”;偶像人物领域:“王力宏控”“易建联控”“东方神起控”等。并且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控”族词不但可以单纯地表示事物,还可以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比如“上网控”“淘宝控”“旅行控”“裸睡控”等。由此可见,语言的类推机制在网络族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表现得相当充分,无论是语义的不断延伸还是应用范围的扩大,都是语言的类推机制作用的结果。“经济原则”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的,他认为“言语活动中存在着内部促使语言运动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归结为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展、变化,促使人们采用更多、更新、更复杂、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较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冲突的结果,使语言处在经常发展的状态之中,并且总能在成功地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经济原则是支配人们言语活动的规律,它使人们能够在保证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原则要求的安排。” 转引自:刘芳:汉语新兴族词研究以“裸X”“被X”“X控”“X党”四组族词为例,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3月.对语言表达来说,用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量是交际的最佳效果,这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网络族词的广泛流行就是语言经济原则作用的结果,它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具有丰富含义的内容,从而节约了使用者的时间,提高了交际效率。网络族词排除掉了大量繁琐无用的信息,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就表达了复杂的内容,真正做到了言简意赅、词约义丰。在构成新词方面,族词只需改变“X”部分,就可以指称相关的新的事物,既避免了重复造词的麻烦,又有助于对新词的理解,既简单又方便。比如,当下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购房,不惜贷款,在生命黄金时期里的几十年,用收入中的很高一部分比例去偿还贷款本息,从而给生活造成巨大压力,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房奴”一词便简洁、生动地概括出了这部分人的特点。在“房奴”被广泛接受后,一系列与此相关的“车奴”“证奴”等词便也快速应运而生,只需将前半部分替换掉,再在结尾冠以“奴”,便可形成很多的“奴”族词,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经济省力。所以,网络族词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在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语言经济原则都起着巨大的作用。网络族词是在语言的类化机制、经济原则的作用下涌现出来的,凭借着网络媒介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自它诞生就显示出了它的生机,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出现,网络族词也将不断衍生壮大。二 新兴网络族词的语表形式“小三角”的语表形式简称“语表”或“表”,它是一种显现在外的可见形式。在小三角中,语表是研究的基点,以它作为参照,能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就网络族词而言,语表主要表现为族词标志在前、族词标志在后以及标志在中间即“A+X”“X+A”与“X1+A+X2”三种类型,其中“A”是族词标志,“X”表示可填充、替换的语言成分。由于近几年新兴的网络族词中大部分是族词标志在后的,所以本文主要就“X+A”这种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在诸多网络族词中,“控”“族”“奴”三族词语是近几年产生的,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在网络族词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以这三族词语为例,从“X”的音节和所属词性角度对网络族词的语表形式进行具体分析。(一)“X”的音节1.“X”为单音节 在本文搜集到的族词中,“奴”族词有77个,其中“X”部分为单音节的有59个,占总数的76.62%,如“节奴”“墓奴”“钱奴”“妻奴”“权奴”“婚奴”等。而“控”“族”两族中,只有极少数的“X”是单音节,如“妹控”“佛控”“歌控”“食控”“书控”“蚁族”“炒族”“导族”“金族”“款族”等,这样的词在“控”族中占10.16%,在“族”族词中所占比例则更小,只占3.70%。具体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抑尘雨枪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排水系统监测与数据采集方案
- 2025-2030中国工业连接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骨关节病课件乐利来国际
- 2025年气球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院感考试题(附全部答案)
- 2025年茶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小学生安全守则
-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考试题目(附答案)
- 2025年球类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GB/T 2679.7-200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件资料
- 色彩基础知识ppt
- 寻找消失的滇缅路:松山战痕课件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课件
-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