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他是数学家,认为“一切皆数”。在他看来,音乐由数字决定,并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四音音阶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他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多利亚,弗利吉亚,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副多利亚,副弗利吉亚,副里底亚都是一四音音阶为基础。连接方式有两种,“衔接式”“分离式”。四个四音音阶可以连成一个由15个音构成的较大的音阶,叫做“大完整体系”三个衔接式四音音阶构成的较小的音阶,叫做“小完整体系”。里拉琴里拉琴是最重要的弦乐器,类似小竖琴,在一个碗状的,抱着兽皮的共鸣体(最初用龟壳制成)上有两根弯曲的支柱,在支柱的横档上系着5至12根羊肠弦,用手或拨子弹奏,是供业余演奏者使用的比较简单的乐器。它的一种变体叫基萨拉琴。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古希腊在音程、音阶和调式方面的理论。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皆数”,因此音乐也与数学密不可分,他把音高关系(音程)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托勒密把音程和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对于音阶和调式的理论,亚里斯多西诺斯和克里奥尼德斯,首先对音高进行了研究,指出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2、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他们都认为,音乐具有伦理道德的性质,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音乐中不同的调式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柏拉图限定一些吊事和节奏,音乐与体育结合,可培养优秀人才。但亚里士多德更注重经验和实用,并认为音乐也可以利用于人们的娱乐,另外,他还提出了“模仿说”,相信音乐是对人的感情或各种情感状态的模仿。他们二人的这种强调音乐对人的道德品性的教育作用的观点,就是所谓的“音教化作用说”第二章1弥撒:弥撒是基督教会主要仪式,是对耶稣最后的晚餐的象征性再现,中心内容是圣餐仪式,用象征基督的鲜血和肉体的葡萄酒和面饼献祭和分享。其中的特定弥撒为特定的宗教节日所用,歌词可变,形成较早,常规弥撒的歌词固定不变,形成较晚,14世纪后形成作曲家创作的复调套曲。这两类弥撒的音乐部分各有五段。2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圣咏的调式系统,也称教会调式系统,是在79世纪之间形成的。由法兰克人在整理和记录圣咏时归纳而成,整个调式系统在11世纪基本完成,并在随后的很多世纪中被当作音乐理论的基础。这个调式系统包括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和混合利第亚这四种基本调式(称为正调式),和它们的变格形式(比正格低四度,称为副调式),共有八种调式。每种调式都有自己的常用音和结束音。八种调式的名称虽然从古希腊的调式沿用下来,但所指的音阶却不相同,音阶的排列也改为自下而上。1、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格里高利圣咏是基督教的仪式音乐,据说它是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收集编订,并在各国教会推荐使用,它的基本风格特征是1.有男声演唱,纯人声无伴奏。2.单音织体,拉丁文歌词3.音域较窄,旋律以级进为主多呈拱形4.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的划分决定.5.节奏自由,由歌词韵律决定6.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它的旋律风格大致有三种:1.音节式2.花腔式3.纽姆式圣咏的演唱方式也可以分为三类:1.直接齐唱 2.交替圣歌 3.应答圣咏历史意义:它是西方音乐文化遗产中的一批古老的珍宝,同时也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正是从这些单声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和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乐的传统,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之前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法国游吟诗人歌曲概述:。从11世纪起,欧洲各地的地方语言(英语、法语、德语等)逐渐兴起。用这些地方语言创作和演唱的世俗歌曲在1213世纪盛极一时,形成了欧洲最早的世俗音乐的传统。它与用拉丁文演唱的宗教音乐传统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其主要的代表之一便是法国的游吟诗人。兴盛于11世纪至13世纪末的游吟诗人,首先出现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等地,叫做“特罗巴多”(Troubadour),大多来自贵族、骑士阶层或封建王侯和一些有才能的下层人士。这些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用普罗旺斯语(奥克语)这种统一的书面语写作歌词并为之谱曲。他们的歌曲盛行于11301210年间。12世纪中叶,在特罗巴多的影响下,法国北部也形成了一个游吟诗人聚集的中心。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Trouvere),他们用现代法语的前身(奥依语)写作,在歌曲的形式和内容上几乎是完全模仿南部的特罗巴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些歌曲盛行于11701240年间。南部与北部的游吟诗人的歌曲在题材上是近似的,中心题材是爱情,最重要的主题是“宫廷之恋”。表达游吟诗人对宫廷贵妇人之间的难以得到的爱情。除此之外,游吟诗人的歌曲还涉及相当丰富的题材,包括社会、政治、道德、文学,战争、宗教和大自然等诸多方面.第三章1奥尔加农:9世纪末,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它被称作“奥尔加农”,由圣咏和下方的平行声部构成,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2花腔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奥尔加农,其中的圣咏声部用无节拍的长音符演唱。它的上方是奥尔加农声部,演唱悠长而富有装饰性的花腔乐句。3节奏式:12至13世纪的记谱法中标记节奏的系统,一共有六种节奏式,它们都是用长、短两种时值构成的节奏型,运用在当时的复调作品中。4克劳苏拉:在12世纪的复调作品中,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叫做“克劳苏拉”。巴黎圣母院乐派的佩罗坦经常用它代替过去的奥尔加农段落。它也是13世纪经文歌的直接来源。5有量记谱法: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科隆的弗朗科在他的著作有量歌曲艺术(约1260年)中总结了1225年以来的记谱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音符时值系统,这就是对以后几百年的西方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量记谱法。这种记谱法可以明确地指示节奏,包括了三种主要的音符时值:长音符、短音符和小音符,音符时值都以三分法为主。1、简述9世纪到12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线索1.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是9世纪末被称为“奥尔加农”的唱法,即一首圣咏可以通过下方增加一个平行四五度的声部得到装饰而使之显得突出,音响也可以通过上下方八度的重叠而变得更加协和。最早的奥尔加农是在即兴演唱中产生的,早期的奥尔加农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度,一种是五度的。锌价的声部都在圣咏下方,规多在1030年也对四度的奥尔加农作了解释,他的创作中包含了同度、二度和三度等许多音程。13世纪经文歌的形成与发展:13世纪后半叶最流行的复调体裁是经文歌。它是从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克劳苏拉派生而来的。在那里原来无词的上方声部在加上新的歌词后,便被称作经文歌。 不久,人们便开始更自由地处理这种体裁。作曲家们经常要重写上方声部或增加新的声部。他们先加上了第三声部,但与下方的第二声部唱同样的歌词。然后,第三声部也被换上了新词。这样,三个声部便各唱不同的歌词,被称为二重经文歌。这种三声部的二重经文歌是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其中上方声部的歌词既可以是拉丁文的,也可以是法文的。拉丁文词较注意于圣咏歌词之间的联系,而法文歌词则大部分是情歌。最下方的圣咏保持不变,但通常不写歌词,暗示用乐器演奏。 这种宗教与世俗内容相混合的经文歌在当时是很典型的,它体现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之间的互相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经文歌这种宗教体裁正在逐渐世俗化。经文歌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叫做弗朗科经文歌的形式,它是以13世纪的作曲家和理论家科隆的弗朗科命名的,流行于13世纪后半叶。与早期经文歌不同的是,三个声部之间的时值和节奏上的对比增大了。第四章等节奏:这是一种利用节奏因素来组织音乐结构的手法。其中,支撑声部有一个不断重复着的节奏,叫做“塔利亚”还有一个不断重复的旋律,叫“克勒”。克勒与塔利亚在周期性的反复中结合在一起。马绍:法国“新艺术”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年轻时做过牧师。他的音乐作品有23首经文歌,大量的的复调世俗歌曲。叙事歌:马绍的复调世俗歌曲重要形式之一。结构是aabC。常用二到三声部的复调。1、14世纪的“新艺术”新在哪里?记谱法有了新的发展,音符时值增多,由过去的三种扩大到五种,音符时值既可以运用二重划分法,也可以运用三重划分法,过去认为“不完满的”二分法现在得到了官方的感受,可以与“完满的”三分法并用,这导致音乐在节奏和节拍上有了更多的变化,这些新特征在这个时期的经文歌中有突出的体现。“新艺术”经文歌还经常运用“等节奏”的手法,这是一种利用节奏因素来组织音乐结构的手法,其中,支撑声部有一个不断重复着的节奏叫做“塔利亚”还有一个不断重复着旋律,叫做“克勒”,克勒与塔利亚在周期性的反复中结合在一起。这个时期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一种新的和声感,终止式作为结构的标点,首先出现在作品中的一些和声点上,它促进了调性组织的清晰。法国作曲家和诗人菲利普德维特里,他在1322年前后写了一篇名为新艺术的论文,主要讨论了记谱法的革新。第五章邓斯泰布尔:1390-1453.重要的英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当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其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到体裁,都对15世纪初的大陆音乐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他除了创作常规弥撒的套曲之外,还写了很多三声部的经文歌。勃艮第尚松:尚松是勃艮第乐派最有特色的作品,他们继承了14世纪的传统,仍是采用三声部织体和以支撑声部高音部的二重唱作为结构的基础。旋律和对位中出现了更多三和弦的音响,三个声部的音响更加一体化。1、什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解释他对当时音乐艺术的影响。人文主义是指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哲学态度,也用来指1415世纪遍及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潮也导致了音乐风格的一些变化,例如这时的作曲家开始有意识的追求用音乐更好的表现歌词的音韵、意义和情感,使音乐与诗歌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结果,文艺复兴时期不仅出现了很多具有强烈个性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音乐风格,而且最终形成一种遍西欧的国际性的音乐语言和一系列重要的音乐体裁,这时的音乐家已不再把自己仅仅看做教会的仆人或艺术工匠,而是看作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即面向来世也通向现实,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能被神所接受,又能得到人的理解和欣赏。他们在创造中追求从中世纪的思想方式和作曲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音乐剧有了更多的人的个性与情感的表现。2、简述杜费和若斯堪的音乐风格。杜费是15世纪早期最伟大的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综合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各种因素,形成了一种国际性的风格。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了15世纪所有主要的音乐体裁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其中以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创作最为突出。若斯堪德普雷是16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音乐大师,尼德兰与意大利音乐文化的撞击,使北方的作曲家们对和声的可能性和调性的组织力量有了新的认识。若斯堪改进和发展了以杜费为代表的早期文化复兴的音乐语言,使之更灵活,更有表现力,更适于表达作曲家的思想,他在创作中竭力冲破当时音乐语言的局限来达到强烈的个性表现。若斯堪的作品比较多,包括18首弥撒、100首经文歌和70首世俗作品。第六章彼特拉克:14世纪意大利诗人。大部分早期牧歌的作曲家都曾为这位诗人的作品谱曲。那些是个既严肃又高雅。语言十分讲究,这促使牧歌的音乐比过去有了更高的水准。英国牧歌:英国牧歌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很大影响,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国牧歌风格。这种牧歌虽然也是为无伴奏的独唱声乐而作,但其中很多在出版时也表明可以用弦乐器取代或重叠一些声部。绘词法:指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的谱曲方法。由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若斯坎首创1、简述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和发展。16世纪20年代,一种新型的世俗歌曲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就是牧歌。从1530年到1600年,先后有两千多卷牧歌集出版,促使它成为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这种牧歌与14世纪的牧歌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它的前身,叫做弗罗托拉,这是一种世俗歌曲形式,歌词是轻松的或讽刺性的分节诗。它的创作特别集中在意大利的费拉拉曼图阿等宫廷中。、早期牧歌的发展与当时对14世纪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的复兴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早期牧歌的作曲家都曾为这位诗人的作品谱过曲。那些诗歌既严肃又高雅,语言十分讲究,这促使牧歌的音乐也比过去的弗罗托拉具有了更高水准。最初的牧歌是在贵族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们的社交场合和其他聚会中演唱的。后来,特别是到了文艺复兴晚期,音乐赞助者们开始为了宫廷的娱乐而雇用专业的歌手来演唱牧歌。在费拉拉等地甚至出现了女性的演唱牧歌的团体。牧歌的歌词通常是严肃而优雅的,带有诗意,主题感伤或田园风味,到了文艺复兴后期,变得更加强调感官的审美。在音乐上,牧歌起初都是四声部的,大约16世纪50年代以后,五声部的牧歌成为典型的形式。早期:阿卡代尔特。代表作洁白而温顺的天鹅。他把弗罗托拉的一些特点与母个新特点结合起来,包括多变的人声组合、终止式的重叠,以及对歌词重音和意义的大量关注等。中期:罗尔。出生于弗兰德,他的音乐特点首先在于其情感的直接性和表现性。他的作品开始了牧歌发展的新阶段,展示了成熟牧歌的很多特点,如主调和模仿复调的交替,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更换,用休止符造成音乐停顿,以及远关系和弦并置。晚期:马伦齐奥,最多产的牧歌作曲家之一,善于运用绘词法和制造强烈的音乐对比。杰苏阿尔多。音乐运用非常奇特的和胜于言,以远关系调的和声并置为特征,充满了高度的不协和音与令人惊讶的半音体制蒙特威尔第。集16世纪文艺复兴的复调技巧之大成,开创了1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之先河。2、英国牧歌1588年,尼科拉斯杨出版了一本英语版的意大利牧歌集阿尔卑斯山那边的音乐,开始了英国人将近40年之久的牧歌创作的时尚。英国牧歌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很大影响,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英国牧歌的风格。这种牧歌虽然也是为无伴奏的独唱声乐而作,但其中很多在出版时也表明,可以用弦乐器取代或重叠一些声部。英国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是莫利和威尔克斯。第七章:众赞歌:众赞歌是路德教会的赞美诗,他的歌词通常是分节体的的文诗歌配以单声部的旋律。典型的众赞歌是短小的,旋律易于演唱。其功能大体上相当于天主教中的素歌。拉索: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晚期的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帕里斯特里纳属于同时代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创作范围广泛,体裁、风格和技巧都非常多样化,他的音乐语言精美而生动,特别注重词与曲之间的配合,力图最有效的依据歌词内容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音乐。简述16世纪“宗教改革”和“对应宗教改革”时期的音乐?答:宗教改革:在16世纪,由于各国的宗教改革者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标,宗教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形式,但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总赞歌的创作,是最有特点的。1,路德宗教改革:.改革举措:1571年,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纲领,主张在教会内部进行改革,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教派。马丁.路德领导创作了一种新型的会中演唱的歌曲众赞歌他缩短和简化了弥撒仪式,在1526年创造了一种供人数少的会众使用的德语弥撒。肯定了音乐传播教义方面的重大作用及教育功能。理论基础:他的挑战是以人文主义的原则为基础的2、产生:1545年-1563年间,特伦特宗教会议。帕勒斯特里纳 帕勒斯特里纳(Palestrina,1525-1594),特伦特宗教会议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宗教音乐改革”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风格1、经常运用沉着而均衡的拱形旋律,以级进为主,偶尔有跳进,但随后立即用反向级进加以缓和。2、各声部的模仿点彼此重叠,形成流畅的对位织体。3、避免对自然音调式系统以外的半音的运用。4、采用有规律的和声节奏。5、小心地处理不屑和音,把和声外音限定在各种延留音和经过音之中。6、他的旋律线条的结合经常形成今天的三和弦。7、他的作品大都是复调对位风格的,有的也混用主调和声式的织体。8、他的作品追求纯净的宗教情感,努力排除过分的主管表现。9、作品:马采鲁斯教皇弥撒曲同时代的作曲家还有拉索,维多利亚,伯德等。2.威尼斯的代表人物和创作特征。代表人物:维拉尔特、A.加布里艾利、G.加布里艾利,以及扎力诺和梅鲁洛等。创作特征:他的很多经文歌是为两个或更多合唱队而作的,它们彼此呼应,交替演唱,形成宏伟的气势。复合唱的形式虽然并不起源于威尼斯,但却在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名声。这些合唱采用赋予色彩性的主调和声织体,并不是复杂的模仿复调。加布埃利的双合唱通常都有器乐伴奏,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声乐与器乐的声部是可以互换的,但在后期的作品中,他探索了更多的符合乐器语言特性的写作方法。这一时期的作曲家特别喜欢创作器乐合奏曲。坎佐纳(Canzone)最早的器乐作品在16世纪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器乐形式。G.加布里艾利创作的坎佐纳代表了这一体裁的顶峰。他的作品器乐运用预示了巴洛克时期的协奏风格。第八章1通奏低音:很多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框架,其中,有一个单独的旋律线条,还有一个在下方支持它的基础低音,这个低音是从和声上加以构思的。这个突出两端的主调织体是由数字低音记谱法记录下来的,这种方法也称通奏低音记谱法。其中,作曲家只写出旋律和低音线条,而把中间的声部留给演奏者即兴完成。如果在一个低音上方的和弦不是根音位置,就需要在该音上标记数字,指示出低音上方的音程,以便演奏者据此奏出恰当的和声。这种演奏方法叫做数字低音的“实现”。这个词也用来指演奏通奏低音的乐器组,通常包括键盘乐器和低音乐器。2尤丽迪茜:1600年,佩里为利努契尼作词的尤丽迪茜谱曲,表现希腊神话中的奥菲欧的故事,在佛罗伦萨为梅迪契家族的宫廷婚礼上演出。卡契尼也参加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音乐创作。两人都在1601年出版了这部作品的总谱。它们代表了现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3吕利:吕利是巴罗克早期的法国作曲家,也是第一个创作法国歌剧的人。他出生于意大利,但长期服务于法国王室宫廷。他在17世纪70年代与歌剧脚本作者奎诺共同创作了很多富有法国特色的歌剧。4路德教会康塔塔:进入18世纪以后,在德国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康塔塔,这就是路德教会康塔塔。这种宗教性的康塔塔包括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和合唱,有时还以众赞歌为基础,伴奏除了通奏低音乐器以外还经常加入其它乐器。巴赫创作的大量路德教会康塔塔达到了这种体裁的高峰。1).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意大利,它是巴洛克早期的一个产物,这种体裁把舞台戏剧与布景、情节和持续的音乐相结合,音乐中包括各种独唱、对白、合唱和器乐演奏。一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蒙特威尔第所写的音乐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声乐和器乐风格。首先,他运用了更加连续不断地宣叙风格,在戏剧发展的重要时刻,她的宣叙调是歌唱性的,并带有精心的调性组织。其次,她的对比性的段落中运用了多种风格,包括独唱的咏叹调,二重唱和舞蹈。最后她在歌剧院中加入一些器乐的ritornello月合唱,这些段落有助于对场景的组织和界定。由于这些创新,奥菲欧超越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二成为早期歌剧中的一部杰作。在啊,悲惨的事件!中,蒙特威尔第巧妙地将独唱宣叙调转换成一种更有规律的合唱宣叙调。二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发展开始出现角色增多,布景豪华,强调壮观场景和娱乐性的倾向。宣叙调和咏叹调开始明确的分开,彼此交替地在歌剧中运用。独唱的部分居于主导地位。三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叫做圣卡西亚诺剧院。歌剧题材也有了扩展,除了神话,史诗,还有古罗马的历史故事。蒙特威尔第最后两部歌剧:1641年乌利塞还乡记,1642年波佩亚的加冕。四蒙特威尔第之后,威尼斯歌剧院创作最重要的作曲家有弗朗切斯科卡瓦利和安东尼奥切斯蒂。他们歌剧除了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的新特点一位。咏叹调考试展现出一种新的声乐特征,即“美声”风格的特征。它具有平滑的,自然音为主的旋律线条和从容的节奏,意在显示歌手演唱流畅而抒情的旋律能力。五17世纪中叶的各具特点:1,突出独唱2,宣叙调和咏叹调分开。3,采用不同类型的咏叹调4,背离弗洛伦萨的“歌词是音乐的主人”的理想,脚本只是音乐结构的一种支撑。六17世纪后期,意大利歌剧在那波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得更加成熟,形成了歌剧的“那波利风格”。2).意大利巴洛克时期清唱剧的主要特征:清唱剧的名称来自演唱她的最早的地方的名字祈祷室。这种体裁有如下几个特点:1,采用宗教题材,歌词是拉丁文或意大利文。以圣经为基础。2,类似歌剧,采用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乐队。3,与格局不同的是,无需舞台布景和表演。4,情节有一个叙述者进行描述。5,合唱比在歌剧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进行叙述,评论和反思。3)意大利巴洛克时期康塔塔的主要特征:在意大利诞生时主要是一种独唱康塔塔,有时叫室内康塔塔,与后来的德国路德教会康塔塔有所区别。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他是为独唱和通奏低音而作的,乐队中有时增加一两件助奏乐器。2,它通常采用意大利文的抒情的或近似戏剧性的歌词。3,一般有几个段落组成,在宣叙调和咏叹调之间交替。第九章:托卡塔:托卡塔这种体裁是在16世纪建立起来的。他是键盘乐器最古老的题材之一。他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时富于技巧性,二是即兴创作和演奏。简述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和协奏曲大约1660年,奏鸣曲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指多乐章的器乐作品。 奏鸣曲可以按两种交叉标准来分类。一种是按功能分,可以分两类: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另一种是按织体来分,也可以分为两类:独奏奏鸣曲和三重奏鸣曲。教堂奏鸣曲有一些比较严肃的乐章组成,没有舞曲的因素,乐章通常有四个,速度的顺序是这样排列的:慢-快-慢-快,第二乐章通常用赋格式的模仿手法。室内奏鸣曲则是由一些舞曲构成的组曲,通常包括四中核心舞曲。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吉格。一般来说,三重奏鸣曲是为两个高音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的;独奏奏鸣曲则是为一个乐器,通常是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乐器而作的。巴洛克的器乐协奏曲有两大类,一类是大协奏曲,另一类是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七月协奏曲的一种最早的形式。其中一个独奏者组成的小组与较大的乐队之间互相抗衡。独奏组经常是由两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组成的。被称为“小合奏组”。乐队经常是一个弦乐队加通奏低音,被称为“大合奏组”。乐队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中稍晚出现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没有独奏、只有乐队部分的协奏曲。独奏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形式。他是为一个独奏乐器(在巴洛克时期通常是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协奏曲。第十章:简述亨德尔的清唱剧创作情况。举例说明。 清唱剧是亨德尔最重要的创作领域。它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包括独唱、重唱以及合唱,有管弦乐队伴奏。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大都取材于圣经中的英雄故事,多数是音乐戏剧作品,用英语演唱,主要用于音乐会舞台演出,从创作意大利风格的割据转向大众化的清唱剧,是亨德尔一生中顺应历史潮流的一次重要抉择。他的清唱剧有着强烈的史诗性风格,主要表现了强大的集体感情和史诗般的宏伟场面,其表现方法最值得注意是合唱的运用。他一生创作的25部清唱剧,最著名的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太*马加比等。J。S巴赫的生平和创作巴赫,生于德国,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他通过抄写和改编前辈作曲家的作品来学习作曲,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创作情况:(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3) 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5) 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谈谈交响曲在前古典主义时期的产生和发展。交响曲的前身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主要归功于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乐派。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它的结构与奏鸣曲一样,通常为四个乐章。格鲁克歌剧改革简述。他是德国剧作曲家。面对日益僵化衰退的正歌剧,于18世纪中叶进行歌剧改革。一、改革的背景: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讯系统安装施工方案(3篇)
- 温棚棉被施工方案(3篇)
- 能源环保施工方案(3篇)
- 芜湖节日活动策划拍摄方案(3篇)
- 物业水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考题及答案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一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智慧之果香蕉700字15篇
- 仙人掌作文400字14篇
- 民族文化宫2024年度面向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公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水饺加盟合同协议
-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讲座培训课件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
- 建筑施工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教案
- 广告效果测评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 《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文版
- 受限空间安全作业票填写模板(2022年更新)
- 被动关节运动
- 妇科急腹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