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环境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中大环境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中大环境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中大环境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中大环境科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某一指定区域的环境要素和环境整体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和评定。根据需要评价的时间段不同,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三种。回顾评价可以分析当地环境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规律,找出对环境影响的因素;现状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现实状况,评定污染源的分布和污染范围;预测评价可以了解环境状况的发展趋势,环境容量的情况,为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使用预测评价的方法,但研究范围较小。2. 二级处理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化学作用, 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3. .什么是环境容量?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与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该环境的容量。环境容量分为总容量(即绝对容量)与年容量。前者是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达到绝对容量没有时间限制,即与年限无关。环境绝对容量,由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所决定。年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年容量的大小,除了同环境标准值和环境背景值有关外,还同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有关。环境容量的大小,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4.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环境规划的定义规定了环境规划的目的、内容和科学性的要求环境规划可定义为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它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和进可持续发展;它的基本出发点闪们享用环境权和公玻地规定享用环境经济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它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有限和环境承载力,规定人们经济和活动的约束要求,并提出所保护和建设环境的方案,环境规划的作用介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人类活动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活动的目标、指标、项目、措施、资金需求及其筹集渠道的规定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布局、科学技术的反馈要求;环境方面包括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规定。5. . 环境修复,就是借助外界的作用力,使环境的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的部分或全部恢复成为原来初始的状态.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由于自然的作用,使污染污染浓度逐渐降低,最后恢复到污染以前状态的过程.这种自然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物理作用包括可沉性固体逐渐下沉,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稀释混合,浓度逐渐降低。化学作用包括氧化-还原、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生物作用主要指水体中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它在水体自净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6. 6.水体自净 污染物排入江河或其它水域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受微生物的作用而分解等,使水体可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渐被清除出去,从而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称为环境自净。水体自净指的是受污染的水体由于自然的作用,使污染污染浓度逐渐降低,最后恢复到污染以前状态的过程.7.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生物接触氧化法简单而言就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水体。8. 二次污染物 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9. 区域环境:是环境差异性的地区体现。由于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不同,某一地区与另一地区的环境条件往往有着明显差别。这种差异使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也随之不同,人类对环境利用和改造的方式、程度、规模、性质及后果也有所区别,因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对策也就不同。区域空间范围的具体划分可依据行政区划分,也可根据自然区划分,但通常是两者交替并用。10. .环境也就是环境激素,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激素所下的定义,就是说,如果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并因此对个体及子孙或者集团产生有害影响的外因性化学物质或者混合物。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或野生动物体内,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和生殖功能系统,影响后代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激素(EEDs)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能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的生物学效应。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的正常的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作用的物质。它是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人类正采取积极的行动制止和抑制环境激素的产生和蔓延。11. 环境修复,就是借助外界的作用力,使环境的某个受损的特定对象的部分或全部恢复成为原来初始的状态. 12.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13. 生态平衡的概念从生态学角度看,平衡就是某个主体与其环境的综合协调。从这一意义上说,生命的各个层次都涉及到生态平衡的问题。如种群的稳定不只受自身调节机制的制约,同时也与其他种群及许多其他因素有关。这是对生态平衡的广义理解。狭义的生态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14. 水质标准1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6. 软化,顾名思义即降低水的硬度。方法:(1)加热法,将硬水加热或蒸馏以除去钙盐、镁盐等;(2)石灰、苏打法,可分别降低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3)离子交换法,用离子交换剂除去钙、镁等离子。 17.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 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HC和NOx等为一污染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种种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NOx是这种烟雾的主要成分,又因其1946年首次出现在美国洛杉矶,因此又叫洛杉矶型烟雾,以区别于煤烟烟雾(伦敦型烟雾)。 这种洛杉矶型烟雾是由汽车的尾气所引起,而日光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NO(g)+O2(g)2NO2(g) NO2(g) NO(g)+O(g) O(g)+O2(g)O3(g)。      NO2光分解成NO和氧原子时,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就开始了。原子氧会和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O3),O3是一种强氧化剂,O3与烃类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产物中有烟雾和刺激眼睛的物质,如醛类、酮类等物质。在此过程中,NO2还会形成另一类刺激性强烈的物质如PAN(硝酸过氧化乙酰)。另外,烃类中一些挥发性小的氧化物会凝结成气溶胶液滴而降低能见度。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和产物。 汽车排气 + 阳光 + O2(g)   CO,NOx,烃 提供能量  O3(g) + NOx(g) + CO2(g)+H2O(g)+有机化合物 氧化剂 刺激剂 18. 18.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从广义上讲,濒危物种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物种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年3月3日签订于华盛顿)附录所列物种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可以分为绝对性和相对性两种。绝对性是指濒危物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物种,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被认为是濒危物种。19. 19.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它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绿色产品能直接促使人们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调节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为目标。公众以购买绿色产品为时尚,促进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20. 20.危险废弃物中国:目前中国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方法有两种:一是危险特性鉴别法,危险特性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和毒性特性,目前中国可以测定有腐蚀性、急性毒性初筛和浸出毒性;二是HW列表定义鉴别法。根据HW的定义,某种废物只要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险特性就属于HW。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名录的内容进行HW的鉴别。这就是列表定义鉴别法。据此,某类废物虽然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若根据国家规定的HW鉴别标准和认定方法其具有危险特性,也属于HW,通过名录判断HW,即所谓的列表定义法鉴别。21. 21.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22. 22.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放大一词是专指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说的,如果生物之间不存在食物链关系,则用生物浓缩或生物积累来解释。23. 23.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补充: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24. 24. 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缩写BOD,恳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成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25. 25.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6. 26.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与此同时,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仅散失少量热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由于大气吸收热量多,散失少,使地球气温升高,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27. 27. 环境效应是在环境诸要素综合影响下,物质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产生的环境效果。28. 28.吸附等温线三个变量,常固定其中一个,测其它两个变量关系,恒温反映吸附量与平衡压力之间关系的曲线,称29. 29.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简单而言就是利用水中微生物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水体。30. 30. 危险废物:是一类对环境影响极为恶劣的废弃物。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则是:根据其物理或化学性质、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和处置的废物,以免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影响的废物称“危险废物”。 31. 31.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32. 32. 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常以“toc”表示。是一个快速检定的综合指标,但不能反应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和组成。通常作为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33. 33. 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化学需氧量: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34. 34.垂直绝热降温率:就是空气在绝热条件下上升时,由于上升气块所受的压力降低而膨胀,消耗了内能,使气块温度随之下降的速率。此外,绝热就是指该气块与其周围不存在任何热交换。35. 35. 吸附等温线:恒温反映吸附量与平衡压力之间关系的曲线,称吸附等温线.36. 36. PCBS:即多氯联苯(是联苯分子中一部分或全部被Cl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各种异构体混合物的总称.其全部异构体有210种.PCBs剧毒,不溶于水,脂溶性大,易被生物吸收,易聚集在脂肪组织,肝和脑中,引起皮肤和肝脏损害;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易燃烧,强碱,强酸,氧化剂难以破坏它们,有高度的耐热性,良好的绝热性,具有蒸汽压较低,难挥发等特性.所以PCBs作为绝缘油,润滑油,添加剂被广泛用于变压器,电容器,以及各种塑料,树脂,橡胶等工业,同样也存在于这些工业的废水中而被排入水体.PCBs在天然水和生物体内都很难降解,是一种很稳定的环境污染物,尽管很多国家已经禁止使用,但以往排放的PCBs还将在环境中残留相当长的时间.37. 37. 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一类产品,它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绿色产品能直接促使人们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其主要特点是以市场调节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为目标。公众以购买绿色产品为时尚,促进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38. 38. 点源污染:是指污染物来源于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其变化规律服从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的排放规律,即季节性和随机性。39. 39. 污泥龄: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ts=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从曝气池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量。40. 40.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41. 41.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SV:又称30MIN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SVI:污泥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1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42. 42.硝化:是指异养微生物进行氨化作用产生的氨,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再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反硝化:即硝酸还原作用。土壤中存在许多化能异养型反硝化细菌,在通气不良,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可利用硝酸中的氧,使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43. 43.排污权:彻底的杜绝污染,是不可能的,或者要付出特别高的成本,从经济上是否值得,是个问题。既然是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就会每年制定一个允许排放污染的总量,再把这个总量细分成若干个小量,也就是排污权。44. 44. 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45. 45.海洋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的原来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补充:海洋的状态一般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表示。物理状态指海水的温度、含盐量和透明度;化学状态指海水的化学组成、PH植、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生物方面则包括海洋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46. 46.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47. 47.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改变 ,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48. 48. 氧垂曲线: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DO),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恢复,因此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曲线。  一、 酸雨形成以及酸雨的危害            (2005年)(1)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2)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降水的酸度来源于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能形成酸性降水的物质主要有:含硫化物、含氮化合物、HCL和氯化物等等。其中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3),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二、 二 .我国的能源供应现状  *(2003)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89到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标准煤(SCE)增加了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经过上个世纪后五十年的持续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能源供应已经从多年的严重短缺,转到总量基本平衡,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能源产量迅速增加,供应有保证。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质量有所提高。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上升。洁净能源的迅速发展,优质能源比重的提高,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    3、能源产业的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石油工业已形成从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体系;电力工业发展进入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4、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炭价格已放开,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全面进入市场。为打破行业垄断,推动有序竞争,石油天然气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通过重组,实行了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内外贸一体化,原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5、节能工作成绩显著。九五计划时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30%,节约和少用能源约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00万吨、二氧化碳1亿8千万吨、粉尘600万吨、灰渣1亿吨。节能工作的成效,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国能源发展虽然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能源品种结构不合理,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例过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所占比重过低。二是技术水平不高,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落后。三是能源利用效率、环保措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能源现状 煤现在是、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虽然煤在总能源(energymix)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下降(从75%下降到6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    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从目前的50%增加到70%以上。    煤的开采和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70%80%以上的SO2、NOx、汞、颗粒物、CO2等都是由于煤炭直接燃烧所引起的。    由于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是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我国2005年进口原油及其成品油约1.3亿吨,估计2010年将进口石油2.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这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当然,煤炭对我国来说也是稀缺产品,但相对其他能源资源仍可“忍受”,若每年将煤炭产量的八分之一用于车用液体燃料(或甲醇,或二甲醚,或煤制油)的生产,从总的能源供应角度不会带来很大的不平衡。    前一个时期在我国广泛推广的粮食乙醇,从长远来看很难作为一个有份额的替代,因为我国的具体情况是:用世界上7%的可耕地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大前提。在煤的直接燃烧条件下很难解决温室气体的减排,因为从电厂的大容积流量的烟气中收集浓度在13%14%左右的CO    2将耗费很多附加的能量,使发电效    率降低10个左右的百分点。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第2位,近年来还在不断的快速增长,如此下去在10年或略长一些的时间内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分量的比例,这个情况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三、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2004)1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                       2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              4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质量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6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生态系统中最易混淆的就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边界的划分。城市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它既可能被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大生态系统,又可能被分割为几个独立的小生态系统,如公园和湖。在具体研究中,可根据城市的大小、发达程度和其所处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地域特征进行相应的城市生态系统分类。Per Bound等1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具有大面积水域和绿地的特点,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以下7类:行道树、草坪公园、城市森林、耕地、湿地、湖海和溪流。行道树即沿街树,经常由硬化路面所包围环绕;草坪公园指那些由草、大树和其他植被混合而成的需要管理的绿色区域,包括操场和高尔夫球场在内;城市森林是指比公园树林覆盖度更大的需要少量管理的区域;耕地和花园可种植和提供各类食物和花卉;湿地由各类沼泽和低湿地区组成,在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中贡献最大;湖海指那些大面积的开阔水域;溪流是那些流动的水体的总称。以上分类系统几乎囊括了城市中出现的所有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可适合于任何城市。城市中其他地区(垃圾场或废荒地、广场等)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植物与动物群落,但这些系统完全可以包含在上述7类中,只是可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特征及城市本身的特点在具体工作中加以重点考虑。例如,在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达标方案研究中,结合规划目标和石家庄市自身特点,除以上7类外,还增加了干河道、护岸树2类。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人类起主导作用。   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主宰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   提出问题: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什么不同?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分解者的活动受到抑制。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物质(如食品、生产原料、能源等)都要从其他生产生态系统人为输入,这些物质或被加工成工业产品,或用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举例说明,如:城市中的大型钢铁企业,每年要从外部输入大量的原材料,在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废弃物,若不注意治理,将导致环境污染。人口密度大、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废弃物排放量也较大。所以,城市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都是高度开放的。    这种高度开放性导致城市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也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干扰。自然生态系统则不具有这种依赖性,它们在物质上可以自给自足,维持相对稳定。(3)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对环境污染的自净能力很低。四、 四、矿山开发造成的哪些环境污染?   (2003)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矿业活动是指矿产资源的采掘、选矿及冶炼等。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涉及到大气环境、地面环境和水环境,其污染和破坏形式主要有:酸雨增加、水质污染、水均衡遭受破坏、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矿业废水、矿业废气、矿业废渣 、土地占用和破坏、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破坏水体均衡引起水体污染其他(1)矿震。采矿所诱发的地震,在我国许多矿山都有出现,成为矿山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2)崩塌、滑波、泥石流。矿山排放的矸石、废渣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内,这些松散物质在人为因素或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使道路及生产、生活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五、 五、“维也纳公约”和“京都协议书”分别是关于什么的国际条约?他们具有何意义?(2005年 代码495)维也纳公约简介1976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理事会第次讨论了臭氧层破坏问题。在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立臭氧层协调委员会(CCOL)定期评估臭氧层破坏后,1977年召开了臭氧层专家会议。1981年开始就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国际协议进行政府间的内部讨论,并于1985年3月制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年维也纳公约鼓励政府间在研究、有计划地观测臭氧层、监督CFCs的生产和信息交流方面合作。该公约缔约国承诺针对人类改变臭氧层的活动采取普遍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维也纳公约是一项框架性协议,不包含法律约束的控制和目标。 该公约在前言中指出,臭氧层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潜在影响,并根据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的原则,呼吁各国采取预防措施,使本国内开展的活动不要对全球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呼吁各国加强该领域的研究。这里值得提的是,该公约在前言中指出在保护臭氧层中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这实际上暗示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全球环境问题上的合作原则,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该公约的通过和签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国际社会在处理大的全球环境问题上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为后来处理国际环境问题的一系列立法打下了基础。京都协议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年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上的至少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月签署并于2002年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月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六、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共六章四十七条(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年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2005年)七、 简述臭氧空洞的形成过程及破坏原因  (2005 )当前,对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有种种解释,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1)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美国地球与宇宙研究局局长登•贝克认为,通过人造地球卫星发现,地球每隔27天就有两天半要受到宇宙高能粒子簇射,射向地球的带电粒子,其能量为2001500万电子伏特。这些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作用下沿着磁力线向南北两极射去。当南半球冬季到来时,南极大陆处于黑夜,大气中间层的氮、氢化合物在带电粒子的影响下浓度开始升高。当南极大陆出现太阳的早春季节到来时,氮、氢化合物由于气温升高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过程使臭氧层迅速遭到破坏,因而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由于大气层总环流的稳定性和地球磁场的不同结构,北极磁场比南极磁场较强和均匀,因此这种化学过程只对南极大陆产生影响。(2)化学反应引起臭氧耗损造成臭氧空洞。怀俄明大学的霍夫曼认为,臭氧层出现空洞是由于工业化产生的氟氯化物(氟利昂)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的。氟利昂能破坏离地面25km高大气层里的臭氧,使透过大气层的太阳紫外线增强,导致皮肤癌的患者增加,并有可能影响气候,这种解释最近得到验证。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臭氧耗损区气体成份并不均匀,有时臭氧耗损达75%以上的气层与臭氧耗损不到25的气层相邻,而且臭氧耗损的速率很高,仅25天臭氧就耗去了一半。他还认为,分层现象与化学反应一致,在化学原因造成臭氧耗损后,可能是空气运动导致分层的。(3)大量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专家指出,近年来由于在同温层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和火箭、导弹日益增多,将大量废气排放到高空,臭氧遭到耗损,若不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地破坏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将会越来越大。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2025公里上空,平流层偏下方,聚集着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效的“保护伞”。但自从1982年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洲上空发现臭氧减少这一现象开始,人们又在北极和青藏高原的上空发现了类似的臭氧空洞,而且除热带外,世界各地臭氧都在耗减。经过跟踪、监测,科学家们找到了臭氧空洞的成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首先在地球南北极最冷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了。八、 八、物理吸附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作用力所引起。吸附剂表面的分子由于作用力没有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场来吸引吸附质,是可逆过程;结合力较弱,吸附热较小:如活性炭对许多气体的吸附,被吸附的气体很容易解脱出来而不发生性质上的变化。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吸附特点 与物理吸附相比,化学吸附主要有以下特点:吸附所涉及的力与化学键力相当,比范德华力强得多。吸附热近似等于反应热。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因此可用朗缪尔等温式描述,有时也可用弗罗因德利希公式描述。捷姆金吸附等温式只适用于化学吸附:V/Vm=1/a•CoP物理吸附没有化学反应,靠的是活性炭等物质的吸附性, 化学吸附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使吸附剂和被吸附物结合而达到纯化的作用九、 九、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等。 1.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 2.球衣细菌     这种细菌对碳素营养需求量较大,常因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存在,使它们过快地繁殖引起污泥膨胀,故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 白硫细菌能分解含硫化合物;硫丝细菌是一种常见丝状细菌,大量繁殖时可使污泥松散,甚至引起污泥膨胀。十、 膜分离技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他组分,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节省能量。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十一、 十一、常用的消毒技术有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2005年)1.紫外线消毒 优点:(1)高效率杀菌 (2)杀菌广谱性 (3)无二次污染 (4)运行维护简单,费用低 (5)连续大水量消毒 (6) 应用领域广另外还有在水处理方面(1)紫外光用于城市污水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