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一种高效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一种高效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一种高效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一种高效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学士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一种高效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一种高性能的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下达日期 2010 年 2 月 26 日设计时间自2010年 3 月 1 日 至 2010 年7月 3 日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设计题目:1、题目名称 一种高性能的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 2、题目来源 自拟 二、目的和意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和蓄电池智能监测专用芯片DS2438实现蓄电池管理系统。它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点。适用于移动通讯基站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移动基站后备电源的监测与管理,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节约维修费用起到关键作用。移动通讯基站蓄电池用量较大,每个基站至少使用一组48V蓄电池组,且移动基站分布分散,工作环境恶劣,这就造成对移动基站蓄电池维护量很大,一块电池出现故障会使整组电池瘫痪。设计一套集监测与管理为一体的,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非常必要。由于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复杂性,该系统应能全程监测蓄电池的端电压、电流、温度和充放电安时累计值,确保蓄电池不会因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而折寿,还应给出比较准确的蓄电池剩余电量(SOCState 0f Charge) 估计。要实现上述功能,一般方案比较复杂,成本太高,不适于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国外推出了用于监测蓄电池的智能型专用芯片,如美国的DALLAS 系列芯片,它们具有集成度高、价格低廉(只十元人民币一片)和功能很强的优势。依托它能够开发出性能价格比很高的,适用于移动通讯市场需求的新型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三、原始资料1蓄电池端电压42V54V,对其电压进行监测。2蓄电池放电电流的监测3蓄电池温度监测,测量温度范围为 55到125,温度分辨能力为 0.03125 。4可测量电池Ah数。四、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1设计任务书2摘要及其英文翻译3各单元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4相关英文翻译资料5相关程序五、设计应完成的图纸1系统原理框图2系统完整电路原理图3系统PCB版图六、主要参考资料1DS2438编程手册2DS18B20温度检测程序3凌阳单片机编程手册4.蓄电池监控七、进度要求1、实习阶段 第 8 周( 4 月 19 日)至第 10 周( 5 月 8 日)共 3 周2、设计阶段 第 1 周( 3 月 1 日)至第 7 周( 4 月 17 日)共 7 周3、设计阶段 第 11 周( 5 月 8 日)至第 18 周(7 月 3 日)共 7 周4、答辩日期 第 周( 2010 年 7 月 3 日) 八、其它要求一种高性能的蓄电池检测管理系统摘 要被人们称作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作为信息的传输,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通信的不间断,通信基站使用UPS电源就成为了必要。而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UPS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将利用DALLAS公司生产的单总线器件DS2438对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电量等主要参数进行采样,通过SPCE061A单片机与在线器件通讯获得采样数据,并处理采样数据,在lcd1602上显示电池状态。单总线器件的好处是:一条通信线路上可以挂载多个器件,可以对一组电池的多节电池分别进行监测,同时降低了硬件的复杂程度,具有成本低、易安装维护等优点。该系统提高了电池的可靠性、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维修费用。关键词:蓄电池;监测系统;DS2438;单总线;移动基站A high Performance Batter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ABSTRACTBeen calle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ongoing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becomes the necessary UPS power supply.The battery statu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work of the UPS system stability, so must the working status of the battery pack monitors.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companys single-DALLAS DS2438 devices on the battery bus voltage, current, temperature, electricity and other main parameters of sampling, by SPCE061A MCU and online access to sampling data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process sample data, lcd1602 display battery status.The benefits of a single bus device is: a communication line can mount multiple devices, can be a multi-cell battery monitor respectively, while reducing hardware complexity, low cost, ease of installation to maintain.The system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attery, extended battery life, save maintenance costs.Key words:Battery;Monitoring system;DS2438;1-wire;Mobile base stations目 录引言8第1章 概论91.1 蓄电池检测技术91.1.1 蓄电池的监测91.1.2 蓄电池检测现状91.2 单总线技术91.2.1 单总线简介91.2.2 单总线通信过程102.1.3 功能命令集101.3 程序编译环境13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3第2章 蓄电池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142.1系统功能需要14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42.2.1 系统整体结构142.2.2 采集模块152.2.3 数据处理模块152.2.4显示报警模块15第3章 蓄电池检测系统硬件设计163.1 总论163.2 采集部分163.2.1 5V DS2438供电电路163.2.2 A/D转换分压电路163.2.3 低通滤波器电路173.2.4 光电耦合隔离电路与ID读取控制部分173.3 单片机系统与报警电路17第4章 蓄电池检测系统软件设计184.1 ID初始化程序184.2 主循环程序194.3 DS2438采集程序204.4 LCD显示效果21第5章 总结与展望21参考文献22附录23翻译原文36翻译原文译文42引 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安全可靠的通信越来越突出。其中移动基站的不间断供电是安全可靠通信的基础。承载着这一使命的就是蓄电池。据统计,近八成移动基站掉站事故由蓄电池故障造成,因此有效地对蓄电池进行监控,及早的发现蓄电池故障是保障通信安全的关键。同时可以节约维修成本,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次设计采用DALLAS公司的单总线器件DS2438实现对蓄电池状态的采集,然后主机通过与单总线器件通信获取状态信号,并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实现了对蓄电池状态的检测。根据电池状态能有效地对基站蓄电池管理。第1章 概论1.1 蓄电池检测技术1.1.1 蓄电池的监测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通信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交流电失电或其它事故状态下蓄电池组一旦出现问题,供电系统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所以有必要对蓄电池进行监测,检测的主要内容是检测蓄电池的温度、端电压、电流、容量等主要参数。目前使用较多的蓄电池监测装置是电池巡检仪,电池巡检仪又分为测量蓄电池单体电压的巡检仪和智能巡检仪。前种检测仪功能单一,只能实现蓄电池的温度电压的监测。智能巡检仪增加了对电池容量的检测。其中蓄电池的容量指蓄电池目前充电状况的等级,相当于蓄电池实际能够放出容量的大小,也就是对蓄电池保有容量(剩余容量)的多少进行检测,主要有密度法(比重法)、安时计、内阻法(电导法)等。1.1.2 蓄电池检测现状在我国蓄电池的实际应用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否终结的主要依据为电池的剩余容量是否满足机房的工作要求,或者满足有关维护规程的要求。随着广大电池维护工作者对电池构造、工艺、工作原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早期的那种纯靠测试端电压来了解电池性能的方法已经被淘汰,而依据在线监测法对电池进行容量测试的手段还不够成熟。我国现行的蓄电池的检测,主要是通过放电检测的手段来进行,但由于风险大,时间过长、工作量大、不宜作为日常检测的检测手段,只宜作为电池组以一年一度或者三年一度的核对放电测试。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广大蓄电池制造厂家、蓄电池检测技术研究机构、以及广大蓄电池维护人员,都在积极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可靠、安全的蓄电池检测技术。特别对于广大现场维护工程师而言,这种需求更显得迫切。1.2 单总线技术1.2.1 单总线简介1-wire 单总线是Maxim 全资子公司Dallas 的一项专有技术。与目前多数标准串行数据通信方式,如SPI/I2C/MICROWIRE 不同,它采用单根信号线,既传输时钟,又传输数据。而且数据传输是双向的它具有节省I/O 口线资源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总线扩展和维护等诸多优点。1.2.2 单总线通信过程每次与单总线器件通信都需要进行以下的单总线命令:第一步 初始化;第二步 ROM命令;第三步 功能命令;初始化:其中初始化包括复位与应答。主机发送复位命令,如果有从机(单总线器件)接收到复位命令,从机发送应答命令给主机,表示连接成功,随后进行ROM命令。ROM命令:单总线器件出厂前被赋予了唯一的ID识别号,ROM命令就是对此ID号进行的操作。包括读ROM、匹配ROM、找寻ROM、跳过ROM操作。读ROM命令用于读取单总线器件的ID识别号(仅当在线器件为一的时候使用);匹配ROM命令用于在线器件不唯一的情况下,主机发送ID号与在线器件进行匹配,选中与该ID号相同的在线器件,随后进行功能命令;找寻ROM命令用于使用分叉树的方法读取器件的ID号(不能与器件的物理位置对应,只能通过程序读取全部在线器件的ID号);跳过ROM命令用于只有单个器件在线的情况,直接跳过执行功能命令。功能命令:功能命令用于对单总线器件进行各种功能操作,使其实现各项功能。2.1.3 功能命令集各功能命令使用流程如下:表1.1 各标志位读写主机模式数据(地位在前)功能介绍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4Eh00h发出写SP 00h命令TX0Fh设置ICA, CA, EE, AD位状态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Eh00h发出读暂存器SP 00h命令RX读暂存器数据和校验位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48h00h发出复制暂存器SP 00h命令RX读子机当复制暂存器完成时,DS2438返回“1”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完成表1.2转化温度电压、读取温度电压主机模式数据(地位在前)功能介绍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44h发出转换温度命令,读子机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4h发出转换温度命令,读子机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Eh00h发出重读存储页00h命令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Eh00h发出读暂存器SP 00h命令RX读取暂存器数据和校验位。此网页包含温度,电压和电流测量。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完成表1.3存储页功能命令主机模式数据(地位在前)功能介绍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8h01h发出重读存储页00h命令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eh01h发出读存储页00h命令RX读取暂存器数据和校验位。电流累加器位于字节04h。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8h07h发出重读暂存器SP 07h命令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TXCCh跳过ROM命令TXB8h07h发出读暂存器SP 07h命令RX读取暂存器数据和校验位。CCA位于字节04h-05h,DCA位于字节06h-07h。TX复位复位脉冲RX应答应答脉冲,完成主机对从机的操作过程就为上表所述过程。图1.1为温度电压电流寄存器在存储器中的位置。图1.1存储器00页与01页图1.2为各功能命令集图1.2功能命令集1.3 程序编译环境nSP 集成开发环境,它集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以及仿真等功能为一体。下图为调试状态界面。图1.3程序编译环境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电池组中出现单节落后电池是造成电池组损坏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原因。电池组损坏会造成移动基站掉站事故。这里设计制作了检测电池组中落后单节和检测蓄电池状态的系统。通过采用这种检测技术,可大幅度减少掉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升设备的运行质量。第2章 蓄电池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思路2.1系统功能需要按题目要求需设计一套集监测与管理为一体的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能全程监测蓄电池的端电压、电流、温度和充放电安时累计值,确保蓄电池不会因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而折寿,还应给出比较准确的蓄电池剩余电量(SOCState 0f Charge) 估计。具体要求如下: (1)蓄电池端电压42V54V,测量单节电池电压。 (2)蓄电池放电电流的监测。 (3)蓄电池温度监测,测量范围为 55到125,温度分辨能力为 0.03125 。 (4)可测量电池Ah数。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分析设计要求,将系统分为三大模块,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报警模块。2.2.1 系统整体结构基站蓄电池每组为48伏,由四节12V电池组成。由于各单节电池存在差异,而电池组的性能由最差的单节电池决定,所以检测系统需要检测每节蓄电池的状态。由于串联的各个蓄电池的直流电位不共地,不能直接挂在单一总线上传输数据,所以每个DS2438 数据采集板要采取光耦隔离措施,并将单线制改为收、发两线制,分别挂在收、发两根线上与单片机进行通信。电池采样数据送至单片机处理,处理结果通过液晶显示,当检测到单节电池异常,通过蜂鸣器报警。整体结构图如下:图2.1系统整体结构图主要名词解释:电池:蓄电池组中单节电池采样板:核心器件使用DS2438进行电池状态采样,芯片需紧贴电池。单片机:采用凌阳公司的十六位单片机。键盘:设置三个按键,功能分别为选择、确定、跳过。按键主要用在ID识别部分,可 以与采样板上的开光组合应用,实现采样器件与电池物理位置的对应。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电池的状态。报警:使用蜂鸣器实现,当有单节电池出现故障,显示故障发生在几号单节电池,并实图2.2 施报警。2.2.2 采集模块采集模块主要使用DS2438进行电池状态采集。光耦解决蓄电池不共地,收发信号不能在单根总线上传输的问题。设计使用TLP521-1单光耦实现,其管脚如图2.2所示。自锁开关辅助程序实现ID号的读取功能,使单节电池的物理地址与其ID号对应。2.2.3 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采用SPCE061A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对DS2438中采集的数据进行读取、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传至显示模块。2.2.4显示报警模块图2.4蜂鸣器低压高温报警蜂蜜器如图2.4所示。显示部分为LCD1602液晶显示器如图2.5。 图2.5LCD1602第3章 蓄电池检测系统硬件设计3.1 总论采样器件使用的是具有单总线技术的器件,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硬件电路的复杂程度。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采集电路、单片机最小系统、报警电路。整体设计框图如图3.1。显示DS2438电压采样目标电池单片机光耦低通滤波报警开关5V供电图3.1整体框图各部分硬件电路实现如下各节论述。3.2 采集部分核心器件为DS2438,需要对蓄电池电压,电流进行采样。采用光耦隔离,处理单片机与目标电池地的隔离问题。ID识别控制部分与程序结合实现单总线器件与电池的对应问题,同时该设计为后续采样板维护提供了便利。图3.23.2.1 5V DS2438供电电路单节蓄电池电压为12V,供给DS2438器件电压需要5V电,采用7805稳压器给器件供电。3.2.2 A/D转换分压电路图3.3单节蓄电池端电压12V,DS2438芯片转范围010V,给蓄电池端电压两伏的波动余量。选定一个电阻1M,未知分压电阻设为R计算公式如下:14*1M/(1M+R)=10V得R=390k,U实际为实际单节蓄电池的电压,U测量为DS2438测量的电压值,根据如下公式,图3.4可以在单片机中完成测量值转换为实际值。U实际=U测*(1M+0.39M)/1M3.2.3 低通滤波器电路对电流的采集电阻的选择,应不影响电池的使用,顾选择小阻值电阻,且电阻精度要求高。设计采用Rsens=0.025电阻。为了抵抗电池干扰,设计RC低通滤波器。通过计算选择R:100K,C:0.1uF,截至频率为:F=1/(2RC)=15.9HzAD转换频率36.41Hz,可以有效地滤除剑锋脉冲,保障电流累加器准确获取采样信号。3.2.4 光电耦合隔离电路与ID读取控制部分隔离电路图3.5所示。电路图中的R_26为DQ总线的上拉电阻。光耦采用非线性光耦TPL521_1。图3.5光耦隔离ID读取控制部分电路图3.6按键将读取的ID号与电池的物理位置相对应是ID读取要实现的功能。图3.5中K2按键为自锁按键。ID读取时,不被读取的器件断开,只允许单个器件在线。不需要进行ID读取时,按键闭合,循环检测单节电池。配合图3.6所示按键实现ID读取功能。3.3 单片机系统与报警电路单片机采用凌阳十六位单片机,报警电路主要是用蜂鸣器实现,当采集数据显示需要报警时,单片机发出脉冲信号使得蜂鸣器报警。如图3.7所示。图3.7单片机系统第4章 蓄电池检测系统软件设计4.1 ID初始化程序源代码见附录,程序流程如图4.1所示:开始选择器件确定?读取ID号Skip=1?循环显示 图4.14.2 主循环程序开始选择下一个器件作为显示对象显示读取电压温度电流电量十进制转化故障?显示报警结束 图4.2主循环程序当温度高于50时系统报警提示,以便及时处理。当单节蓄电池检测所得电压低于9.58V时系统报警提示,表明该蓄电池需充电或替换。下图为某场生产的蓄电池电压与容量的对应值。图4.3某厂3种规格的电池检测对应表ROM匹配应答?开始4.3 DS2438采集程序复制07页至暂存器复位复位ROM匹配应答?应答?读取暂存器命令读取电量ROM匹配ROM匹配复位复制01页至暂存器读取CCA DCA应答?复位返回测量值图4.4电量采集程序流程图(上图)ROM匹配复位开始复位转化温度应答?应答?复位ROM匹配应答?ROM匹配读取暂存器命令转换电压ROM匹配读取温度电压电流复制00页至暂存器返回温度电压电流值复位应答?图4.5 温度电压电流采集程序流程图4.4 LCD显示效果显示效果如图4.5所示。图4.6显示效果第5章 总结与展望本蓄电池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蓄电池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并能够在液晶屏上显示。当电池温度高于五十度或单节电压低于预置电压值(9.85)屏幕显示警告,并发出蜂鸣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电池的更换。单节蓄电池容量的不均衡会造成基站掉站事故,如果控制充电装置对单节电池有的放矢的充放电则可以延长蓄电池的使用,使系统更加合理,有效。所以后续电池监测管理系统还可以加入充放电控制功能,现对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总结如下: (1)完成了监测集成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使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通过电压监测控制其充电程序。 (2)数据采集器采用专用电池监测芯片DS2438和单片机为核心组成,实现数据的传输,开发成本低,通信质量可靠。 (3)本系统采用nSP 集成开发环境,它集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以及仿真等功能为一体。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下拉菜单、快捷键和快速访问命令列表等,使人们的编程、调试工作更加方便且高效。 (4)全部程序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程序的注释和文档也比较充足,不仅在设计时结构清晰,易于检查和修改,而且为以后软件的维护和改进提供了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系统设计已经完成。但是由于时间以及经验的限制,研究中还存在诸多不足,该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1)进一步学习单总线技术理论,掌握单总线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其更灵活地运用。 (2)深入学习单片机原理,在程序编写方向作深入研究。 (3)了解蓄电池的在线监测手段。参考文献1肖秀玲、王贵明、王金灿基于DS2438芯片的电动车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制造业自动化V0124 No11 P15182002年11月2杨振江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3沙占友、王彦朋、孟志永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Mark Nelson串行通信开发指南(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3月5朱元、韩晓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80C预测技术研究电源技术V0124 No3 J U n20 00P1531586韩晓东、傅春江等判断电动车电池放电终止状态的新标准电池V0132 No2 p r200 2P 1171207郊航电动车电池电擞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6月8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9DS243 Smart Batery Monitr DALLAS SEMICONDUCTOR.10Altera FPGAACEXK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Family Datasheet2003311DaiY uewei,Caihu a,MoW ei,WangS nirong,YangL in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realtime surveillance systemJounral of Shanhai Maritime University 20013附录1 系统完整电路原理图(参见大图)2采集电路PCB图3. 总程序/=/工程名称:ds2438_1602.spj/组成文件:main.c/ISR.c/ds2438.c/=/=/文件名称:main.c/功能描述:工程的主文件/=#include ds2438_1602.h#include ds2438.h#include SPCE061A.h#include LCD1602_User.hint IDs=0;int IDtem;int num=1;int skip=0;int IDu=0;float uiTemperature,uiVoltage,uiCurrent,uiICA,uiCCA,uiDCA;unsigned int Data_TVC3; unsigned int ACCU3; /0:ica 1:cca 2:dcaunsigned int ID_one8,ID_two8,ID_three8,ID_four8;#define Ah 3000 /单节电池容量#define Vsingle 9.85 /单节电池能量不均衡电压 /=/语法格式:int main(void)/实现功能:工程的主函数/=int main(void) unsigned int i;*P_SystemClock = 0x0018;/初始化,调整系统时钟24.576MHz/1,强振模式*P_IOA_Attrib = 0xffff;*P_IOA_Dir = 0xfff8;*P_IOA_Data = 0x0000;*P_IOB_Attrib = 0xffff;/初始化IOB同相低电平输出口*P_IOB_Dir = 0xffff;*P_IOB_Data = 0x0000;*P_TimerA_Ctrl=C_TMA1_4KHz; /定时器初始化 *P_INT_Ctrl =C_IRQ1_TMA;/定时器中断 *P_TimerA_Data=0xff88; /定时器初值 定时中断30秒LCD1602_Initial();/调用初始化程序,包括进行端口初始化和LCD初始化 while(skip=0) inidisply();int key,IDtemp;key=*P_IOA_Data&0x0003; switch(key) case 0x0001:if(num3)num=1;else num+;break; case 0x0002:skip=1; break; case 0x0004:for(i=0;50)Show_OT(); Bell();break;case 2:while(uiVoltage9.85)Show_OV();Bell();break;/=/语法格式:void Bell(void)实现功能:蜂鸣器报警器/=void Bell(void)*P_IOA_Data=0x0080;*P_IOA_Data=0x0000;return;/=/语法格式:void inidisplay()/=void inidisplay()unsigned int Data10 = 0x0030,0x0031,0x0032,0x0033,0x0034,0x0035,0x0036,0x0037,0x0038,0x0039;int i;LCD1602_Initial();/调用初始化程序,包括进行端口初始化和LCD初始化Write_Command(0x0080);Write_Data(d);Write_Data(e);Write_Data(v);Write_Data( );Write_Data(Datanum);Write_Data( );Write_Data(s);Write_Data(k);Write_Data(i);Write_Data(p);Write_Data( );Write_Data(o);Write_Data(k);Write_Data( );Write_Data( );Write_Command(0x00c0);/在第二行显示Write_Data(D);Write_Data(S);Write_Data(2);Write_Data(4);Write_Data(3);Write_Data(8);Write_Data(_);Write_Data(0);Write_Data(_);Write_Data(0);Write_Data(_);Write_Data(0);Write_Data(_);Write_Data(0);Write_Data(_);Write_Data(_);Write_Command(0x0001);/=/语法格式:void Display(unsigned int)/实现功能:显示,将温度显示在1602液晶屏上/=void Display(unsigned int uiData)unsigned int Data10 = 0x0030,0x0031,0x0032,0x0033,0x0034,0x0035,0x0036,0x0037,0x0038,0x0039;float Tint,Vint,Cint,TDec,CDec,VDec;unsigned int uiResidue;Tint=uiTemperature;uiTBai = int(Tint)/100;/温度小数点前面部分uiResidue = Tint%100;Tint = uiResidue;uiTShi = Tint/10;uiResidue = Tint%10;uiTGe = uiResidue;TDec=uiTemperature;TDec=TDec*100000;TDec=TDec%100000;uiTShi_d = TDec/1000;uiResidue = TDec%1000;TDec = uiResidue;uiTBai_d = TDec/100;uiResidue = TDec%100;TDec = uiResidue;uiTQian_d = TDec/10;uiTWan_d = TDec%10;/万分位Vint=uiVoltage;uiVShi = int(Vint)/10; /电压 uiVShi uiVGeuiResidue = Vint%10;uiVGe = uiResidue;VDec=uiVoltage;VDec=VDec*100; /电压小数 uiVShi_d uiVGe_dVDec=VDec%100;uiVShi_d=VDec/10;uiResidue=VDec%10;uiVBai_d=uiResidue;Cint=uiCurrent; /电流整数部分 uiCBai uiCShi uiCGeuiCBai=int(Cint)/100;uiResidue=Cint%100;Cint=uiResidue;uiCShi=Cint/10;uiResidue=Cint%10;uiCGe=uiResidue;CDec=uiCurrent; /电流小数部分 uiCShi_d uiCBai_d uiCQian_d uiCWan_dCDec=CDec*10000;CDec=CDec%10000;uiCShi_d=CDec/1000;CDec=CDec%1000; uiCBai_d=CDec/100;uiCurrent=CDec%100;uiCQian_d=CDec/10;uiCWan_d=CDec%10;/显示Write_Command(0x0080);/设置显示地址 显示地址的对应问题Write_Data(D); /根据data显示,当data5则显示为5Write_Data(e);Write_Data(v);Write_Data(Datanum);Write_Data( );Write_Data(T);Write_Data(e);Write_Data(:);Write_Data(DatauiTBai);Write_Data(DatauiTShi);Write_Data(DatauiTGe);Write_Data(.);Write_Data(DatauiTShi_d);Write_Data(DatauiTBai_d);Write_Data(DatauiTQian_d);Write_Data(DatauiTWan_d);Write_Command(0x00c0);Write_Data(V);Write_Data(DatauiVShi);Write_Data(DatauiVGe);Write_Data(.);Write_Data(DatauiVShi_d);Write_Data(DatauiVBai_d);Write_Data(DatauiTB);Write_Data(C);Write_Data(DatauiCBai);Write_Data(DatauiCShi);Write_Data(DatauiCGe);Write_Data(.);Write_Data(DatauiCShi_d);Write_Data(DatauiCBai_d);Write_Data(DatauiCQian_d);Write_Data(DatauiCWan_d);Write_Command(0x0001);*P_Watchdog_Clear = 0x0001;/=/语法格式:void Show_OT(void)/实现功能:显示提示符 Temperature is:/=oid Show_OV(void) unsigned int Data10 = 0x0030,0x00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