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doc_第1页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doc_第2页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doc_第3页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doc_第4页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检查验收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准确反映去冬今春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检查验收对象所有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县(市、区),以及工程建设任务单列的市、县(区)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等。第三条 检查验收组织检查验收采取县级自查与省级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县级自查由辖区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省级核查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由省绿化委员会组织实施。按属地原则,市、县(区)经济开发区等并入所在地县(市、区)接受省级核查。第四条 检查验收主要依据1、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09年度考核办法(赣绿委200910号)。2、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赣府厅发200862号)。3、关于下达2009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赣绿委20097号)。4、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赣绿委20099号)。5、通道绿化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等有关资料。第五条检查验收内容(一)山下造林绿化1、通道绿化,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铁路绿化等。2、山下其他类型绿化,包括乡村绿化(含乡场、村庄、河沟渠堤坝(林网)、荒滩荒地绿化等)、城镇绿化(含设区市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业园区绿化等)。(二)山上造林绿化山上造林绿化包括宜林荒山、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及补植补造、矿区植被恢复等。(三)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情况。(四)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五)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第二章 县级自查第六条 县(市、区)对辖区范围内2010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第七条 自查准备。包括组建检查工组、培训检查人员,收集有关资料(工程建设规划、作业设计文件等),准备1:1万及其它比例尺地形图、外业调查用表、GPS等外业调查工具。第八条 山下造林绿化检查(一)通道绿化检查对当年实施的通道两侧绿化主要检查造林面积(或株数)、成活率、绿化里程(长度)、宽度、景观树配置、苗木胸径、冠形等。对每一条通道绿化的检查方法如下:1、确定并标示检查起点。把受检通道任意一侧境内端点作为检查起点,在起点处做好标记(对硬化路面用红油漆标记,对沙石路面打木桩作标记)。将GPS中的里程表归零,读取起点处经纬度坐标,填写到“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1)。2、逐一检查各绿化现状类型地段。沿通道起点开始,根据通道绿化现状、宽度、景观树配置、苗木规格、冠形、成活率等主要因子,把通道一侧绿化现状区划成若干个不同绿化类型地段,对所有的不同绿化类型逐段进行检查,用GPS测定绿化类型地段长度,并填写“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1)。到达通道境内终点时,读取终点经纬度坐标和GPS里程数,填写到“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1),并在终点处作标示。按同样方法对通道另一侧进行检查。3、确定并检查典型样带。(1)按通道里程计算确定典型样带数量。典型样带数量(个)=(通道里程数5)1(取整数)。(2)典型样带位置确定。从起点开始,每5公里选定一个典型样带,原则上选择在每一个5公里绿化里程的起点处。如遇特殊情况,按照前移、就近的原则选定。典型样带长20米、样带宽为林带宽度。标记典型样带位置,记录其经纬度坐标。(3)典型样带检查。调查记载临路景观树种名称、胸径、冠形,临路灌木名称、排数,样带内各树种总株数、成活株数、死缺株数等,填写“通道绿化典型地段调查表”(表2)。按同样方法在通道另一侧设置样带进行检查。4、零星植树路段绿化检查。当部分路段出现零星绿化时,可通过点株数或用株距推算确定零星植树总株数,调查记载树种类别(针阔)及株数,填写“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1)。5、通道绿化检查遇到以下情况的处理方法(1)通道经过城市(含设区市城市、县城、乡镇驻地)的地段,如其绿化完全符合通道绿化标准(如绿化宽度等),其长度计入通道绿化里程总数,不符合的纳入山下其他绿化类型。(2)高速公路连接线、匝道和经审批备案的旅游公路,应单独调查统计,并注明“连接线”、“匝道”或“旅游公路”。其两侧大多数绿化地段宽度20米的,列为国道类型;10米且20米的,列为省道类型;10米的,列为县乡道类型。然后根据通道绿化标准及成活率确定每个绿化地段的绿化等级。不允许在同一通道中使用两个通道绿化标准确定绿化地段的绿化等级。(3)当通道绿化与其他绿化类型相连接时,通道单侧绿化带宽度的确定,以紧邻通道并与通道走向平行的规则绿化宽度为准。(二)山下其他绿化检查对当年实施的山下其他绿化主要检查造林面积(或株数)、成活率等。山下其他绿化,按当年新造苗木、栽植穴分布状况,可分为片林绿化和零星绿化2种类型。检查方法如下:1、片林(含块状和林带片林)绿化检查。(1)调绘小班。在1:1万地形图上调绘当年造林地块边界,并编写外业调查号。单个小班面积一般控制在300亩以内。对造林地块面积小于起始勾绘面积、难以在地形图上调绘边界的,应在地形图上标示其位置,用皮尺、罗盘仪、GPS等工具测量面积。(2)确定调查样圆(或样带)数量。100亩以下(不含)的小班,调查样圆(或样带)为3个;100200亩的小班,调查样圆为26个;超过200亩的小班,调查样圆(或样带)为79个。面积超过100亩的小班调查样圆(或样带)数量,可根据新造苗木成活、分布等情况,酌情增加或减少样圆(或样带)数量,但不得少于规定应设样圆(或样带)数量下限值。样圆面积为100平方米,样圆半径为5.64米。样带长度20米,宽度为林带宽度。(3)在样圆(或样带)内调查新造苗木树种、成活株数、死缺株数。填写“造林小班外业调查表”(表2),计算小班造林成活率,填写“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一览表”(表5)。2、零星(含四旁)植树检查(1)在地形图或示意图上调绘或标示零星(四旁)植树调查区域,编制外业调查号。调查区域以自然村或单条路为单元。(2)在调查区域内逐株清点已成活和死亡的树种及株数,填写“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外业调查表”(表2),填写“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一览表”(表5)。对城镇(园区)绿化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的,其造林面积依据乔木确定。第九条山上造林绿化检查对当年实施的山上造林绿化主要检查造林面积(或株数)、成活率等。山上造林绿化检查方法与第九条中“山下其他绿化检查”中的片林检查和零星植树检查方法相同。第十条 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检查对照城市森林公园合格标准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城市森林公园调查表(表14)。第十一条 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检查对照城市湿地公园合格标准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城市湿地公园调查表(表15)。第十二条 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表(表16)。第三章 省级核查第十三条 在县级自查基础上,采用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省级核查。第十四条 根据“通道绿化全查,其余绿化抽查”的原则确定省级核查样本。(一)通道绿化样本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高速公路匝道、连接线和经省厅审批备案的旅游公路两侧绿化地段进行全面检查。(二)其他绿化样本除通道绿化外的其他绿化类型,按如下规定抽取3个样本乡(镇场、街办)和6个样本村(行政村、居委会)进行核查。1、样本乡镇确定。将全县乡(镇场)按造林绿化面积(不含通道绿化)大小排序,并让所有乡镇首尾相接构成一个闭合环。将全县乡(镇场)总个数除以3计算得出抽样间隔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设之为X)。在闭合环中随机确定作为抽样起点的乡镇,规定其起始顺序号为1,并按顺时针方向对其余乡(镇场)依次编号,起始顺序号加上抽样间隔数X后得到顺序号为(1X)的乡(镇场),确定其为第1个样本乡镇。同理依次确定第2个样本乡镇。如果前两个样本乡镇包括了县城驻地镇,再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第3个样本乡镇,否则直接将县城驻地镇列为第3个样本乡镇。2、样本村确定。将样本乡镇的所有行政村按造林绿化面积大小排序,并让所有行政村首尾相接构成一个闭合环。将全乡行政村总个数除以2计算得出抽样间隔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设之为Y)。在闭合环中随机确定作为抽样起点的行政村,规定其起始顺序号为1,并按顺时针方向对其余行政村依次编号,起始顺序号加上抽样间隔数Y后得到顺序号为(1Y)的行政村,确定其为第1个样本村。如果第1个样本村正好是乡镇场驻地行政村,则顺次确定第2个样本村,否则直接将乡镇驻地行政村列为第2个样本村。3、对样本村的各种绿化类型进行全面检查。如果遇到零星(含四旁)植树数量多、覆盖面广、分布散等情况,可在样本村中随机抽取2个自然村核查零星(四旁)植树情况。4、在抽取的样本村中如果缺少某绿化类型,按就近原则,补充抽取其它类型样本,确保核查样本覆盖县内全部绿化类型。第十五条 核查方法对通道绿化、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对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等方面的核查方法与县级自查方法相同。对山下其他绿化和山上造林绿化部分的核查,仅对样本村进行全面检查,核查方法与县级自查方法相同。第四章 编制内业图与统计汇总第十六条 编制造林绿化示意图和小班图县级自查应编制通道绿化分布示意图和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分布图。(一)通道绿化分布示意图以县(市、区)行政区划图为底图,标注通道走向、位置、起点和终点、名称,形成通道绿化分布示意图。(二)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分布图以1:1万地形图为底图,转绘造林小班(绿化地段)界线,标注小班(地段)内业编号,形成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分布图,以乡(镇场)为单位单独成册。分布图上的小班(地段)应与相关一览表一一对应。第十七条 造林小班(含绿化地段,下同)面积及成活率计算(一)核实面积1、块状片林核实面积=调绘小班面积小班内未造林地块面积2、带状片林核实面积=(绿化带长度宽度)地段内未造林地块面积3、零星(含四旁)植树核实面积=(树种成活株数死亡株数)折算标准(二)成活率1、片林成活率造林小班成活率是指单位面积树种实际成活株数与初植株数的比率。检查造林小班(地段)成活率计算公式如下:2、零星(四旁)植树不计算成活率。3、各绿化类型成活率及综合成活率各类型成活率及综合成活率的计算,利用区域内相同类型造林小班的成活率及其片林核实面积,采用面积加权法求算。(三)合格面积根据小班(地段)核实面积和树种成活率计算合格面积。成活率85%,合格面积=核实面积;成活率85%,合格面积=0。零星植树根据成活株数折算合格面积。第十八条通道绿化地段长度计算通道绿化地段长度=地段终点GPS“里程表”数据地段起点GPS“里程表”数据根据通道绿化外业调查情况和有关通道绿化标准判断通道绿化地段绿化等级,分别达标地段、高标地段、不达标地段等进行累加计算各绿化等级长度。第十九条编制有关一览表根据外业调查记录表,进行面积、成活率计算后,分别编制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1),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一览表(表5)。第二十条 造林绿化规模统计汇总(一)县级统计汇总1、统计完成全县通道绿化汇总表(表3)。以单条公路为单元,统计绿化面积(核实面积、合格面积),各绿化现状类型(11、12、13、10、20、22类型)长度,绿化等级(达标、高标、不达标)长度,绿化里程等,然后分类汇总(详见通道绿化汇总表)。2、统计完成造林绿化总规模统计汇总表(表7)。除通道绿化类型外,其它绿化类型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元,逐级统计汇总核实面积、合格面积。3、统计完成国家工程(项目)人工造林面积统计表(表8)。凡当年造林绿化涉及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血防林、油茶等国家工程项目的,均列入国家工程(项目)人工造林面积统计。4、统计完成除通道绿化类型以外的其他绿化类型零星植树面积。零星(含四旁)植树,以自然村(或社区或单条沟、渠等)为统计单元,调查统计并填写汇总表(表6)。5、统计完成综合成活率计算表(表9)。(二)省级统计汇总利用县级全面检查资料和样本核查数据,完成核查样本表(表10)、通道绿化样本计算表(表11)、其它绿化样本计算表(表12)、核查结果汇总表(表13),以及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调查表(表14)、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调查表(表15)、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表(表16)。第二十一条 综合指标计算(一)县级自查指标 (二)省级核查指标 第五章 成果材料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自查验收成果县级自查成果包括以下四部分:(一)文字说明简述自查基本情况,自查结果,典型经验做法,特色亮点,问题与不足,意见建议等。(二)统计表格表3 通道绿化汇总表表7 造林绿化总规模统计汇总表表8 国家工程(项目)人工造林统计表表14 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调查表表15 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调查表表16 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表(三)造林绿化一览表表1 通道绿化地段一览表表5 造林小班(绿化地段)一览表(四)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分布图1、通道绿化分布示意图。2、造林小班(绿化地段)分布图,以乡镇场为单位单独成册。第二十三条 省级核查成果省级核查成果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文字说明简述核查基本情况,核查结果,经验做法,意见建议等。(二)核查表格表10 核查样本表表11 通道绿化样本计算表表12 其它绿化样本计算表(不含通道绿化)表13 核查结果汇总表表14 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调查表表15 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调查表表16 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表附件术语与标准一、绿化类型(一)山下绿化1、通道绿化在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以外不少于20米,国道两侧边沟以外不少于20米,省道两侧边沟以外不少于10米,县、乡公路两侧边沟以外不少于5米范围内进行人工植苗造林。铁路地界以外不少于20米。2、城镇绿化(1)设区市城市、县城、建制镇规划范围内的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及可绿化地段进行造林绿化。(2)工业园区绿化。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公共绿化区域、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待发展地等可绿化地段进行造林绿化。3、乡村绿化(1)乡场绿化。在乡(场)政府(场部)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庭院、公共区域、休闲地,外围可绿化地段进行造林绿化。(2)村庄绿化。在农村自然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可造林地段,进行人工植苗造林。(3)河沟渠堤坝(林网)绿化。在村级公路两侧边缘,农田区域的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适宜栽树地段,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在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两侧不少于30米,“五河”一、二级支流两侧不少于10米,大型灌溉渠道两侧不少于10米范围内,进行人工植苗造林。(4)荒滩荒地绿化。在河流、滨湖地区的滩涂(地)进行人工植苗造林。(二)山上造林1、宜林荒山造林在宜林荒山上进行人工植苗造林。2、迹地造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进行人工植苗造林。3、补植补造在因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郁闭度严重下降的林地,或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的稀疏林地上进行人工植苗造林。4、矿区植被恢复在矿区的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遭受破坏土地上,通过人工植苗恢复植被。二、绿化方式根据绿化面积、绿化树种配置和栽植穴分布,分为片林绿化、零星(含四旁)植树2种绿化方式。三、片林片林指符合造林密度要求,连续造林面积达到或超过1亩的林木(幼树)。根据造林地形状,片林分为块状片林和林带片林两种类型。林带行距4米时,列为林带片林,否则列为零星植树。 片林按树冠覆盖区域的水平面积确定造林面积。四、零星(含四旁)树不符合片林条件的新造林木,视为零星(四旁)树,包括:(1)零星植树;(2)块状连续造林面积不足1亩的树木;(3)单行林带;(4)行距4米的两行或两行以上林带等。零星(四旁)树按株数折算造林面积,株数折算面积标准为:阔叶树(含杨树、泡桐)60株折算1亩,针叶树110株折算1亩。五、造林小班(或绿化地段)区划1、山上造林小班根据造林年度、地形特征、造林树种等进行区划。单个小班区划面积控制在300亩以内。2、山下绿化地段根据栽植穴(苗木/幼树)集中分布情况进行区划。绿化地段不能跨越水域、村庄、行车路面等不需绿化地块。3、山下绿化(非林地)与山上造林(林地)分开区划。六、小班(地段)成活率造林小班(地段)成活率是单位面积树种实际成活株数与单位面积树种初植株数的比率。七、综合成活率综合成活率是反映某区域(绿化类型)造林绿化成效的综合性指标。综合成活率利用区域内造林小班(绿化地段)的成活率及核实面积,通过面积加权法求算。八、通道绿化树种配置模式通道绿化树种配置模式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临路景观树排数及树种名称,第二部分是其它树种排数及树种名称,第三部分是灌木排数及树种名称,苗林一体化经营地段,另加“苗林”字样。如2樟5杨1夹竹桃,1樟1杜5泡0灌,7柳0灌,2樟5桂苗林,2杜5红叶李苗林。九、核实面积核实面积是经实地调查确认的实际造林面积。十、合格面积合格面积是片林成活率达到85%的造林绿化面积。零星(四旁)绿化根据成活株数折算合格面积。十一、调查样圆调查样圆是调查块状片林成活率和树种配置而设置的调查单元。样圆面积100平方米,样圆半径5.64米。十二、调查样带调查样带是调查林带成活率和树种配置而设置的调查单元。样带长度20米,样带宽度为林带宽度。十三、通道绿化现状类型根据通道两侧应绿化宽度范围(5米、10米、20米)内土地类型及绿化现状,确定绿化现状类型。农地、荒滩荒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等为应绿化地段(块),水域、村镇建筑、岩石裸露地等为可不绿化地段(块)。1、“应绿化、片林绿化”。应绿化地段,现(20092010年度)按片林绿化方式进行绿化,代码为“11”;2、“应绿化、零星植树”。应绿化地段,现(20092010年度)按零星植树方式进行绿化,代码为“12”;3、“应绿化、原来绿化”。应绿化地段,原来已经绿化,代码为“13”;4、“应绿化、未绿化”。应绿化地段,至今未绿化,代码“10”;5、“可不绿化、未绿化”。可不绿化地段,没有绿化,代码“20”。6、“可不绿化、零星植树”。可不绿化地段,局部现按“见缝插绿”方式进行零星植树,代码为“22”。十四、现绿化地段长度现绿化地段长度包括两部分:应绿化地段采用片林绿化方式(绿化现状类型11)的绿化长度,应绿化地段进行零星植树(绿化现状类型12)的绿化长度。十五、通道绿化等级现绿化地段(绿化现状类型11、12),都应判断绿化等级。1、达标绿化地段。实际绿化宽度符合“通道绿化标准”中绿化宽度要求(高速公路、国道20米,省道10米,县乡道5米),且造林成活率不低于85%。2、高标绿化地段。除符合达标绿化地段条件外,还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一是整地质量高,二是临路景观树胸径不少于6厘米,三是临路景观树为全冠,四是栽植了灌木,五是整体景观效果好。3、不达标绿化地段。绿化带宽度不符合要求,或造林成活率85%。十六、通道绿化里程通道绿化里程根据绿化地段长度计算。绿化里程包含达标绿化里程、高标绿化里程、不达标绿化里程三部分。十七、通道类型代码高速公路为“A”,国道为“B”,省道为“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