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公示(即第二次公示)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闽侯县交通局委托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为了贯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境保护局),特做此公示,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10个工作日(2010年01月8日-2010年01月22日)。公示期间,对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所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等有疑问或建议的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提出意见或建议。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闽侯县交通局 联系地址: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联系人:江先生联系电话编:3501002、承担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名称: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联系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87号城市之光1号206邮政编码:350003咨询及联系人:田月英 Email:tian_ying123126com联系电话真南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本如下:一、工程概况新南港大桥西起于乌龙江南岸的湾边大桥六十份洲互通,由西向东延伸,经六十份村,跨越大樟溪,及跨越东岸的新歧江,沿新歧村的边缘接入海峡批发市场近期实施的市政配套道路,路线全长2.57279km。江滨路连接线起点与新南港大桥的南屿路基段设置信号灯交叉口,线路由北向南延伸,利用原南屿大道12m的路基,终点至现有南港大桥桥头,路线总长3.633km。项目为城市级主干道,桥梁红线宽度33m、路基段红线宽度50m,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50km/h;江滨路连接线道路红线宽50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50km/h。项目地理位置图见下图1。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二、项目建设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是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工程建设对沿线植被生态、景观等的影响,以及施工期机械噪声、施工营地废水、生活垃圾和运营期车辆行驶噪声、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三、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福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及关于闽侯大樟溪新南港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可知,本项目道路沿线分别划分为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交通干道两侧执行4a类标准。拟建项目沿线区域主要为村庄、道路、农田果林、溪流和鱼塘虾池,区域开发程度不高,但由于工程东南侧南通农副产品市场用地目前正在平整,受现有道路上来往土方车等的影响,噪声监测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范围为3.4716.10dB),噪声质量现状较差。2、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2类功能区,根据拟建道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道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各路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相应的2级标准。3、水环境根据监测数据,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评价区内的大樟溪(本项目上游300m)、大樟溪与乌龙汇合口下游500m两监测点位的水体中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总磷、BOD5、溶解氧指数均小于或等于1,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昼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0m范围内,夜间将主要出现在距离施工场地200m范围内。因此应根据道路施工特点,结合周边敏感点分布,因时因地制定有效的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2)营运期由于交通量的变化,运行期交通噪声预测值各预测年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车流量的增大,噪声影响日益严重。新南港大桥在营运期2012年、2018年、2026年沿线两侧昼间噪声满足4a类标准的距离均为距道路红线0m处,满足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20m处、70m处、200m处;夜间噪声满足4a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0m处、40m处、120m处,满足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0m处、160m处、200m外。江滨路连接线在营运期2012年、2018年、2026年沿线两侧昼间噪声满足4a类标准的距离均为距道路红线0m处,满足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10m处、60m处、140m处;夜间噪声满足4a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0m处、0m处、100m处,满足2类标准的距离分别为距道路红线0m处、40m处、200m外。总体来说,道路改造完成后,由于拓宽机动车道、采用改性沥青路面等原因,沿线的村庄的声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除了运营中期受新南港大桥噪声影响,六十份村夜间噪声略微超标,运营近、中期昼夜噪声均可达标;远期大部分点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建设单位应采取适当的降噪防护措施以减轻道路建设带来的噪声影响,具体降噪防护措施详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措施”章节。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和施工车辆尾气及沥青烟将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项目在施工过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施工期环境影响可控制在接受范围内。(2)营运期1)地面段交通尾气影响分析由预测结果可知,拟建道路建成运行后各预测年道路两侧的NO2在昼间平均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昼间06:0022:00时段气象条件下,夜间平均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夜间22:00次日6:00时段气象条件下的小时浓度预测结果,以及在日平均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逐日逐时气象条件下日均浓度预测结果分别叠加环境质量现状值中的小时值和日均值后的浓度可小于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高峰小时车流量源强、全年高峰小时时段气象条件下的小时浓度预测结果在2012年道路两侧均可达到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在2018年、2026年分别在道路两侧40m、100m范围内出现超标现象。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距红线距离的增大,污染物NO2浓度趋于变小;随着车流量增多,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浓度预测值也相对增大;汽车尾气执行标准越严格,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大大减小,浓度预测值也大大减小。2)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拟建道路建成通车后各敏感目标在各个预测年中NO2的昼间小时浓度、夜间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均可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高峰小时浓度预测结果,在2012年各敏感点均可达到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在2018年中柳浪村、柳浪洲可以达到二级标准,其他敏感点超出二级标准;在2026年各敏感点均超出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施工场地设置简单隔油和混凝沉淀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清水回用;施工物料堆场、预制场废水设置隔油隔渣沉砂池,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回用。项目沿线市政污水管网目前尚未接通,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简易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达标后回灌周围农田或经暗沟排入地块,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可以接受的。桥梁桥墩施工采用钻孔围堰施工法,其产生的钻孔泥浆主要出于钢板桩围堰范围内,因此只要在加强施工管理,桥梁的下部构造施工作业不会对河流水质构成明显的不利影响。(2)营运期本项目采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水体制。部分路段的沿线街坊污水通过DN400污水管接收,道路西侧地块污水排往临近的规划道路污水管网,在与本道路交叉的规划道路上设置过街管排放东侧沿江地块污水。雨水通过新南港大桥和江滨路连接线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内埋的雨水管渠,排入沿线及附近可利用的河道太平河、南港河等,不会对周围水体水质产生影响。项目跨越的大樟溪主要功能为渔业、农业、工业用水,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下游约200m的乌龙江“侯官断面(乌龙江、北港分流处)至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段为渔业、农业用水,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约3800m的乌龙江水域(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半径100m范围内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约2000m的乌龙江水域(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取水口下游300m “取水口半径100m范围内水域除外”)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若剧毒物质流入该水域中,将直接影响到义序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其污染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本评价建议新南港大桥设置雨水管网收集路面径流,并引至桥两端排放,桥的两侧设置水泥板防护,防止剧毒物质直接流入水域,在桥两端设置事故收集池,以保证饮水水源的绝对安全。4、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废建筑材料、工程弃土方和生活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小。(2)营运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沿线过往行人产生的垃圾以及道路养护、维修产生的土头或其它废旧材料;加强新南港大桥上的固废收集并及时外运处理。经过分类收集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现状与影响评价结论(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沿线野生鸟类、农田耕地、果林、绿化植被、大樟溪水生生物等应作为生态及景观保护目标。(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 植被现状项目区属低丘地带,隶属中亚热带,水湿条件好,植被种类丰富,但自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较低。道路沿线地貌属河谷阶地及海湾溺谷相海积平原,地形较为平缓,周围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由次生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栽培植物群落组成。当地处于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南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人为活动频繁,原生植被早已遭受严重破坏而丧失殆尽。现有次生植被主要包括果树群落和作物群落,作物群落相对较多,果树群落次之。道路沿线两侧500m范围内的区域现有植物大多为普通树种,如马尾松、龙眼、棕榈、铁树等和一般草种,未发现重点保护的珍稀或濒危野生植物和名木古树。道路沿线经过的村庄现有作物群落系人工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瓜果类及花卉等。粮食作物种类有水稻、甘薯、大豆;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蔬菜瓜果作物有菠菜、大白菜、包菜、芥菜、黄瓜、丝瓜、萝卜等。耕地一年种植作物收获2-3熟,作物复种指数为242.26%。2)动物群落本项目道路沿线两侧200m区域内现有的陆生动物大多以适应农田、果园以及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生活的种类为主。这些陆生动物属于广布性物种,没有地方特有物种分布。陆生大多为普通的中亚热带林地、灌丛草地、农田动物如家鼠、田鼠等普通兽类和麻雀、家燕、雉鸡等普通鸟类以及一般昆虫类、蛙类等。由于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干扰影响,本项目区域现有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以及鸟类和蛇类栖息地。本项目区域现有畜牧养殖种类主要有鸡、鸭等。(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直接占用土地的同时,也对被占用土地的地表植被和栽培作物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机械的使用,大量的开挖,势必破坏土体的自然结构,干扰水循环,从而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规律。此外,沿线区域、道路两侧及取料场还存在一定规模的间接变化,如引道基础开挖扩大及边坡植被剥落、破坏,取料场取土高填路基等。这些地方的植被生态受影响变化不会是永久性的,可以通过绿化等措施给予恢复。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需要一定的施工场地,各种材料的堆放、加工,重型机械设备安置以及工程配套设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场地。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和位置,两岸的桥址附近最可能辟为大桥主要的施工场地。对辟为施工场地的滩地或耕地,其上的植被生态会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砂、石料堆场、钢材料堆场等施工设备及设施。即使是施工后期,由于场地内的土壤表层,遭到破坏,原来的植被状况将很难得到恢复。除直接破坏影响外,项目施工扬尘、车辆尾气排放、施工作业污水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可能导致作业区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植物生长受到抑制。通常施工扬尘中粒径大于10m的颗粒物(降尘)会降落在植物叶片上,使植物叶片表面积尘成层而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降低水果和农作物的产量。根据类比,施工扬尘对周围植物的影响范围为扬尘点下风向100m范围内,但在施工场地采取勤洒水等防尘抑尘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植物的影响范围可以被控制在20-50m范围内,且施工对植物造成的这种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在尽量避开植物生长旺季的情况下,也可以大大减轻这种污染物排放对植物的伤害。另外,施工人员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当地植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环保监督管理机制,注意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破坏项目区附近植被,严禁随意堆置土石等物料,严禁在施工便道确定后随意更改。6、环境风险分析结论预测结果可知,新南港大桥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概率在理论上是198年才会发生一次、江滨路连接线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概率在理论上136年才会发生一次,概率是较小的。但从实际风险防范上来讲,概率虽小,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因此,对于危险品运输事故对大樟溪、乌龙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项目道路跨越大樟溪,沿线地表水体有乌龙江、以及其他一些鱼塘、农灌渠等,现状两侧分布有水塘、果林和田地,发生风险事故后泄漏的油类物质、有毒有害化学品流入溪流、水塘、沟渠、农田,将会对农作物和鱼类等造成危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后必须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并应对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新南港大桥跨越的大樟溪主要功能为渔业、农业、工业用水,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约200m的乌龙江“侯官断面(乌龙江、北港分流处)至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段为渔业、农业用水,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约3800m的乌龙江水域(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半径100m范围内水域)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距离本项目线位约2000m的乌龙江水域(福州义序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m至取水口下游300m “取水口半径100m范围内水域除外”)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按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进行保护。若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导致危险化学品流入该水域中,将直接影响到义序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其污染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本评价要求新南港大桥设置雨水管网,收集路面径流,并引至桥梁两端排放,桥两侧设置水泥防护挡墙,防止剧毒物质直接流入水域,在桥两端设置事故收集池,收集风险事故泄漏的危险化学品,以保证项目下游饮水水源的绝对安全。五、环境保护措施结论拟建道路沿途经过村庄,部分路段紧邻住户,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和营运阶段必将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本评价基于前各专题的评价结论,分别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大气、地表水、噪声、陆域生态、社会等环境保护提出污染防治措施,特别要强调以下的防污染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临时用地、材料堆放场等选址于空旷地带,远离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对易产生扬尘的作业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防止扬尘,减少粉尘污染;施工粉尘应达到GBl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所有施工车辆、机械的尾气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尾气排放标准。运营期:严格管理道路行使车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执行DB35/326-1999燃油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达标的限期治理;要求运载容易产生扬尘物品的车辆,必须对其运载货物进行覆盖保护;路面及时保洁、清扫、洒水,减少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能有效吸收CO、NO2等污染气体的树木,提高空气质量。(2)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设置施工营地和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场界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主要运输道路应尽可能远离村镇、居民区等敏感点。运营期:加强交通疏导与管理,保持道路畅通;加强路面维护保养,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的平稳性;严格管理和控制车辆鸣笛等,并在声敏感点设置禁鸣喇叭等标志牌;对六十份村敏感点路段建议近期暂缓采取措施,在项目运营初期对其进行跟踪监测,若超标,则根据验收的实际情况采取隔声屏障等噪声防护措施;建议新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不宜设置在临路第一排处(以距路红线200m外为宜),同时建筑设计应按照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以确保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3)水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开挖施工时应尽量雨水期,对施工场地内堆放的多余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进行必要的遮盖,建筑材料采用仓库堆存;在取土区周围应该开设导流渠、排水沟渠和沉淀池,集中沉淀处理混浊的污水,取土区取土后,及时对其进行生态环境再造和生态恢复与复垦措施;严格施工管理,科学安排施工程序,严禁将施工时开挖的土石方随便堆放,及时把多余的土石方清运出料场,并对施工场地进行填平夯实;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施工机械、汽车等冲洗和保养,同时要防止油料的泄漏,避免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在施工场地设置简单隔油和混凝沉淀池,砂石料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清水回用,施工物料堆场、预制场废水设置隔油隔渣沉砂池,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再回用;在施工营地建设临时厕所、化粪池等卫生设施,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严格控制生活污水量,防止乱倒生活污水;桥梁桩基施工采用“在平台上进行冲孔灌注桩施,在钢套筒内进行墩柱施工”,将桩基施工产生的振动、及可能导致水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禁止往大樟溪里排放未处理达标的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运营期:新南港大桥设置雨水管网收集路面径流,并引至桥两端排放,桥的两侧设置水泥板防护,防止剧毒物质直接流入水域,在桥两端设置事故收集池,以保证饮水水源的绝对安全;各种市政管线的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时进行,确保道路运营后,冲刷路面的雨水能够进入雨水管道;定期检查道路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严禁利用地表水体冲洗汽车,以免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执行水质监测计划,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施工期:建筑物拆迁时产生的废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的应回收利用,其它的废建筑材料应作为筑路填料,不应堆放在周边林地或农田;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可随意堆放,在施工场地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分类收集,并应及时清运到垃圾处理场处理;建设过程中经调配后多余的土石方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运营期:在道路两侧设置分类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过往行人的生活垃圾;加强对道路的管理,定时对路面进行保洁、养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