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 育才中学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 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 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 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 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 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 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 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 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 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 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 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 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 太白集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学剑术。 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那里学习 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 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 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 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 身退”。 一、好任侠, 喜纵横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正是开元盛 世,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李白坚信“天 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信心。那时的人 ,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 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 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 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 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 路,所以选择了终南捷径。 二、 仗剑远游 公元742年,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李白结 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 蜀道难十分赞赏,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 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人”。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 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 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这身 份是为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 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 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但当时的皇帝已把“朝事付 之宰相”深居官中,沉溺声色。当玄宗觉得李白 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 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 他那傲岸性格有关。 三、翰林供奉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 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 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 见李白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 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 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 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 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白。他们都是 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再加上权臣 贵戚的谗毁,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 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 ,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 半时间。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 的诗人杜甫,他们情同手足。 和杜甫分别后,李 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他的漫游,一是求仙 访道,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 会。 这个时期,他目睹了朝政日加黑暗,李白内 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 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 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 高尚人格。 四、再次远游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载,玄宗 西逃成都,太子李亨即位。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 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 府。李白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 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 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一带)。(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 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 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 欢快情绪。 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 凉。61岁时,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 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 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 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 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其诗 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 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 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五、病逝途中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王勾践破吴归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 勾践灭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 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 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37年灭吴。 本诗选取了吴败越胜, 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 个镜头。 一、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说明什么问题?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衣锦还乡 )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纵情欢乐 ) 这表明越王已经把苦难和屈辱忘记 ,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重点鉴赏: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 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多么繁盛、 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 战士还家尽锦衣 镜头一 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们都凯旋了 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赏赐, 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 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宫女如花满春殿 镜头二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 乐 花朵儿一样的美人, 站在宫殿,拥簇着他, 侍候着他 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 ,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 ?从第四句中,你读出 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 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 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 “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 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 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人 生盛衰无常的感慨。 只今惟有鹧鸪飞 战士尽锦衣 宫女满春殿 惟有鹧鸪飞 忘记过 去,陶 醉于胜 利,必 然使胜 利化为 乌有! 对比 昔日繁华 今日凄凉 写法借鉴: 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三)、诵读并理解内容。 越中览古 (起)述历史事件:勾践破吴 归。(带着胜利的喜悦) (承) 第二句描述越军胜利者姿态(骄 傲) 第三句写王宫繁华欢乐的景象 (荣华) (转) 第四句写眼前凄凉景象 。(凄凉) 昔 盛 今 衰 对比 比较阅读比较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 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 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南姑苏山上。 览:观览。 旧苑:指苏台。苑 :园林。 菱歌:东南水乡老 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 清唱:形容歌声婉 转清亮。 吴王宫里人:指吴 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 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 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 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 ”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 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 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词,精炼而又 自然。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 ,都用了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 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 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 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 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 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 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 不复存在。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 、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 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 。 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 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 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 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居易: “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家具购销合同书
- 2025企业云端托管服务合同
- 2025年版鱼类养殖收购合同
- 2025网络安全维护合同书标准版
- 诗经魏风伐檀教学课件
- 红牛检验课件
- 红楼梦高中教学课件
- 全天候客服中心服务合同
- 农业生产信息化合作开发协议
- 合同签订及合同执行标准化流程
- SLT278-2020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 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 工艺基础知识培训
- 《电子商务师》课件
- GMP知识题库及答案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 完整版韦氏成人智力测试完整版
- 计量检定(校准)管理规程
- 急诊医学概论培训课件
- 2023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答题卡A4版word版可以编辑
- 2022年广州白云区辅警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