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0/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1.gif)
![[工学]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0/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2.gif)
![[工学]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0/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3.gif)
![[工学]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0/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4.gif)
![[工学]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抗震结构设计.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0/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b74e857c-7e61-4204-8a32-16f60dd5fccc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度陕西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所 属 学 校 否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抗震结构设计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土建类 课 程 负 责 人 王社良 申 报 日 期 2008年5月陕西省教育厅制二八年五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王社良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12.5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位博 士职 务副院长传 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10055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控制、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处理、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体系以及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抗震结构设计, 专业课, 5学时/周, 4届本科生, 280人(2)高层结构设计, 专业课, 6学时/周, 4届本科生, 320人(3)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学科基础, 6学时/周, 1届本科生, 60人(4)特种结构, 专业课, 6学时/周, 1届本科生, 120人(5)检测与加固, 专业课, 6学时/周, 1届本科生, 6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多年来致力于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每年承担两门课程设计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包括:(1)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5届本科生,共75人(2)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 5届本科生,共75人(3)毕业设计实习, 5届本科生,共50人(4)毕业设计, 5届本科生,共50人(5)生产实习, 1届本科生,共15人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陕西省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2006.1-2008.5;(2)“工程结构抗震”校级重点教材建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6.1 -2008.6;(3)抗震结构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重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4.12-2005.12;(4)抗震结构设计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课题负责人,2005.10-2007.12;(5)抗震结构设计网络课件研制与开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5.6 2008.6。4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一作者,广州大学学报,2006;(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第一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3)抗震结构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4)加强试验课程建设,提高混凝土教学质量,第二作者,广州大学学报,2006;(5)抓精品课程建设 促教学质量提高,第二作者,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6)混凝土结构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第二作者,陕西教育出版社,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2005。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2005;(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3)抗震结构设计,优秀教材二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4)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2006,2007;(5)师德标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6)教学名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陕西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2005。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90715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2)磁-力耦合式检测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502780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012005.12,项目负责人;(3)基于磁特性的钢结构无损检测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20050703004),教育部博士点研究项目,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4)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古塔结构灾变监控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2007E205),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5)钢结构磁力耦合无损检测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05JK244),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基金,2005.012007.12,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Study 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Proc.of 2007ICWAPR,第一作者,2007;(2)Study on the basic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pivot element bar included piezo- electric material. J.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第一作者,2007;(3)Stability control of intelligent truss structure with piezoelectric functional material. Proc.of ICAT, 第一作者,2008;(4)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magnet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a safety state for a defect sensitive structure. Pro. of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一作者,2006;(5)含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阻尼器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第一作者,2006。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省,第一完成人,2005;(2)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厅, 第一完成人,2005;(3)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一完成人,2005;(4)The research on the initial permeability and stress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s,论文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一完成人,2005;(5)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监控理论和应用方法研究,项目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一完成人,2008。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白国良性别男出生年月1955.4.6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位博 士职 务院 长传 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10055研究方向工程结构抗震、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抗震结构破坏准则及可靠性分析方法、随机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灾害诊断与处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抗震结构设计,专业课,5学时/周,3届本科生,185人;(2)高层结构设计,专业课,6学时/周,3届本科生,185人;(3)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学科基础,6学时/周,1届本科生,60人;(4)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6学时/周,1届本科生,6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2届本科生,共28人;(2)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2届本科生,共28人;(3)毕业实习,5届本科生,共45人;(4)毕业设计,5届本科生,共45人。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课题负责人,2008.01-2009.12;(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2007.012008.12;(3)“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校级重点教材建设(重点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2003.012005.12;(4)“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参加人,2005.10-2008.12;(5)“抗震结构设计”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陕西省,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参加人,2006.09-2011.12。4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作者,2005(2)高层建筑组合结构框架梁柱节点分析与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ISBN 7-114-06051-3), 2006.07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SJX071018),第一完成人,2007;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一完成人,2007;(3)教学名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通辽发电厂三期工程空气冷凝器支架结构大模型试验研究(发改能源(2004)1472),国家发改委,2005.12-2008.12,项目负责人;(2)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505781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3)富煤缺水地区大型火力发电厂空冷结构风载效应与设计参数试验研究(507781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4)富煤缺水区火电厂空冷凝汽器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2007ZDKG-39),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科技厅),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5)高烈度区大容量机组火电厂主厂房框排架混合结构体系研究(2008012),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计技术规定(DL50022-93)国家电力行业标准修编础研究项目(组长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2008.01-2010.06,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混合结构基于子结构刚度退化的计算方法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10;(2)Brief talk about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sub-structure styles in hybrid structure,Steel structures,第一作者,Nov.2007;(3)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nnular section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1,第一作者,2006.9;(4)Structure simulation analysis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rigid-frame bridge under construction,ISISS 2005: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VOL.3,第一作者,2005.10;(5)型钢混凝土弯矩曲率滞回关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5.8。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大型火力发电厂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应用,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2)大型火力发电厂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国产化应用,中国电力顾问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3)富煤缺水区大容量火电机组直接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应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2007;(4)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抗裂计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一完成人,2005;(5)富煤缺水区大型火力发电厂空冷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系列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项目奖(9项),第一完成人,2005-2007。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姚继涛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12.24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位博 士职 务副院长传 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10055研究方向结构可靠性分析与结构寿命预测、工程灾害诊断与处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抗震结构设计,专业课,5学时/周,2届本科生,127人;(2)高层结构设计,专业课,6学时/周,3届本科生,185人;(3)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专业课,4学时/周,2届本科生,127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3届本科生,共40人;(2)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3届本科生,共40人;(3)毕业实习,5届本科生,共45人;(4)毕业设计,5届本科生,共45人。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毕业设计中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6.1-2007.12;(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主要参加人,2008.01-2009.12;(3)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参加人,2007.01-2008.12;(4)“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参加人,2005.10-2008.12;(5)“抗震结构设计”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陕西省,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参加人,2006.09-2011.12。4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二作者,2006.2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SJX071018),第二完成人,2007;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二完成人,2007。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大气与冻凝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对策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01-2009.12,分项负责人;(2)基于不确定性推理的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01-2009.12,项目负责人;(3)宝钢在役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安全状况控制技术研究,宝钢集团,2004-2006,项目负责人;(4)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设部(国家标准),2004-2006,分项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主观不确定性的统计推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5;(2)现存结构可靠性评定方法的研究,工业建筑,第一作者,2005;(3)结构可靠度的时段分析法,土木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5;(4)现有结构材料强度的统计推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6;(5)考虑主观不确定性的结构可靠性,建筑科学,第一作者,2007。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郑山锁性别男出生年月1960.4.26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位博 士职 务结构研究所副所长传 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10055研究方向组合结构与高层建筑抗震、高强混凝土性能研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抗震结构设计,专业课,5学时/周,2届本科生,122人;(2)专业英语,专业课,4学时/周,3届本科生,185人;(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本科生,180人;(4)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专业课,4学时/周,2届本科生,122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5届本科生,共70人;(2)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5届本科生,共70人;(3)毕业实习,5届本科生,共47人;(4)毕业设计,5届本科生,共47人。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改进与建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6.1-2007.12;(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综合改革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面上课题,主要参加人,2004.10-2005.12;(3)抗震结构设计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主要参加人,2005.12-2007.12。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型钢能混凝土组合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6.07-2008.12,项目负责人;(2)高炉炉壳可靠度分析与加固方案研究,太钢集团,2004-2006,项目负责人;(3)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与加固设计,太钢集团,2006-2007,项目负责人;(4)结构检验子系统理论与试验方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点研究项目,2005-2006,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采用斜撑加固钢吊车梁的设计分析与现场动测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一作者,2005.8;(2)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设计,工业建筑,第一作者,2006.7;(3)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工程力学,第一作者,2007.10;(4)底部框剪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7.5;(5)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6.8。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熊仲明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2.4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 授电 位博 士职 务副处长传 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710055研究方向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的基本理论研究,工程结构抗震减震以及高层建筑结构桩-土-共同作用研究,工程结构隔震研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抗震结构设计,专业课,5学时/周,2届本科生,122人;(2)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学科基础,6学时/周,3届本科生,187人;(3)结构试验与检测加固,专业课,4学时/周,2届本科生,122人;(4)特种结构,专业课,6学时/周,2届本科生,129人;(5)高层结构设计,专业课,4学时/周,1届本科生,6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楼盖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5届本科生,共72人;(2)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5届本科生,共72人;(3)毕业实习,5届本科生,共47人;(4)毕业设计,5届本科生,共47人;(5)生产实习,1届本科生,共15人。3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砌体结构课程建设与实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课题,课题负责人,2006.1-2007.12;(2)“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改面上课题,主要参加人,2004.10-2005.12;(3)抗震结构设计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陕西省人民政府,主要参加人,2005.12-2007.12;(4)砌体结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2006.1-2007.12。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5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不规则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理论和方法,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01-2008.12,主要参加人;(2)滑移隔震结构限位装置及其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西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2006,项目负责人;(3)缺陷敏感结构损伤诊断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2006.07-2008.12,项目负责人;(4)陕西古建筑抗震分析理论、加固与保护,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2005.07-2007.12,分项负责人;(5)滑移隔震结构限位装置及其推广应用的研究,校基础研究基金,2005.06-2007.12,项目负责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结构能量分析非线性地震反应的理论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5.6(2)黄土地基高层建筑桩土共同作用研究与展望,工业建筑,第一作者,2005.6(3)统一强度理论在湿陷性黄土桩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06.9(4)框架结构基于能量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理论研究,世界地震工程,第一作者,2006.6(5)滑移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计算,应用力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王社良男1956.12教授(博导)土木工程总负责,主讲,教材建设白国良男1955.4教授(博导)土木工程主讲,实践指导姚继涛男1965.12教授(博导)土木工程主讲,教材建设郑山锁男1960.4教授(博导)土木工程主讲,震害调查与研究熊仲明男1966.2教授(硕导)土木工程主讲,实习基地建设姚谦峰男1956.8教授(博导)土木工程专题讲座、教学研究赵歆冬男1967.11副教授(硕导)土木工程主讲,多媒体课件建设马乐为男1971.1副教授(硕导)土木工程主讲,题库建设王泽军男1962.11副教授(硕导)土木工程专题讲座、教学研究李 宏女1964.8副教授土木工程辅讲,实践指导李方圆女1965.4副教授土木工程辅讲,多媒体课件建设李晓莉女1972.8副教授土木工程辅讲,实习基地建设周铁钢男1970.12副教授土木工程辅讲,教学题库建设朱军强男1976.1副教授土木工程辅讲,教学网站建设赵 祥男1975.5助教土木工程辅讲,试题库建设丁怡洁女1979.5讲师土木工程助教,教学网站建设朱佳宁男1977.7助教土木工程助教,教学网站建设朱丽华男1979.7讲师土木工程助教,教学辅助工作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本课程教学队伍现有教师18人(不含外聘兼职教师5人),整体师资配备得当,结构合理,梯队搭配到位,已形成了具有长期发展潜能的建设团队。从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看,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助教2人,专业技术组成合理;从学历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10人,教学队伍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0人,发展前景好;从年龄结构看,其中4555岁4人,3545岁9人,35岁以下6人,年龄结构合理;从学缘结构看,有7人从不同重点大学取得学位,教学队伍中约3/5以上教师有国外学习和研究经历;从学科专业构成看,本教学队伍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本课程教学队伍中,校“312工程”特聘教授3人,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7人,师资力量雄厚。另外,本课程有明确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同时还聘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负责人做专题讲座,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经验。师资(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师生比例合理。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 确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学时,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研究和修订,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周数,并规定了学生毕业必须取得的创新学分数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基本达到了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根据我国设计规范的变化出版教材抗震结构设计;同时对教材内容不断更新,目前已出版抗震结构设计第二版。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了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构造措施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增加了一些能够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如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抗震设计)的内容,补充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本教材已被我国90余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反映良好;(3) 已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网上答疑等)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展示、案例教学等形式提供交流和互动平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4) 已与陕西航建,陕西六建等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并通过实习基地开展现场学习、方案论证、抗震构造措施认识等实践性教学工作。构建了参与认识(对低年级)巩固提高(对高年级)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在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即四年不断的实践能力训练,从而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5) 通过近5年的建设,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已初见成效,并已用于本科教学,同时被国内一些高校采用,效果较好。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本课程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培养计划,并特别注意培育有利于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多次组织了课程教学大纲讨论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包括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与衔接,课程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并广泛征求学校督导组及有关退休教师和著名专家的意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方面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鼓励他们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项目。此外,本课程尽量创造和提供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培训。培养流程:(1)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2)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3)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4)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5)进行开课前验收试讲;(6)助课;(7)独立开课;(8)质量跟踪,培养提高。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其措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人入选校骨干教师,成为我校和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并获得建设部华夏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奎屯教育基金奖、校优秀毕业生指导教师等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抗震结构设计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方向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实用性强,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且发展很快的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课程的内容也不断扩充和更新,理论不断丰富和深化,分析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是建立在实验和震害调查基础上的理论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我校1956年并校,并校之初即开设有抗震结构设计课程和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教研组,属于当时的建筑工程系。教研组负责建筑工程系学生以及建筑系、卫生工程系等学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以及抗震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当时建工系的学生分为工民结及工民建等多个专业,其中工民结专业尤以结构方面为重点,而在结构课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及抗震结构设计为主要内容。并校之初,钢筋混凝土教研组的人数已达20人左右,有张剑霄、姜维山、刘洪廷、卫云亭、顾智华、方雪兰、宋金声、严鸿森、刘志鸿、童岳生、司徒戎生、王清敏、丰定国、李振权、刘金彪、邱登莽等一批国内知名的教授。以后随着发展,教研组教师不断增加,80年代教研组教师最多达40多人。在并校之初,所用教材为苏联教材,主要为苏联萨哈诺夫斯基教授所编著,有中文译本。该教材在当时的苏联是很出名的,内容相当丰富。在结构设计方面用的是当时苏联规范,在教学中主要是参考苏联方面的有关科技资料,教师阅读俄文专业书籍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逐步采用我国自编教材。编写教材的过程不断发展及完善,由抄笔记、自印讲义到正式出版。值得提出的是,在60年代,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的教师,参加编写了我国首批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当时称为通用教材,该教材由3个院校(清华、同济、我校)编写,并由当时的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除此以外,60年代还自己编写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结构方面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随着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及出版进一步发展完善。自70年代开始,编写及出版了全套的教材,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抗震结构、特种结构等等,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自此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室教师所编写的教材及科技书籍,门类及数量更是大有发展,据估计至少有60本。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有一事应当提出,70年代由当时的建设部组织成立了高等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其中结构类教材编审委员会有清华、同济、浙大、南工、哈建院、重庆建院、天大以及我校组成,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师代表我校属于该委员会的成员。抗震结构设计等课程内容,与我国有关设计规范密切相关。我国自60年代开始有自己的结构设计规范;70年代、8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所有历次相关规范的修订,我校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的教师,有的参加规范科研项目的研究,有的参加规范的编制或修订。研究的项目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及结构的抗震性能、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件接头的抗震性能等。所进行的试验及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取得了不少成果,有的被有关国家设计规范所采用。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等,都曾有教师作为我校代表参加过编制。在科研方面,除结合规范要求的项目以外,还结合需要进行过其他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极限平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偏压构件以及结构的分析计算等。以后科研更是大为发展,取得不少成果。钢筋混凝土结构教研组在文革前已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前后培养的研究生有刘洪廷、王崇昌、赵鸿铁等。1995年,我校工民建专业改制组合为建筑工程专业,并以优秀成绩首次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调整后,为适应“大土木”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为土木工程专业,内设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桥工程三个专业方向。2000年又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的专业复评。在专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抗震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整合和更新,以适应“大土木”的要求。1989年根据89版国家混凝土规范和抗震规范的修订,由我校丰定国教授任主编、多名教研室教师参加编写,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了抗震结构设计和工程结构抗震等系列教材,其中工程结构抗震获建设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02004年结合02版国家混凝土规范和抗震规范的修订工作,由丰定国教授和王社良教授任主编、多名教研室教师参加编写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订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和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抗震结构设计(第1、2版)及工程结构抗震等系列教材;这些教材均按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课程大纲精神和“大土木”的要求进行编写,已被包括我校在内的76所高校作为教学用书,发行量达5万余册。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吸纳了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了新体系、新内容和新规范的特点,为我国培养适应“大土木”要求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条件。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单位;也是教育部所属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单位,同时也是该全国性教材编委会抗震结构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等教材的主编或副主编单位。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1) 定位抗震结构设计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构造要求等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2)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震动的基本要素,掌握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和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与构造措施以及一些常用工业、民用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为实践性教学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抗震结构的主要形式、构造措施和抗震设计的主要方法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参与一定数量的试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并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深入分析或多种计算方案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章 节内 容学时第1章绪论2第2章场地、地基和基础4第3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0第4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4第5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4第6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4第7章高层及多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2第8章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设计6第9章隔震与耗能减震房屋抗震设计2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 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方法,场地、场地土的分类,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液化土的判别及抗震措施,工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底部剪力法,各种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各种震害现象所采取的抗震设计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计算能力,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便将来能够从事一般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工作并为后续选修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2) 课程的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结构的动力分析,动力特性,反应谱理论,振型分解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工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以及根据各种震害现象所采取的结构概念设计等。(3) 解决办法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习题设计课等多种教学手段。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高三《第五单元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测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上)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苏州专用)(含答案无听力)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 调动学习积极性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内驱力学习很苦坚持很酷课件
- 2025年昆山南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职礼仪课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湛江地理中考试卷及答案
- 医疗行业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安全方案
-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矿产勘查技术考核试卷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养老护理员全套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发展路径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 数据退役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