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三教案.doc_第1页
化学三教案.doc_第2页
化学三教案.doc_第3页
化学三教案.doc_第4页
化学三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能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2、会区分简单的单质和化合物。3、能说出氢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 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补充讲解 练习提高课时安排: 一课时实验准备: 水电解器一套 试管 火柴 酒精灯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尉蓝色的星球,这种尉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水的组成【思考与交流】1B、(1)在课本46页【实验31】中你观察的现象是什么?(2)通过阅读课本47页说出氧气、氢气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3)在检验两极气体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4)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2C、完成课本47页讨论。你认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知识点二、单质、化合物【阅读】课本47页第四、五段,填空: 3A、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单 质化合物区别由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 种元素组成的 。举例氧气、 、 氧化铝、 、 联系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思考与交流】4B、你认为高锰酸钾(KMnO4)属于氧化物还是化合物?5B、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空气 海水 蒸馏水 氧化铝 汞 氯酸钾知识点三、氢气的性质【阅读】课本47页第二段后完成下列问题:6A、归纳氢气(通常状况下)的物理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的相比)溶解性【思考与交流】7B、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实验,你知道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吗?若气体不纯,点燃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请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思与小结】由于化学变化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 变化,所以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 和 组成的。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水的化学式为 。三、自我测评:1A、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氮气 空气 B.冰 水 水蒸气 C.河水 雨水 自来水 D.海水 井水 蒸馏水2B、在下列物质的类别中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 )A.金属、单质 B.化合物、单质 C. 化合物、氧化物 D.单质、纯净物 3B、鉴别氢气、氧气、氮气、空气四种气体的最好方法为( ) A.观察颜色和状态 B.闻气味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气体中 D.用燃烧的木条放入气体中4C、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为氢气 B.H3是一种氢的化合物C.这种物质属于单质 D.H3和H2混在一起,属于纯净物5C、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填空:(1)A为 极;(2)甲管与乙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比氢气的溶解能力大,由此推知实验中测得结果比理论会偏 (填“小”或“大”);(3)该实验中往往要在水中滴入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其目的是 ; (4)电解水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请你提出既经济又环保的其他能源 。6D、(1)用“单质”、“化合物”填空:在化合反应中,生成物一定是 而不可能是 ;在分解反应中,生成物可能是 或 ,但反应物一定是 。(2)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如空气、澄清的石灰水属于 ,铁、五氧化二磷、氯酸钾属于 。(3)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是否单一,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以下物质中:氧气 水 氧化铁 空气 过氧化氢 碳 高锰酸钾 汞,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序号),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其共同的特点是 。若将归为一类,则它们属于 ,其组成的共同特点是 。教学反思:课题2 分子和原子(1)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能说出微粒的特征。3、会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和变化。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 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创设情境,设问激趣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 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 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 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自主探究:知识点一、物质的微粒性【阅读】课本5051页,填空:1A、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 、 等构成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如汞是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而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知识点二、微粒的特征【阅读】课本5051页,完成下表:2A、分子的特征举例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之间有间隔淀粉遇到固体碘和碘蒸气都会变蓝色【思考与交流】3B、【实验32】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如果将冷水换成热水,你认为会有什么不同?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B、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针筒中的物质容易被压缩的是 ,原因是(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5C、(结合课本50页活动与探究的现象,完成本题)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入浓氨水。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实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什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为使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出你的理由。知识点三、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阅读】阅读课本5152第二段,填空:6A、在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 (填“变”或“不变”),只是 发生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 (填“变”或“不变”)。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 和 ,不再保持水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思考与交流】7B、由课本51页【图311】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反应后生成的微粒还能否保持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吗? 【反思与小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分子的 和 都很小;分子都在不停地 ,而且温度越高分子 ;分子之间有 ,通常温度升高 变大,另外气体比固体和液体的 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自我测评: 1A、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泡在一块洗,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 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D. 染料发生了化学变化2B、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水汽化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D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分子发生了改变3C、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但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A. B. C. D.4C、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氯酸钾 B.空气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5D、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课后反思:课题2 分子和原子(2)学习目标:1、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2、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3、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 (1)能区分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能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构建初步的物质结构理念。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用分子、原子观点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初步的物质结构理念。教学难点: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补充讲解 练习提高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将100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0mL,为什么?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从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化学变化的实质【思考与交流】1B、(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从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2B、(1)课本52页【图313】中,反应物氧化汞的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原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反应生成的物质氧气和汞分别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知识点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阅读】阅读课本52页,填空:3B、通过分析氧化汞的分解示意图,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 变化。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由此我们得出:原子是 。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的比较【阅读】阅读课本52页,填空:4A、分子原子不同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为原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不可以再分。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质量体积小;彼此有 ;都在不停的 。联系分子由 构成,分子分裂成原子。注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思考与交流】5B、从分子的角度可知:纯净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 分子构成的,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分子之间 (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变化。6C、你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反思与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三、自我测评: 1B、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B、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 A酒精挥发 B水通电分解 C石蜡熔化 D分离液态空气3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B.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 分子不停地运动而原子静止不动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4C、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5C、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6D、通过微观反应示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类型为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它的反应 。课后反思:课题3 水的净化学习目标:1、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能说出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2、会运用过滤操作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3、学会硬水与软水的区分和转化方法。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实验准备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矿泉水;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 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 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小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 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水的净化方法【阅读】课本5456页,填空:1A、在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常见的净水方法有吸附、 、 、 、 等。其中加入明矾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 杂质,使之沉降;加入活性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性,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 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思考与交流】2B、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了缓解北京市缺水的现状、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北京市政府积极推行了“用中水替代新鲜水源”这一节水措施。有一种有异味并含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可溶)等杂质的生活污水,现欲将其经去渣、除臭处理后转化为可以清洗厕所的“中水”。请问:(1)采用何种操作,可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沙?(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中的异味?(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二、过滤的基本操作【阅读】课本55页,填空:3A、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操作,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 、 、 、铁架台、滤纸等。【思考与交流】4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完全后的固体产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已知锰酸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1)如何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2)右图是实验室的过滤装置。请简述过滤器的制作过程;请简述进行过滤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知识点三、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和转化【阅读】课本56-57页,填空:5A、大多数自来水属于 (填“软水”或“硬水”)原因是 。鉴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为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实验室用 的方法来软化水。【思考与交流】6B、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麻烦,你能举例说明吗?7C、在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取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 d. e. (2)得到的蒸馏水在 中。(3)仔细观察d仪器,它起到 作用;冷水进入d仪器的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改为从上端流入,下端流出行不行? (填“行”或“不行”),其原因是 。(4)加热前要在b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反思与小结】过滤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能留有气泡;“二低”:“一低”是 ,“二低”是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一靠”指的是 ,“二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玻璃棒,“三靠”是 ,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防止飞溅。三、自我测评:1B、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2B、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B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锅炉用水硬度太高十分危险 D活性炭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3B、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含泥沙的粗盐 浑浊的河水 含有沙子的大米 食盐和白糖 A. B. C. D. 4C、我国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天气。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 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饮用前加热煮沸5C、明明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静置一会后,采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你回答:(1)加明矾的作用是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的内壁可以防止 。(2)过滤过程中她发现速度太慢,原因可能是 。(3)过滤完毕,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4)经过对实验进行改进,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她兴奋地说:“我终于制出纯水了!” 对此你的看法是 ,理由是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要采用的净化方法是 。课后反思:课题4 爱护水资源学习目标:1、能说出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2、能记住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整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4)使学生逐步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 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 创设学习情景常识介绍指出问题敲响警钟学生讨论激发情感提高意识发挥想象总结陈词。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水资源状况和水污染状况的挂图。 学生用具: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资料、水污染的有关资料、家庭用水情况调项目打分表(详细内容见教学过程)。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导入】:(用投影仪放出瀑布、大海、黄河等美景,学生观看后)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教师可引出课题爱护水资源。自主探究:知识点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阅读】课本59-61页,填空:1A、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总水量很多,但 水含量很少。参照课本61页图3-28并根据水资源紧缺指标可知,河南属于 缺水省份。2A、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 、 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 、 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使水资源更为短缺。知识点二、爱护水资源 【阅读】课本61页,填空:3A、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率。如工业上常采用的节水方法有 ;农业和园林上则采用 、 等方法达到节水的目的;生活中我们要选用 、 等节水产品,并养成良好的 。【思考与交流】4B、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过滤海水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知识点三、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阅读】课本62页,填空:5A、针对水污染的原因,防止水污染主要方法有:加强对水质的检测;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加以利用;农业上要合理施用 、 ;城市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生产和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等。【思考与交流】6C、以下是省水环境检测中心2009年发布的全省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中的一部分。编号河段水质类别主要污染指标质量状况A淮河干流良好B伊洛河汇合处汞一般C黄河风陵渡段劣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很差(1)主要污染物指标表述的文字中,涉及的元素有氮、 、 等。(写出两种即可)(2)属于重金属污染的河段是 。(填编号)(3)造成总磷超标的主要来源可能 。(4)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能导致水质恶化并发生“水华”现象。已知藻类体内含有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的物质,请你分析:上述哪个河段最有可能出现“水华”现象? 。(填编号)(5)请你举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反思与小结】保护水资源的途径:(1)防治水污染,如工业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加以利用;农业上 ;生活污水实行 。(2)节约用水。三、自我测评:1A、巢湖发生的“蓝藻事件”主要是因为水体中氮、磷元素过多造成的。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需采取多种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以下相关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科学使用氮肥、磷肥 D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2A、水的污染主要来自( )水生动物的繁殖 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液的任意排放 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任意使用 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A B C D3B、把下列水污染的来源和对应实例找出来,并填在下列相应的空格内:水污染来源:a.工业来源 b.农业来源 c.生活来源 d.放射性污染水污染实例: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冶金工业的废渣 核废物投入深海中其中:a b c d 甲乙4C、2010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的“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爆炸,由此导致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浮油,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研究海面的油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某校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图).甲乙两个装置中动物先死亡的是 (填“甲”或“乙”)主要原因为 。5C、洛阳市政府为申报国家级森林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美化城市的措施,如:治理涧河和瀍河的河渠;加强植树造林,增加绿化带;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达标检测;控制劣质煤,开发新型能源;加强对工厂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的达标检测等。(1)其中与保护大气环境关系密切的是(填序号,下同) ;(2)其中与保护水资源关系密切的是 。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复习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水的组成。2、能总结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区别及联系,并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3、能说出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知道爱护水资源的措施与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微粒观的建立;用分子、原子微粒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2、难点: 分子、原子微粒观的建立及应用。三、教学过程:课堂预习,上课完成对本课时自学(510分钟)、以及尝试自主探究练习,可以延伸至课下完成自我测评。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水的电解实验【回顾与总结】1B、如下图(A)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B)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试回答下列问题。(1)试在图中a、b上标出电源的正负极。(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有什么现象?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3)03分钟,及36分钟,甲、乙两管内排除水的体积比各为多少?质量比为多少?(已知氧气的密度为1.293g/L;氢气的密度为0.089g/L)(4)写出水电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以及由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知识点二、物质的微粒性【回顾与总结】2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 相似点体积小,质量小; ;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联系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思考与交流】 3B、下图是碳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1) _ (2) _(3) _(4) _4C、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N2O4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装化为NO2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 甲 乙(1)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变化属于 变化。(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知识点三、水的净化【思考与交流】 5B、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镁等大量的无机盐。(1) 请设计两种鉴别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只需说明原理)。方法一: ;方法二: 。(2)从海水中提取的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用这种方法制取的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可采取下列步骤除去(请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操作步骤): ( )( )蒸发结晶6B、2010年4月14日,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