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doc_第1页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doc_第2页
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漠化的防治学案(第一课时)考点展示: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命题展望:以荒漠化地区分布为背景,考查某一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明确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和区域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内容:考点一:分析原生性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演练1 分析下列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1) 拉伯半岛上的荒漠:(2)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3)中亚地区的荒漠:(4)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考点二:荒漠化概念及类型(一)概念1. 荒漠化实质:2. 主要分布区:3. 荒漠化影响因素:4. 主要表现:(二)荒漠化的类型:1. 土地沙漠化 是指单纯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2. 石质荒漠化 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3. 土地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以及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地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演练2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的“红色荒漠”。回答:(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 ( )A 风化作用和过度放牧 B 风蚀作用和开山取石C 水蚀作用和滥伐森林 D 沉积作用和环境污染 (2)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 )A基塘农业 B 种植园农业 C 鱼塘台田农业 D 立体农业 (3)南方丘陵山区的“红色荒漠”危险是指 ( ) A 红壤的危害 B 荒漠土是红色的 C 表层土壤被侵蚀,红色石质裸露 D 雅丹地貌带来的危害考点三: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 从位置、地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2. 荒漠化的内在联系考点四: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表现演练31.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成因和特征,回答(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位置偏高 A B C D (2)绿洲是西北地区的一种特殊景观,决定绿洲形成和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光热条件 C 水资源条件 D 土壤条件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沙漠化和绿化之间微妙的关系沙漠并不是一味地带来坏处的。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高纬度的地方感到比较温暖,这主要是撒哈拉沙漠上空的热空气随着南风吹过去的原因。如果,撒哈拉沙漠被绿化的话,南欧洲就会变成一片寒冷的地带。沙漠化和森林的减少并不是有100%的关系。沙漠扩大的原因也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和盐类物质的堆积。对于这些问题在将来可以通过灌溉设备的扩充得到解决。题典(2007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巩固练习: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 A大兴安岭B秦岭C南岭D天山2.该山地所处自然带的自然景观为( )A森林带B森林草原带C草原荒漠带D草原带3降水垂直变化最大处( )A位于山地背风坡B位于山坡最陡处C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D高度范围是6001200米如果每个气候资源类型以3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三个数字从左至右分别表示水分资源、热量资源、光照资源的质量等级。读我国气候资源类型分布表,回答45题:地区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南方大部华北地区西北大部东北大部塔里木盆地X类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