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讲 其它侵染性病害 一、细 菌 (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l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 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一层胶状的 粘液层,通常称为荚膜,便于忍受暂时的干燥。 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过 不良环境。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l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一般大小为13 m0.50.8 m,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 。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 动。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 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鞭毛的有无、着生位 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植物病原细菌(杆状) 细菌边毛的着生方式 1.单极毛 2、3.极毛 4.周毛 l裂殖:细菌的细胞生长到一定限度时,在菌体中部 产生隔膜,分裂成2个基本相同的新个体。 l繁殖速度快:在适宜条件下,每小时可分裂1次至数 次,一个细菌一昼夜繁殖数10亿个。 l适宜温度:26-30,在50 下处理10min后多数会 死亡。 l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和碘液处理后 ,再用酒精或丙酮冲洗,不褪色的是革兰氏染色阳 性反应,褪色的为阴性反应。 l伯杰氏分类系统(5个属):棒杆菌属、假单胞杆菌 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二)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 l侵染部位:寄主体表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 蜜腺等)和伤口侵入。 l侵染条件:高湿度。 l传播途径:雨水传播;人为传播;昆虫传播。 l侵染来源:病株残体、种子、球根、种苗、寄主 、土壤、昆虫。 (三)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l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症状有斑点、溃疡、 萎蔫、穿孔、腐烂、畸形等,多表现急性坏 死型 l细菌病害的诊断:症状观察。 l细菌病害的防治:清除侵染来源(选用无病 种子、苗木插穗等繁殖材料;注意苗圃、庭 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 ,进行土壤消毒等);做好种苗消毒;选育 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严格执行植物检 疫措施。发病时用抗菌素(链霉素、波尔多 液)进行药剂防治。 菌脓 根癌 穿孔 二、病 毒 1、病毒的特征: l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 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 l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白质组 成。蛋白质在外形成衣壳, 核酸在内构成心轴。 l病毒是活养生物,只存在于活体 细胞中 l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性;增 殖性;寄生性;变异性;对环境 具有稳定性。 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1. 杆状病毒 2. 球状病毒 3. 纤维状病毒 2、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和侵染 l病毒是活养生物,不能在活细胞以外生存。 l病毒的传播可分为非介体传播和介体传播两类。 机械传播:又称汁液传播,这类传播作用通常只发生 在病毒存在于表皮薄壁细胞里的花叶型病毒病上。 植物无性繁殖器官的传播:病毒是系统性侵染的,在 被侵染的植株各部位都可能含有病毒,包括鳞茎、球 茎、根系、接穗和插条。病毒可通过这些繁殖材料产 生的新植株或者通过人们的栽培和贸易活动传到各地 。 种子和花粉传播:有些病毒在植株体内也可以进入种 子和花粉,能以种子传播的以花叶病毒为多。 介体传播:昆虫、线虫、螨类、真菌、菟丝子。昆虫 介体中蚜虫、叶蝉、飞虱、粉虱、粉蚧、蓟马等。 3、植物病毒病的特点、诊断及防治 l植物病毒病的特点:多为系统性发病,有病状没 有病症,多呈花叶、黄化、畸形、坏死等;田间病 株多是分散、零星发生,没有规律性;有些病毒是 接触传染的,在田间的分布比较集中; 随气温升 高有隐症现象;只有明显的症状,而始终不出现病 症。 l植物病毒病的诊断:先症状观察,再生物测定。 l病毒病害的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防除 传毒昆虫;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化学药剂防治效 果不佳。 花叶畸形皱缩 三、支原体(植原体) 1、支原体的一般性状 l支原体是植物菌原体的简称,是引起园林 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 l支原体形态结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l它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和形成小体后再释 放出来等3种形式繁殖的。 l支原体引起的病害对青霉素的抵抗能力很强,但 对四环素族抗菌素敏感。 支原体发育阶段示意图 泡桐 丛枝病 竹丛枝病 2、支原体病害的特点 系统侵染、黄化。 3、植物支原体病害的诊断及防治 诊断:症状为矮缩、丛枝、枯萎、叶片黄化、扭曲、花变 绿叶等,多数为黄化型系统性病害。 防治:采用选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苗圃,清除侵染来源 ;防治传媒昆虫;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四环素族 抗生素对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根治。(用四环 素、金霉素、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对病株反复浸根, 防治效果较好。) 四、线 虫 1、园林植物线虫的性状 l线虫:引起植物线虫病或其它病原物传播 媒介。 l生活史:卵、幼虫、成虫。 l最适发育温度:2030。 l最适土壤温度:1017。 l传播:灌溉水、土壤、人为活动。 l主要类群:根结线虫属、茎线虫属、滑刃线虫属 和短体线虫属。 1.幼苗根部被害状 2.卵 3.卵内孕育的幼虫 4.性分化 前的幼虫 5.成熟的雌虫 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 7.雄虫 8.含有卵的雌虫 9.产卵的雌虫 2、园林植物线虫的危害特点 植物根部的虫瘿是根结线虫为害的典型症状。 茎线虫引起植物组织坏死腐烂或植株矮化变形,有病 鳞茎横断面有褐色环斑。如水仙、郁金香茎线虫病等 。 滑刃线虫主要侵害植物的芽和叶片,引起枯斑和凋萎 ;也能侵染花,引起花朵干枯或畸形。如菊花、翠菊 、大丽花叶枯线虫病,姜花花线虫病等。 3、园林植物线虫的防治 严格植物检疫;增施有机肥;选用高抗性或免疫植 物与感病植物轮作或间作;进行种苗处理和土壤处理; 药剂(D-D混合剂)防治。 根结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 寄主 传病介体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l在种子植物中,有少数种类由于缺少叶绿素或某种器官发 生退化而成为异养生物,在其它植物上营寄生生活,被称 为寄生性种子植物。 l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全寄 生性种子植物两大类。前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制养分,但无真正的根,以吸根伸入寄主木质部,与寄 主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后者无叶 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没有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营光合 作用,也没有根,以吸器伸入寄主体内,并与寄主的导管 和筛管相连。 l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估计在1700种以上,分 属于12个科。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有桑寄生科、菟丝 子科和列当科等。 1、桑寄生科 l桑寄生科植物为常绿小灌木,有30属500多种,多分布在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为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常 寄生于山茶、石榴、木兰、蔷薇、金缕梅等植物上 。 l桑寄生和槲寄生的浆果,鸟类喜欢啄食,但种子不能被消 化,鸟吐出或经消化道排出的种子粘附在树皮上,在适宜 条件下萌发,先长吸器,后产生吸根,侵入寄主枝条,发 育成绿色丛枝状枝叶。 l桑寄生科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根系而 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夺取部分 营养物质,因此,称为半寄生 。 桑寄生在树 体上寄生状 槲寄生 槲寄生 南洋楹 槲寄生 阔叶树 槲寄生 槲 寄 生 寄 主 枝 干 槲寄生 木质部 寄主 木质部 2、菟丝子科 l菟丝子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仅有一菟丝子属,多分布在 暖温带地区。在我国以中国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最为常见。 l中国菟丝子茎细,花少,种子小,主要危害草本植物,以豆 科植物为主,还寄生于菊科、藜科等植物。常危害一串红、 翠菊、美女樱、长春花及扶桑等植物。 l日本菟丝子茎稍粗,花多,种子大,主要寄生在木本植物上 ,常为害杜鹃、六月雪、山茶花、木槿、紫丁香、榆叶梅、 珊瑚树、银杏等。 l菟丝子科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没有叶绿素或叶绿 素很少,所需营养全由寄主体内夺取,所以称为全寄生 。 菟丝子在苗木上寄生情况 中国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 日本 菟丝子 寄主为 三角梅 菟丝子危害状 3、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l识别:不论是全寄生还是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均 与寄主植物有明显的形态区别。 l防治:应勤检查,勤清除;用“鲁宝一号”菌剂 、五氯酚钠,防治效果较好。(桑寄生,应清 除病枝。防治菟丝子主要应精选种子和实行种 苗检疫,防止将菟丝子带入苗圃和未发生地区 。) 六、瘿螨类 l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瘿螨总科, 俗称四足螨、锈壁虱。虫体微小,长 0.10.3mm,多呈蛆状,有2对足。虫体大 多隐匿在螨瘿中,刺吸汁液危害,肉眼不 易看到。瘿螨危害多种园林花木,引起毛 毡病、瘿瘤病等。如杨树皱叶病等。 l螨类不仅直接引起植物病害,还能传播病 毒。 杨树皱叶病 七、藻 类 l在藻类植物中,有少数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最重要的 是绿藻纲桔色藻科,本属在热带和亚热带分布最广,为叶 生藻类,常引起多种植物的藻斑病。 l藻体在植物叶表面附生或寄生。头孢藻属有13个种,其中 以头孢藻分布广、危害大。藻体绿色到橙色,寄生,以游 动孢子繁殖,以不规则分枝的单细胞的假根伸入寄主植物 叶表皮细胞间吸收养分。 l我国藻斑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危害山茶、茶梅、 玉兰、含笑、阴香、冬青、海南红豆、白兰花及梧桐等多 种花木,引起严重的叶斑、早期落叶和顶枯。 叶片 藻斑 枝条 藻斑 藻斑病原 藻斑病 危害山茶 、荔枝等 藻斑病原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 力。病原物是能引起植物生病的微生物统称。 1.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 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 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 菌、白粉菌、霜霉菌等。 八、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八、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大叶黄杨白粉病 葡萄霜霉病 专性寄生物 2. 兼性腐生物(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 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 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桃缩叶病 万年青炭疽病 3. 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 以腐生为主,在适宜条件下 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它在 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杀死 ,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 、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等。 镰刀菌 4. 专性腐生物 只能以无生命的有机体或无机物质作为营 养来源,不能侵害活的生物有机体,专营腐生生活。如许多 木材腐朽菌,木材上的木耳、蘑菇等腐朽菌等。 月季 蔷薇 八仙花 非洲菊 佛手 鹤望兰 (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l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破坏和 毒害的能力或作用。 l病原物的致病性: 吸取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寄主生长不良; 分泌果胶质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各种酶,直接或间接 地破坏寄主细胞和组织; 分泌各种有毒物质,毒害和杀死寄主的细胞和组织; 分泌生长刺激素,刺激细胞过度分裂和增大而变畸形。 (四)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l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其受基因控 制。范德普兰克把植物的抗病性划分为垂直抗病性 和水平抗病性。 l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只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 作用。即指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受同一种病原物的不同生理 小种侵害时,其抗性表现有明显的差异。若用柱状图表示, 对不同生物型或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有高有低,呈垂直 分布。 l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相应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 都起作用。水平抗性又称非专化性抗性或一般抗性。同一植 物的一系列不同品种受同一种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所侵害 ,其抗性表现比较一致。 1、植物的抗病机制 l避病: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 的侵害。 l抗病: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l抗侵入:外部形态结构;气孔的结构、多少、大小及开闭 时间的长短和迟早;伤口愈合速度;植物体表外渗物质。 l抗扩展:寄主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决定了寄主 本身的抗扩展特性。 l耐病(抗呈现): 植物受到侵染之后,病菌在寄主体内 可以生长繁殖,也可以进行再侵染,但不表现症状。 l免疫:寄主植物能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或者病原物虽能在 寄主上建立初步的寄生关系,但由于寄主的抗病作用,使 侵入的病原物不久即死亡,寄主不表现任何症状。 2、植物抗病性的变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放射性矿石磁选分离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海洋水文气象观测员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D供应商分类标准及注册评价等测试卷附答案
- 银行招聘文秘试题及答案
- 银行行长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中职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力专业试题及答案
- 茶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中药鉴定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美术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智能书柜阅读活动方案
- 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 简短戒烟干预戒烟成功
- 寿司下周活动方案
- 地面维修液压支架故障排除技术措施
- 降低口腔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 呼吸专科护士培训课件
- 职称评聘工作管理制度
- 三腔空肠营养管构造及护理
- 2025年(数学学科)中考模拟测试卷(三模)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