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科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1页
老年病科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2页
老年病科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3页
老年病科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4页
老年病科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 2 版)颤证诊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 1)发病特点:颤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 2)临床表现:本病以头和四肢震动、震摇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轻者头摇肢颤可以自制;重者头部、肢体震摇大动,持续不已,不能自制。 头部或肢体颤振,不能自制。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年)。 ( 1)核心诊断标准 双手及前臂明显且持续的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 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齿轮现象和 或仅有 头部震颤 ,不伴肌张力障碍。 ( 2)支持诊断标准 病程超过 3 年。 有阳性家族史。 饮酒后震颤减轻。 ( 3)排除标准 存在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 正在或近期使用过致震颤药物或处于撤药期。 起病前 3个月内有神经系统外伤史。 有精神性(心理性)震颤的病史或临床证据。 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生理性震颤、精神心理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红核性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引起的震颤等。 ( 1)帕金森病震颤: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可合并动作性震颤,手部搓丸样震颤和下肢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除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 ( 2)小脑性震颤:主要为上肢和下肢的意向性震颤,常伴 有小脑的其他体征,如共济失调、轮替运动异常、辨距不良等,而 者通 常不伴有小脑症状。 ( 3)精神心理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与 频率较快( 8 12幅度较小,有相应的心理学特点,去除促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发性震颤研究组提出的震颤临床分级为 5个等级。 0级:无震颤。 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 2 级:明显的幅度 2 4 级:严重的幅度超过 4 (二)证候诊断 摇肢颤,不 能自主,精神紧张时加重,急躁易怒,头晕眼花,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头摇肢颤,头晕眼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纳呆食少,自汗出,爪甲青紫,甚则心悸气短。舌质淡,有瘀点,苔薄白,沉细无力或细涩。 体、头部震摇不止,震颤日久,伴头晕眼花,腰酸耳鸣,心悸多梦,记忆力减退。舌质淡或红、苔白少或无苔,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或注射剂 治法:疏肝理脾,养血息风。 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滋生青阳汤加减。 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生地、石斛、麦冬、天麻、石决明、磁石、菊花、甘草 等。 中成药:逍遥丸、天麻丸或天麻类注射剂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息风。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合定振丸加减。生黄芪、当归、赤芍、白芍、熟地黄、威灵仙、地龙、川芎、桃仁、僵蚕、牛膝、全蝎、红花等。 中成药:天麻蜜环糖肽片、全天麻胶囊、丹参类注射剂等。 治法:滋阴益肾,柔肝息风。 推荐方药:三甲复脉汤合大定风珠加减。龟板、珍珠母、生龙齿、朱茯神、酸枣仁、刺蒺藜、当归、白芍、 生地、麦冬、 炙甘草、 僵蚕、全蝎等 。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羚羊角胶囊、天麻钩藤颗粒等。 (二)针灸疗法 取穴:百会、四神聪、合谷、太冲、风池、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各腧穴均常规针刺,平补平泻法。上肢震颤者选取合谷、曲池加用电针;下肢震颤者选取阴陵泉、足三里加用电针;头部震颤者选取双侧风池加用电针;均用连续波强刺激 20 30 分钟。四神聪针刺时针尖都朝向百会。针刺得气后留针 30 分钟,每日针刺 1 次。 6 10次为 1个疗程。 取舞蹈震颤区,一侧病变取对侧,两侧病变取双侧。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用 26 号或 28 号 2 寸毫针与头皮呈 15 30由前向后快速进针 1 深,不提插,用快速捻转法, 200 次 /分钟,捻转 2 3 分钟,重复 2 3 次,然后接电针仪,选断续波或疏密波,频率 200 240次 /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5 20分钟 /次。 1次 /天,以 10 次为一个疗程。 (三)其他疗法 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 (四)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内科基础治疗,用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年)和美国神经病学学会( 量标准小组委员会发布的特发性震颤内外科治疗指南(中国全科医学, 2005年)。 (五)健康指导 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选食百合、莲子、酸奶、大蒜、洋葱、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等。 励患者坚持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据患者病情及体力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或参 加一些有助于肢体活动的轻微劳动。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考神经精神病学(韩春美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年)和金刚烷胺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随机对照研究( 2006年) ( 1)显效:震颤临床分级减轻 2 级, 6 项任务震颤幅度评分较前减少70%; ( 2)有效:震颤临床分级减轻级 1级且 2级, 6项任务震颤幅度评分较前减少 30%且 70%; ( 3)无效:震颤临床分级无明显减轻甚至恶化, 6 项任务震颤幅度评分较前减少不足 30%。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 2002版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执行。 中医证候改善率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 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 95%; (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 70%且 95%; (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 30%且 70%; (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 30%。 (二)评价方法 采用特发性震颤严重度评分量表(韩春美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年)评价疗效,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对入选者分别进行头部、上肢震颤幅度评分及 6项任务震颤幅度评分(利手与非利手) 。 评分内容: 双手平伸; 画圈; 握持一满杯水能力; 2个杯子间倒水能力; 使用汤匙喝水; 指鼻试验。 评分标准:每项指标分为正常( 0 分)、轻( 1 分)、中( 2 分)、重( 3 分)。用这 6项分值之和反映患者震颤的严重程度,分值越高,病情越重。具体评分细则见附表。 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年 5月第 1版)相关内容进行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附表 特发性震颤震颤严重度评分表 评分细则 上肢 0分:未见震颤。 1分:轻度幅度震颤( 2分:中度幅度( 3分:明显震颤( 2 4分:严重震颤( 4 下肢 头部 躯干 6项任务评分 双手平伸 0分:未见震颤。 1分:轻度幅度震颤( 2分:中度幅度( 3分:明显震颤( 2 4分:严重震颤( 4 划圈 0分:基本没有偏离。 1分;轻度幅度震颤,划圈偏离在 分:划圈偏离在 3分:划圈偏离在 2间。 4分:严重震颤,划圈偏离在 4上。 左手 右手 握持一杯水喝水能力 0分:一只手持杯子喝水没问题。 1分:能用一只手握持杯子喝水,溢出水量小于满杯水的 1/3。 2分:能用一只手喝水,溢出水量大于满杯水的 1 /3。 3分:不能用一只手持杯喝水,需要定外一只手帮忙。 4分:不能用双手持杯喝水,需要吸管。 两个杯子倒水 能力 0分:一只手持杯倒水准确无溢出。 1分:能用一只手握持杯子倒水,溢出水量小于满杯水的 1/3。 2分:能用一只手道水,溢出水量大于满杯水的 1 /3。 3分:不能用一只手持杯倒水,需要定外一只手帮忙。 4分:不能完成整个动作。 使用汤勺喝汤 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