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_第1页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_第2页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_第3页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_第4页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 码: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码: (二)诊断依据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 年)。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郁滞证 肝胆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性胆囊炎)的患者。 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 无手术指征者,可进入本路径。 性胆管炎、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隐血; ( 2)肝功能、血脂、血糖; ( 3)肝胆超声。 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标记物筛查、肾功能、腹部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超声内镜等。 (八)治疗方法 成药 ( 1)肝胆郁滞证:利胆疏肝,理气通降。 (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4)肝郁脾虚证:疏肝理气,健脾助运。 ( 1)耳穴压豆 ( 2)推拿疗法 ( 3)中药穴位贴敷 ( 1)饮食指导 ( 2)情志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超提示胆囊或胆管壁增厚、毛糙、透声等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吸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退出本路径。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等,退出本路径。 出本路径。 二、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码: 码: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门诊号: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时间 28 天 实际治疗时间: 天 时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 年 月 日 (第 8)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病情评估及量表测评 完善辅助检查 完成门诊初诊病历 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 情及注意事项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 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不良反应记录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对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完成门诊复诊病历 不良反应记录 重 点 医 嘱 门诊医嘱 进行疾病宣教 清淡、易消化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视病情) 针灸疗法(视病情) 外治疗法(视病情) 必要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 便常规 +隐血 肝功能 +血脂类 +血糖 心电图 肝胆超声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记物筛查 肾功能 腹部 核磁共振胰胆 管造影( 内镜下逆行性胰 胆管造影( 超声内镜等 门诊医嘱 清淡、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 汤剂 中成药(视病情) 针灸疗法(视病情) 外治疗法(视病情) 门诊医嘱 清淡、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