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doc_第1页
[航空航天]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doc_第2页
[航空航天]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doc_第3页
[航空航天]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doc_第4页
[航空航天]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巫溪县二一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二一一年二月项目名称:巫溪县二一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造林作业设计项目编号:WXLYGH2011001前 言巫溪县位于长江中上游,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贯穿全境,巫溪县花台乡、峰灵镇又是三峡库区淹没乡镇。因此,搞好巫溪县长江绿化工程,对加快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步伐,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屏障,维护三峡库区及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1-2月,受县林业局的安排布署,巫溪县林业调查设计队组织技术人员到花台乡、通城镇、峰灵镇等地进行了实地勘察,按照长江重庆段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以及森林工程的相关要求,编制了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2010年巫溪县长江绿化建设总规模15000亩,其中两巫路荒山造林920亩已经完成设计、招标及苗木栽植。花台乡、峰灵镇2100亩柑橘基地建设也已经完成设计和栽植。5000余亩退耕还林补植须与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相结合。故本次设计只涉及到峰灵镇、花台乡、通城镇的荒山新造林和花台沿江公路绿化,设计面积7030亩。 目 录第一章 项目实施区基本情况1第一节 实施区域及现状1第二节 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1第三节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3第四节 森林植被及绿化现状3第五节 组织管理及施工设计概述4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5第一节 指导思想5第二节 设计原则5第三节 编制依据6第三章 造林作业设计7第一节 建设规模及布局7第二节 造林设计8第四章 抚育管护及补植13第一节 抚育管护13第二节 保障补植14第五章 保障措施15第六章 投资概算17第一节 概算依据及说明17第二节 投资概算18I附表:1、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小班一览表;2、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投资概算表;附图:1、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图;第一章 项目实施区基本情况第一节 实施区域及现状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区域为花台乡、峰灵镇、通城镇沿大宁河第一层大山脊范围内的荒山荒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经现地调查,该项目区涉及巫溪县花台乡花台村、川主村、农坡村、八龙村以及峰灵镇的庙溪村、通城镇的云台村,应实施绿化总面积7030.0亩,其中,宜林荒山荒地5841.0亩,灌木林地795.0亩,疏林地394.0亩。该项目区现状及特点如下:一、生态区位重要该区域位于三峡库区大宁河两岸,山大坡陡,植被脆弱。加快造林绿化、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显得尤其重要。二、造林难度大该区域目前应施绿化地块多数都是造林难度大的土地,坡度大、土层瘠薄,石漠化程度高;交通不便,苗木二次转运难度较大;缺乏水源,苗木浇水存在严重困难。这些特性,决定着该项目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第二节 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巫溪县位于重庆直辖市的东北部,大巴山东段南麓,长江支流大宁河、汤溪河的上游。地理坐标位置为东经10844-10959,北纬3114-3144之间。东西长122.25公里,南北宽54.7公里,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县北与陕西省镇坪县接壤,东与湖北省竹溪县、神农架林区交界,南邻巫山县、奉节县,北邻开县、城口县。二、地质地貌项目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地、川东平行岭谷、鄂西山地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地带。在强烈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地势陡峭,岩溶发育,沟谷密布,以中、低山为主,少有丘陵、平坝的地貌景观。境内海拔最低点139米(低水位),最高点2796.8米。三、土壤项目区内的土壤主要有黄壤、紫色土等土类,其中尤以黄壤面积最大,分布在海拔1751000m之间的地带,具有粘、酸、冷、瘦、缺磷等不良的理化特征和明显的地带性;石灰岩土与黄壤类呈复域分布,质地粘重,具有核状结构,抗蚀力较强,但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侵蚀严重;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275m的中山林草地带,成土母质多为页岩、泥岩、砂质页岩;紫色土、水稻土在境内面积较小,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槽坝、丘陵及溪河两岸地区。四、气候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5,最高40.8,最低-1。年均降水量1449mm,最大1656 mm,最小761.5 mm,79月降雨量445 mm。暴雨年均3次,年均10积温5054,无霜期平均为305天,年均日照时数1542小时。因年内雨量分布不均,故旱涝灾害交替,以旱为主,春旱频率59%,夏旱频率32%,伏旱频率73%,最大强度达87天。冰雹年均0.9次,秋后低温频率82%,对中山农作物危害较大。第三节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主要涉及巫溪县花台乡花台村、川主村、农坡村、八龙村以及峰灵镇的庙溪村、通城镇的云台村。目前,项目区农民主要从事种植、加工、养殖业生产,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户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2010年项目区人均纯收入为2500元。第四节 森林植被及绿化现状项目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呈垂直分布,主要天然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但原生植被大多已遭人为破坏,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植被。分布情况是海拔800m以下的农区在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等主要土壤上生长的自然植被主要有马尾松、柏木等;海拔800m以上的农林区,在山地黄壤上生长着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柏,阔叶林主要有栎类、桦木、及马桑、黄荆等。规划区森林覆盖率约为39.6%,成片森林以柏木和马尾松为主。近年来,在实施长防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森林工程,全县绿化进度加快,森林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花卉苗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全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第五节 组织管理及施工设计概述一、组织管理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实施的管理模式。该工程项目由巫溪县森工办统一组织管理。二、施工组织及作业造林施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施工企业,采取包供苗、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的工程运作模式。三、设计单位与设计负责人设计单位:巫溪县林业规划设计队设计资质:丙级设计负责人:唐诸军 林业高级工程师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通过贯彻薄书记在视察渝东南时的指示精神和森林工程的总体要求,综合规划、整体设计,以实现“变荒山为秀山宝山”,结合区域内的现状特点,按照提升库区景观质量和实现尽快绿化美化的建设要求,将库区大宁河沿线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内应施绿化的荒山荒地进行规划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营造生态防护林,打造生态景观林带。第二节 设计原则一、统筹规划,综合绿化的原则根据库区沿线的地理环境、现状及具体的土地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将长江绿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综合规划设计,突出建设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体现区位形象。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造林地立地类型科学选择优质乡土树种,力求造林能成活成林且长势良好,确保造林成效。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条件情况,确定相应的建设内容。三、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原则工程建设从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到组织实施,既要紧紧围绕建设库区周边完备的森林生态防护体系为目标,又要结合项目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促进产业发展。四、建管并重,保证成效原则针对项目区造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情况,既要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又要强化造林技术及管护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第三节 编制依据1、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 1607-2003);4、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5、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 15782-2004);6、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2001;7、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 18337.2-2001;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6000-1999;1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11、长江重庆段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2010第三章 造林作业设计第一节 建设规模及布局一、建设规模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规模7030.0亩,区划造林小班35个。其中,荒山荒地5841.0亩,灌木林地795.0亩,疏林地394.0亩。二、建设布局项目区主要涉及巫溪县花台乡花台村、川主村、农坡村、八龙村以及峰灵镇的庙溪村、通城镇的云台村。建设布局如下表:乡镇村小班(个)设计面积(亩)小计(亩)花台乡花台村81693.05174.0川主村5261.0农坡村9893.0八龙村82327.0峰灵镇庙溪村1406.0406.0通城镇云台村71450.01450.0合计6387030.07030.0第二节 造林设计一、林种及树种选择1、林种 根据长江绿化技术规程要求,以及地理位置、经营目的和建设目标的要求,设计为生态防护林。2、树种选择及配置通过对造林地实地勘察,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立地条件和水、热、光照等因子和农民意愿,树种设计如下:造林地块:荒山荒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树种选择:日本落叶松、柏木、女贞、香樟、天竺桂。树种配置及株行距:树种配置全部为纯林。株行距分别为日本落叶松2m2m,每亩167株;柏木2m2m,每亩167株;女贞3m4m,每亩56株;香樟4m4m,每亩42株;天竺桂4m4m,每亩42株。各小班树种、株行距详见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一览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表中38号小班为花台乡政府至孝子溪码头的沿江公路绿化,该公路绿化设计为公路两边1米外各栽一行天竺桂,株距4米。二、种苗1、苗木规格及质量苗木规格及质量直接影响着造林效果,根据项目情况,既要达到高标准快出形象效果的目标,又要满足费省效宏的要求,对造林苗木规格设计如下:(1)、日本落叶松的规格及质量:2年生苗,苗高0.5m,地径0.8 cm,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2)、柏木的规格及质量:2年生苗,苗高0.5m,地径0.8 cm,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3)、女贞的规格及质量:米径不小于3cm,全树冠骨架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土球直径不小于30cm。(4)、香樟规格及质量:米径不小于5cm,全树冠骨架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土球直径不小于40cm。(5)、天竺桂规格及质量:米径不小于8cm,全树冠骨架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叶色正常,土球直径不小于40cm。2、苗木验收(1)地径或米径用游标卡尺或围尺测量,植株高和土球用卷尺测量,读数精确到0.1厘米。(2)苗高:自地径至顶芽基部。(3)土球:用钢卷尺测量土球直径,读数精确到1厘米。(4)苗木要求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不失水,有旺盛的生命力。(5)、所有苗木要求具有一签两证,外地调运苗木,执行市外调苗准入制,经市(县)林业部门现场检疫。3、苗木供应途径苗木尽量由本地、本市各地苗圃和育苗基地供给,本地苗源不足时从周边省区调剂。4、苗木需求量考虑到立地条件、原有幼树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实际造林株数与设计株数会有很大差异。本设计书附表巫溪县2010年度长江两岸森林工程作业设计一览表中各小班栽植株数仅为参考数据,实际苗木需求量应以现场监理及检查验收认定的合格整地数量为准,但不得超过各小班设计株数。三、清林设计有清林费用的小班,在整地前应进行清林,清林时按照设计株行距垂直等高线方向进行带状清林,割除杂草及杂灌,带宽1米。清林时不得损毁原有柏木及马尾松。四、整地综合考虑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及规格,设计整地方式为鱼鳞坑整地。具体规格如下:日本落叶松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柏木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女贞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香樟整地规格为70cm70cm50cm;天竺桂整地规格为70cm70cm50cm。整地注意事项:1、柏木小班整地时应避开原有柏木(新种植穴与原柏木距离不得小于2米),其它树种整地时不能损毁原有柏木、马尾松。2、整地要严格按设计株行距进行,不允许在条件好的地方加大密度、条件差的地方不整地或搞零星植树。因立地条件限制确属无法整地打窝的地段,须经现场监理确认后才能放弃整地和造林。3、小班整地完毕,要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单位申请验收,确定整地数量。(注:鱼鳞坑整地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重要的整地方式。规格为70cm70cm50cm的鱼鳞坑要求坑底长70cm,宽70cm,坑深50cm。坑深指鱼鳞坑的上边沿至坑底达到50cm。鱼鳞坑边沿要求平整夯实,宽度不小于5cm。五、栽植1、回土。整地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部分分层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回土过程中,须除去杂草、石块。对无土壤的地块,应进行客土回填,保证苗木栽植土壤需求。2、施底肥。设计树种为大苗(天竺桂、香樟、女贞)的小班,在回土前应施底肥。肥料要求:总养分40%(有机质含量20%25%,N、P、K含量15%25%)。施肥量为2 kg/穴。施入底肥后,回填10厘米厚的土层,避免根系与肥料直接接触。3、苗木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覆土压实。大苗(天竺桂、香樟、女贞)栽植时前须进行必要的修剪及药剂处理,处理后将带土球的苗木直接放入施过基肥、已回填土的窝内,再将窝内空穴填满回土,踏紧栽实。当土球散落形成祼根苗时,不得用于上山造林。4、浇定根水。大苗栽植好后,必须灌足定根水。浇水量为50kg/株。5、苗木支撑。对米径8厘米的天竺桂,由于苗木规格较大,栽植后容易歪斜、倒伏,因此,必须对苗木进行支撑,直到苗木扎根稳定后再移去支撑物。6、树干刷白。大苗栽植后进行第一次刷白,第三年秋季进行第二次刷白。采用涂白剂浆料配置比例为生石灰:氯化钠:水=10:1:40,涂白高度为2米,上口齐平,高度一致。六、施工施工前,承包单位应组织施工人员认真阅读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熟悉设计意图,确认施工现场,编制工程总体计划,做好树木及使用材料等的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管理预案。 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图比例,将设计图纸中各种树木的位置布局、反映到实际场地保证苗木布局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情况与图纸发生冲突时,在征得监理同意的前提下,作适当调整。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质量要求,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立即进行整改。每一工序施工完毕,需及时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工序。七、进度安排(一)清林整地: 3月上旬。(二)栽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本落叶松可延至2011年秋冬栽植。第四章 抚育管护及补植第一节 抚育管护及时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管理是保证成活、成林的重要手段。造林后采用培土除草、施肥、防火防病等抚育措施。一、抚育苗木栽植后,需进行合理抚育。抚育采用窝抚的方式,对幼苗进行培土,并锄除幼苗周围1平方米内的杂灌杂草。栽植后每年春秋应各抚育一次,3年共5次。二、追肥为促进植物生长,采取追肥措施。施肥量结合苗木规格、土壤肥力、肥效高低等因素而定。肥料选用复合肥。施肥分两次进行,分别在栽植后第二年春季和第三年春季,与除草培土一并进行。采用环状沟施肥,大苗每次200g/株,小苗每次100g/株。三、防火、防病虫害。每个标段至少落实1名专职管护人员,搞好护林防火、防病虫害的工作。第二节 补植1 、造林成活率造林后第一年、第二年的成活率要求达到100%,当成活率低于100%又高于40%时要立即对没有成活的幼树、苗木进行全部补植。低于40%的要重造。苗木成活指苗木生长健壮且在一个完整造林年度达到一定的生长量,大苗成活标准为树高2米以上萌发新枝且新枝生长量达到20以上。补植时间为2011年至2012年春。2012年春仍未补植成活的,不得再进行补植。补植力求大苗(原树种),使它与原有成活苗木的生长不相上下。2、造林保存率造林三年后的小班株数保存率必须达到95%以上。株数保存率为造林三年后每个小班造林保存株数与初植株数之比。大苗在2013年12月工程总体验收时,树木应生长健壮且达到规定的生长量,生长量标准规定如下:(1)女贞:单株米径达到4以上。(2)香樟:单株米径达到6以上。(3)天竺桂:单株米径达到10以上。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工作领导在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推进,加强领导,落实牵头实施部门工作机构和人员,真抓实干,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二、强化监督管理长江绿化是巫溪县森林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必须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1、严格规范招投标制。通过规范招标,让有资质、真正具有经济技术实力且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承担工程项目施工任务。2、推行工程监理制。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庆市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提高森林工程造林质量的通知(渝森工办200949号),按照“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的管理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监理中介公司实施造林施工现场监理,做好各造林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限期整改造林存在的问题,确保造林施工质量。下列工序监理公司应进行现场监理,对达到质量要求的出具监理报告:清林整地苗木质量和苗木处理施底肥及回填栽植及刷白施肥和抚育管护补植三、严格检查验收造林每个工序完成后,在监理公司完成现场监理并提交监理报告的基础上,建设单位要组织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设计和合同要求对造林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并达到建设效果,并提交相关工序的验收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