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卢春英-发表的论文——巧放视频创情境_动态教学效果好.doc_第1页
[教育学]卢春英-发表的论文——巧放视频创情境_动态教学效果好.doc_第2页
[教育学]卢春英-发表的论文——巧放视频创情境_动态教学效果好.doc_第3页
[教育学]卢春英-发表的论文——巧放视频创情境_动态教学效果好.doc_第4页
[教育学]卢春英-发表的论文——巧放视频创情境_动态教学效果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时事新闻、人物事迹、电影电视故事片段、纪事纪录片片段、重要事件、国家成就展示、精彩节目表演、歌曲MTV等视频资源,倍受师生的欢迎,是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课堂生动活泼、时政性强、运用价值高的课程教学资源。视频资源的巧妙应用,将丰富的视频资源与课本教材、课堂教学相结合,创造艺术导入、知识拓展与反思提高情境,突破重难点,为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堂注入了活力因素,为课程教学变革注入动力因素,有利于构建引人入胜的富有时代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然,在课堂教学巧妙应用视频资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把握播放视频的时机,坚持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这样,才能充分显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优势,充分显示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信息素养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魅力风采。关键词:视频资源动态教学情境教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的程度、效果往往与课程教学资源是否合理利用有关。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视频、图片、音频等现代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其中时事新闻、人物事迹、电影电视故事片段、纪事纪录片片段、重要事件、国家成就展示、精彩节目表演、歌曲MTV等视频资源,倍受师生的欢迎,是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课堂时政性强、运用价值高的课程教学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具有时政性、德育性、实践性、生活性等特点。合理有效使用视频资源更能突出多媒体课堂的表现力与优越性,凸显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整合的活力与优势。那么,如何把视频资源有机地和教材、课堂结合起来,创出好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实效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视频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契机与方法,做到“巧放”视频创情境,达到动态教学的良好效果。 第一,巧放视频创艺术导入情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新课的引入是一门艺术。艺术导入新课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应有的追求。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堂就有不同的招法,有比较传统的复习导入,有向学生设疑的问题导入,有师生精彩表演的活动导入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导入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精彩图片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方法在现代多媒体课堂都有广泛的应用,凸显多媒体课堂的时代活力,发挥着较好的课堂效应。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用视频资源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时事新闻,人物事迹,电影电视故事片段,纪事纪录片片段,重要事件,国家成就展示,精彩节目表演、歌曲MTV等视频资源,以精彩的视频片段与巧妙的设问来拉开多媒体课堂的序幕。 例如,播放节目表演类的小品视频如此包装的片段,引入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的内容:市场交易原则。教师: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商品经济的运行更要有商规!首先请大家观看小品。 (如此包装) 幽默小品就在笑声中批判市场中违反商规的行为。商品交易中的“商规”又是什么呢?小品又给我们什么经济学理论启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文,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节的第二个问题:市场交易原则。 再如,用新闻事件视频山西洪洞黑砖窑案,引入高一经济常识第四课的内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教师:同学们,就在2007年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黑砖窑虐工案,解救出31名民工。现在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案例: (山西洪洞黑砖窑案) 教师:很难想象,就在我们今天社会,就在我们同一片蓝天下,竟然会有这么一群我们共和国的劳动者,在遭受如此的苦难;我们也很难想象,就在我们今天社会,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这么一撮恶人在如此压榨我们劳动者的血汗。 人们悲伤、人们愤怒,人们向社会拷问:这是为什么?劳动者的权益何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第四课第二节的第一个内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实践证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用这些精彩的视频资源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围绕视频设问也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效应,真可谓是巧放视频,动态导入,情境质疑,开篇制胜。 第二,巧放视频创设情境,深入浅出,突破重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连贯全局,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点。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的知识内容。根据新课标三维教学目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有知识上的重难点,也有对学生在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上的重难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知识重点与难点理论性强,具有复杂性与抽象性;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德育渗透并非易事,教师单方面的分析说教往往欠缺突出重点与攻克难点的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地有所理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视频资源是动态资源,比较直观,故事性强,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运用视频资源来突重破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德育渗透上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感悟。 例如,劳动者为什么要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如何让学生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中知识与德育的重难点。我利用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这一个契机,播放视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商机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柳州有哪些知名企业与优势产品?柳州又面临什么发展机遇,需要什么人才呢? 学生兴致勃勃,在接龙游戏中非常骄傲地列举了广西柳州有名的企业有柳钢、柳工、华锡、东风柳汽、广西睡宝床垫有限公司等;广西柳州有名的产品有柳钢、柳工生产的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铺路机东风柳汽、睡宝床垫、金嗓子喉宝等。接着,学生在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中明白柳州更需要面向东盟的贸易、会展、经济、法律和管理类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需要了解东盟、熟练掌握当地语言、熟悉当地商业习惯的人才,从而更深地感悟自己成才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可见,用视频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可以创造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气氛,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中达到内化启发、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可谓是巧放视频,突重破难,深入浅出,事半功倍。 第三,巧放视频创设情境,延伸教材,拓宽视野,激活课堂。 通过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由原有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与政治常识三大模块变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哲学与生活四大模块,注重生活化与实践性,在内容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但受学时等限制,教材内容在广度、深度方面仍然有局限性。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中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但没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知识;第八课国家的收入与分配,教材有财政的巨大作用但没有国家现行的财政政策;第九课征税与纳税有税收的种类、个人所得税而没有个人所得税新的起征点;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教材有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但没有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诸于此类的不足还有很多。这些都反映出作为时政性很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其教材有很大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注重教材的延伸,但在很多时候,教师们只重知识点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这势必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拓展。 延伸教材、拓展教材就是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各种视频资源,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等领域,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视频资源本身就是活的教材,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时政性视频资源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教材克服滞后性的不足,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动态。 例如,在上高一经济生活第六课的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内容时,我利用温家宝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视频片段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教材进行延伸,教给学生有关我国货币政策的知识。通过这个延伸,学生不仅更加理解银行的作用,而且了解什么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货币政策等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对家庭经济生活的关注、对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关注。 实践表明,教师可以挖掘视频资源中蕴含的有效知识因素,通过设置疑问,把视频资源与教材结合起来,把政治课堂从书本延伸到自然、社会、历史、生活等更广阔的领域,可以丰富教材,使教材与教师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新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拓学生视野。真可谓是巧放视频,延伸教材,拓宽视野,激活课堂。 第四,巧放视频创反思提高的情境,抛砖引玉,德育渗透。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现阶段提高高中生的道德素质,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多种形式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这样的德育目标采用抽象理论说教、被动硬灌的方式是难以达到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是高中生德育的主渠道。各种视频资源不仅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是重要的德育素材。例如,播放有关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的视频,感人的一幕幕让师生泪流不止,师生从内心发出“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呐喊;神七问天、“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祥云火炬登珠峰、北京奥运等记载国家成就的视频,让学生为祖国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用视频藏独分子打砸抢的暴行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教育;用依法禁毒 构建和谐让学生明白毒品危害和我国禁毒的决心,告戒学生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视频人与自然能让学生在感悟中得到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的教育例如,哲学与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综合探究的内容是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为了更好对学生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与理想教育,我利用当时的恰同学少年视频资源。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述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贫寒学子,胸怀鸿鹄志向,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忧患情怀。他们勇敢无畏,坚定自信,意气风发,青春激荡。他们理想崇高,戮力同心,同心同德,执着地朝着美好的前途进发。我节选了其中杨昌济老师对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关于“立志” 的课堂对话和孔校长给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生“简朴乃修身之本”的训话教育片段。在学生观看这两节视频之后谈历史伟人的理想追求,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这一堂课播放的恰同学少年-简朴乃修身之本与恰同学少年-立志两个片段,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力量、一种召唤、一种对理想追求的深切感悟,取得很好的德育效应。 实践证明,播放那些些富含德育理念的视频,无需教师苦口婆心说教,无需教师严肃地告诫学生应该怎样,不能怎样。而学生就会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有深切的感悟,在针对视频的课堂讨论中,交流碰撞,自我反思,群体教育,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等德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真可谓是巧放视频,抛砖引玉,德育渗透,反思提高。 总之,视频资源音像结合,视听统一,是现代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课程教学资源。将丰富的视频资源与课本教材、课堂教学相结合,创造艺术导入、知识拓展与反思提高情境,突破重难点,为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堂注入活力因素,为课程教学变革注入动力因素,有利于构建引人入胜的富有时代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当然,在课堂教学巧妙应用视频资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师把握播放视频的时机,坚持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这样,才能充分显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优势,充分显示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信息素养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魅力风采。 【参考文献】 1视频格式介绍来源:网络2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宫淑红、桑新民3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3月16日发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