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实验室检测》PPT课件.ppt_第1页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PPT课件.ppt_第2页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PPT课件.ppt_第3页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PPT课件.ppt_第4页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功能实验室检测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李华富 肝脏的生物化学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生物转化作用 分泌排泄功能 肝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三、胆红素代谢检检测 四、胆汁酸代谢检测 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测 六、血清酶及同功酶检测 七、肝纤维化检测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STP)、白蛋白(A)、(球蛋白 )G、A/G测定 【原理】 90以上的STP和全部的血清A由肝脏合成 G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粘度密切相关。 A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成,肝 脏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5-19天 。 【参考值范围】 正常成人血清 STP:6080g/L A: 40 55g/L G: 20 30g/L A/G: 1.5 2.5/1 【临床意义】 1.STP及A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 STP及A降低:肝功能损害:亚急性重 症肝炎等;营养不良,STP60g/l或A 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等;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 ;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 充过多; 3.STP及G增高:慢性肝脏疾病;M球 蛋白血症: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SLE;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 病; 4.G浓度降低: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 婴幼儿;免疫功能限制;先天性低球 蛋白血症; 5.A/G倒置: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 (二)血清蛋白电泳 【原理】在碱性环境中(PH8.6)血清蛋白 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不同、等电 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在电场中的 泳动速度也不同。 A分子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泳动速 度最快。 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范围】 Albumin:62%71% 1 Globulin:3%4% 2 Globulin:6%10% Globulin :7%11% Globulin :9%18% 血清蛋白电泳 【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 Globulin 增加。 2,M蛋白血症:如骨髓瘤,单克隆 Globulin 明显增加。 3,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增 高可致2 Globulin及 Globulin 增高(是 脂蛋白的主要成份) (三)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原理】 极大部分凝血因子、大部分纤维蛋白原都 在肝脏合成,同时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 等也在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半衰期比白蛋白短得多,尤其是 维生素K依赖因子(、)。 在胆汁淤积患者,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减少 ,维生素K依赖因子(、)不 能被激活,引起凝血障碍。 【参考值范围与临床意义 】 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PT) 正常参考值范围:1114秒 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 、 含量,能判断肝病预后。 PT延长提示:肝硬化失代偿 胆汁淤 积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范围:3042秒。 临床意义: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 、含量。 APTT延长提示:严重肝病 维生素K缺 乏 3,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 参考值范围:1618秒。 临床意义:TT延长主要反映血浆纤维蛋白 原含量减少。 4,抗凝血酶(AT- )测定 临床意义: AT- 活性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或合并DIC (四)血氨测定 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 关键。 参考值范围:1872mol/L。 临床意义:生理性升高见于高蛋白饮食, 病理性升高见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等。 降低见于低蛋白饮食。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原理】内源性胆固醇(cholesterol)80% 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 基转移酶(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 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氨基转移到 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酯。 【参考值范围】 总胆固醇2.96.0mmol/L 胆固醇酯2.343.38mmol/L 【临床意义】 1. 肝细胞受损,胆固醇酯减少 2. 肝细胞严重受损,总胆固醇减少 3. 胆汁淤积,总胆固醇增加。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 STB )测定 【参考值范围】成人3.417.1mol/L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 17.1但34.2mol/L,隐性黄疸 34.2171mol/L,轻度黄疸 171342mol/L,中度黄疸 342mol/L,重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85.5mol/L,溶血性黄疸 17.1171mol/L,肝细胞黄疸 171256mol/L,不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342mol/L,完全性阻塞性黄疸 3.根据STB,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 黄疸类型: STB非结合溶疸,STB结合胆淤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CB)与非结 合胆红素(UCB)测定 【参考值范围】 CB:06.8mol/L UCB: 1.710.2mol/L 【临床意义】 CB/STB:20%,溶血性黄疸 CB/STB:20% 50%,肝细胞性黄疸 CB/STB:50%胆汁淤积性黄疸 (三)尿内胆红素检查 【参考值】正常人为阴性 【临床意义】 肝细胞性及梗阻性黄疸尿胆红素阳性。 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阴性。 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尿胆红素 阳性 Gilbert和Crigler-Najjar综合征尿胆红素阴 性 (四)尿中尿胆原检查 【参考值范围】 阴性或弱阳性,0.844.2mol/L/24h 【临床意义】 增多 溶血性黄疸明显增加。 肝细胞性黄疸轻度增加 顽固性便秘可增加。 减少 梗阻性黄疸 长期服用抗生素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 胆汁酸(bile acid)测定 【原理】 胆汁的主要成份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 固醇 【参考值范围】总胆汁酸,010mol/L 【临床意义】 增高:肝细胞损害 胆道梗阻门脉分 流 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查 靛氰绿( ICG)滞留率试验 【原理】 ICG90%以上被肝细胞摄取,再以原形从胆 道排泄。 【参考值范围】 15分钟血内ICG滞留率010%。 【临床意义】 1.增高:肝细胞损害 ;胆道梗阻 2.先天性黄疸的鉴别诊断:Dubin- Johnson-正常; Gilbert-正常,有时 可轻、中度升高;Rotor-50% 六、血清酶及同功酶检查 肝病酶血清浓度变化机理 变 化 机 理 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肝细胞受损后酶从酶存在于肝细胞内,肝细胞受损后酶从 细胞内释放入血,使血清酶活性升高细胞内释放入血,使血清酶活性升高 酶由肝细胞合成,肝脏疾病时肝细酶由肝细胞合成,肝脏疾病时肝细 胞合成酶减少,使血清酶活性减低胞合成酶减少,使血清酶活性减低 维生素维生素K K依赖性凝血因子,因胆汁淤依赖性凝血因子,因胆汁淤 滞,胆汁酸盐不能进入肠道使维生素滞,胆汁酸盐不能进入肠道使维生素K K 吸收障碍,肝脏不能合成这些凝血因子吸收障碍,肝脏不能合成这些凝血因子 胆道梗阻,酶排泄受阻,使血清酶胆道梗阻,酶排泄受阻,使血清酶 浓度升高浓度升高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时某些酶活性升高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时某些酶活性升高 常见血清酶 ALTALT、ASTAST、ALDALD、LDHLDH、GDHGDH CHECHE、LCAT LCAT 各种凝血因子各种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ALPALP、GGT GGT MAOMAO、PHPH、P PP P、HAHA 肝脏疾病诊断酶分类 分 类 肝细胞损害为主的酶肝细胞损害为主的酶 胆汁淤滞为主的酶胆汁淤滞为主的酶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酶 协助诊断肝细胞癌的酶类协助诊断肝细胞癌的酶类 代 表 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 谷氨酸脱氨酶(谷氨酸脱氨酶(GDHGDH或或GLDHGLDH) 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LDH)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S S转换酶(转换酶(GSTGST) 胆碱脂酶(胆碱脂酶(CHECHE)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CAT) 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LPALP) -谷氨酰转换酶(谷氨酰转换酶(-GT-GT或或GGTGGT) 亮氨酸氨基肽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LAP) 5-5-核苷酸酶(核苷酸酶(5-NT5-NT) 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MAOMAO) 脯氨酰羟化酶(脯氨酰羟化酶(PHPH) 胶原酶(胶原酶(collagenasecollagenase) -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GT-GT) -L-L-岩藻糖苷酶(岩藻糖苷酶(AFUAFU) 碱性磷酸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ALP-) 5-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工酶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工酶(5-NPD5-NPD) 醛缩酶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A A(ALD-AALD-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天门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转移酶 (AST)(AST)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 、心肌等组织中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 肌和肾脏组织中。 ALTALT、ASTAST体内分布情况及半衰期变化体内分布情况及半衰期变化 分布分布 半衰期(小时)半衰期(小时) 脏器脏器 肝细胞肝细胞 ALT ALT 肝脏、骨骼肌、肝脏、骨骼肌、 主要在胞质主要在胞质 4747 肾脏、心肌等肾脏、心肌等 AST AST 心肌、肝脏、心肌、肝脏、 80%80%在线粒体在线粒体 1717 骨骼肌、肾脏等骨骼肌、肾脏等 20%20%在胞浆在胞浆 临床意义: 用于下列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 察及疗效判断。 肝胆疾病 心肌梗塞 (AST) 骨骼肌损害 (AST) 参考值范围 ALT: 10 - 40 U/L ALT: 10 - 40 U/L AST: 10 - 40 U/L AST: 10 - 40 U/L ALT/AST 1 ALT/AST 1 ALT/AST1.0 轻度肝损害 ALT/AST 1.0, 特别是0.5 慢性活动肝炎 酒精性肝损害 临 床 意 义 疾疾 病病 ALTALT与与AST ALT/ASTAST ALT/AST 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 1 1 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 N N或或 1 1 酒精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脂肪肝 N N或或 1 1 肝硬化肝硬化 N N、或或 1 1 N:正常;:轻度升高; :明显升高;:降低 碱性磷酸酶 (ALP) 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 、肾、小肠及胎盘中 同工酶 电泳分离 (图) - ALP1 - 肝型 ALP ( ALP2 ) - 骨型 ALP ( ALP3 ) - 胎盘型 ALP ( ALP4 ) - 小肠型 ALP ( ALP5 ) - ALP6 正常人血清中ALP2占90%。 TotalALPTotalALP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 40-150U/L40-150U/L ALP 临 床 意 义 生理性增加: -妊娠中晚期 (胎盘型 ALP) -生长中儿童 (骨型 ALP) - O型及B型人群 (小肠型 ALP). ALP 临 床 意 义 病理性升高: - 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ALP- - 肝炎、肝硬化等:ALP- -骨骼疾病 黄疸时ALP、BIL及ALT的变化 黄 疸 类 型 ALP BIL ALT 阻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N或 溶血性黄疸 N N 注: :增高; :较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ALP同工酶: 临 床 意 义 ALP同工酶: 胆汁淤积性黄疸,尤其是癌性梗阻时, 100%出现ALP1,且ALP1 ALP2。 急性肝炎:ALP2,且ALP1ALP2。 肝硬化:ALP5,但不出现ALP1。 -谷氨酰转移酶 (GGT) 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 50U/L50U/L GGT 临 床 意 义 急性病毒性肝炎:GGT-, 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 GGT-N, 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 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 或,ALT和AST-N或. 胆道阻塞性疾病:GGT-。 七、肝纤维化检查 (一)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 【原理】 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成为前胶原受到肽酶切割分离,成为P P P P,部,部 分进入血。分进入血。 【参考值范围】 PP150ng/L为异常。 【临床意义】 PP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二)(二)胶原测定胶原测定 【原理】胶原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是构成 基膜的主要成份。 【参考值范围】 胶原NC1片段为5.31.3g/ml 【临床意义】 胶原合成增多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表现之一。 传染源 粪便 血液/ 血源性物质/ 体液 血液/ 血源性物质/ 体液 血液/ 血源性物质/ 体液 粪便 传播途径粪-口经皮肤/ 经粘膜 经皮肤/ 经粘膜 经皮肤/ 经粘膜 粪-口 慢性感染否是是是否 病毒性肝炎类型 ABCDE 基因组类型 ssRNA dsDNA ssRNA ssRNA ssRNA Hepatitis B Virus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人 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人口为HBV慢性 感染 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率 达9.8% 抗原组成(一)-HBsAg 位于病毒表面,是一种糖蛋白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抗原组成(二)- HBcAg 位于Dane颗粒核心部分和肝细胞核内,在 血清中不易检出游离的HBcAg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非保护性抗体) 在乙肝急性期、恢复期和HBsAg携带者中 常可检出抗-HBc 抗-HBc IgM常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抗原组成(三)- HBeAg 位于HBV的核心,是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HBeAg和Dane颗粒出现相平行,且与DNA多聚 酶在血中的消长动态相符合 血中HBeAg的出现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有感染 性的指标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e抗原结合,通过补 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 好的征象 抗原组成(四)- Pre-S抗原 位于HBV的外衣壳上,有两种 刺激机体产生抗Pre-S1和抗Pre-S2,能阻断 HBV与肝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抵抗病 毒的作用 抗Pre-S1和抗Pre-S2的出现,表示病情好转 ,趋向痊愈 病原学诊断(一)-抗原抗体检测 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 HBe、抗-HBc以及抗-HBc IgM 方法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最常用,定性) 发光免疫分析(定量) 反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