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ppt_第1页
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ppt_第2页
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ppt_第3页
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ppt_第4页
中国医大产科课件孕期营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孕 期 营 养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颜君 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n影响各器官系统(脑及骨骼)发育 n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死亡率 孕妇营养不良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 n在脑组织细胞分裂、增殖阶段,营养不良 可使细胞分裂减慢,表现为细胞数量减少 而体积不变;在脑组织细胞的增大阶段, 营养不良则主要使脑细胞增大 成熟减慢, 表现为细胞平均体积减少而数量不变。一 旦营养不良纠正后,细胞体积可以恢复, 但因营养不良而引起的脑组织细胞数量的 减少是无法纠正的。 营养不良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n大量研究证明,胎儿期营养不良直接导 致出生后神经功能缺陷和智力低下。这 种婴儿体质虚弱、语言能力差,习语时 间要推迟到3岁以后。如果儿童期继续营 养不良,习语时间要推迟到5岁以后,并 出现智商下降。 成年慢性病与IUGR n出生体重与糖尿病 n出生体重与高血压 n低出生体重与冠心病 孕期营养对母体健康的影响 n妊高征:据调查,与缺钙有关 n骨密度 “a tooth a child” n糖尿病:肥胖 孕期生理及代谢的改变 n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n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的改变 n孕期肾功能的改变 n孕期体重增加及其构成 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n孕期钙的吸收与储存与孕期雌激素水平 呈正相关 n孕期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率增 加利于胎儿得到更多养分 n孕期胎盘分泌一系列抗胰岛素激素刺 激母体脂肪分解利于胎儿得到更多养 分 孕期血容量变化 n自妊娠6周起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 时达高峰,约增加35%,平均约增加 1500ml,维持至分娩 n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约 增加1000ml,红细胞约增加500ml,使血 液稀释,称为生理性贫血 孕期肾功能的改变 n肾血流量比非妊时增加50%,肾小球滤 过率比非妊时增加35% n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而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不变,因此约15%的孕妇出现糖 尿,应注意与真性糖尿病相鉴别 孕 期 体 重 增 加 组 成 孕期体重增加 n健康初产妇12.5Kg,经产妇略低 n增加速度:妊娠13周前无明显变化,后平均 每周增加350g,不应超过500g n个体差异: n孕前体重情况及是否准备哺乳 nBMI(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 ) BMI正常范围:19.826.0 BMI 推荐体重增加范围(kg) 19.8 12 .518 19.826.0 11 .516 26.0 711 .5 热 量 n正常育龄妇女: 2200kcal n孕早期:+50kcal n孕中、晚期:+300kcal n理想热量摄入量:理想体重40kcal n如摄入不够:消耗蛋白质;酮症酸中毒 n如摄入过量:巨大儿;糖尿病;etc. n注意:尽量避免 empty-calorie 饮食 蛋 白 质 n正常女性:4560克 n孕期:+10克 n必需氨基酸 n完全/不完全蛋白质 n互补性蛋白质:豆类和谷类 必需氨基酸 n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 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膳 食提供,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n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蛋白 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必需氨 基酸的成分和比例越接近于人体组织, 就越能被人体利用,其营养价值也就越 高。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 值要比植物性蛋白质高 脂 肪 n胎儿生长发育必需;为泌乳做准备 n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必需(脑和神经组织 的固体物中约一半是脂类) n脑组织的脂肪酸中1/3是亚油酸、亚麻 酸 n亚油酸、亚麻酸在体内合成AA、DHA, 且共用一套酶系统,故能互相抑制 n鱼类及贝类含有DHA,植物油内含亚油 酸,豆油、核桃、鱼虾等内含亚麻酸 维 生 素 nVitA:促进细胞的生长繁殖,维持皮肤黏膜 的健康,夜视力;蔬菜(黄、深绿色),奶 油;口服避孕 nVitC:促进胎儿骨、齿发育、造血系统的健 全和机体抵抗力;贫血、坏血病、流产、早 产、胎膜早破 nVitD:促进钙、磷的吸收;饮食,晒太阳 n叶酸:参与DNA、RNA的合成;畸形、贫 血、胎盘早剥、流产 维生素 n脂溶性维生素:VitA、 D、 K、 E n水溶性维生素:VitC、 B、叶酸 n口服避孕药可干扰VitA、VitB6、叶酸在 体内的储存,因此此类孕妇怀孕后应有 意识进行相应补充 n孕期便秘者,不可长期使用作为通便剂 ,因其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的吸 收 矿物质 n钙:对胎儿生长、母体骨骼情况及妊娠结 局均有影响;孕妇每日1.5克,同时注意补 充VitD;牛奶、肉类、豆类、海产品 n铁: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血、肉、鱼 、禽类 乳糖不耐受 n牛奶中所含的糖是乳糖,必须由乳糖酶分 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 n在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中,婴儿期有乳糖 酶的存在,但在入学前后便消失了 n黑人、印地安人和东方人发生乳糖不耐受 的比率最高 n可食用其他奶制品:酸奶,奶酪,冰激凌 缺铁性贫血 n原因:孕前月经损失 n妊娠期血液稀释:生理性贫血 n需储存一定量以备分娩损失 n胎儿生长发育需要 nWHO报道:世界不同地区孕妇贫血率为 21%80%,我国发病率较高,特别是 农村地区高达60% 孕妇食物金字塔 评估内容 n食物准备 n饮食型态 n经济因素 n活动情况 n健康状况 n个人饮食喜好 n家庭饮食型态 孕早期(0-3月)饮食安排 n注意:注重优质蛋白质,富含无机盐和 维生素,易于消化吸收 n膳食构成举例:主食200250克,动物 类食品(包括水产品)150200克,杂 粮2550克,蔬菜(绿色蔬菜占2/3) 200400克,蛋类50克,水果50 100克,牛奶250克,植物油20克。 孕中期(4-7月)饮食安排 n注意:主食要充足,多吃动物性食品, 增加植物油摄入,烹饪时减少维生素的 损失,少食多餐 n膳食构成举例:主食400500克,豆类 及豆制品50100克,蛋类50100克 ,绿叶蔬菜500克,动物类食物100 150克,水果200克 孕中期(810月)饮食安排 n注意:增加豆类蛋白质、含钙丰富的食 物,多吃植物油、动物肝脏 n膳食构成举例:主食400500克,豆类 及豆制品50100克,蛋类50100克 ,绿叶蔬菜500750克,牛奶250克, 动物类食物200克,动物肝脏50克(每 周12次)水果200克,植物油40克 孕 期 用 药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颜君 药物进入胎儿体内的途径 n胎盘转运:怀孕5周后,胎盘血循环开始建 立,母体用药可进入胎儿体内 n胎儿吞噬羊水自胃肠道吸收 n皮肤自羊水吸收 药物在胎儿体内的分布 n60-80%的血液流入肝脏,因此胎肝药物 浓度最高 n静脉导管的存在,使有活性的药物直接进 入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n血脑屏障较弱,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药物从胎儿体内排泄 n胎儿肝内缺少氧化酶和醛化酶,对药物 的代谢能力很低,造成药物半衰期延长 n药物在胎体内代谢为极性大而脂溶性小 的物质,不易通过胎盘,易蓄积于胎体 n胎儿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泄药物能力差 n药物排泄至羊膜后可能再次被吞咽,形 成药物在体内的再次循环 孕妇用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n大多数胚胎发育缺损都发生在器官分化形 成阶段,所以,从胚胎形成开始到器官发 生完成为止最为敏感 n妊娠前8周(胚胎期)各个器官都在迅速 发育,对毒性物质极为敏感 n孕14周以后胎儿各器官已分化完成,但 尚未成熟,尤其是生殖腺、中枢神经系统 、牙齿,因此,仍可受药物影响而发生畸 形 各种畸形发生时间及与孕周的关系 n三:心异位,脐膨出,缺肢畸形 n四:脐膨出,缺肢畸形,气管食道瘘,半脊椎 n五:气管食道瘘,半脊椎,白内障,腿短小,颜 面裂,腕或踝脱臼 n六:白内障,腿短小,腕或踝脱臼,唇裂,无下 颚,先天心脏病,主动脉异常 n七:先天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指 脱臼,腭裂,短头 n八:先天心脏病,短头,短手指,鼻骨发育不全 妊娠头3个月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n性激素、抗甲状腺药、糖皮质激素 、抗癫痫药、抗肿瘤药、抗生素、 水杨酸盐类、其他: 妊娠中晚期和新生儿期对 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n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氨基甙 类)、磺胺类、呋喃类和抗疟药、 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解热镇痛 药、抗甲状腺药、抗高血压药 分娩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 n吸入麻醉药:新生儿抑郁症 n局部麻醉药:使孕妇血压降低胎盘供血减少 ;利多卡因等胺类药物,穿透能力较强,可进 入胎儿体内,抑制新生儿呼吸功能 n安定药:母体血压新生儿呼吸抑制 n缩宫药:减少胎盘供血 维生素类药物 nVitA:过多可引起颅面、神经系统、心 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nVitB6:短肢畸形,新生儿吡多醇依赖症 nVitC:坏血病 nVitD:胎儿血钙过高,主动脉、肾动脉 狭窄,高血压,智力发育迟缓 nVitE:新生儿腹泻、腹痛、乏力 预防接种 n乙肝疫苗:尽量不接种 n甲肝疫苗:我国用的是活疫苗,因此不宜 n乙脑疫苗:死疫苗,对胎儿无影响。但早 孕期不宜,因接种后会发热 n流感疫苗:孕妇禁用,可致畸 n破伤风类毒素或抗毒素:可以注射 妊娠期用药的选择 n使用药效学和药动学明确的药物 n已证明对灵长类动物无害的药物 n需清楚了解妊娠周数,因不易判断胚胎 器官形成的最终时刻,最好在妊娠满4个 月后开始用药 n用药指征明确,慎重权衡利弊 药物对胎儿危险性分类 美国FDA nA类:无不良反应 nB类:动物实验证明无害,尚无对胎儿是 否有害的研究报道 nC类:对动物的胎畜有害,但无对胎儿影 响的报道 nD类:对胎儿有害,但对治疗孕妇疾病必 需,用药利大于弊 nX类:对胎儿有害,孕妇禁用 胎儿的药物治疗 n一、经由母体给药: n1、分娩前用皮质类固醇可防止新生儿呼 吸窘迫综合征 n2、宫内感染:抗生素 n3、胎儿心率失常:抗心率失常药物 二、直接由胎儿给药 n1、羊膜穿刺 n2、胎儿腹膜内给药 n3、胎儿肌内注射 n4、胎儿血管内注射 产后抑郁 (Postpartum Depression)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颜君 定 义 n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 ),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 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 特征的精神紊乱,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 常。 诊断标准 n必须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且持续2周以上, 或具备下列中的1条,但必须每日出现,症状 为:产妇出现忧郁情绪。几乎对所有事 物失去兴趣。食欲改变,导致体重增加或 减轻。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精神焦虑 不安或呆滞。疲劳或虚弱。不恰当的自 责或自卑感,缺乏自信。思想不集中,综 合能力差。反复自杀企图。 发病率 n国外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5% - 33% n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国内产 后抑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高达 10.2% -37.14% 危 害 n过度的焦虑与抑郁可引起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 少,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诱发产后出血。 n低落的情绪可干扰产妇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使其丧 失热情与信心,人际关系协调障碍,食欲减退,睡 眠失调,性欲减退,甚至出现自杀现象,从而影响 其婚姻和家庭,病情严重或未及时治疗者还可发展 为产后精神病。 n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水平较正常产妇低 ,导致泌乳延后,乳汁分泌量较少。 n可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成长与行为、认知、情感 的发展。甚至有研究表明,产后抑郁为新生儿猝死 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关因素 n神经内分泌因素 n社会心理因素 n产科因素 n遗传因素 神经内分泌因素 n雌、孕激素 n肾上腺皮质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 n甲状腺功能变化 n生化代谢因素:游离色氨酸 社会心理因素 n人格特征及不良的青少年时期经历:多见 于自我为中心或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 不稳定、好强、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 人相处不融洽等人群中。 n生活事件压力:人口、环境的变化,社会 、认知方面的因素、长期的生活压力、家 庭问题。特别是发生在孕期或产后6个月内 的重大生活事件,可使发病率增加6倍以上 社会心理因素 n社会支持缺乏:是帮助产妇克服产后诸多困 难的有效资源,充分的社会支持可有助于产 妇获得知识、提高自信、减缓压力,以及减 轻负担。但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产后抑 郁状态的产妇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是匮乏的, 特别是信息支持(指为支持对象提供指导、 建议和相关的信息)和评价支持(指对支持 对象的行为给予肯定、认可、表扬和鼓励) 产科因素 n产前:内科合并症、产前诊断异常 n产时:分娩方式、分娩疼痛承受力、 新生儿评分、产程时间、产时并发症 n产后:不良的分娩结局 遗传因素 n既往有情感性障碍史、经前抑郁史 n再次怀孕分娩时复发率高达20-30% 预 防 n孕期保健 n产时支持 n产后保健 治 疗 n心理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干预 n药物治疗 内镜在妇产科的应用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 颜君 腹腔镜 n适应症: n诊断不清的盆腔包块 n生殖道发育异常 n原因不明的腹痛 n人流放环术后可疑子宫穿孔 n不孕症及内分泌疾病 n恶性肿瘤手术或化疗后的效果评价 禁忌症 n严重心、肺疾病者,身体衰弱,患精神 疾病及有膈疝者 n腹腔有广泛粘连者 n腹部巨大肿瘤达脐下二指、脐疝、脐部 皮肤感染、血液病及严重神经官能症者 n器官异位或异常增大 n过度肥胖 并发症 n腹膜外气肿 n大出血 n膈肌气肿 n气栓 n脏器损伤 n感染 护理要点 n术前检查时取膀胱截石位,随着气体进 入腹腔,将病人该为臀高头低位 n术后:卧床休息半小时,密切观察 n向病人讲解可能因腹腔残留气体而感肩 痛及上肢不适症状,会逐渐缓解 n两周内禁止性生活 n如有发热、出血、腹痛等应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