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的现况研究及展望.doc_第1页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的现况研究及展望.doc_第2页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的现况研究及展望.doc_第3页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的现况研究及展望.doc_第4页
幼儿教育毕业论文——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的现况研究及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创设的现况研究及展望摘要“环境”一词的词意是指人们所在的周围地方与有关事物,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以幼儿为中心,围绕幼儿存在的各种物质实体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的生态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是研究者基于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个别访谈法对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进行个案研究,呈现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对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AbstractEnvironment wher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refers to people with the things around the place, it is always relative to a center in terms of things. Kindergarten childre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s centered around the 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and spiritual factors interact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mulgated 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that read: Kindergarten children should provide a healthy, rich life and activities of the environment, meet the multifarious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making them happy get the benefit of childhood experienc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of Article VIII also provides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resource, through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the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his research is the study of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iterature study, field observation, personal interviews in city environmen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case study presents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kindergartens statu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creation of kindergartens in the problems and thei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related to better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for child development play a role.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环境 环境创设目录摘要1Abstract2一、绪论4二、国内外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先行研究6(一)国外相关理论先行研究成果6(二)国内相关理论先行研究成果6三、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7(一)幼儿园教室外环境创设的分类7(二)研究现状7四、创设幼儿园室外环境的的基本原则与建议9(一)探究性原则9(二)互动性原则9(三)过程性原则9(四)内容性原则9五、幼儿园外部环境的创设方法与案例10(一)科普教育的外部环境的创设10(二)利用家园互动创设外部环境11(三)教室外部环境创设与教育相结合12六、小结14参考文献15致谢16一、绪论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环境创设成为近年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热门的话题之一。因为幼儿园教室一直是教育的主题,所以幼儿园外部环境往往被忽视。根据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应该注重通过环境创设的手段,使儿童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体验。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对教育者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教师应通过何种策略来激发儿童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使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儿童与环境发生有效互动,更高效的利用环各种环境,以此实现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调查结果相结合,有利于为幼儿园教育外部环境的创设提供理论依据,使幼儿园在外部环境创设方面得到理论的提升又可以在实践层面上优化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创设,从而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笔者通实习的宋庆龄幼儿园的经历,并结合走访上海市数家二级、一级、特级幼儿园,调查和研究了大量关于环境创设方面的资料。并对幼儿园室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做了调查,为此要探讨的是幼儿园外部环境创设的现况与展望。概念界定我国部分学前教育的学者认为幼儿园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园外的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指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其中,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场地、园舍、设备、材料、空间结构与环境布置等;精神环境包括幼儿教师与幼儿体验到的幼儿园或班级人际关系的性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幼儿园的文化情感氛围等。当前除了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还有将其分为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对环境的定义,可以将环境看成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幼儿园作为一个具有特定任务的机构,其自身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包含相互联系的各个层面,包括物质的、规范的、情感的、技术的层面。生态学意义上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是指上述层面中包含的房舍、空间、时间、材料、人员(幼儿、教师及其他成员)、规则、目标、手段等要素之间的合理组合和搭配;就是幼儿园与周围其他生态因子的协调。意大利瑞吉欧的创始者和领导人马拉古齐认为“环境”不仅是幼儿所处的地理、物质环境,更是一种时间、精神沉淀的文化环境。二、国内外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创设的相关理论先行研究(一)国外相关理论先行研究成果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的。建构主义的提出者皮亚杰认为,学前时期的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直接的感知与事物的具体形象是儿童思维的重要支柱。儿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国外幼儿园外部环境创设非常注重社会性,强调“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在外部环境建设上充分的体现了。从内容上看,外部环境的创设常常和课程紧密结合,教室外部走廊上布置的大多是儿童作品和作业。其次国外幼儿园大多数注重通过外部环境向儿童、教师、家长渗透规则意识。(二)国内相关理论先行研究成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非常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他认为“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而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儿童有三种基本的能力,“一、接受外界的刺激;二、这种刺激在脑筋中肌肉里或者可以保留着;三、他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发生相当的反应。这三种基本的能力,是他一生做人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刺激就是从环境中来的,在幼儿园外部环境对幼儿产生刺激是如影随形的,这些刺激会在头脑中保留着,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作用,产生相当的反应。因此,“环境具有直接的学习作用和重要的熏陶作用,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来源。”而教室外部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以及身心放松的环境。在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一书中朱家雄教授从教育与文化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学前教育对文化的依赖和适应,强调了幼儿园作为一个小系统与其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同源关系。幼儿园室外环境建设可以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小社会。特别在过各种节日的时候,外部环境更应该以以人类发展生态学为基础对幼儿园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提出建议。认为要使幼儿能产生期望行为在物理环境创设上要与空间时应,在心里环境创设上要能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减少幼儿出现冲突、拒绝行为。在我实习的宋幼,每天早上都会有妈妈老师和爸爸老师在每个楼梯过道做义工,向孩子们问好。一句简单的“早上好”和一个微笑都给幼儿营造了温暖的心理环境,也培养了他们的文明礼仪。三、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创设的现状研究(一)幼儿园教室外环境创设的分类(1)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园舍建筑的设计,教室外过道、户外的环境创设及材料、设备的选择和配置。(2)精神环境的创设陈鹤琴先生认为,心理环境问题比物质环境问题更重要,他非常强调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提出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方面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可感受、可体验到的。影响着生活在幼儿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幼儿对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感受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园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在园生活的质量和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二)研究现状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今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形成方面,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被誉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然而,目前也有许多幼儿园过分的注重室内环境建设忽略了教室外环境创设1.外部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绝大部分幼儿园,教室外部环境只是起观赏宣传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成果的一种展示。大部分幼儿园将优秀的儿童作品装裱画框挂在墙上如图7(),一学期甚至一年都不做更换。幼儿只能机械性的接受这些环境,这样非常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框定了他们的美感。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的环境布置,极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2. .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幼儿园外部环境创设只重视室外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教室外部各个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大部分的幼儿园只会在教室内使用空间挂饰,放弃使用外部空间挂饰,觉得在教室外的空间挂饰若以适合幼儿观赏的高度悬挂则会影响家长通行,但是这样却减少了儿童学习及观赏空间,违背了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在外部环境的地面利用也不够充分,比较单一,只是单纯的作为过道,在墙面做创设。3. 以教师的制作和布置为主,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我国幼儿园中一提到环境创设,许多教师就开始抱怨,又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来进行环境的布置,他们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当做了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来完成,因此大家显得很忙,也很累,有时结果还不尽如人意,幼儿仿佛不领情,常常会因为好奇心去将老师制作的环境拆下来。教师也常常会为自己精心布置的环境损坏而大伤脑筋,这些方法往往都是错误的,教师出了不少力气,却没有讨到好的结果。走访了许多幼儿园后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外部环境创设时,教师们主要依据自己教育教学方便来考虑环境创设,以美观方便为主题,较少听取孩子们的建议。更有甚者,会利用上几届用过的道具来布置环境,创设的环境既不能够吸引儿童,又不能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大部分幼儿园将外部环境布置好了以后就闲置在那里。若符合儿童审美他们怎会去欣赏,若孩子不感兴趣,这个外部环境其实形同虚设。他们所进行的环境创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混淆了环境创设主客体的关系,忽视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地位及环境创设的服务对象。4 不注重环境的变化,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应具有弹性,应不断地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与环境“对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许多幼儿园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每月都有主题墙的布置,但不可避免,仍有一些幼儿园的教师认为环境创设可以一劳永逸,经常利用以为过往几届的道具来装扮外部环境。更有甚者互相抄袭,同一个年级相近的两个班级的环境布置大同小异。参观过中学、大学的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地方的主体环境布置一般不会经常变换,因为这些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稳定性,很明显他们与幼儿是不同的。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这段时期的好奇心特别丰富,对新鲜、强烈、充满变化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该把握这关键的时期,来培养幼儿像一块海绵一样的吸取知识与探索未来。但是整天生活在一种不变的环境当中,每天面对的是同样的东西,时间久了必然感觉乏味,这怎能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四、创设幼儿园室外环境的的基本原则与建议(一)探究性原则杜威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科学教育最适合发展儿童的探究本能。在利用环境作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平台或媒介时,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就是要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给儿童提供更多自由发挥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教师在布置外部环境时对环境所传达的信息以及儿童由此而进行的探究过程要有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注意在外部环境创设中适当的“留白”,以保证环境中所包含的探索任务难度适中,儿童可以带着一定的疑问亲身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切忌过于明显地在环境创设中呈现问题的结果,或对儿童的探索过程进行过早的干预。同时,所有物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是开放的,供幼儿随时探索,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探究欲望。(二)互动性原则科学教育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外部环境创设不是简单摆放和展示物品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相互启发,产生创作灵感,并在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因此,外部环境创设的过程不专属于教师,它的教育功能也不单单表现在环境创设完毕后,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所受到的影响。鉴于此,幼儿园完全有必要发动家长一同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通过多方的交流增加儿童对科学教育活动的丰富体验。(三)过程性原则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经历体验和探究的过程,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布鲁纳就曾强调,“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儿童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明确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激发乃至扩展儿童的探究过程,而不是从成人的视角理解儿童从环境中获得知识的结果,更不能人为地缩短儿童自主探究的时间,而过多地向儿童呈现已被固定和抽象化的知识概念。(四)内容性原则幼儿园环境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利用教室外部环境结果每个主题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在互动中自主探究、构建、习得基本的生活经验。其中,教师给予幼儿探究学习以更多的支持,引导幼儿学习行为的变化和改进。才能真正体现“课程化环境”应有的教育价值。五、幼儿园外部环境的创设方法与案例(一)科普教育的外部环境的创设1.创设科学教育公共外部环境。图(一)一所幼儿园首先吸引人们的是其整体的外部环境和公共设施,而这也恰恰是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由于教室外的公共环境是儿童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存在着最为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而不像幼儿园班级内环境,人际交往活动基本上只局限在师生之间和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因此,在教室外公共环境创设中渗透不同层次的科学教育元素,可以更好地激起不同年龄段儿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满足不同发展程度的儿童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需要。如在笔者实习的幼儿园就将齿轮转轴的器械背景图1()放置在通向星空屋的过道上,孩子们因为好奇会去推动齿轮,一个齿轮转动带动其他齿轮一起转动。而外部环境绿化也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每个2.开辟科学活动体验场。利用专门开辟的科学活动体验场,可以帮助儿童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丰富的科学体验。科学活动体验场的开辟可以同特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利用幼儿园已有的空间和教育资源,形成系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从而使儿童在完整、连续的科学体验活动中得到成长。如图2()幼儿园专门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种植场地,让幼儿自己来播种,来了解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收获的过程。这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劳动艰辛,还让孩子们了解种子结果的过程,这样的亲身体会比传统的课堂更有效。包括在春天这个主题课程中,不再以传统的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来让孩子们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而是在班级门口图3()纺织小蝌蚪,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体验生命成长的奥秘。科学活动体验场的开辟要奉行节俭、效率的原则,避免过多地占用教师的精力,同时要在安全保护等方面做好准备与预防。(图二)(图三)(二)利用家园互动创设外部环境家长资源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谋求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能更好地充实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亲子互动,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幼儿园这个期间的家长的工作都在上升期,比较忙,亲子互动这方面可能不会特别注意。适当的安排一些家长与幼儿互动的任务,无论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实习的小班,在我爱我家这个主题中,教师要求每个孩子带一个自己家的模型,来介绍自己家。这些模型都是家长与幼儿亲自参与的,介绍完的模型教师则将其布置成樱桃花苑小区如图4()。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参与了这个室外环境的布置,孩子们对自己的家“家”也格外爱护与喜欢。家园互动一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发展,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亲子教育活动的相关目标,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理解与支持。(三)教室外部环境创设与教育相结合(图四)教室外环境其实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就是反应和刺激联结,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其反应,通过反应则可以预测刺激。幼儿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一旦幼儿园外部环境创设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就可以促进幼儿特定方面的发展。笔者在一个小班在教室外拍摄的图5(),(图五)小班幼儿辨识度较低,教师在地板上的绿色小脚印提示孩子们排队的位置,这种地面环境的创设就是对幼儿行为的一种暗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就能替代教师的指导语,成为行为习惯的提示。同样,教室外环境可以与教育,目的相结合,在于尽可能的挖掘和利用日程生活中现有的环境中的教育功能让环境说话。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内容,可以将学习的内容展示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上等,通过外部环境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呈现学习的内容,延伸学习的活动,从而发挥它的介入功能。笔者曾经实习的幼儿园的中班在学习“家在上海”的主题活动,教师将教室外墙一边以蓝色碎花布为底衬,将不同时期的图片做展示还有旗袍这些实物图6()。布置了这些环境以后,教师还抽了一堂课,让孩子们拿着小椅子围坐外教室外的碎花布前分享和欣赏老上海文化的同时,学习老上海的童谣。将“乡土文化”纳入课堂,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并不是填鸭式的教育,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又有效利用了布置的外部环境。室内环境区角较注重幼儿读、写、算认知活动发展,主题性的外部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非常有帮助。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我们可以利用外部环境去配合节日教育,如:复活节可以放花帽子和彩蛋图7(),如元宵节可以放灯谜和灯笼等。幼儿对这(图七)样的节日题材的熟悉,通过动手操作材料,又可以让幼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的额融入名族文化氛围中。六、小结毫无疑问,幼儿园室外环境将越来越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幼儿园更深刻地认识到其室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环境将会演变成为幼儿与外界大环境相联系的场所,能够成为世界的缩影。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的室外环境或多或少被忽视又或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延伸下去。教师大部分把目光投射在教室内部的环境,觉得室内的环境才是和幼儿互动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