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政府绩效的就业满意度的实证研究*资助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2007JA810004以2007广东为例 郑方辉 张凤凉 *作者简介:郑方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凤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摘要】 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就业满意度指公众对个人工作及再就业机会的主观感受与预期状态的比较评价。本文利用覆盖广东全省范围的满意度调查的数据库(有效样本23777个,实施时间2007年45月),从政府绩效的角度,测量广东公众对过去一年有关工作及就业机会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整体上,公众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较低,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被访者的评价存在较大差距。【关键词】 2007 广东公众 就业满意度 研究报告 一、文献及调研简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居不下的失业问题成为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顽疾”之一,降低失业率成为各国公共政策的中心任务,因为从理论上说,就业机会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反过来,公众对于就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政府威信,乃至政权的稳定性。因此,基于选票市场的考虑,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公众满意度,尤其是工作与就业机会的满意度研究。我国人口规模庞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育高峰所带来的就业高峰,以及国企改革、产业转型所带来结构性矛盾使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广东作为中国工业化及服务产业较发达的省份,整体就业状况较好,如2006年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为525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5%,城镇登记 下降到2.6%,但仍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显然,从民生的角度,评价地方政府绩效,将公众就业满意度指标纳入其中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意义。所谓就业满意度是指公众在一定时期内,对个人工作及再就业机会的主观感受与预期的理想状态的比较评价,它是社情民意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学术界在此方面的文献逐渐增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一份报告称,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但2005年城镇居民的职业满意度仅为3.34分(5分制) 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在微观层面,范皑皑等(2007)认为,个人在工作中所获得的自主性是评价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方面,获得更多的工作自主性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组织信任。由于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对工作要求不同,所以是否在工作中获得自主性将会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范皑皑,丁小浩:教育、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针对于广东地区,凌文辁等(2007)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珠三角地区不同企业的员工中随机获得1469份有效问卷。研究表明,员工的实际离职产生于离职意愿,而离职意愿与员工满意度密切相关。凌文辁,方俐洛:珠三角企业员工满意度及离职意愿的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但将就业满意度置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2007年11月13日,新快报独家公布了由独立第三方完成的“2007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整体绩效指数研究红皮书”,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称此举为“破冰之举,为全国提供了试验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2007-11-18;南方日报,2008年1日7日等。研究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政府成本与实现公众满意为领域层,利用50个指标,针对增量,兼顾存量,对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市、区)进行年度整体政府绩效评价,得到绩效指数。其中就业满意度作为10项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之一构成政府整体绩效指数的评价因子。根据实施方案,在既定抽样要求下(95%置信度,4%以内绝对误差,调查覆盖全省,访问对象为本区域内1670岁常住人口),执行样本25120个,有效样本23777个。访问以定点拦截为主(67%),电话访问为辅(33%),实施时间2007年45月郑方辉等:广东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中的满意度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本文为依据此项调研的基础数据而形成的专项报告,并为“2007广东省市、县两级政府整体绩效指数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二、基本结果置于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的体系中,满意度调查涉及十项内容,测量公众对政府的直接态度(政策稳定性、对公务员廉洁、政府部门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执法公正性)和间接态度,自然环境和收入、就业、治安、医保等5个指标构成政府绩效的“间接”因子。统计结果表明,以10分制度量,工作及就业机会满意度全省均值为4.95分,低于中位数,说明整体上倾向于不满意。市、县两级区域的结果如表1。表1广东公众对过去一年就业满意度得分及全省排序(10分制) 城市得分排序下辖各县(市、区)得分及全省排序 广州5.294越秀区(5.44,11)、荔湾区(5.37,14)、海珠区(5.25,23)、天河区(5.36,16)、白云区(5.51,8)、黄埔区(5.66,3)、番禺区(5.37,15)、花都区(5.33,19)、南沙区(5.19,28)、萝岗区(5.28,21)、增城市(4.85,60)、从化市(5.36,17) 韶关5.047浈江区(5.11,36)、武江区(5.13,35)、曲江区(5.03,43)、乐昌市(5.06,41)、南雄市(5.08,39)、始兴县(4.93,48)、仁化县(4.92,50)、翁源县(4.95,46)、新丰县(4.93,49)、乳源(4.90,53) 深圳5.542福田区(5.66,4)、罗湖区(5.55,7)、南山区(5.1,37)、宝安区(5.67,2)、龙岗区(5.24,24)、盐田区(5.70,1) 珠海5.353香洲区(5.47,9)、斗门区(4.87,59)、金湾区(5.6,5) 汕头3.7621金平区(4.16,105)、龙湖区(3.9,114)、濠江区(3.7,119)、潮阳区(4.2,104)、潮南区(3.73,118)、澄海区(4.0,110)、南澳县(3.9,114) 佛山4.998禅城区(4.85,60)、南海区(4.88,56)、顺德区(5.4,12)、三水区(4.80,72)、高明区(4.9,53) 江门4.7615江海区(4.5,46)、蓬江区(4.82,68)、新会区(4.88,47)、台山区(4.80,48)、开平区(4.85,60)、鹤山市(4.74,79)、恩平市(4.65,51) 湛江4.8212赤坎区(4.05,108)、霞山区(4.85,60)、坡头区(5.4,13)、麻章县(5.07,40)、廉江市(4.26,102)、雷州市(3.92,112)、吴川市(5.14,34)、遂溪县(4.88,61)、徐闻县(5.22,25)续上表 城市得分排序下辖各县(市、区)得分及全省排序 茂名4.8013茂南区(4.84,65)、茂港区(5.16,31)、高州市(4.70,81)、化州市(4.06,107)、信宜市(4.31,101)、电白县(4.81,69) 肇庆4.8610端州区(4.91,52)、鼎湖区(4.70,81)、高要市(5.01,44)、四会市(5.05,42)、广宁县(4.85,60)、怀集县(4.90,53)、封开县(4.75,76)、德庆县(4.7,81) 惠州3.9020惠城区(4.81,69)、惠阳区(3.81,117)、博罗县(3.97,111)、惠东县(3.46,121)、龙门县(3.96,120) 梅州4.8411梅江区(4.88,56)、兴宁市(4.48,97)、梅县(4.59,93)、大埔县(4.25,103)、丰顺县(4.37,99)、五华县(5.60,6)、平远县(5.20,26)、蕉岭县(4.92,50) 汕尾4.8013城区(4.75,77)、陆丰市(4.94,47)、海丰县(4.83,67)、陆河县(4.60,91) 河源4.6418源城区(4.71,80)、紫金县(4.51,88)、龙川县(4.71,80)、连平县(4.66,88)、和平县(4.61,90)、东源县(4.69,86) 阳江3.9819江城区(4.03,109)、阳春市(4.11,106)、阳西县(3.9,113)、阳东县(3.86,116) 清远5.275清城区(5.45,10)、英德市(5.35,18)、连州市(5.28,21)、佛冈县(5.2,26)、阳山县(5.19,28)、清新县(5.33,19)、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5.16,31)、连南(5.18,30) 东莞5.276 中山5.641 潮州4.929湘桥区(5.01,44)、潮安县(5.09,38)、饶平县(4.76,75) 揭阳4.6517榕城区(4.81,69)、普宁市(4.9,945)、揭东县(4.78,74)、揭西县(4.75,76)、惠来县(4.36,100) 云浮4.6616云城区(4.52,95)、罗定市(4.60,91)、新兴县(4.70,81)、郁南县(4.68,87)、云安县(4.84,65) 三、数据结果的结构分析 1各项绩效因子满意度比较比较而言,公众就业满意度评价较低(495分),居十项内容第8位,评分与社会治安(494分)、政府人员廉洁(493分)几乎等值,与排名第一的自然环境满意度得分(559分)相差125%。广东经济较为发达,吸收省外约两千万劳工,但即或如此,公众对工作及就业机会满意度评价,不论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均偏低。个中原因相当复杂,客观上与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就业需求增长减缓、产业结构升级、调查方案设计等因素有关,主观上与社会经济转型阶段中,公众的就业观念、工作预期及心态密切相关。 图110项满意度内容的评分情况(10分制) 2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1)21个地级以上市比较。广东设有21个地级以上市,各地社会经济状况迥然不同。结果显示:就业满意度评价最高为中山(564分),最低为汕头(376分),两者差值188分,接近38%,较为悬殊。大体来看,中山(564分)、深圳(554分)、珠海(535分)、广州(529分)等城市得分较高,居前四位,为第一层次,这些地区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排序最后的是汕头(376分)和惠州(390分),为第三层次;居中间的有韶关、佛山、肇庆、梅州、湛江、茂名、汕尾、江门、云浮、揭阳、河源,得分接近平均分,介于464504分之间。(2)四个区域比较。另一方面,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一般可划分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四大区域。结果表明:珠三角九市评价较高,均值为507分,超过中位数;山区五市次之,均值为489分;东翼四市和西翼四市最低,均值都为453分。根据全省人口普查资料,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差异很大。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珠江三角洲,达821%,就业人口占全省的579%;其次是西翼,为769%;第三是粤北山区,为752%;东翼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最低,只有702%,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差近12个百分点。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聚集了全省劳动力资源一半以上,是劳动力资源快速增长的黄金地带,就业满意度显然会比较高。山区就业结构以农、林、牧、渔业为主,剩余劳动力已逐步向其他地区转移,因此,就业机会相对稳定。(3)区、县及县级市比较。对县域分类,区、县及县级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目前广东全省设有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和44个县(3个民族自治县)。一般来说,“区”为城市中心行政单位,以商贸为主,基本城市化,“县级市”中工业和商贸占有较高比重,“县”则以农业主导,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及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同决定就业结构差异,进而影响人们工作及就业态度。结果显示:县域之间的公众就业满意度差异明显,评价最高为茂港区(574分),最低为惠东县(302分),两者相差近一倍。三类同级行政区比较,区的平均值为501分,县级市为475分,“县”为469分。很明显,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区”公众就业满意度明显高于县级市和县。四、主要变量与满意度评价关系 1.政府整体绩效指数与就业满意度依据2007广东市、县政府整体绩效指数评价方案,就业满意度作为50个指标之一,构成评价的因子。理论上,公众就业满意度越高,对当地政府整体绩效指数的贡献力越大。图2为21个地级市整体绩效指数全省排序、公众对政府满意度全省排序及就业满意度全省排序的雷达图,由图来看,总体上,三者排序趋势大体一致,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三条曲线偏离度不大,但河源、茂名、惠州、汕头、清远、汕尾等市,三条曲线偏离度较大,就业满意度排序与整体绩效指数排序并非一致,但与公众对政府满意度排序却大体接近。 图221个市三项指标全省排序雷达图 2.经济发展与就业满意度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公众对工作及就业机会的满意度,但满意度评价是一种与预期相比较的主观评价,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对工作及其回报的期望,因此,两者之间关系变得复杂。我们选择人均GDP与就业满意度之间关系进行比较,为了更具代表性,将两者比较置于县级区域,下表为就业满意度居前和居后的县区与人均GDP的对应关系,由表可以看出,人均GDP愈高的县,公众满意度愈高,反之亦然。但也有例外,如五华县人均GDP仅4070元,为全省贫穷县之一,而其就业满意度较高,排全省第六(560,外出务工劳力较多);惠阳区的人均GDP达45385元,远高于全省均值,而公众就业满意度并不高,排序全省115位。 表2就业满意度与人均GDP(2006)关系 就业满意度全省排序前十位就业满意度全省排序后十位 区、县得分排序人均GDP区、县得分排序人均GDP 茂港区574 112074阳西县39011211810 盐田区570 278326阳东县38611315218 宝安区567 345392金平区385 11415958 黄埔区566 4189075惠阳区381 11545385 福田区566 595906潮阳区375 1166507 五华县560 64070潮南区373 1178478 金湾区560 735965濠江区370 11810245 罗湖区555 866224龙门县369 11911156 白云区551 968011南澳县353 1207469 香洲区547 1058327惠东县302 12118929 3公众背景与满意度关系(1)性别。男性就业满意度为505分,女性为485分,比男性低02分,表明女性就业满意度整体比男性低,性别在就业满意度上存在差异。(2)年龄。年龄对就业满意度影响明显,如图3所示,各年龄段与满意度关系成倒“U”字型。3140岁年龄段满意度最高,为520分,这一年龄段处于经验阅历及事业旺盛的时期,就业机会较多,选择性较强,满意度较高乃情理之中。 图3年龄对就业满意度影响 (3)学历。学历越高,就业满意度也越高。小学学历的满意度为424分,初中为432分,高中为473分,大专为533分,本科为549分,而研究生学历则达到了593分。现代教育不仅提升个人技能,拓展就业面,而且提高自身价值和待遇,从而决定学历与就业满意度的正相关。(4)职业。一定程度上,职业与所受的教育程度的关系较大。统计结果显示:满意度最低的是失业及下岗人员(400分),其次是农民(424分),最高的是公务员(598分)。如图4所示,失业及下岗人员、农民所受教育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技能,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公务员工作稳定,满意度较高。 图4职业对就业满意度影响 (5)个人及家庭收入。收入对就业满意度评价影响明显。总体趋势是,收入越高,其满意度越高。当个人及家庭年收入在3050万元时,满意度到峰值(646分),可能的原因是,对社会极高收入层,工作及就业机会更加体现个人感受,但这种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