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修订说明.ppt_第1页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修订说明.ppt_第2页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修订说明.ppt_第3页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修订说明.ppt_第4页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修订说明.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102010年版年版 一部增修订内容及方法特点一部增修订内容及方法特点 2010版药典标准制定基本原则 坚持保障药品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的 原则 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坚持科学、实用、规范原则 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 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 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 药典中药标准目标任务 根据2010版药典编制大纲,按照继 承、发展、创新的要求,重点加强标 准的科学性、专属性、整体性、可控 性的检验方法和检测指标,建立符合 中医药特点的科学、规范、实用的质 量标准。 药典中药标准目标任务 逐步由单一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 性、有效成分及生物测定的综合检测 过渡,向多成分及和指纹或特征图谱 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转化。 重点增加和完善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 ;增强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建立科学 合理的控制指标。 中药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体现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符合中药 的特点 保证中药质量标准所设定的方法与 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 规范标准起草工作 达到科学、实用、规范、经济环保 的要求 中国药典中药标准发展历程 1977版药典收载显微鉴别 1985版药典收载TLC鉴别 1990版对照药材的TLC鉴别和色谱方法的含 量测定 2000版建立了以色谱含量测定为主导的质控 方法 2005版药典大幅度增加HPLC方法,重视特 征成分、活性成分的测定。 2010版药典加强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 强活性成分、多成分的测定,增加了指纹图 谱的测定,从整体上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 。 增修订品种情况 类别类别项项目2010版药药典 2010版药药典 收载载数 2005版药药典 药材、饮片新增药材65593551(其中 单列饮片标 准13个) 新增饮片439462 修订359 植物油脂、 提取物 新增164731 修订22 中成药新增4991063564 修订254 总计 新增1019修订634收载21651146 项项 目 方法中成药药药药材及提取物合计计 10新 增 05收 载 10新增 05收 载 10新 增 05收 载 鉴 别 显微259281374339633620 TLC1818114454736324921507 HPLC2511653116 GC91641216 理化5410231196134298 检 查 通则426627112873615541363 有害元素8823293137 毒性成分321014184028 其他1629081127243217 指纹图谱6116221 含 量 HPLC7093214291841138505 TLCS12333141547 UV81617212537 GC241916121631 其他1434303234 饮片的定义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定义: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 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质量标准:由2005年版的13个,增加到439 个品种822个饮片标准,基本覆盖了中医临床 常用饮片目录,解决了长期以来饮片缺乏国 家标准的问题。 定位:明确了中医临床配方和中成药投料所 用的均为饮片,并将中成药处方中药味全部 改用饮片名表述。 属性:从标准收载体例上明确了【性味与归 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为 饮片的属性。使中医药理论在质量标准中得 到进一步的体现 一、建立中成药专属性鉴别 2005年版收载TLC鉴别1144项 2010年版新增TLC鉴别1818项 TLC鉴别除对照品外增加了大量对照 药材,增强了鉴别的信息量和专属性 。 一项鉴别同时鉴别二味以上药材,如 桂林西瓜霜、脑得生胶囊、百合固金 口服液 一、建立中成药专属性鉴别 对对照物质质新增2010版药药 典 2005版药药 典 对照品191473282 对照药材151369218 对照提取 物 51611 合计347858511 例如女金丸薄层色谱鉴别 T: 20.8, RH: 24.9% -溶剂前沿 -点样原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7 陈皮空白对照 2、16 陈皮对照药材 315女金丸样品 T: 21.4, RH: 39.3% -溶剂前沿 -点样原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0益母草空白对照 2、9盐酸水苏碱对照品 38女金丸样品 一、建立中成药专属性鉴别 原粉入药的品种均增加了显微鉴别, 方法简便、专属 并首次在标准正文中对显微特征进行 了归属标注 标准中专属性差的显色反应与沉淀反 应已基本删除 2005年版收载薄层色谱鉴别339项 2010年版新增薄层色谱鉴别713项 3种黄连的薄层色谱图像 味连 雅连 云连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异欧前胡素 欧前胡素 1 2 3 s 4 5 6 1白芷(浙江) 2白芷(磐安) 3白芷(杭州) 4白芷对照药材 5、6白芷(四川遂宁) DNA分子鉴定技术在药材鉴定中得到应用 蛇类药材的鉴别 10个不同批次的乌梢蛇药材PCR鉴别结果 1.阳性对照 2-11.乌梢蛇12.阴性对照 13.空白 乌梢蛇 乌梢蛇药材及其混淆品PCR鉴别结果 1. 阳性对照 2.乌梢蛇 3.虎斑颈槽蛇 4. 三索锦蛇 5.双全白花蛇 6.灰鼠蛇 7.滑鼠蛇 8.红点锦蛇 9.王锦蛇 10. 赤链华游蛇 11.中国水蛇 12.短吻蝮蛇 13.百花锦蛇 14.眼镜蛇 15.赤练蛇 16.铅色水蛇 17.金环蛇 18.山烙铁头 蛇19.黑眉锦蛇 20. 环纹华游蛇21. 蕲蛇22.金钱白花蛇23.阴性对照 24.空白 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 和生物活性测定相结合 使薄层色谱分离得到的结果,除了鉴别真伪 之外,还能知道其中哪些成分有生物活性。 生地黄 熟地黄 紫苏梗 B 紫苏梗药材的薄层色谱图 A. 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B. 浸以0.8 mg/ml的DPPH乙醇溶液,置可见光下检视 S. 迷迭香酸对照品;1.紫苏梗(zsg-070901); 2. 紫苏梗(zsg-070709); 3. 紫苏梗(zsg-tj-4); 4. 紫 苏梗(zsg-tj-13); 5. 紫苏梗(zsg-tj-9-5); 6. 紫苏梗(zsg-tj-11); 7. 紫苏梗(zsg-080526); 8. 紫苏梗 (zsg-tj-15); 9.紫苏梗(.zsg-tj-9-4); 10. 紫苏梗(zsg-070827) 二、加强安全性检查项目 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 ,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有害成分、树脂残留等的控制, 加强有害物质的检测,使标准的安 全性控制加强。 安全性检测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量检查的方法更加先 进,品种进一步增加 ICP-MS法:测定枸杞子、山楂、人参、 党参等品种的砷、汞、铅、镉、铜等重金 属和有害元素根据国际上日摄入量的有关 规定,制定限量标准 首次建立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方法 品种:僵蚕、酸枣仁、桃仁、胖大海、陈 皮等限量检查。 中药内在有毒成分的限量检查更加先进、 精确 HPLC法限量检查:川乌、草乌、马钱子 等剧毒性加工饮片 二、加强安全性检查项目 树脂残留物检查(复脉定胶囊) 有害元素检查(紫血散) 重金属、砷盐检查(黄连上清片等7 个品种) 乌头碱限量(二十五味珊瑚丸等32个 品种) 三氧化二砷检查(六应丸等10个品种 ) 二、加强安全性检查项目 加强中药注射液安全性检查项目 如注射用灯盏花素 相关物质、注射剂有关物质、异常 毒性、降压物质、过敏反应、溶血 与凝聚检查 对规定使用天然牛黄或体外培育牛 黄投料的制剂增加了猪去氧胆酸的 检查(如安宫牛黄丸、散) 三、中药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的应用 采用了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检测技术,更好 的控制中药整体质量的变化和均一程度,较 全面的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顺序、面积、比例、保 留时间可以表达某个品种特有的化学特征, 对具体品种具有特异性,是综合的量化的色 谱鉴别手段。 结合专属性鉴别和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是 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可行模式,符合中医理 论的整体观。 三、中药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的应用 l收载指纹图谱6项,特征图谱2项。 l采用指纹图谱检测的品种 桂枝茯苓胶囊 天舒胶囊 复方丹 参滴丸 注射用双黄连 腰痛宁胶囊 诺迪康 胶囊 l采用特征图谱检测的品种 乌灵胶囊 百令胶囊 中药特征图谱的建立 建立特征图谱方法 认证 确认其具有特征性 验证 考察专属性、 重现性、可操作 性,符合特征图谱测定的要求。 方法认证、验证必须符合“中药特征图 谱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 中药特征图谱的建立 建立中药色谱特征图谱应满足专属性、 重现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制备供试品溶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溶剂进 行提取分离,尽可能保证能够充分反映 供试样品的基本特性。 测定方法的选择应能确保图谱具有特征 性,使制剂中的成分较多地在特征图谱 中反映出来,并达到较好的分离。 中药特征图谱的建立 特征图谱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峰应予以编 号,对供试品中的色谱峰应尽可能进行 峰的成分确认。对色谱峰多的样品,参 照物最好能有23个,以便与对照图谱 定位。 为确保特征图谱具有足够的信息量,必 要时中药复方制剂可使用二张以上对照 图谱。 注射用双黄连指纹图谱 1 2 3 4 5 6 S 乌灵胶囊样品色谱图 6、金雀异黄素 S、5-甲基蜂蜜曲菌素 含量测定-新增含量测定754项 检测检测 方法 HPLCGCUV TLC -S 原子 吸收 氮测测 定法 挥挥 发发 油测测 定法 滴定 鞣 质质 重量 法 品种 数 85051 172921142713 项项目 数 95652 172921142713 新增70924812191910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测定 逐步由单一指标性成分定性定量向活性 、有效成分及生物测定的综合检测过渡 ,向多成分测定及整体质量控制模式转 化。 除对传统中药测定主要活性成份外, 2010版药典新增品种活性成分的测定 已经达到60%以上。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测定 独一味片、胶囊,原标准测定指标成 分“木犀草素”,现改测活性成分“山栀 苷甲酯与8O乙酰山栀苷甲酯”的总 量。 肿节风由原指标成分异嗪皮啶改为测定 活性成分迷迭香酸。 青叶胆片测定獐牙苦苷 金莲花润喉片测定荭草苷 独一味 为藏药,原标准测定的木犀草素为水解后 的黄酮苷元类成分,既无专属性又无质量控制意 义,现改测独一味所含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山 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该成分为独一 味专属的有效成分。 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 五、中药多成分的测定 根据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相互 协同作用的特点,建立多成分多组份 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和评价中药的质 量。 2010版药典成方制剂中测定二种以上 药味含量的有159个品种, 测定二种以上成分总量或含量的达到 258个品种。 五、中药多成分的测定 三黄片 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盐 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含量 双黄连系列 黄芩苷、绿原酸、连 翘苷 清开灵系列 胆酸,栀子,黄芩苷 六、注重绿色环保、经济实用 简化检测方法,减少使用有毒有害试剂 , HPLC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多个成分。 安宫牛黄丸(散)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 苷和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柴胡舒胆丸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和厚 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龙胆泻肝丸在同一条件下测定龙胆苦苷 、栀子苷、黄芩苷的含量 共有31个品种采用了梯度洗脱方法。 七、制剂测定成分与药材的对应 制剂中测定成分与药材测定成分保持一致。 肿节风迷迭香酸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12个含何首乌或制 何首乌的品种选测) 山茱萸马钱苷(17个含山茱萸或酒萸肉 的品种选测) 冬凌草冬凌草甲素 穿心莲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 八、一标多测测定中药材多成分含量 2005版薄层扫描小檗碱不低于3.6% 2010版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标多测” 小檗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 马汀可控成分达到10% 整体上体现黄连有别于黄柏等的活性关系 九、测定成分与功效结合 处方含大黄的系列品种 分清五淋丸中大黄在方中起消炎作 用,因此测定游离蒽醌含量; 大黄清胃丸等10个品种中大黄在方 中起泻下作用,因此测定结合蒽醌 含量。 十、系列品种质量标准统一 系列品种质量标准统一提高,均测定多种成 分含量,并制定相同的检测项目和含量限度 ,使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严谨。 清开灵制剂(口服液、普通片、泡腾片、硬 胶囊、软胶囊、注射剂等)原口服液只测定 黄芩苷与总氮量,现均测定胆酸、栀子、黄 芩苷与总氮量。 双黄连制剂系列 地黄丸系列等 十一、建立专属性强的测定方法 部分测定方法(紫外、重量法、容 量法)修改为HPLC、GC等色谱方 法。 如戊已丸由UV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 含量改为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 和芍药苷含量 黄氏响声丸由TLCS法测定贝母素 乙改为HPLC法测定贝母素甲和贝 母素乙含量 十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含量限度 含量限度根据中药制剂实测结果 与原料药材的含量情况确定。一 般原粉入药的转移率要求在90% 以上。 有毒成分及中西药复方制剂中化 学药品的含量应规定上下限,一 般应在5%20%之间,制定 上下限应有充分依据。 含小剂量化学药的中西合方品种 增加了含量均匀性检查 十三、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 用于烧伤或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